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2020年 四年级上册 科学 教科 实验报告单

所需器材 (药品)
4个烧杯(500ml)、水、鼓棒
1、给4个烧杯想好编号,并且按照顺序摆好。 2、往烧杯里加入不同的水(有规律的加水)。 3、用不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的烧杯,观察不同力度时所产 生的音量。再记录下不同水量所产生的音高。
实验过程 (步骤)
一号烧杯
二号烧杯
三号烧杯
四号烧杯
烧杯的水量 (ml)
方案设计要合理,有严谨和详细的设计图。 制作时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实验结论 分工合理,团队协作顺畅。学生签名 组源自号年秋季学期姓名:
年月日
食物
实验结论
滴碘酒后 颜色变化
观察白纸 上的痕迹
马铃薯
蓝色 有水迹 容易干
西红柿
无 有果汁 容易干
花生
蓝色 有油迹 不易干
鸡蛋
无 有水迹 容易干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
乡(镇):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观察并记录小车行垫圈(砝码)的数量和驶的时间。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 实验结论 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
不同。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
乡(镇):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
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和产生的声音强弱
所需器材 (药品)
钢尺
橡皮筋
鼓
振幅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
实验结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声音合成的实验报告

声音合成的实验报告引言声音合成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声音或生成人工声音的技术,通过使用声音合成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来生成声音信号。
声音合成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产业、语音合成、游戏设计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合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2. 掌握声音合成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熟悉声音合成器的使用;4. 分析声音合成的应用领域。
实验过程1. 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频率、振幅、持续时间和波形等参数来模拟声音信号。
常用的声音合成方法包括加法合成、减法合成和物理模拟等。
加法合成是通过将多个简单的波形叠加在一起来生成复杂的声音。
这些简单的波形包括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
通过调节每个波形的频率、振幅和相位,可以产生丰富多变的声音。
减法合成是通过从复杂波形中减去一些成分来生成声音。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乐器音色、人声等。
物理模拟是通过模拟物体的振动和共鸣特性来产生声音。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真实乐器的声音。
2. 声音合成器的使用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款声音合成器软件来生成声音信号。
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合成方法和参数调节选项。
首先,我们选择了加法合成方法,并设置了频率、振幅和波形参数。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效果。
接下来,我们尝试了减法合成方法。
选择了复杂的波形作为基准波形,并减去一些成分来调整声音的特性。
通过逐步调整减去的成分,我们成功合成了近似真实的人声。
最后,我们尝试了物理模拟方法。
通过模拟琴弦振动的特性,我们成功合成了类似于钢琴音的声音。
3. 声音合成的应用领域声音合成在音乐产业、语音合成、游戏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产业中,声音合成被广泛用于合成器、音频插件和音乐软件中,用于创作和演奏各种音乐作品。
在语音合成中,声音合成技术能够将文字转化为语音,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自动应答系统和阅读辅助设备等。
在游戏设计中,声音合成技术可以为游戏角色和特效音效提供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增强游戏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教科版

实验名称
验证弦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指导老师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的
通过实验活动知道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器材
尤里卡或吉他。
实验过程
1.手指按在一根琴弦上并上下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
2.换另外几根琴弦,重复上面的操作。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不同位置时,音高不同,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3.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2.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振动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四年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四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活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振动有关。
实验器材
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过程
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不同位置时,音高不同,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实验步骤: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6分)1.《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2.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1 2 3 4 5 6B.6 5 4 3 2 1C.4 4 3 3 2 23.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发生形变B.发生振动C.受到外力4.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鱼B.鱼缸→水→鱼C.空气→水→鱼5.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A.耳郭B.听小骨C.鼓膜6.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A.音量B.节奏C.音高7.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0.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1.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
声音实验报告范文

