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合集下载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智能客服:如银行、电商等企业的 客服系统
智能驾驶: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 机等
电子邮件:发送 和接收电子邮件
实现信息交流
即时通讯:实时 在线聊天如QQ、
微信等
网络会议:远程 视频会议实现多
人在线交流
网络购物:在线 购物如淘宝、京
东等
网络支付:在线 支付如支付宝、
微信支付等
网络教育:在线 学习如网络课程、
1946年ENIC诞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EDVC诞生被认为是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结构的计算机 1952年UNIVC诞生被认为是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1958年IBM 7090诞生被认为是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功能的计算机
1946年ENIC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1952年UNIVC诞生标志着商用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1964年IBM System/360诞生标志着大型机时代的开始 1970年代大型机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科研等领域 1980年代大型机逐渐被小型机和个人电脑取代
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 大数据处理
添加标题过数据分析挖掘数据 价值
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决 策和预测
物联网的定义: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物联网的应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物联网的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安全化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 展:提高人工智能 的智能程度和适应 性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的发展:提高人工 智能与人类的交互 能力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 发展:提高人工智 能的感知能力和识 别能力
强化学习的发展: 提高人工智能的自 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汇报人:
智能家居:用于智能家电、 智能安防等家居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再到算筹、算盘计算尺等。

这些工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然而,计算机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1. 机械计算机时代的拓荒者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计算机进行计算。

这些机械计算机是计算机的拓荒者,为后来的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这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计算机的应用近10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管理、办公自动化等。

由于计算机的日益向智能化发展,于是人们干脆把微型计算机称之为“电脑”了。

计算机产生的动力是人们想发明一种能进行科学计算的机器,因此称之为计算机。

它一诞生,就立即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掀开了人类社会的新篇章。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分为机械计算机时代和电子计算机时代两个阶段。

在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计算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早期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但催生了计算机科学的诞生。

早期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代表性的计算机有ENIAC和EDSAC。

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对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的应用(1960年-19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小巧、可靠且运行速度迅速提升。

计算机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工商业领域。

IBM System/360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多种应用提供了支持。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980年-1990年代)这个阶段,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成为计算机发展的新特征。

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改进带来了计算机的大众化,PC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和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4. 第四阶段:互联网的兴起(19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源,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第五阶段:人工智能的崛起(2000年代至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的智能行为,以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结: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计算机从早期的庞大设备发展为现在随处可见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我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时不时的打开电脑。

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简单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

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

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内装了18000个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但运行速度比当时最好的台式计算机快1000倍。

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减小,寿命大大延长,价格降低,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也开始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同时主存储器开始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处存储器有磁盘和磁带。

并且还产生了标准化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语言。

操作系统逐步完善,同上两代相比,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和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企业管理、自动控制、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一种将大量晶体管组合到单一芯片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大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的晶体管数在不同的标准中有所不同。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高度发展。

1. 早期计算工具的出现人类对于计算的需求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代巴比伦人就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巴比伦计数板”的计算工具。

这是一种由刻有数字的粘土板组成的工具,用来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2. 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的诞生19世纪初,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分析机”,这可以看作是计算机的雏形。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资金问题,他的这一设想并未得到实现。

直到1822年,巴贝奇的学生埃达·洛夫莱斯完成了第一台真正的机械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被称为“巴贝奇的分析机”,它使用了齿轮和滑动杆来进行计算,并能够完成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

3.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电子计算机原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塔纳索夫和克利福德·贝里在1937年研制成功的“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

这是一台基于电子管的计算机,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存储数据。

4. 通用计算机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满足战争中的计算需求,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计算机研发。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奇利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

ENIAC采用了电子管技术,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为后来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集成电路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集成电路是将数百甚至数千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效率。

1965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摩尔定律”,预测了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番。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但现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包括计算机的起源、发展阶段和重要里程碑。

1. 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巴比伦数字系统和古希腊的天文仪器。

然而,现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种能够进行复杂计算的机器。

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1 电子管时代(1940年代-1950年代)在二战期间,为了解决军事计算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发使用电子管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开关和放大器,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

其中最著名的计算机是美国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于1946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2.2 晶体管时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50年代,晶体管被发明,取代了电子管成为计算机的主要组件。

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更快、更可靠,并且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商业应用,如IBM公司的IBM 700系列。

2.3 集成电路时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更小、更快、更便宜。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业和军事领域。

2.4 微处理器时代(1970年代-至今)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这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微处理器时代。

微处理器将中央处理器(CPU)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使得计算机更加便携、个人化和普及化。

微处理器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如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浮现。

3. 计算机的重要里程碑3.1 艾伦·图灵的理论贡献艾伦·图灵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这是一种理论计算模型,为计算机的设计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的发展和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和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和历史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计算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起源开始,追溯计算机的发展和历史。

一、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比如算盘。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

最早的计算机是由机械装置构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其中著名的一台是德国人康拉德·楚内斯的计算器,它于1623年完成。

