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与传统文化政策
从园林景观看江南建筑文化的传承_王宇

・237・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在五代时期逐渐形成,发展成熟于宋代。
由于它们大多靠近于繁华之区和水陆便利之地,因此它们大部分都被保留至今,到了20世纪50年代城内完整的宅园尚有188处之多。
苏州园林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存的传统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因为它凝聚了中国杰出知识分子和建筑精英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园体内部设置精巧,设置巧妙,蕴涵了中国的处世哲学和宗教思想,并且将诗、书、画融会贯通,集于一体。
1997年苏州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而与之相呼应的另一处经典之作,是充满中国乡土气息的园林杰出代表作徽州园林。
徽州园林讲究自然,充满乡土意味,作为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系别,它有着独到之处。
其生态环境不比苏州园林那般刻意却又显得乐趣横生,风貌设置可能并没有苏州园林中的能工巧匠来的精妙,却又显得个性独存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说这让看惯了“官场”的粉黛型突然会领略到“小家碧玉”般的独有韵味。
或许正由于此,在2000年,园林化的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也被列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两处经典的园林文化,它们都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了一体,只不过一个是作为私家园林,一个是作为乡土园林。
一个是为了夸耀身份和财富而兴建,一个却是因其所孕育的独有文化风貌而形成。
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弥足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对于它们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因为它们的发展脉络仍然可以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脉络基础。
这在计成的《园治》一书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中都可看出端倪,它们是园林建筑文化,但它们更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生命的延续。
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发展印记,从地缘、文脉、史脉等方面作以考虑,探究影响其中的文化因素。
因为文化包含了太多内在和外在的行为方式,而这些行为方式的不同又经由人们的获取和传播必然显现出不同的作用结果。
其中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必然就会彰显出不同的文化成就。
由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价值观念特别是文化的核心脉络,再加上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形式,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一致,于是,苏州园林和徽州园林可以说具有相同的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有不同的对各自时代环境的显现。
汲古出新——论明清江南园林文化特征的形成

,
,
,
以 寄 傲 之 意 太 仓 州 杨 氏 日涉 园 取 渊 明诗 意
日涉 以 成 趣
园
其 中有 一 个 将 思 想 和 其 他 文 化 形 态 落 实 于 营 造 空 间 的
,
也 作过一 定 的研 究 诗文
“
第四
明清 诗 文 还 出现 了 更 趋 生 活 化 的 特 点
“
”
,
王
,
清 时 期 出现 的 一 些 新 的 特 征 推 动 了 园 林 艺 术 的 发 展
,
世 贞 《游 番 禺 诸 园 毕 自题 沧 园 》有 喂蚁 烹鳞信所如 籍 亩 芹
口士
,
兴来呼得尖头艇
“
。
明清 的 诗 文 出现 了几 个 新 的 趋 势 第 一 描
”‘
,
便颇有些佛 家色空之道
、
体情 感的激发 作用 第三
,
,
此 实 深 得 益 于 明清 文 学
,
。
。
明 清 状 景 的 诗 文 趋 向于 对 景 物 进 行 剪 裁 与
值得
提的是
虽 然 明清 江 南 园 林 以 道 家
, ,
禅宗
退思
、
组合
。
读 唐 人 诗 每 感 自然 朴 素
,
似 乎 所 见 所 感 即所 写
然 其 构 造 因空 间 有 限 更 强 调 景物组 合 的效 果
。
园林为人造 自
生 存 状 态 和 处 世 哲 学 的 微 妙 变化 二
、
中国古代江南文化的繁荣与影响南宋文化、苏州园林等

影响:江南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开放、包 容、创新的文化特点为人类文明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3
南宋文化与江南文 化
THEME TEMPLATE
南宋文化的特点
文化氛围浓厚, 文人辈出
诗词、绘画等 艺术形式繁荣
发展
文化交流频繁, 吸收了中原和 南方各地的文
化精华
文化教育普及, 学术思想活跃
江南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认可度
江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江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南文化的艺术、文学、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江南文化的国际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还涉及到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
江南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为 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
影响了西方文艺复兴:江南文化的精致与细腻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西方艺术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江南文化在对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与 融合。
江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江南文化对现代艺术创作的 影响
江南文化对现代社会治理的 影响
江南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的 影响
江南文化对现代人生活品质 的影响
06
江南文化的国际影 响
THEME TEMPLATE
江南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传播途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 文化交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 海外影响:江南文化的元素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如园林、茶文化等 学术研究:海外学者对中国江南文化的研究和关注,推动了江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江南传统文化(江南传统文化特色)