声音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声音的影响,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产生机理。
二、实验器材1.实验室教学讲台。
2.声音发生器。
3.频率计。
4.音量计。
5.细绳和负重块。
三、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实验一:不同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1.将频率计放在实验室教学讲台上。
2.调节声音发生器的频率,分别记录下100Hz、500Hz和1000Hz的频率读数。
3.根据频率计得到的频率读数和教学讲台长度测量数据,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观察声音传播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不同距离声音的衰减1.在实验室教学讲台的一端放置声音发生器,距离为1米。
2.在离声音发生器一定距离的位置放置音量计。
3.逐渐增大距离,记录不同距离处的声音分贝数。
4.观察声音分贝数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方向与障碍物1.将声音发生器放置在教学讲台一侧。
2.在教学讲台另一侧,用细绳和负重块悬挂一个木板。
3.分别在木板悬挂的正面和背面测量声音的分贝数。
4.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向和障碍物对声音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实验一:不同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Hz),频率计读数,讲台长度(m),传播速度(m/s):--------:,:---------:,:-----------:,:-------------: 100,104.5,2.0,209.0500,503.2,2.0,1006.41000,999.8,2.0,1999.6实验二:不同距离声音的衰减距离(m),声音分贝数:-------:,:--------:1,802,703,604,505,40实验三:声音的传播方向与障碍物位置,声音分贝数:-----------:,:--------:正面,80背面,60五、实验讨论从实验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单位时间内震动次数更多,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对较快。
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3. 水槽4. 土电话5. 木棒6. 细线7. 纸杯8. 玻璃杯9. 耳塞10. 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音叉置于水槽中,观察水面的波动情况。
2. 用手轻轻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的波动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 将土电话的两个纸杯分别放置在两个地方,用一根细线连接纸杯,将纸杯开口朝内。
4. 在一个纸杯中敲击音叉,观察另一个纸杯中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5. 将音叉置于木棒上,用手指轻轻敲击木棒,观察木棒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6. 将音叉置于玻璃杯中,用手指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玻璃杯是否有声音传出,记录观察结果。
7.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耳塞,观察是否有声音传入耳中,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在实验过程中,水槽中的水面出现波动,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2. 土电话的两个纸杯中均有声音传出,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 木棒和玻璃杯均有声音传出,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4.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耳塞时,没有声音传入耳中,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空气中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差的是气体。
3.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所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固体稍远,相互作用力较弱,所以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较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远,相互作用力最弱,所以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七、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
目的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实验
器材
刚尺 记录单
实验
步骤
1:复习
2:观察刚尺怎样发出声音
3:轻拨和用力拨动刚尺进行比较,尺上下震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作好记录。
4:重复实验,准确描述物体震动时,震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
实验
器材
音叉 水槽 土电话 记录表
实验
步骤
1.振动物体与声波;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3.借助实验和想像,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结论
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是以形式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
时 间
实验名称
茎的输导作用实验
B、观察现象,并说出来
C、根据现象进行推理。
结论
植物的茎具有输导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2、每个小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对实验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并作下记录。
结论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高就越低。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册
班 级
4年级班
实验者
时 间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
目的
认识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音量是由物体震动的幅度决定的,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蜂鸣器实验报告

蜂鸣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蜂鸣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蜂鸣器是一种能够发出嗡嗡声的电子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声音。
当电流通过蜂鸣器时,会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会使蜂鸣器内部的振膜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在电路中,蜂鸣器通常被用作警报器或提醒装置。
三、实验材料。
1. 蜂鸣器。
2. 电源。
3. 电线。
4. 开关。
5. 电阻。
6. 面包板。
四、实验步骤。
1. 将蜂鸣器、电源、开关、电阻等材料准备齐全。
2. 将电源、开关、电阻连接至面包板上,构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3. 将蜂鸣器连接至电路中的适当位置。
4. 打开电源,观察蜂鸣器是否发出声音。
5. 调整电路中的参数,如电压、电阻值等,观察蜂鸣器的工作状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蜂鸣器电路,并成功使蜂鸣器发出了清脆的嗡嗡声。
在调整电路参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改变电压和电阻值可以显著影响蜂鸣器的声音频率和音量。
这进一步验证了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也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搭建蜂鸣器电路的基本方法。
蜂鸣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闹钟、电子玩具、报警器等。
因此,对蜂鸣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电子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基础》,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电子电路原理与应用》,XXX,XXX出版社,200X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
学校
年(班)级
级班
实验小组
教师
课题
7 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3.在小鼓鼓面上放几颗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 )。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 ),豆粒上下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