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

合集下载

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名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名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通用业务制度一原则类制度1总则1.1为了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所称风险是指生产安全风险,是安全不期望事故事件概率与其可能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结果,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一般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低风险应当执行现有管理程序和保持现有安全措施完好有效,防止风险进一步升级。

1.3本规定所称隐患是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大小、治理难易程度和紧迫性将隐患分为一般、较大和重大隐患。

1.4公共安全风险可参照本规定执行1.5管理原则1.5.1推进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持续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防止事故发生,确保风险可接受。

1.5.2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

建立隐患排查、分类分级、整改治理、效果评估、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隐患及时排查治理。

不能如期治理的隐患应当按风险管控的程序落实防范措施。

1.5.3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落实集团监管、企业主责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实现全过程、常态化的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各级负责人应当承包本单位风险和隐患。

1.5.4坚持逐级建立清单原则。

风险和隐患排査管理实行清单管理,各级单位应当逐级建立基层单位、二级单位、企业和集团公司各层级的风险和隐患管理清单。

2组织管理与职责2.1安全监管局是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责任主体。

负责评估确定集团公司重大安全风险,提出年度隐患治理重点,负责集团公司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的监管。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3-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4.1 健全机构化工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2 完善制度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

4.3 组织培训化工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4 全员参与化工企业应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5 隐患分级与分类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第 6.1条、第6.2条的内容适用于本条款。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
注:企业根据隐患排查清单结合实际进行转化,并形成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清单的,应予认可;企业采用自有的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等记录,其内容覆盖所有风险点且满足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要求的,应予认可。
1.未建立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的《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缺一项扣5分,扣满40分为止。
6.风险点内主要危险源辨识应全面,不能有明显遗漏。
1.未针对每个风险点内作业活动清单中的作业活动或工艺操作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合理表述,一项扣2分,扣满20分为止。
2.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不全、不合理或主要危险源有明显遗漏的,一项不符合扣5分,扣满20分为止。
3.未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合理表述,一项扣2分,扣满20分为止。
查资料:
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2.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注:采用HAZOP、FMEA等其他风险辨识分析方法合理辨识分析风险的亦给予认可,但是辨识分析内容有误或不全的参考本评估标准扣分。
询问:
现场询问岗位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是否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类型)。
3.风险分析评价(100分)
3.全员
培训
(30分)
1.企业应开展全员“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培训,培训应满足标准和体系运行要求。
2.各级人员应熟悉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流程。
3.企业应全员参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
1.未制定培训计划,扣5分;未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一项扣2分;员工未参加培训,缺一人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注:企业机构设置和管控层级不宜超过四级,可参考以下要求:人员数量10人以下企业,如加油站等,可分公司(站)和岗位两级管理;100人以下的企业可分为公司、车间或班组(岗位),两到三级管控;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宜三级管控;1000人以上,集团化管理的宜三级及以上管控(集团、二级单位、车间、班组或岗位);

1-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名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

1-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名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规定通用业务制度一原则类制度1总则1.1为了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规范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所称风险是指生产安全风险,是安全不期望事故事件概率与其可能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结果,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一般风险按照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可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低风险应当执行现有管理程序和保持现有安全措施完好有效,防止风险进一步升级。

1.3本规定所称隐患是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大小、治理难易程度和紧迫性将隐患分为一般、较大和重大隐患。

1.4公共安全风险可参照本规定执行1.5管理原则1.5.1推进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持续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防止事故发生,确保风险可接受。

1.5.2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

建立隐患排查、分类分级、整改治理、效果评估、验收销号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隐患及时排查治理。

不能如期治理的隐患应当按风险管控的程序落实防范措施。

1.5.3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落实集团监管、企业主责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实现全过程、常态化的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各级负责人应当承包本单位风险和隐患。

1.5.4坚持逐级建立清单原则。

风险和隐患排査管理实行清单管理,各级单位应当逐级建立基层单位、二级单位、企业和集团公司各层级的风险和隐患管理清单。

2组织管理与职责2.1安全监管局是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责任主体。

负责评估确定集团公司重大安全风险,提出年度隐患治理重点,负责集团公司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的监管。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总则为了有效指导公司各部门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介绍了公司实施风险点、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相关术语、定义、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1。

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全公司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安监总局2014年第13号公告《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311号第二次修订)《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省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次会议《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09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GB37/T2971—2017)《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1。

3基本程序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有关台账、记录采用相应的方法辨识危害因素并填写相关记录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并填写相关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并填写相应的记录依据制定的准则,判定风险等级并填入分析记录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组织人员及时并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结合实际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体系,实现持续改进.2.术语与定义2。

化工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化工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化工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化工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旨在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明确各自职责,对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具体来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和实施等环节。

2.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对化工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隐患排查治理包括隐患排查、隐患评估、隐患整改、验收等环节。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为基础,确保预防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系统性原则: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预防机制体系。

