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
重点难点突破 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
工具 名校模拟演练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预数据库
A ①②③
1~6 7~12 13~14
C ①③④
B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从题干内容中可看出朱熹的学规强调的是人 的品德与修行的养成;是其有益于人和社会的价值体现;不 能认为这是理学的伪善与欺骗性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预数据库
1~6 7~12 13~14
对比分析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的共同点:1共同的生活 背景: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 加深;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 展 2共同的经历: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3共同的进步思想 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工商皆本黄;减轻人民负担 顾;减免赋役王;③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 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本体论 体验方法 哲学思想
理是世界本 原;理在心外
格物致知;体 验天理
客观唯心主义
心即理也 ; 理在心中
克服私欲;回复良 知
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代表 内容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名校模拟演练
预数据库 预数据库
1~6 7~12 1~163~147~12
13~14
实质 影响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 是理
重点难点突破
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 夫 名校模拟演练 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 预数据库 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变

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编号:C003一、测试内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二、知识梳理1、宋代儒学家融合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程颢、程颐(北宋)基本主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的认识论。
3、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基本主张:他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3、陆九渊(南宋)基本主张: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他的学说被称为“”。
4、王阳明(明朝)基本主张: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的命题;在认识论上王阳明还提出“”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5、李贽(明朝)明朝后期,李贽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伪善无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自称“”基本主张: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
6、黄宗羲(明末清初)基本主张: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提出君主专制是“”;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顾炎武(明末清初)基本主张: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于有责焉”,这一进步思想演变为人所熟知的的名言。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的思想,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巨著《》,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8、王夫之基本主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他还认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课件)

考点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通史链接——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 内 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 链接点 容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 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 制,经济上的重农和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 政 衰落 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此时中国的思想界出 治 固守农耕经济,闭关锁国,重农抑 现了反专制、倡民主、反抑末、重工商、反 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经 教条、重实用的早期启蒙思想,文学领域小 说盛行,带有强烈的反专制色彩。 济 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异端”、 思 民主思想产生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易误辨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1)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 “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 终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有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 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5、思维升华——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明末清初三大 思想家的思想异同 项目 相 政治 同 经济 点 思想 内容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主张“工商皆本” 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激烈批判君主 专制制度 不 同 顾炎武 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点 哲学贡献大,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 王夫之 的集大成者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整体图示——宋明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源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世界观 心即理,心外无物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
继承
发展 认识论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内容 (1)“二程”的思想 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 系起来。 ②提出“__格__物__致__知____”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探究万物, 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的思想 ①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 “_存__天__理__,__灭__人__欲_____”。 ②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 学之真。
史料 有人问程颐:“寡妇家贫、无依无靠,是否可以改 嫁?”他回答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提出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 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又说“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 常也”,“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君臣依旧是君臣,父子依旧 是父子”。
从史料可获取到的主要信息有:程颐把天理和人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 把“__心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 求,只需__反__省__内__心____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 宣 扬 “ _心__外__无__物_____”“__心__外__无__理____” 的 命 题 。 提 出 “__致__良__知____”和“_知__行__合__一_____”的学说。 3.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 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__伦__理__道__德____都 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朱理学
主题1 理学的形成
项目
理学 的形 成
朝代 北宋
南宋
人物
主张
程颢、 程颐
认为宇宙的本原是 “理”,提出“格物致 知”
朱熹பைடு நூலகம்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 离不开气;天理在现实 社会表现为“三纲五 常”;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看乃儒圣孔子,右侧看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A.西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2.★2022·深圳调研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3.2022·潮州模拟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4.2022·广东百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5.2022·银川一中四模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现象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这种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6.2022·汕头调研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朱熹 史料 3 万事万物之理是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 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粗读] 史料 1、2 反映了理学的目的与主张,史料 3 反映了心 学的核心主张。
2.程朱理学 (1)理学的产生 ①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②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 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二程”的观点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 物。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
[细读] 史料 1 体现了理学开创太平盛世的崇高理想,史料 2 体 现了朱熹推崇“三纲五常”神圣性、绝对性的立场。史料 3 则体现 了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核心主张。
3.陆王心学 (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 “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王阳明 ①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 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影响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 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与心学的关系
儒学的发展历程 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 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改造、 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反专制)。
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一宋明理学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①哲学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朱熹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3)发展——心学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学以致用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的反思、改造和重塑,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2)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2.概况(1)“离经叛道”的李贽①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山东刘秀珍【课标要求】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备考指要】1.因为本单元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点,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查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查某种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需关注如下热点:(1)以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
(2)中外同一时期思想成就的联系与比较,如孔子与苏格拉底,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
3.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4.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要与现实社会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考点1 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夏呈现繁盛景象。
(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____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又“______”。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_______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________,儒学大师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程朱理学(1)理学的含义: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_______”。
(2)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______、______兄弟和南宋时期的______,成就最为突出。
(3)二程的观点①世界本原: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______,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伦理观:把_______和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提出“________”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4)朱熹的观点①世界本原:同二程。
②伦理观: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_______,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_______,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强调“________,________”。
③认识论:认为“格物致知”中的“物”是指天理、________、圣言、世故。
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5)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_________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_________。
②朱熹编著的《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______”学派。
3.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的思想①把“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_________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______。
(2)王阳明的思想①吸收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________”“ ________”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说。
(3)影响①明朝中期以后,________得到广泛传播。
②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以及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①明朝后期,中国社会________空前尖锐。
②江南一带的_______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③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2)思想主张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________依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________,________”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③认为穿衣吃饭就是“________”,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时期的要求。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思想主张①对________进行猛烈抨击,尖锐的揭露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________,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_______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意义:政治主张抨击了________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________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思想主张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________的思想。
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2)意义: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________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①世界本原:认为世界是___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人为主观的认识是由________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辩证法: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_______思想。
(2)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______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评价:明末清初,黄宗羲、________和________三位进步思想家对________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重难突破】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都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6)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
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2.不同点:(1)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2)认识论:程朱理学主张只有深刻探究万物,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3)方法论: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4)作用和影响: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
【迁移应用】1.《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2.“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二、全面掌握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迁移应用】3.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三、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也给进步思想造成了巨大压力,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迁移应用】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
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四、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的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