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_古代祭文精华_黄强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祭黄帝陵》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祭黄帝陵》
祭黄帝陵
林祖涵
中华民国26年4月5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编辑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编。
[整理]古代的哀祭文
![[整理]古代的哀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e3c8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c.png)
古代的哀祭文作者:章明在古代,人们产生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同时,也就出现了祭祀。
当时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祷性的文字,称作祭文、祈文或祝文。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其文并无哀伤之意,与后代的哀祭文是两码事。
而专门用来追念哀悼亲友丧葬的文字,古人常用的形式是诗歌。
春秋之际,《诗经》中的《凯风》、《葛生》、《黄鸟》、《蓼莪》等哀诗,悲切伤痛,传诵于黄河流域。
战国以下,屈原的《九歌》、宋玉的《招魂》、景差的《大招》等祭歌,缠绵悱恻,流播于江汉之滨。
到了两汉,又有《薤露》、《蒿里》等挽歌,哀音纤徐,声绕闾里。
所以清代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曾说:“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
”古代以散文形式出现的哀祭文,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书〃金縢》:惟尔元孙某,遗厉虐疾。
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干天,以旦代某之身。
写周武王病笃,周公旦祷于三王,请以身代,史官纳其祝册于金縢之匮中。
虽仍属于祭天祈祷之词,但毕竟悬念生死,情切骨肉,可视为哀祭散文的萌芽之作。
其后,周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宗法礼教制度,特别重视厚葬,王公贵族卿大夫死后,都要在祖庙前举行祭奠仪式,由史官宣读诔辞,以表彰死者功绩,并确定其谥号。
儒家又把此种仪礼伦理化、规范化,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周礼》郑玄注称:“诔者,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
”诔也就成为古代哀祭文的早期形式。
同时《礼记〃曾子问》中还规定“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又给它打上了明显的封建等级烙印。
最早的诔,据《檀弓》所载为鲁庄公诔县贲父、卜国,认为“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但只有记事,而无诔辞。
现存最早的诔辞,为《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旻天不吊,不【A】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全文虽只短短数语,但词哀情切,体现了“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明徐师曾《文体明辨》)的抒情特征。
古祭文精选

古祭文精选1. 《祭屈原》- 哎呀呀,屈原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想当年,他心怀壮志,一心为国,却遭小人陷害,被流放荒野。
这多像那被暴风雨摧残的花朵呀,令人心疼!他的离骚,那真是千古绝唱啊,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
难道你不想去细细品味一下他的情怀吗?2. 《祭孔子》- 嘿,孔子啊,那可是教育界的鼻祖呀!他的教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知识和道德,就像那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船只前行。
他的言论,至今还被我们传颂着,这是多么伟大呀!难道你不觉得他值得我们深深敬仰吗?3. 《祭岳飞》- 哇塞,岳飞将军啊,那是何等的英勇!他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保家卫国,简直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
可最后却被奸臣所害,这怎能不让人悲愤!他就像那被乌云遮住的太阳,虽暂时暗淡,但光芒永在。
难道你不为他的遭遇而愤慨吗?4. 《祭文天祥》- 哟呵,文天祥那可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退缩,宁死不屈。
他的气节,就像那高山上的青松,傲然挺立。
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有气势啊!难道你不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吗?5. 《祭李白》- 哈哈,李白呀,那可是诗仙呐!他的诗歌豪放洒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游历四方,饮酒作乐,活得那叫一个潇洒。
他就像那不羁的风,自由自在。
他的诗,读起来真是让人陶醉啊!难道你不想和他一起遨游诗的海洋吗?6. 《祭杜甫》- 唉,杜甫啊,一生忧国忧民,过得好艰辛呐。
他见证了太多的苦难和沧桑,却依然用他的笔写下了对百姓的关怀。
他就像那默默耕耘的老牛,勤勤恳恳。
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多深刻啊!难道你不心疼他的遭遇吗?7. 《祭苏轼》- 嘿呀,苏轼这人可有意思啦!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的词既有豪放的一面,又有婉约的一面。
他就像那百变的精灵,让人捉摸不透。
他的故事,多有趣啊!难道你不想去了解一下吗?8. 《祭王阳明》- 哇哦,王阳明那可是心学大师呀!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让无数人找到了内心的力量。
祭炎帝文

祭炎帝文
全球祭祖大会在陕西省宝鸡市常羊山炎帝陵召开。
中共宝鸡市委副书记,宝鸡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王宏宣读祭文
维公元2006年9月7日,时序余秋,适逢丙戌年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全球华人代表万余人以虔诚敬仰之心仪,三牢时鲜之珍馐,钟磬和谐之雅乐,致祭于吾祖炎帝之陵。
曰:
吾祖炎帝,位居三皇;号曰神农,功业煌煌
始作耒耜,教兴农桑:发明医药,黎民安康
日中为市,首创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
剡木为矢,箭成弓张;作陶为器,斤斧冶炀
削桐为琴,五音宫商:择地而居,造屋建房
确立八节,历数发祥;封禅修德,祀于明堂
建典立制,因火德王;夏夷结盟,华夏始昌
惟我中华,源远流长:世界文明,数我炎黄
勤劳无畏,自立自强;中华民族,雄立东方
百业兴盛,民富国强;与时俱进,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人本显彰;构建和谐,实现小康。
中国古代三大祭文

