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2020】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0】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4.(1)教学相长(也) 君子学必好问
(2)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2: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3: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①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②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①晋鄙:战国时魏国将领.。②卒然:猝然,突然,这里指“马上”.。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3)人之有德于我也 德: (4)臣愿君之忘之也 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妾畏臣 人之憎我也 B.皆以美于徐公 吾有德于人也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2019-2020 年语文2020 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 版有答案)一、人物品评篇(一)(2019 达·州改编)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 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tu ó):布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2)属吏咸.伏谒咸:都(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 .何陋之.有(《陋室铭》)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

A. 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0年语文中考阅读冲刺训练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

年少美须眉,善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少屈,而忧国闵时,出于天性。

靖康初,应制条敝政,陈①安边御敌十策,州未许发。

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②之贼者十事,复为书,并上闻。

已而复论列十事,言:“臣所进三书实为切要,然而触权臣者有之,迕③天听者有之,或结怨富贵之门,或遗怒台谏之官,臣非不知,而敢抗言者,愿以身而安天下也。

”所上书为三巨轴,厩④置卒辞不能举,州将为选力士荷之以行。

会金人大入,要盟城下而去,澈闻,辄语人曰:“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

有如上不见信,请质⑤子女于朝,身使穹庐,御亲王以归。

”乡人每笑其狂,止之不可,乃徒步走行在。

高宗即位南京,伏阙上封事,极诋用事大臣,遂见杀。

(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陈:陈述。

②蠹国残民:蚕食国家,残害百姓。

蠹(dù):蚕食。

③迕(wǔ):违背。

④厩(jìu):这里指驿馆。

⑤质:以……为人质。

1.下列各项中,选出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慷慨不少屈./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B.州将为选力士荷.之以行/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C.要.盟城下而去/便要.还家(《桃花源记》)D.已而.复论列十事/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之贼者/十事。

B.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之贼者/十事。

C.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之贼者十事。

D.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之贼者十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臣非不知,而敢抗言者,愿以身而安天下也。

(2)乡人每笑其狂,止之不可,乃徒步走行在。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③尝教书于宦官家④略不动心2.翻译下列句子。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李承之传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那守任情执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有所作假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回实词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评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铁,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有改动)【注释】①曹掾(yuàn):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正为掾,副为属或史。

文中代指下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辞.不受()(2)人莫.敢忤()(3)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4)神宗语.执政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中进土第而.山不加增B.公自为之则.已则.汉室之隆C..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徒以.有先生也D.今以命汝,异恩也.当余之从师也.第1页共10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1分)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

为楚怀王左②。

博闲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今,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押福建卷6~9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福建卷)(原卷版)

押福建卷6~9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福建卷)(原卷版)

题号押题05福建卷第6-9题:文言文阅读(2020·福建卷第6-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

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

”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

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终不肯受。

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

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

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注】①苻承祖:人名。

②恨:埋怨。

③舁(yú):抬。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与】①强与.之()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2)【具】①母具.以语之()②各具.情态()(《核舟记》)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8.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2分)(译文:。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译文:。

)9.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4分)答:。

从2017年起,福建省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收回了各地市中考命题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题型来看,与全省各地市原有题型对比,虽略有不同,但总体相差不大。

稍加分析。

不难看出有如下的特点:一是课外与课内材料相结合;二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考查与理解鉴赏相结合;三是题型大多为主观题,客观性试题不多;四是课外材料文质兼美,充满地域气息。

可见,我们可以预计今年中考将有如下趋向:①选文将继续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②考查将侧重以扫清语言障碍为基础,以及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能力:③考查内容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联将得以加强;④考查题型仍将保留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句子断句、文意理解、拓展廷伸等主要题型。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③尝教书于宦官家④略不动心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

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

③豕:猪。

1.解释加粗词语。

(4分)(1)一屠暮行()(2)顾无计可以死之()(3)股直不能屈()(4)遂负之以归()2.翻译句子。

(6分)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③遂负之以归。

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

(2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②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⑤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⑥。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⑦。

故⑧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必令畅谈乃已③必强执与语④如是二十余寒暑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⑵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⑶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2分)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于令仪诲人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如其欲与之②既去③乃邻舍子也④恐为人所诘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②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③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4分)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列女传》1、解释加粗的斜体字(4分)(1)既学而归(2)孟母方绩(3)孟母以刀断其织(4)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2、翻译。

(6分)(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3)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④子母:利息和本金。

⑤责券:求取证据。

⑥橐: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

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⑴以善酿致富。

⑵或遣童婢沽……⑶甲逾期不肯偿,将讼⑷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⑵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⑶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4分)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4分)江乙对荆宣王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粗词语(4分)(1)子无敢食我也(2)天帝使我长百兽(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2.翻译句子(6分)(1)子以我为不信(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2分)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九、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 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茬⑧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

”侃犹不返。

逵曰:“卿可去矣。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

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

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悬:挂;磬:乐器,中空。

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

髲:假发。

⑥斫:用刀斧砍。

⑦剉:同“挫”,割。

⑧茬:草垫。

⑨其:指代陶侃。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4分)①同郡范逵素知名素:()②悉割半为薪薪:()③明旦去旦:()④侃犹不返返:()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译文: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译文:③路已远,君宜还。

译文:3.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4分)答:十、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4分)(1)咸不解其意咸()(2)值积雪始晴值()(3)听事前除雪后犹湿犹( )(4) 悉以作钉以()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