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老挝、缅甸考察医疗卫生情况考察报告
缅甸考察调研报告

缅甸考察调研报告缅甸考察调研报告(1000字)一、引言缅甸,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此次考察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缅甸的经济发展情况、政治体制以及旅游资源,对该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经济发展情况缅甸的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该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特别是能源、矿业和农业等行业,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缅甸的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等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民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政治体制缅甸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军事独裁统治的国家,直到近年来才开始逐步向民主化方向转变。
2015年举行的大选是缅甸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民主党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权力执掌。
然而,某些地区仍存在冲突和不稳定因素,政治改革的进程任重道远。
四、旅游资源缅甸拥有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如著名的巴干达佛塔、曼德勒古城、伊洛瓦底江以及仰光市等地的风景名胜。
此外,缅甸还有世界闻名的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购物机会。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缅甸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五、在缅甸的投资机会缅甸的开放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机。
特别是在能源、矿业、农业、制造业和旅游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缅甸正在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然而,投资者应关注缅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降低风险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六、总结缅甸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旅游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积极的经济改革和民主进程为该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投资者应该认真研究缅甸的市场潜力和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决策。
我们相信,缅甸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最南部的一个地区,位于中国与缅甸的边境地区。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西双版纳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包括傣族、景颇族、佤族等。
这些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也保留了丰富的民族医药传统。
在当地,民众往往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民族医疗方法来治疗疾病。
在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和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西双版纳与缅甸有着紧密的交流与往来。
在边境地区,有很多来自缅甸的民族医生,他们擅长使用传统的草药和针灸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当地居民经常会到缅甸寻求医疗资源,并且在治疗效果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法律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跨境医疗资源的管理和监管比较困难。
在缅甸的医生并非都具备中国的执业资格,因此无法在中国正规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这给跨境医疗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由于缅甸的医学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跨境医生的临床能力和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
很多缅甸医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培训,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传统知识来治疗疾病。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西双版纳经济相对欠发达,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当地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很多居民还是更愿意去缅甸寻求医疗资源,这也导致了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的更加紧张和有限。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需要加强对跨境医生的管理和监管。
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章,明确跨境医生的执业范围和管理要求。
还需要建立跨境医生的执业考试和登记制度,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加强对跨境医生的培训和教育。
可以邀请国内的医学专家和教授来到西双版纳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跨境医生的临床能力和治疗水平。
报告总结-赴外国参观学习急救医疗考察报告 精品

赴外国参观学习急救医疗考察报告赴外国参观学习急救医疗考察报告浙江省卫生厅黄伟彩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尤荣开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在国庆54周年前夕,浙江省卫生系统一行16名专业人员赴德国石荷州进行为期两周的急救医疗和救护服务培训学习。
在短暂的两周时间内先后听取了有关德国急救医疗组织结构、管理以及德国其他救援组织的工作和组织结构的讲座,以及德国空中、海上、陆地的急救工作的介绍;并且参观考察了石荷州急救调度中心、柏林夏里特大医院急诊科和、基尔大学附属医院急救门诊和、东海海滨医院治疗中心、基尔消防站、德尔格公司、基尔造船厂卫生站等7个单位;观摩了以车祸司机被夹的救护演习、造船厂突发工伤事故急救演习、空中救护演习、基尔德国海军基地海上救护演习等海陆空救护演习。
学习培训结束通过笔试和面试,学员全部获得这次培训的合格证书。
通过学习、考察、观摩演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受很深。
现就德国急救组织简况及考察见闻综合报告如下一、法律保障,组织严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拥有8240多万人口,辖16个州,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全国有2400个医院,病床有665万多张,每1491人拥有一张病床,35万多名医生,约有420万名从事卫生工作的人员,卫生资金投入占国民总产值109,而急救资金投入占国民总产值1。
1、急救法律政府对急救医疗和救护服务尤为重视,联邦制订急救医疗法律,每个州根据自己州的情况制订州的急救医疗法律。
以石荷州为例法律规定⑴组织形式规定市政府第13厅负责急救医疗领导工作;消防队为责任方,有急救医疗培训学校、救护车、救护医师、调度中心等;协会、私人结构也可参与救护工作;医院负责后续抢救急救门诊→→康复医院⑵救护链范文先生网第一环节第一救助者所有公民负担,每个有执照的驾驶员都必须进行救护培训;第二环节拨救护电话112,全德统一,只有一个号码;第三环节调度中心根据情况派救护车或急救医师,接到电话时间与车到事故地点时间规定在10分钟内;第四环节医院救护。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保护区,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保存的地区,被誉为“中国的热带珍珠”。
西双版纳毗邻泰国、缅甸,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重要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跨境文化。