然而,这些机械计算器的功能有限,只能执行简单的计算任务。

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的重大突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被认为是ENIAC,它于1946年由美国的Eckert和Mauchly研制完成。

ENIAC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占据了一个大房间的空间。

它使用了电子管作为计算元件,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然而,ENIAC的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相对较慢。

三、晶体管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晶体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体积小、功耗低,并且具有可靠的性能。

这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紧凑和高效。

1958年,美国的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使得多个晶体管可以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这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并且使得计算机的价格逐渐降低,普及化的进程加快。

四、个人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兴起标志着计算机的普及化进程。

由于微处理器的发明,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价格进一步降低。

这使得计算机不再只是大型机构或科研单位的专用设备,而是普通人家中的常见物品。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推动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不断涌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五、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改变了计算机的面貌。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娱乐。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最早的巨型计算机到现代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本文将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古希腊的天文仪器和古代中国的算盘。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ENIAC诞生了。

这台计算机占据整个房间,具备极为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计算能力不断增强。

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根据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以下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1940s-1950s):体积庞大,使用真空管进行计算。

代表性计算机有ENIAC和EDVAC。

2.第二代计算机(1950s-1960s):使用晶体管进行计算,体积较前一代缩小许多,并且能够进行批处理操作。

IBM 700/7000 系列计算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3.第三代计算机(1960s-1970s):晶体管被集成电路取代,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快、更可靠。

个人计算机开始出现,ALGOL和Fortran等高级编程语言陆续问世。

4.第四代计算机(1970s-至今):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微处理器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迅速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互联网的诞生。

三、计算机的未来趋势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突破性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未来趋势:1.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将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和学习能力,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和问题。

2.量子计算的崛起:量子计算是一项前沿技术,利用量子位计算能力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

相比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将大幅提升。

3.物联网的普及:物联网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互联的设备和传感器,计算机将能够实现更高级的任务,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教学目标:
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重点难点:
电脑的发展历史中牵扯到的一些概念,如晶体管、集成电路。

教学过程: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电脑的发展历史: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校物理学家穆奇里和工程师爱开尔特等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

它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每小时消耗电150度,每秒运算5000多次,占地167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

真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2、电脑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

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

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

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

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47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发明的晶体管,比电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

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
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1957年,美国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

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采用晶体管,内存储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盘,输入和输出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价格大幅度下降。

在程序设计方面,研制出了一些通用的算法和语言,操作系统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6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

随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以每3-4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长。

1962年1月,IBM公司采用双极型集成电路,生产了IBM360系列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使用范围更广,尤其是一些小型计算机在程序设计技术方面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系统: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总称为软件。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发布的INTEL4004,是微处理器(CPU)的开端,也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

INTEL4004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块芯片上,虽然字长只有4位、且功能很弱,但它是第四代计算机在微型机方面的先锋。

1972-1973年,8位微处理器相继问世,最先出现的是INTEL8008。

尽管它的性能还不完善,仅展示了无限的生命力,驱使众多厂家技人竞争,微处理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后来出现了INTEL8080、MOTOROLA6800。

1978年以后,16位微处理器相继出现,微型计算机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INTEL 公司不断推进着微处理器的革新。

紧随8086之后,又研制成功了80286。

80386、80486、奔腾(PEN-TIUM)、奔腾二代(PENTIUMⅡ)、奔腾三代(PENIUMⅢ)、奔腾四代(PENIUMIV)。

个人电脑(PC)不断更新换代,日益风靡世界(图3-1、图3-2)。

第四代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使计算机向着微型化和巨型化两个方向发展。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即都由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1XP1年,日本东京召开了一次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研讨会,随后制定出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的长期计划.第五代计算机的系统设计中考虑了编制知识库管理软件和推理机,机器本身能根据存储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同时,多媒体技
术得到广泛应用,使人们能用语音,图像,视频等更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信息
交互。

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具备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思维,并且运算速度极快,其硬件系统支持高度并行和快速推理,其软件系统能够处理知识信息。

神经网络计算机(也称神经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的重要代表。

第六代:生物计算机
半导体硅晶片的电路密集,散热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大大影响了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发挥与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能容纳巨量信息,其存储量相当于半导体芯片的数百万倍。

一个蛋白质分子就是一个存储体,而且阻抗低、能耗少、发热量极小。

基于此,利用蛋白质分子制造出基因芯片,研制生物计算机(也称分子计算机、基因计算机),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

生物计算机比硅晶片计算机在速度、性能上有质的飞跃,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六代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及软件业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目前,计算机正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强
(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第二课时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1、计算机的分类: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太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的界线一直在不停地调整。

但从理解计算机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可以按用途和规模进行划分。

计算机按照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分类,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计算机按照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种。

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机就是通用计算机;专门与某些设备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就是专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它具有记忆功能、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程序控制能力。

(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通用性强(4)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5)程序控制能力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并广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3)实时控制(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程(5)计算机通信(6)人工智能
总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人造卫星到日常生活,从科学计算到儿单玩具都有计算机的踪影。

人们只有提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才能使计算机充分发挥作用。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