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实验

合集下载

生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

生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

生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测定生长素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对生长素的响应。

本文将介绍一个测定生长素含量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比较其差异。

实验材料:1. 植物样品:选择同一品种的健康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2. 生长培养基:使用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pH值调节的培养基。

实验步骤:1. 植物样品处理:a.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实验材料。

b. 将植株分为根、茎和叶三个部分,并将每个部分分别收集到不同的试管中。

2. 提取生长素:a. 在提取前,将试管中的组织样品冷冻保存或置于液氮中以保持其活性。

b. 使用PBS缓冲液(含有0.01M的磷酸盐缓冲液和0.15M的氯化钠)洗涤组织样品,以去除表面污染物。

c. 将每个试管中的组织样品加入适量的提取液(如甲醇、乙酸乙酯等),并在室温下震荡提取30分钟。

d. 使用离心机离心提取液,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3. 生长素含量测定:a. 使用生长素测定试剂盒(如ELISA试剂盒)进行测定。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b. 将每个样品加入适量的试剂,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反应,并在所需时间后停止反应。

c. 使用光度计读取各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生长素含量。

实验结果:1. 根部生长素含量:平均含量为X ng/mL,标准差为X ng/mL。

2. 茎部生长素含量:平均含量为X ng/mL,标准差为X ng/mL。

3. 叶片生长素含量:平均含量为X ng/mL,标准差为X ng/mL。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测定不同组织中的生长素含量,我们可以观察到根、茎和叶片之间的差异。

根部的生长素含量最高,茎部次之,叶片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中主要由根部合成,并通过茎部向上运输到叶片。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1931年
1946年
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 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 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经 鉴定是吲哚乙酸(IAA)。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 长素,并确认它是吲哚乙 酸(IAA)。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10年 鲍森·詹森实验
1928年 温特实验
1910年 高等植物中分离 出生长素(IAA)
19世纪末 达尔文实验
1914年 拜尔实验
1Hale Waihona Puke 31年 郭葛实验谢谢观看1.达尔文实验
金达丝尔雀文虉草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 植物种子萌发时,包在胚芽外面的鞘 状结构,连同胚芽一起出土,保护胚
芽出土时不受损伤。
1.达尔文实验




过程: 单侧光
去掉尖端+单侧光 锡箔罩在尖端+单侧光 锡箔罩尖端下部+单侧光
现象: 弯向光源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推测2
“影响”造成背光面 比向光面生长的快。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世纪末
1910年
达尔文实验 鲍森·詹森实验
2.鲍森·詹森实验
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想一想:该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无法排除琼脂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加一组把空白琼脂片放 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①和②对照
结论1: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③④和①对照 结论2:感光部位在尖端,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
一段。
1.达尔文实验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
结论1
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结论2

检测生长激素的流程

检测生长激素的流程

检测生长激素的流程引言:生长激素(GH)是一种由垂体腺体分泌的多肽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为了检测生长激素的水平,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检测生长激素的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解读等环节。

一、样本采集:1.选择合适的样本:生长激素的浓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生理状态下会有差异。

通常情况下,早晨的生长激素水平较高,因此建议在清晨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2.采集血液样本:使用无菌注射器采集静脉血液样本,并将其放入抗凝剂管中。

确保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界污染对结果的影响。

3.保存和运输样本:采集的血液样本应放置在冰上,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需避免剧烈震动,以防止血液凝固或样本破坏。

二、实验室检测:1.血清分离: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置于离心机中,以一定的速度离心,将血液分离为血浆和红细胞。

2.生长激素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等方法,测定血浆中生长激素的浓度。

这些方法基于生长激素与特定抗体的结合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的光信号或放射性信号来确定生长激素的浓度。

3.质控检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通常会进行质控检验。

这包括使用已知浓度的生长激素标准品进行标定,以及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生长激素的浓度。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会提供一个参考范围,根据参考范围来判断个体的生长激素水平是否正常。

三、结果解读:1.正常范围: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生长激素的正常范围会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正常生长激素水平为0.4-10 ng/mL。

2.异常结果:如果生长激素的浓度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或某种疾病的存在。

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可能需要进行,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和诊断。

结论:检测生长激素的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解读等环节。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

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
生长素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从1926年发现生长素以来,人们在研究其功能和机理上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生长素发现的四个经典实验,它们为后来的生长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一:半胱氨酸促使胡萝卜胚芽分化
1934年,半胱氨酸被发现可以促使胡萝卜胚芽分化,而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无机物质才能促进植物生长。

此实验为后来生长素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实验二:伯克利传感器检测汁液中的生长素含量
1948年,Lloyd和Yamamoto通过使用伯克利传感器,成功地检测出了细胞分裂素(一种生长素)的存在。

这个发现促进了对生长素的更深入研究,并最终导致了对多种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三:Jarvis与Mander利用生长素与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关系
1990年代初期,Jarvis与Mander使用生长素使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受到影响以及成熟期明显延长而成功地揭示了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

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生长素的功能和调控机理。

实验四:三联体缺失突变引起根的形态学发生
20 世纪50 年代早期,生长素体内缺失的相关基因被发现,并且在该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植物的根的形态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项研究启示人们在未来可以通过基因的改变来控制生长素的含量及其对植物体系的影响。