江南传统文化(江南传统文化特色)今天给各位分享江南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南传统文化特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代表扬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2、苏州市都有哪些民间文化?3、浙江有哪些传统文化,你知道吗?4、江南古诗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诗句有哪些?5、传统文化中的江南意象代表扬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传统建筑】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并不是苏州园林。
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
但是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后,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便开始由盛转衰。
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得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
扬州园林中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隅的“个园”,现在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传统戏曲】扬州清曲作为中国江苏历史悠久并具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间就曾鼎盛一时,并流传于全国的很多地区。
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是由本地小调发展而来,且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和地域特性,曲词题材的选择极其广泛,曲目非常丰富。
演唱者分为“阔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
每个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数人参加,现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乐器,同时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以丝竹管弦和打击乐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扬州菜肴闻名海内外,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
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淮扬菜非常讲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细著名,尤以瓜雕享誉四方。
江南园林与传统文化政策

齐衡阳王萧统:“身处朱门而情近江湖,形入紫闼而意在 青云。”
《昭明太子传》:“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唐代的园林发展
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 “夫天下之良辰美景,园林池观,古来游宴
娱众矣。然而地或幽暗,未睹皇居之 盛……淹留自乐,玩花鸟以忘归;欢赏不 疲,对林泉而独得。伟矣,信皇州之盛观 也!岂可使晋京才子,孤标洛之下游;魏 氏群公,独擅邺中之会。” 特点:恢弘完善、全面成熟
二、无我之境——园林景观与宇宙的融合 将有限的景观融入到无限的宇宙之中去
“山邻天而无际”
对景、借景、聚景、纳景、引景
计成:“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 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青峦耸秀,乾 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不分町疃(tingtuan),尽为烟景。”
三、有我之境——审美者与园林、宇宙的 融合
王国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
心与境契
四、和谐而永恒的宇宙韵律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宋代的变化
士人园林融入皇家园林之中 “各因隙地而营之” 宋徽宗《艮岳记》:“虽人为小山,顾其
小哉!……是山与泰、华、嵩、衡等同, 固作配无极。” 十里之山而具千里之势
宋代:“壶中”观念的形成
壶中无比精美的景观体系 “瓦盆贮斗斛,何必问尺寻。……户庭虽
云窄,江海趣已深,袭香而玩芳,嘉宾会 如林,宁思千里游,鸣橹上清涔(cen)”
江南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 曲折萦回 余意不尽 远借邻借
江南园林的主要特点
理想的生活空间 宅院合一 可居可游
江南园林的主要特点
空间原则:壶中天地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
江南园林,新中式美学精粹!

江南园林,新中式美学精粹!江南园林,冠盖天下园林以得水为贵,故多倚水而居。
江南水纹密布,园林以其鲜明的特色折射出人们的自然与人生观,它是审美情趣和能工巧匠的智慧的结晶,更蕴涵着儒佛道等哲学思想、山水诗画意境。
按中国园林的传统,江南园林以自然为宗,构筑布景大体若此: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秀丽树姿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
江南多竹,其翠绿可托衬园林;又植蔓草藤萝,以添山林野趣;赏悦闻声者,有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啼、蝉鸣……江南园林以淡雅著称,景色布局自由而建筑朴素,亭榭廊槛宛转其间,清新洒脱,没有宫殿、庙堂的拘泥感,其造园手法特点有四:1. 立意与布局,人们通过园林来表达自己主观情感。
2. 空间的延伸、渗透、分隔,园林像一幅山水画长卷,具有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变化的特点。
3. 含蓄性,倾向于含蓄隐晦的艺术手法,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
把景观藏于偏僻幽深之处,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4. 虚与实,以小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对立又统一,互为因果。
・苏州留园・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在苏州阊门外,学者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又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手法吸取周边景色,形成一个个层次丰富,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园林空间。
・苏州拙政园・天下园林之母“江南名园精华”说的就是拙政园,它布局疏密自然,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拙政园以池水为中心,亭楼围绕四周,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
园内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是为明代园林风格的代表。
拙政园内,湖/池/涧等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实景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在花木的映承下,景色季节不同,审美情趣也各异:夏日蕉廊荷田,冬日梅影雪月,春天繁花丽日,秋天红蓼芦塘。
闲适雅逸的池水烘托出平静氛围,来去流水蜿蜒曲折、引人入胜,处处有情,面面生诗,余味无尽。
中国古代的江南园林与园艺文化

