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少量脉石),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00mL,终读数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样品所用的仪器为_____,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_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a.有利于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 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c.有利于气体混合 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_________mL。
判断滴定已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________。
(5)若用右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
(填编号)(6)若将原装置d中的试液改为Ba(OH)2,测得的黄铜矿纯度误差为+1%,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可能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子天平使原料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b、d 使反应生成的SO2全部进入d装置中,使结果精确 20.10mL 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浅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80.4% ②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SO3被氧化成BaSO4【解析】【分析】(1)根据称量黄铜矿样品1.150g,选择精确度较高的仪器;将样品研细,增大了接触面积;(2)浓硫酸可以将水除去,还可以根据冒出气泡的速率来调节空气流速;(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应该尽可能的被d装置吸收;(4)根据滴定管的读数方法读出消耗碘溶液的体积,根据反应结束时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先找出黄铜矿和二氧化硫及碘单质的关系式CuFeS2~2SO2~2I2,再根据题中数据进行计算;(5)图2中的②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可以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二氧化硫的量;(6)Ba(OH)2溶液能吸收空气的CO2,另外BaSO3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些原因均能引起测定误差。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两个问题:第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第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公式:v=△c/△t单位:mol/(L·s)或mol/(L·min)(3)注意事项:①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
通常我们所指的反应速率是指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②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
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V A∶V B∶V C∶V D=m∶n∶p∶q③一般不能用固体物质表示。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 + Y2Z___;反应开始至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0.05 mol/(L·min)__。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A. V(A) = 0.5 mol/(L·s)B. V(B) = 0.3 mol/(L·s)C. V(C) = 0.8 mol/(L·s)D. V(D) = 1 mol/(L·s)练习1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B.用C表示的速率是0.2mol/L·min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D.在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少的。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用三支试管各取5.0 mL、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滴入0.1 mol·L-1 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1、3研究的是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V=_________mL。
(2)小组同学在进行(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一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②乙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乙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气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分液漏斗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比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一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一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另一个方面从反应产生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用;(3)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子不同,尽量让阴离子相同,减少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长短入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_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过关检测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过关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煤的液化可获得乙醇:2CO(g)+4H 2(g)C 2H 5OH(l)+H 2O(l) ΔH = -1 709.2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及有效碰撞频率,因而温度越高越利于获得乙醇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D .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时,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则说明已达平衡状态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B .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 .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 .反应NH 3(g)+HCl(g)===NH 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 >03.在一定温度下,向2 L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 2、3 mol H 2,发生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0。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 .体系中n (CO 2)n (H 2)=13,且保持不变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 .单位时间内有n mol H—H 键断裂,同时有n mol O—H 键生成 4.将NO 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 2(g)N 2O 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5.室温下,向3 mL 0.1 mol·L -1稀盐酸中加入1 mL 0.1 mol·L-1氯化钴溶液发生反应:[Co(H 2O)6]2++4Cl-[CoCl 4]2-+6H 2O ΔH >0粉红色 蓝色平衡时溶液呈浅紫色。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2012年高考反应原理部分