西双版纳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其中以傣族、哈尼族和佤族为主,同时还有布朗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医疗卫生方面,由于跨境风险大,边境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也给当地的医疗保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尤其是民族医疗资源的开发和传承,更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1. 资源现状西双版纳地处边疆,地势陡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
尤其是跨境地区,存在着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傣族自治州虽然在近年来的发展建设中,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跨境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医疗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全民健康需求的问题尤为突出。
2. 特色医疗资源西双版纳地处边疆,具有丰富的民族医疗资源,主要包括传统中医药和民族医治疗。
傣族人民自然环境适应和文化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医疗文化,如傣药、骨法治疗、按摩推拿等,具有独特的特色和较高的疗效。
这些特色医疗资源在维护当地人民健康、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发展现状尽管有着丰富的特色医疗资源,但是由于传承人才匮乏、资源整合不足、医疗条件有限等问题,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
特别是在跨境地区,由于受限于地理环境和跨境协作的困难,特色医疗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
二、思考1. 建立跨境合作机制西双版纳地处边疆,与缅甸和泰国接壤,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应当建立跨境合作机制,加强与泰缅两国的医疗资源共享与交流,充分发挥跨境地区的医疗资源优势。
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的特色医疗资源,应当加强传承人才培养,在当地开展特色医疗文化宣传和推广,提高当地人民对特色医疗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推动特色医疗资源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西双版纳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医疗资源。
为了了解西双版纳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我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我查阅了一些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发现这里有很多种族多样的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佤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医疗传统和文化。
根据我的调查,西双版纳的民族医疗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传统民族医疗和现代化医疗。
传统民族医疗是西双版纳各个民族一直传承下来的医疗方式。
这些传统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推拿和按摩等。
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例如傣族的“饮食疗法”,认为通过调整饮食可以治疗疾病;哈尼族的“火疗法”,使用火疗的热力来治疗疾病。
这些传统民族医疗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西双版纳还有现代化的医疗资源,包括医院、诊所和药店等。
这些机构提供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包括西药、手术和设备等。
这些机构往往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组成,他们使用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为民众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
就西双版纳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医疗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传统医疗方法是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适当的保护和推广。
也需要对这些传统医疗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需要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虽然西双版纳已经有现代化的医疗机构,但是在设备和医疗技术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可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还可以在跨境合作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西双版纳跟邻国缅甸和老挝接壤,可以考虑在医疗资源上进行合作和交流。
可以开展医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两国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利。
西双版纳拥有丰富多样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
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医疗的知识和经验,提升现代化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技术水平,以及加强跨境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和丰富西双版纳的民族医疗资源,为民众的健康服务提供更好的选择和保障。
赴外医疗考察总结

赴外医疗考察总结一、引言随着全球医疗发展的迅速速度,赴外医疗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
赴外医疗考察是了解国外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手段。
我于近期赴某国进行医疗考察,并就此撰写本次总结以作为参考。
二、背景介绍某国作为医疗技术过硬、服务质量高、医疗体系完善的国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
我此次赴某国考察主要是为了了解其医疗服务模式、医疗管理经验以及医疗技术水平,以期能够借鉴其经验并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
三、医疗服务模式某国医疗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人性化和细节的处理。
在诊疗流程上,医院严格按照时间和预约进行管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多项医疗服务与社区和家庭结合,实现医疗的全方位覆盖。
四、医疗管理经验某国医疗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方面,医患关系得到有效调和,通过建立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渠道,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另一方面,医院实行绩效考核,激励医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五、医疗技术水平某国医疗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方面。
此外,某国还注重基础研究,以提升医疗技术的创新能力。
这些经验与创新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某国医疗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医疗费用较高、医疗服务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医疗发展的瓶颈。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分配,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二是推进医疗费用的透明化,建立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三是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以减少商业化行为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七、结语此次赴外医疗考察让我对某国的医疗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回国后,我将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的改革,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期待我国能够在医疗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实现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赴外医疗考察总结汇范本(2篇)