植物配置与造景
植物种类: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梅花、兰花、竹子等 植物布局:根据园林的空间布局和功能需求,合理安排植物位置 植物造型:通过修剪、嫁接等方式,塑造植物独特的造型和形态 植物色彩: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的色彩搭配,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山石水木的运用
山石:采用天然石材, 如太湖石、黄石等, 以表现自然山水的形 态和意境
04
江南园林的空间布 局与意境营造
THEME TEMPLATE
空间布局的特点
山水相依:园林与自 然山水融为一体,形 成独特的山水园林景 观
曲径通幽:园林道路 曲折迂回,营造出幽 深静谧的氛围
借景造园:利用自然 景观和人工造景相结 合,形成独特的园林 景观
动静结合:园林中既 有静态的景观,也有 动态的水流、瀑布等 ,动静结合,形成独 特的园林景观
园艺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师徒传承:通过 师徒之间的口传 心授,将园艺技 艺代代相传
家族传承:家族 内部传承园艺技 艺,形成独特的 园艺风格
书籍传承:通过 编写园艺书籍, 将园艺技艺和经 验记录下来,供 后人学习
园林展示:通过 建造和展示园林 ,将园艺技艺和 审美理念传递给 大众
现代江南园林的创新与发展
江南园林的旅游开发与利用
保护与修复:对江南园林进行保护与修复,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旅游开发:开发江南园林的旅游项目,如园林游览、文化体验等 利用与推广:利用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推广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育与研究:开展江南园林的教育与研究,提高公众对园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江南园林的文化遗产价值
THEME TEMPLATE
江南园林的起源
起源时间:春 秋战国时期
起源地点:江 南地区
江南造园之意境——浅析杭州郭庄的古典造园手法