第41讲《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2012·海南化学卷13]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H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 N2H4 (1) △H1= -195kJ·mol-1② (1) + O2(g)= N2(g) + 2 H2O △H2= -534.2kJ·mol-1写出肼和N2H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二、电化学基础2. [2012·海南化学卷3]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 HCl、CuCl2、Ba(OH)2B. NaOH、CuSO4、H2SO4C. NaOH、H2SO4、Ba(OH)2D. NaBr、H2SO4、Ba(OH)23. [2012·四川理综化学卷1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O2=CH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O2+4e-+2H2O=4OH-4.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26]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利用离子交换和滴定地方法。
实验中称取0.54g的FeCl x 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X(g)+3Y(g)2Z(g)ΔH=-a kJ· mol-1,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和3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
Z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3 mol·L-1·s-1B.0.03 mol·L-1·min-1C.0.01 mol·L-1·s-1D.0.02 mol·L-1·min-1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Y的消耗量为0.6 mol,可求得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根据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2.2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若经3 min后测得NH3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B.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C.3 min时N2与H2的转化率相等D.3 min时H2的浓度为0.6 mol·L-1答案B解析由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知,v(N2)=0.1 mol·L-1·min-1;v(H2)=0.3 mol·L-1·min-1;3 min时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都是60%,H2的浓度为0.6 mol·L-1,B项说法不正确。
3.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 SO3答案C解析A项,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则恒容的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并不能说明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发生改变的反应,容器内气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表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D项,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SO2的同时,必定生成1 mol SO3,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研究不同pH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资料:a.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2+。
b.CuO2为棕褐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Cu2+和H2O2。
c.H2O2有弱酸性:H2O2H+ +HO2-,HO2-H+ +O22-。
编号实验现象Ⅰ向1mL pH=2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出现少量气泡Ⅱ向1mL pH=3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立即产生少量棕黄色沉淀,出现较明显气泡Ⅲ向1mL pH=5的1mol·L−1CuSO4溶液中加入0.5mL30% H2O2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棕褐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1)经检验生成的气体均为O2,Ⅰ中CuSO4催化分解H2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对Ⅲ中棕褐色沉淀的成分提出2种假设:ⅰ.CuO2,ⅱ.Cu2O和CuO2的混合物。
为检验上述假设,进行实验Ⅳ:过滤Ⅲ中的沉淀,洗涤,加入过量硫酸,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并产生少量气泡。
①若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u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②依据Ⅳ中沉淀完全溶解,甲同学认为假设ⅱ不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
③为探究沉淀中是否存在Cu2O,设计如下实验:将Ⅲ中沉淀洗涤、干燥后,取a g固体溶于过量稀硫酸,充分加热。
冷却后调节溶液pH,以PAN为指示剂,向溶液中滴加c mol·L−1EDTA溶液至滴定终点,消耗EDTA溶液V mL。
V=__,可知沉淀中不含Cu2O,假设ⅰ成立。
(已知:Cu2++EDTA= EDTA-Cu2+,M(CuO2)=96g·mol−1,M(Cu2O)=144g·mol−1)(3)结合方程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Ⅲ中生成的沉淀多于Ⅱ中的原因__。
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一卷1.在100 mL 0.01 mol·L -1 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 -1 的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gCl 的Ksp =1.8×10-10 mol2·L -2)( )A .有AgCl 沉淀析出B .无AgCl 沉淀析出C .无法确定D .有沉淀但不是AgCl解析:Qc =c(Cl -)·c(Ag +)=0.01 mol·L -1×100101×0.01/101 mol·L -1≈10-6 mol2·L -2> 1.8×10-10 mol2·L -2=Ksp ,故有AgCl 沉淀生成。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 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B .任何难溶物在水中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大小都可以用Ksp 表示C .溶度积常数Ksp 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D .升高温度,某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的,Ksp 也变小解析:本题易错选A 或B 。
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 越小,溶解度越小,不同类型的电解质无法由溶度积比较溶解度大小,如CuS 与Ag2S ,故A 错;B 选项错在“任何难溶物”,而不是“难溶电解质”。
答案:D3.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 +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 +)=0.034mol·L -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 -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 +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当Ag2SO4刚好溶解为100 mL 的饱和溶液时,c(Ag +)=0.034 mol·L -1,c(SO2-4)=0.017 mol·L -1;当加入100 mL 0.020 mol·L -1的 Na2SO4溶液后,c(SO2-4)=0.018 5 mol·L-1,c(Ag +)=0.017 mol·L -1(此时Q<Ks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1.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进行。
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秒末为2.4 mol ,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 .0.32 mol/(L·s) B .0.16 mol/(L·s) C .1.6 mol/(L·s) D .0.8 mol/(L·s)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中“单位时间”和“物质浓度的变化”两个因素必须同时考虑,缺一不可。
若忽略了“单位时间”只考虑氨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会误选C ;只考虑氨气的浓度的变化,会误选D ;若将反应速率误认为是以单位时间内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来表示,会误选A 。
