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引言(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五四”⑴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
到了现在,中国反动派只能提出所谓“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来和新文化对抗,就是说,反动派有的是钱,虽然拿不出好东西,但是可以拚命出得多。
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
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上却没有互相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的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军队从中隔断了的缘故。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
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
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
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个充满热情的文艺座谈会上受邀出席,谢
谢大家!
延安是中国抗日革命和文化实践的重要地方。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延安发展了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近代文艺,影响深远、到
今天仍然活跃的文艺活动也遍及全国各地。
此次文艺座谈会,正是为近几十年来延安带来的文化发展和贡献
一次总结与回顾,也是对延安文化发展的未来的积极向上的勉励和鼓励。
总的来说,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过程,
需要以不断开拓创新的思路,锐意进取的精神,勇于挑战的技能,才
能真正使文化自由丰盛,民族文化繁荣昌盛,不断完善延安文化名片。
在文艺教育等方面,要把培养文化人的素养等提到新水平,发现一批既能有实际参与延安文艺发展的人才,又能继承和发扬延安文化的新活力,是关系延安文艺发展繁荣进程的关键支撑。
同时,要全面健全延安文艺政策,为文艺人才建立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完善法律保护文艺创作者权益及涉及文艺创作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的积极作用,延安文艺发展必将呈现更加灿烂的样态。
最后,愿我们的发言能够为文艺发展多育春色,愿延安的文艺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开拓更加精彩的未来!
谢谢大家!。
毛泽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为雄【摘要】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文艺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堪称文艺发展的指南。
本文从毛泽东的主体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革命文艺的需要诸因素对《讲话》略作阐述,并从七方面展开:一、毛泽东博学多才,在彼时党内惟有他能作出有关文艺的经典性讲话;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已开始孕育,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战争与文艺生活紧密相联;四、《讲话》这部具有隽永意义的经典,所阐明的文艺理论仍是鲜活的;五、《讲话》中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被证明是正确理论;六、提高和普及问题是文艺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七、文艺在普及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当前是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政治;普及;提高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2)03-0001-08作者简介:胡为雄,湖北通城人,(北京10019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1942年5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
此前,他对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听取了许多文艺人士的意见与建议。
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堪称文艺发展的指南。
5月2日,毛泽东在会上作引导式发言时,主要讲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学习等问题。
5月23日,他又在座谈会上作了精彩的总结讲话,主要是总结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文艺为什么人、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歌颂和暴露等问题。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转变立足点,熟悉工农兵,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意义

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意义作者:刘俊来源:《群众》2012年第05期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1942年5月在延安举办的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文艺座谈会共举行过三次全体会议,毛泽东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三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文艺工作者外,还有中央和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共100余人。
5月2号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首先发言——是为“引言”,5月16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主要由与会者发言,毛泽东认真听取会议发言并有所记录,5月23日召开第三次会议,毛泽东做总结发言——是为“结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这两次讲话(“引言”和“结论”),经过整理,一年后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名,发表在1943年10月19日延安的《解放日报》上。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部分,着重强调了召开文艺座谈会的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为此,毛泽东提出要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立场问题”,就是文艺工作者应当“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态度问题”,就是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应该赞扬、歌颂而不是暴露;“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应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工作问题”,就是要熟悉工农兵及其干部并懂得“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学习问题”,就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
在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大家的发言之后,毛泽东在“结论”部分首先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一“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的回答是:“为着人民大众”。
在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之后,接下来的是“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对此,毛泽东首先回答了文学艺术的来源问题,认为“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只有“人民生活”才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而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文艺工作的人民立场——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2/4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意愿,维护人民的利益,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中国文艺才能繁荣兴盛、经久不衰。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二、唱响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在抗日救国、抵御外侵的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文艺工作者的斗志激情,他们走向战斗前线,以笔为刀枪,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文艺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奔流向前,不可阻挡。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把艺术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三、在铸魂培根中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的,进一步指出了文艺工作者应当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生逢盛世,广大音乐工作者肩负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光荣使命。
我将与全省音乐工作者一道,坚守人民立场,紧跟时代步伐。