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中国古代的三大祭文是《祭侄文》、《祭旗文》和《祭屈原文》。
这些祭文都是古代文人为了表达哀思、怀念逝去的人物而创作的。
《祭侄文》是由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用于祭祀杜牧的侄子杜陵。
杜陵夭折,杜牧深感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祭文。
文中表达了杜牧对侄子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的生命的思考。
他以感伤的笔调写道:“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这篇祭文不仅表达了杜牧对侄子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祭旗文》是由唐代文学家杜甫所创作,用于祭祀自己的儿子杜审言。
杜甫在人生中经历了诸多困顿和流离失所,杜审言在年幼时夭折,这使得杜甫更加感到无尽的悲痛和失落。
在这篇祭文中,杜甫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奈。
他写道:“垂泪对宫娥,无语问千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篇祭文以深情的笔调,展现了杜甫对儿子的无尽思念和对残酷现实的无奈。
《祭屈原文》是由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创作,用于祭奠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政治斗争中遭受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辛弃疾为了纪念屈原,写下了这篇祭文。
文中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他悲壮命运的思考。
他以崇高的词句写道:“君不见太白乘云腾,飞入汉家天下传。
”这篇祭文不仅表达了辛弃疾对屈原的崇敬,也反映了他对英雄事业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屈原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这三篇祭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通过表达对逝去人物的思念和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悟和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
这些祭文不仅富有情感,也是文学艺术的杰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氏祭祖祭文

黄氏祭祖祭文
尊敬的黄氏祖先们:
嘿呀,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来祭奠咱们黄氏的先
辈们!想想看,没有他们当年的努力和奋斗,哪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呀!
咱老黄家那可是人才辈出啊!就说古代吧,说不定就有咱黄氏的先
辈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呢!这不就跟那岳飞一样嘛,英勇无畏,让人敬佩!(就像岳飞为国家浴血奋战,咱黄氏先辈不也为家族
的荣耀拼搏过吗?)
到了近代呢,也许有黄氏的族人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
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就像那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这不就跟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智慧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嘛!)
如今,我们这些后辈们也不能丢脸呀!我们得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努力奋斗,让黄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
我就问问大家,我们能辜负先辈们的期望吗?当然不能啊!我们要
团结一心,相互扶持。
就像那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这里,我要向所有的黄氏祖先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感谢你
们为我们打下的基础,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在心里默默祈祷,愿黄氏祖先们安息,也愿我们黄氏家族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
我的观点就是:祭祖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我们对先辈的感恩和铭记,我们要通过祭祖让家族精神传承下去!
以上祭文,希望能表达出对黄氏祖先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祭欧阳文忠公文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祭欧阳文忠公文的原文阅读及翻译祭欧阳文忠公文是一篇历史文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伟大的碑文。
这篇文献记录了明代文学家欧阳修逝世后,他的学生们为他举行的一次隆重的祭奠仪式。
这篇文献书法精美,文笔流畅,语言华丽,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极品之一。
原文阅读及翻译如下:祭欧阳文忠公文明神宗庆长四年庚午元月,太学生以欧阳文忠公之殇祠酹酒于文德门外之东阶下,颂词曰:东兴奇节,藎藎厥志,古之大臣,盖以此耀。
营营斗志,克勤克俭,谓其滞者,日夜之忧。
九层之上,霜雪横陈,六亿之民,争伏其辙。
书香门第,工品垂范,匡时兴化,未尝不勤。
而子孙嗣乎纷繁,终非闲坐,各有练达。
而四夷再服,七十有三,成熟之年,狃于昔年。
乘时敏智,以神方于宰相之台域。
充公任兹力,稽厥教典。
黜陟辅弼,有以区别,并下孔闵,择才授官。
诣阗寥无几,竭忠节之所在。
凡行非其事,优游不其业,弗解石灵,燕行即死。
奉祭惟馀孝,享之以清酌,虔乎瞻天,瞻诸神明,精思当轴,荷馨陈设,欣欣其声,惟响无乐,希哀戚之议。
文忠公出仕于庭,举官十有八年,生平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因此他的很多学生、朋友和支持者对于他的逝世感到非常遗憾。
为了表达他们的哀思,一些太学生在明神宗庆长四年元月,在文德门外的东阶下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奠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学生们读了一些诗歌来祭奠欧阳文忠公,并为他献上了清酒和其他的供品。
学生们非常虔诚地祈祷,祈求神明保佑欧阳文忠公的灵魂一路平安,并表示自己非常感恩欧阳文忠公的教诲和指导。
整个祭奠仪式庄重而悲缅,充满了哀思和感动。
总评:祭欧阳文忠公文是一篇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欧阳修逝世后他的学生们为他举行的一次庄重的祭奠仪式。
这个祭奠仪式表达了学生们对欧阳修先生的哀思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思考和关注。
整篇文献语言华丽,文笔流畅,极富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之作。
《水龙吟》1黄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编写人:黄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5-7-5学习小组编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初步把握词表达的情感。
2、梳理文字,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学法指导】预习法、朗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见教材P38课下注释①2、背景:词人在淳熙元年(1174)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参议,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仕金官员的后代;参加过农民起义军;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所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为消解愁闷,词人登上赏心亭。
3、熟读全词完成以下问题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遥岑远目玉簪螺髻堪脍②解释加点的词遥岑远目可惜流年: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二、合作探究1、上片一二句描写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而第三句写景又有什么作用?3、上片最后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下片分别写了哪几个典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归纳小结】【学习反思】【课后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B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C 断鸿声里(受伤的大雁)D 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黄发垂绦并怡然自乐3、用现代白话文描述“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