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

(一)王冕求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暮归,亡其.牛/其.真无马耶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翻泽。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管仲、隰朋从于桓公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注释】①刘公宣:即刘宣。
②卫使:人名。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1)替(2)更加(由于版本原因原文应为“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此处加大了答题难度)11.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12.“必”翻译做“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测体现出了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做文章出自山林老儒之手,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所著文章的老练及其卓绝的文采。
13.①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②卫使善待人才;③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 1 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 2 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 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 3 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 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 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初生的小鸟。
3. 忮 :凶狠。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1)信.于异类也 ( )( 2)去.人太远( )2、用“./ ”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2 分)5. 选文最后 “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2 分)四 义 犬 (浙江嘉兴)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
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
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
视犬已 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
候 关出城,细审未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 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扫,清理。
橐,钱袋。
④冲衢:交通 要道。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既走,则又从之 ( 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驰 ( 4)金亡其半2、用“ / ”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古文(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一)读书佐酒(12分) (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二)(一)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注释)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2、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4、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
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二)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辄叱遣之()②时人方之前朝贡禹()③然少蕴藉()④若是者()⑤岂可谓无私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3分)(三)强项令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匿主家()(2)流血被面()(3)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2.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4.“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四)梁君(1)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1)梁君:即魏国国君。
(2)彀gîu弓:拉开弓。
(3)御:车夫。
(4)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
(5)祠:祭祀。
(6)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白雁群骇()(2)言未卒()(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五)赈灾钱泳(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
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
夫官发常平仓谷。
平粜(tiào )于民,便矣。
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
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
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
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也。
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
以此,定图赈之法。
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
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嘉庆十有九年(2)窃见赤地数千里(3)爨(cuān )无薪(4)远近咸便矣2.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C、扶苏以数谏故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1)被灾尤剧。
(1分)(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4.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
(2分)(六)《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
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
后写作‚畋(tián)‛。
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
③乘:车,兵车。
包括一车四马。
④檀(tán)子:人名。
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
⑤泗上:泗水之滨。
⑥特:仅,只。
⑦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若寡人国小也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使守南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②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4)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分)(七)张秀才,寿州人也。
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
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
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
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
‛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3.张秀才的优点是:,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二)答案一.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 通“值”,正当 ) (家具 ) ( 借 ) ( 悬赏,奖励 )2、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 (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仓廪,庖厨,恣)(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4、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
二.1. ①就②比作③可是,但是④这,这样⑤说,称2.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关键词“或”“公”)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关键词“疾”“省视”“竟夕”)3.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三.1、(1)躲藏(藏,藏匿)(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4)死2.B3.(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
4.“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5、不畏权势执法公正清正廉洁四.1、(1)骇:害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2、(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3、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五、1、①通“又”②暗中,私自③柴④远近的百姓(人)2、D3、(1)(1分)受灾特别严重。
(得分点“被”。
)(2)(2分)谁说人心、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得分点:“孰”,句式。
)4、具有侧隐之心(或“能关心百姓疾苦”),考虑民生问题全面(深刻)六、(1)C(2)①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
②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
(3)吾臣有朌子者/ 使守高唐 /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4)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七.`1、①买②于是、就2、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3、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