江南造园之意境——浅析杭州郭庄的古典造园手法1. 引言- 介绍江南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介绍杭州郭庄的概况2. 古典造园手法的概述- 概述古典造园手法的起源和传统- 分析其美学价值和意义3. 杭州郭庄的设计特点- 分析杭州郭庄的地形、风水和历史背景- 介绍园林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景观4. 古典造园手法在杭州郭庄的应用- 分析园林中各种园林元素的设计手法和应用- 详细介绍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景观的构成和设计手法5. 结论- 总结杭州郭庄古典造园手法的特点和价值- 探讨如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和发扬这些传统手法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著名。
在江南地区,园林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文化符号。
园林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江南园林的风格独特、设计精致,这种传统的风格一直延续至今。
在众多江南园林中,位于杭州的郭庄被誉为是一座古典园林的代表。
杭州郭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规模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园林。
这座园林占地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米,拥有众多的古建筑、植物和艺术品。
因此,杭州郭庄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江南园林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秉承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这种文化理念对园林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江南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自然的材料和自然元素,创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美。
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杭州郭庄便是以这种理念而建设起来的。
杭州郭庄作为一座古典园林,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设计的杰出代表之一。
杭州郭庄始建于汉朝,这意味着它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整修,杭州郭庄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杭州郭庄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独具匠心,有着很高的价值。
其建筑格局和花园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精华。
园中山水为主,建筑既俊俏秀丽又庄重华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 曲折萦回 余意不尽 远借邻借
江南园林的主要特点
理想的生活空间 宅院合一 可居可游
江南园林的主要特点
空间原则:壶中天地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
里之回。 山不过十仞,意拟横霍;溪不袤数尺,趣
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
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进入网师 园宜坐宜留的建筑较多,园以水池为 中心,绕池一周,有水中游鱼,有亭 中待月迎风,静中生趣。
狮子林其实是一个大迷宫。
园内以假山众多,形状怪异著名,因 而有“假山王国”之称。尤其称奇的 是园内假山酷似狮子者甚多,而且中 峰原住天目山狮子岩,故该园得名狮 子林。
狮子全园布局紧凑,东南多山,西北 多水,山池东北两翼为主要建筑。燕 誉厅为全园主厅,雄伟华 贵,中堂 有屏刻 《狮子林图》。步至“辑峰 指柏轩”,凭栏眺望石峰林立,古柏 盘绕。轩西南有各色古建筑,典雅清 淡,唯独“真趣亭”金碧辉煌,乾隆 御笔 “真趣”题匾高挂亭中央。
江南园林的主要特点
行超神越、相化相忘、天人合一 人在天地间,万物皆备于我
化工生意源源在,静处详观总不偏; 飞絮满空春不尽,新荷贴水已田田。
(南宋)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中国园林建筑的起源
崇尚自然的思想与归隐思想 《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诗歌绘画与园林景观的融合
曹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 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 并载,以游后园。”
《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 濮间想也。”
齐衡阳王萧统:“身处朱门而情近江湖,形入紫闼而意在 青云。”
《昭明太子传》:“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狮子林最大的特点是湖 石假山多。园中峰峦欺 负,洞壑婉转,奇峰巨 石,玲珑剔透。假山群 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 口,步入其中犹如身处 八卦阵,忽而登逢,入 洞,明明山穷水尽,却 又柳暗花明 山石之美:瘦、漏、透、皱 水渊之美 植物之美
汉代以前的苑囿建设:笼盖宇宙的气魄与力量,充盈之美 囿、苑、台 司马相如:(上林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山水) “视之无端,究之亡穷”(植物景观) “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建筑)
魏晋时期:造园思想的发展
背景:乱世中全身避害;玄学下体玄识远、萧然高寄
特点:回归自然,消弭人工(司马道子)
江南园林与传统的文 化政策
中国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 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园是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 德四年,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 部份。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还乡后 拓建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 “灌园警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 者为之政也”句意而命名。
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 少卿宋 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 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 园”。网 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 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 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 价网师 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 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 厚所谓 ‘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 矣。”
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有 曲桥通“柳荫路曲”。转北至见山楼, 太平天国时,此楼为忠王李秀成办公 处。亭南有小桥接“倚玉轩”,折西 即至“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 一的廊桥。桥南有小沧浪水阁,桥北 的“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 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
近清 水风 远明 山月 皆本 有无 情价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 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 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 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 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 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 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 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 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 代文征明所写。
,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为宋代苏顺钦修建,后为韩世忠住宅。 命名出自《孟子 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我足”,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 美,颇有野趣。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距离沧 浪亭不远,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 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 郎的 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 花园名为“渔隐”。
计成与园冶
《园冶》是一部罕见的古代设计学术专着,它运用了分类方法,深入 探讨造园的理论和实践,全书合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装折、 屋宇、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十三篇,涉及 造园各个方面,很有系统。首篇〈兴造论〉,语出惊人,大胆提倡以 设计师主导造园活动,这跟以往依靠主人或匠人的悠久传统有天壤之 别。因此计成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肯定设计师地位的人。计 成为何这般强调设计师呢?原来他认为优秀的园林,必须符合“体宜 因借”四大标准,而要达到要求,只有深悟个中三昧的专家,才能做 得到。所以他这样写道:“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 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得人指有心得的人。计成的 确与众不同,观点独特!次篇〈园说〉,道破园林所追求的境界,即 是文人理想中的山水之乐、自然之美。末篇〈借景〉,是全书菁华所 在,若用另一种说法,即借景是计成的拿手好戏。他写道:“夫借景, 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 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 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 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 间”的题额悬于亭中。
远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绮亭,此处 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 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 居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 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