省音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始终聚焦省委“作示范 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党组的领导下,扛起出精品、出人才的职责使命,放大格局视野,找准参照坐标,用音乐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今年,围绕贯彻落实省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六个江西”,省音协将组织大型原创交响组歌《赣江潮》创作,讲好江西故事,传播江西声音,奏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乐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现在看,这个论断,在今天的中国,依然迫切。
中国文艺,决不能为国际反华势力服务,这是先决条件。
近段时间以来,有些作家、作者,以扭曲的价值观,借疫情之际,内外勾结,与国际反华国家遥相呼应。
他们以“当代鲁迅”自居,讽刺挖苦抗疫中的中国政体,甚至言不由衷,攻击并甩锅政府。
将一场天灾,转稼为“人祸”。
这种“吃里扒外”、“捞钱骂娘”的行为,必须得到整顿,以净化我们的作家队伍。
我们不怕批评,也不怕揭短。
但必须在国家观念和政体观念之下的善意批评,更不能与国外反华浪潮“沆瀣一气”,污蔑甩锅祖国和人民。
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提升作家的思想觉悟,端正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当务之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内容及意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内容及意义在1942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了抗战时期激励精神、提高文艺水平、推动文艺发展的重要会议文艺座谈会。
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念和内容,并深深影响了抗日战争期间的文艺发展。
首先,毛泽东指出,“文艺活动正在生动地告诉我们,人民的反抗是有力量的,坚决的,有组织的,有办法的”。
他强调,文艺创作“劳动者的英雄气概,斗争者的无畏精神,英勇灵魂,磅礴大气,苍茫深远”,必须体现出“现实,逼真,热烈,高尚,深刻,向上,超越,令人感动”的特质。
其次,毛泽东指出,文艺作品的核心价值是“厚重的人民性价值,以及反映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光荣攻坚精神”。
他说,文艺作品必须中国化,必须反映中国的现实生活,必须体现出抗战斗争的作风,必须服务老百姓,必须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光荣攻坚精神。
最后,毛泽东指出,文艺创作者和学习者必须坚守真理和良知,尊重艺术美感,把握真实思想,实现真正的文艺创作,真正的文艺活动,才能抗击敌人,迎接胜利。
总之,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既体现了抗战斗争的作风,又激励了文艺精神,并且指出了文艺的核心价值。
这篇讲话,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文艺作品的价值和目标,激励人们把真实思想融入文艺创作中,以抗击敌人,迎接胜利。
毛泽东的讲话,一方面象征着文艺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把社会主义
文艺建设作为抗战斗争重要一环的意识形态理念,深深影响了抗日战争期间的文艺发展。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引言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五四”⑴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
到了现在,中国反动派只能提出所谓“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来和新文化对抗,就是说,反动派有的是钱,虽然拿不出好东西,但是可以拚命出得多。
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
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上却没有互相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的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军队从中隔断了的缘故。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
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
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
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讲话稿/科教文卫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建构具有持中国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已经为我们几十年来的实践所证实。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文艺现状,更使我们所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文艺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并没有过时,而且日益显示出伟大的预见性。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阐明的文艺的中心问题是“为群众的问题”以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今天,正是在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加以思考。
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文艺创作队伍中也曾一度出现了一些混乱。
譬如,文学圈中不断在呼唤“轰动效应”甚至慨叹“轰动效应”失去的不可复归。
其实,轰动效应的产生,正是因为作品适应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渴求,反映和再现了他们关心的问题。
我们不能把轰动效应的失却归咎于视听艺术抢占了阵地,更不能责备群众欣赏素质的“低下”。
作家的误区在于:一味追寻被放逐的自我,而把火热的社会生活,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新时代的新人搁置一边,自己造就了与创作源泉的距离和隔阂。
还有人以“曲高和寡”来做辩
词,这种自觉不自觉地对群众的拒绝心理是在根本上忘记了背离了“为群众服务”这一根本的首要的问题。
空前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正在和继续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施展才能提供着广阔的天地,也为作家描写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可能性。
有些文艺家却无视这一点,一味地眼睛“向外看”,致使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思潮在中国文坛上走俏,一些人从借鉴手法、搬用技巧到企图把它们拿来,用以否定、替代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学。
新中国诞生以来,我们曾经出现过《暴风骤雨》、《青春之歌》、《红岩》等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工农及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讴歌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这些都产生了无可置疑的轰动效应。
它们从题材、主题到人物形象无不表明:只有紧紧按住社会生活的脉搏,适合人民群众思想、情绪、欣赏的需要,作品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而反现1985年以来渐渐在文坛上占有位置的西方现代派思潮,尽管创作方法及表现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却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与客观的物质世界一起是文学的对象。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文学表现领域的拓展,“内心世界”的表现作为一种现实,在文学中也已占有了相当的位置。
问题的另一面是,这十几年尤其是近几年来,这种“内心世界”亦即作家的自我,从内容到形式正在无限膨胀,从一般技法到作为创作方法的提出,直到题材的选择,西方现代主义在客观上主观上有淹没和替代现实主义关于社会生活表现的趋势。
这样,题材的选择就不只是一个创作方法
问题,而是一个要不要外部现实世界和有没有一个服务对象的问题了。
有关题材的另一个问题,是表现何种人性美的问题。
由于我们在理论上不限制作品题材,在实践上一段时间内又面临着对“左”和“高大全”的反拨,于是就有人逐渐淡忘了首先应该写工农群众的问题。
工农群众及其知识分子是我们事业的主人,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已经和正在做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贡献,同时表现了极可贵的美德。
我们的文学难道可以忘记他们吗?有一个时期,专写坏人的“人性发现”和写好人的“污浊”一面。
几乎成了定势,成了规则。
有的“作家”不去挖掘存在于人民当中的美好的东西,相反却专门追求人民当中落后的东西。
这就导致了社会基本生活线条的模糊,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学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可见,题材的选择也应该在“为什么人服务”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重读《讲话》,联系当前文坛的实际,我们感到,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一部分人当中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明确的解决。
“因此在他们的情绪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就不免或多或少的发生和群众的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合的情形。
” 在表现方法上也有个“为什么人的问题”。
新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艺术实践上体现了“百花齐放”,在艺术理论上显现了“百家争鸣”,向读者呈献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
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早几年出现的“第三代”诗作,其缺陷也正在未能适应群众需要这方面。
作为对朦胧、怪诞的反拨,对诗歌贵族化倾向的反叛,“第三代”诗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