正确的计算是:v(NH3)=4-2.42×5=0.16 mol/(L·s)答案:B2.反应A(g)+3B(g)2C(g);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题目提供的是一个正反应方向放热的化学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不分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即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答案:C3. 把下列4种X 溶液,分别加入到4个盛有10 mL 2 mol/L 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到50 mL ,此时X 与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20 mL,3 mol/LB .20 mL,2 mol/LC .10 mL,4 mol/LD .10 mL,2 mol/L 解析:此题主要考虑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X 溶液的浓度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
那么是否是C 中4 mol/L 的X 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呢?此题很容易错选C 答案,实际上应考虑加水稀释后X 溶液的浓度,同一体积的溶液中X 的物质的量越大,浓度就越大,A 中X 的物质的量最大,故速率最大。
答案:A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0 mL 2 mol/L 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 .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选项A 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因氯化钠溶液中有溶剂水,则它的加入相当于对盐酸稀释,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选项B 中,改用铁片与浓硫酸反应时,如常温则发生钝化,如加热,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得不到氢气;选项C 中,不论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加快;D 项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气体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D5. 一定条件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 mol H2,发生反应 N2+3H2 2NH3,2 min 时测得剩余N2为1 mol ,下列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A .v(N2)=0.25 mol·L -1·min -1B .v(N2)=0.75 mol·L -1·min -1C .v(NH3)=1 mol·L -1·min -1D .v(NH3)=0.25 mol·L -1·min -1解析:解法一(模式法):求反应速率,需先求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和反应所耗时间,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与体积可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
N2 + 3H22NH3 起始量/mol 2 10 0 2 min 末量/mol 1 (10-3) 2 变化量/mol (2-1) 3 2 则v(N2)=(2-1) mol/(2 L×2 min)=0.25 mol·L -1·min -1。
v(H2)=3 mol/(2 L×2 min)=0.75 mol·L -1·min -1。
v(NH3)=2 mol/(2 L×2 min)=0.5 mol·L -1·min -1。
解法二(规律法):v(N2)=(2-1) mol2 L×2 min =0.25 mol·L -1·min -1。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时,因为v(N2)∶v(H2)∶v(NH3)=1∶3∶2,则v(H2)=0.75 mol·L -1·min -1,v(NH3)=0.5 mol·L -1·min -1。
答案:A6. 可逆反应mA(g)+nB(l)pC(g),改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其他条件不变)、对上述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m>p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m<p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m +n>p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m +n>p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由v —T 图像可以看出,升高温度时,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说明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从v —P 图像知,增大压强时,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考虑到B 为液态,则m>p ,故选A 。
答案:A7.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ΔH =+Q kJ/mol(Q >0)21世纪教育网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 .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 ,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 .反应至4 min 时,若HCl 浓度为0.12 mol/L ,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D .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 Q kJ 时,生成的HCl 通入100 mL 1 mol/L 的NaOH 溶液中恰好反应解析:因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加压会减小SiCl4的转化率,A 错;因反应为可逆反应,SiCl4不可能反应1 mol ,故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应小于Q kJ ,B 错;列式计算v(HCl)=0.12 mol/L 4 min =0.03 mol/(L·min),v(H2)=12v(HCl)=0.015 mol/(L·min),C 错误;据热化学方程式比例关系计算,吸收0.025Q kJ 能量,则有0.1 mol HCl 生成,可中和0.1 mol NaOH ,D 正确。
答案:D8. 某温度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 和Y 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 ,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画出X 、Y 、Z 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来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0.550.100.9014 0.55 0.10 0.90(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 时间内产物Z 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 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答案:(1)(2)X(g)+2Y(g)2Z(g) (3)0.50 mol 2 L×3 min=0.083 mol·L -1·min -1 (4)45% (5)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压强9.在相同条件下进行Mg 与HCl 、CH3COOH 反应的对照实验,相关数据如下: Mg 的质量 酸 量开始时反应速率 产生H2总量 Ⅰ 0.24 g HCl 0.2 mol/L 100 mL v1 n1 Ⅱ0.24 gCH3COOH 0.2 mol/L 100 mLv2n2(1)试比较有关量的大小:v1____v2,n1____n2(填“>”、“=”或“<”)(2)现欲改变条件,使实验Ⅰ中v1降低,但不改变n1的值,试写出两种可行的方法。
方法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Mg)=0.24 g24 g·mol-1=0.01 mol,n(HCl)=n(CH3COOH)=0.2 mol/L×0.1 L=0.02mol,因此Mg与HCl、CH3COOH分别反应时,均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总量相同,n1=n2;反应开始时,HCl中c(H+)大于CH3COOH中c(H+),由于c(H+)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开始时,v1>v2。
(2)改变条件使实验Ⅰ中v1降低,n1不变,需满足c(H+)降低,n(H+)保持不变,因此可采取向HCl中加水稀释或降低温度,或加入CH3COONa固体等方法。
答案:(1)>=(2)加少量水降温或加少量CH3COONa固体10.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__;(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________;(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的盐酸和1 mol/L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__;(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