3.实用性原则:结合化工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预防机制体系。

4.动态性原则:根据化工行业生产特点和安全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机制体系。

在实施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顺利实施。

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和预防工作。

3.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提高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4.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总之,化工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是保障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需要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
-6 段为 2017 年,时间上存
在错误; 抽查现场 1 名岗位人员职
责掌握不全;
中明确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
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等,一项不符合
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
扣 2 分。
责,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岗
中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位人员未履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
“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职责。 责的,每人次扣 2 分。
/ 场 严重的地点 / 场所 / 岗
所 / 岗位的,缺一项扣 2 分。
位。
5、风险点划分、 确定不符合划分原则 (不
合理)的,一项扣 5 分。
否决项:
风险点有明显遗漏或有 10%划分不符合
划分原则和企业实际的,评估不通过。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 班 1、未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或适用的辨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4、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应覆盖
单未涵盖主要设备、 设施的, 缺一项扣 5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
分析评价记录里的风险
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
分。
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
点名称不统一
所有工作地点或设施。
4、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扣 5 分。 漏主要作业活动、设
清单未涉及产生粉尘、化学物浓度高、
备设施、职业病危害
噪声超标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地点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风险评价准则。 2、工作危害分析及安 全检查表分析等分析 记录。 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 害风险分级报告。 询问: 1、企业主要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岗位人 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
1、设备实施清单风险点 有 25 个,安全检查表评
价记录却只有 22 个; -8
2、作业活动 <溴甲烷充 装 >第三个步骤 <充装 >的 R值为 3,评价级别却是 4 级;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

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山东省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单位:日期:总分:评估指标:1.未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各级各岗位人员未履行工作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否决项:1.未明确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未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评估不予通过。

2.本项不得分,评估不予通过。

评估要点:1.企业应明确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工作。

2.企业应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职责。

达标标准评分标准:1.制度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或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要求,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风险评价准则未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制定或低于标准参考值的,扣10分。

3.制度文件未发放到各部门/岗位,发现一个部门/岗位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4.未编制相关的台账、记录,或内容不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否决项:1.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相关台账、记录不完整或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评估不予通过。

评估方法:查阅:组织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相关文件。

询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基本要求及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评估记录扣分:1.应明确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工作。

(20分)2.应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职责。

(20分)3.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体系文件,并应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未制定培训计划,扣5分;未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一项扣2分;员工未参加培训,缺一人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培训记录、档案不详实或培训记录无效果评价,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教师等相关记录的,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3.抽查至少3个岗位且不少于5人进行考试或现场问询,一人不合格或不清楚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1.风险点是否涵盖企业主要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
1.风险点划分明显不合理,未全部覆盖企业主要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的,每遗漏一个/项/方面,扣5分,扣满50分为止。
2.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缺一项扣5分,扣满50分为止。
化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评估标准(修订版)
单位:日期:总分:
评估指标
评估
要点
达标标准
评分标准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一、基本要求(120分)
1.机构与职责
(20分)
1.应明确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工作。
2.应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职责。
3.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扣10分;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缺一项扣5分,扣满50分为止。
否决项:
1.未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评估不予通过。
2.本项不得分,评估不予通过。
查资料:
1.风险点登记台账。
2.作业活动清单。
3.设备设施清单。
查现场: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漏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地点/场所/岗位。
组织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相关文件。
询问: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基本要求及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2.制度
文件
(40分)
1.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体系文件,并应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否决项:
1.未开展全员培训,评估不予通过。
2.本项不得分,评估不予通过。
注:企业人数不足5人,全部抽查,评分标.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3.查阅奖惩记录。
抽查问询:
随机抽查各层级、各岗位人员进行问询或闭卷考试,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内容。
注:1.年度安全培训计划中包含“双重预防体系”内容,应予认可。2.安全培训教材中涵盖“双重预防体系”内容,应予认可。
1.制度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或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内容等要求,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风险评价准则未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制定或低于标准参考值的,扣10分。
3.制度文件未发放到各部门/岗位,发现一个部门/岗位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4.未编制相关的台账、记录,或内容不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一项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4.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
5.针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风险点,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方法(HAZOP)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否决项:
1.未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或相关制度中未包含相关内容和要求,评估不予通过。
2.本项不得分,评估不予通过。
查资料:
1.“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或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2.“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记录,相关财务文件、工资薪酬或奖金发放记录。
二、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400分)
1.风险点排查确定
(100分)
4.责任
考核
(30分)
企业应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或奖金相挂钩。
1.制度中未明确考核奖惩标准、频次、方式方法,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未落实考核奖惩制度,扣10分;发现一处落实不到位的,扣5分,扣满20分为止。
2.企业采用的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等记录,其内容满足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要求的,应予认可。
3.全员
培训
(30分)
1.企业应开展全员“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培训,培训应满足标准和体系运行要求。
2.各级人员应熟悉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流程。
3.企业应全员参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
2.企业应编制体系运行相关台账、记录。①风险管控记录至少包括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记录风险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风险分级管控记录;②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至少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计划、排查记录、排查情况通报、隐患整改通知书(单)及复查验收记录等。
否决项:
1.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评估不予通过。
2.本项不得分,评估不予通过。
查资料:
1.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含风险评价准则)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体系文本文件,相关的台账、记录。
2.制度文件发放记录。
现场检查:
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有效的制度文件和相关台账、记录。
注:
1.企业如果采用其它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方法,应当提供相应的辨识分析记录。
1.未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2.各级各岗位人员未履行工作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2分,扣满10分为止。
否决项:
1.未明确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未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评估不予通过。
2.本项不得分,评估不予通过。
查阅:
注:企业依托安全标准化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作为风险点的应予认可。
2.危险源辨识
(100分)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对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2.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或工艺操作进行危险源辨识。
3.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