总之,这些经典实验为生长素研究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

生长素的研究不仅仅是单纯地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它也对我们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原理;2. 探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分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实验药品:植物生长素;3. 实验器材:培养皿、蒸馏水、滴管、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小麦种子用蒸馏水浸泡6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2. 将浸泡好的小麦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50粒种子;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25℃,光照12小时;4. 将植物生长素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为0.1mg/L、0.5mg/L、1.0mg/L、2.0mg/L;5. 用滴管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滴加到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上,每个浓度滴加10滴;6. 将滴加好植物生长素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 观察记录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8.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不添加植物生长素)和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进行对比;9.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1. 发芽率:对照组的发芽率为90%,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发芽率为95%,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发芽率分别为92%、93%、88%;2. 株高:对照组的株高为10cm,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株高为12cm,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株高分别为11cm、13cm、9cm;3. 叶片数量:对照组的叶片数量为6片,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叶片数量为8片,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叶片数量分别为7片、9片、6片。

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

实验原理: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一种由芽尖及顶端组织产生的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根系发育等作用。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吸水发芽。

2. 等到水稻种子长出约1.5 cm的根芽后,将其随机分为不同
的实验组。

3. 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生长素低浓度组,生长素高浓度组。

4. 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生长素类物质,低浓度组中添加低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高浓度组中添加高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

5. 将各组种子放置在相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观察种子的发芽、根芽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5天的观察,得出以下结果:
对照组:根芽长度平均为3.2 cm,生长趋势一般。

低浓度组:根芽长度平均为4.1 cm,生长较为迅速。

高浓度组:根芽长度平均为5.2 cm,生长最为迅速。

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添加生长素类物质可以促进根芽的生长。

且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

但是高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抑制幼苗的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

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生长素类物质。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实验验证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实验验证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和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素(植物激素)是一种在植物体内起调节生长和发育作用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发育和转运等。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实验验证。

一、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植物生长素主要有五个类型: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脱落酸(abscisic acid)和乙烯(ethylene)。

每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生长素(IAA)促进细胞扩张和细胞分裂。

它在植物茎尖和根尖高度浓度累积,引发细胞伸长,从而带动幼苗生长。

生长素还有助于细胞分裂,推动细胞增殖。

其次,赤霉素(GA)调节植物生长。

它促进幼苗伸长、枝梢延长和叶片展开。

赤霉素还参与开花和花粉萌发过程,并增加果实大小和数量。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则促进细胞分裂和向上生长。

它影响根的脱分化、早期胚形成和根尖发芽。

另外,脱落酸(abscisic acid)参与植物应激响应。

当植物受到干旱或其他逆境时,脱落酸被激活,抑制发育和生长。

它还参与种子休眠和控制落叶。

最后,乙烯(ethylene)主要影响植物编排和果实成熟。

它调节果实呼吸,催促果实脱落和植物衰老。

二、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实验方法。

1. 缩短芽的实验通过给植物施加生长素,可以观察到芽的快速伸长。

差异对照实验是一个常见的实验设计,其中一组芽被处理,另一组芽作为对照。

通过比较两组芽的生长情况,可以验证生长素的作用。

2. 幼苗促进实验将植物种子催芽后,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液浇灌一组幼苗,同时用普通培养液浇灌另一组幼苗作为对照。

观察生长素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苗的生长差异,可以推断生长素的作用。

3. 枯萎抑制实验通过给植物施加脱落酸,观察植物的枯萎程度可以验证脱落酸的作用。

对照组植物不接受脱落酸处理,与受到处理的植物进行比较。

4. 花芽分化实验在光周期控制下,对植物进行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观察花芽的形成情况。

3.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B 侧光照条件下培养。胚芽鞘弯曲的方向是 ( )
A.向左侧 B.向右侧 C.不弯曲 D.先向右后向左
即时应用
3、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B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细胞的主动运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指 的就是植物的生长 方向的一端。
在植物的成熟组织通过韧皮部进行
在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受外界某些刺激(如单侧光 照、重力等)的影响,生长素可以横向运输。
运输 方向
✓ 感光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 弯曲的部位: 尖端以下的部位
课堂小结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1880,达尔文 1910,詹森 1914,拜尔 1928,温特 1931,1946……
课堂感悟
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像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 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的真相。
每一位科学家所取得的进展或许只是一小步, 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
温特的实验(1928年)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现象: 实验组1弯曲生长;实验组2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 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能促进
植物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生长素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 经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 IAA )。
高中生物必修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具:烧杯、量筒、玻璃棒等
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 对富贵竹生根的影响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 生根情况(生根的平均长度和数目)
处理的时间、处理的方法、植物枝条 的长度长势等
清水 10-10 10-8 10-6 10-4 10-2 mol/L
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 富贵竹生根的影响
生长素的实验
提出疑惑:
是不是生长素的浓度越高, 植物的器官就会生长越快?
探究实验:
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植 物生根的影响
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富贵竹生根的影响
实验材料: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 富贵竹
生长素(IAA)由植物 自身产生,在植物体内含 量很少,提取困难,在生 产上较少应用。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 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 用与生长素类似,在生产 上有广泛的应用。 如α-萘乙酸(NAA)、 生根粉、2,4-D等。
清水 10-10 10-8 1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
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10-10 mol/L 10-5mol/L
清水
生根数量(条) 43
8
22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IBA浓度大小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本实验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 mol/L 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