2024年赴外医疗考察总结汇范本尊敬的领导及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XX,作为该院的代表,我有幸于2023年赴外国进行医疗考察,并在此向大家汇报我的考察成果和收获。
在本次医疗考察中,我先后赴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参观交流,从中学习借鉴各国医疗系统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通过近一个月的考察,我深刻认识到了外国医疗系统的高效性、规范性和人性化。
首先,我所访问的美国医疗系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的医疗系统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服务提供者。
这种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医疗服务的创新和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是美国医疗系统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不仅在科技设备上有着世界领先水平,还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绩效进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日本的医疗系统给我留下了医生患者关系的深刻印象。
在日本,医生将患者的康复和福祉放在首位,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在与一些日本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注重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实践,并将之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这种强调患者权益的理念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此外,我还深受日本医院的清洁整齐和医疗设备先进性的影响,这无疑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我所考察的德国医疗系统给我留下了医疗实践的深刻印象。
德国的医疗体系以“诊疗一体化”为核心,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医生、护士、药师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作。
同时,德国医疗系统非常注重医学教育和培训,以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这种模式下,可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我想,这是我们在推进综合医院建设和发展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通过本次医疗考察,我深切感受到了国际医疗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我们的医疗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首先,我们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稀缺,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边境地区,靠近缅甸和老挝。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
本文通过调查与思考,探讨了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的现状。
西双版纳地区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丰富多样。
该地区与缅甸和老挝接壤,周边地区居住着多个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佤族等。
这些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传统医疗体系,拥有丰富的医草资源和医疗技术。
由于地理接近性和历史原因,西双版纳地区的民族医疗资源与邻国的医疗文化有很强的互动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跨境医疗文化。
西双版纳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医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他们推动了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建立了跨境民族医疗资源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还开展了跨境的医学人才交流活动,为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医疗资源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和规范,一些民族医疗资源的品质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有些民众选择跨境就医,但缺乏对医疗机构和医师的了解,容易碰到各种风险和困难。
民族医药的传承面临困难。
由于现代医学的普及和传统医学的衰退,年轻一代对民族医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较少,导致许多传统医疗知识无法传承下去。
跨境医疗往往需要人们跨越国界,存在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评估体系,确保民族医疗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民族医学的教育和宣传,增加年轻一代对民族医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加强与邻国的医疗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民族医学的发展与创新。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和扶持的措施,降低患者跨境就医的成本,帮助更多的人受益于跨境民族医疗资源。
西双版纳的跨境民族医疗资源丰富多样,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管理和规范,加强民族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以及降低跨境医疗的成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医疗资源,造福更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老挝、缅甸考察医疗卫生情况考察报告
赴老挝、缅甸考察医疗卫生情况考察报告【内容摘要】
一、老挝、缅甸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老挝,
1、总体情况,
2、老挝玛洪索医院基本情况,
3、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进展情况,
(二)缅甸,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为热带病多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肝炎、肠道疾病较普遍,至xx年底,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
6、1人、1人和8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张,人均卫生费用14美元,
二、我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有各类医疗机构4400个,卫生技术人员
6、4万人,其中,医院2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7个、乡镇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1283个,市属医院有11个在全省处于先进地位优势专科即,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沟通,推进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建设。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xx年2月20至27日,市卫生计生委张必明副主任、市第一人民医院赵永恒副院长、泌尿外科孙洵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伍云松主任及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服务业办公室负责人王国华一行5人到老挝卫生部、老挝马洪素医院,缅甸医疗协会及缅甸卫生体育部医疗卫生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学习。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挝、缅甸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老挝
1、总体情况: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最高平均气温31、7℃,最低平均气温2
2、6℃,为热带病多发地区,肝炎、肠道疾病也较普遍。
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普遍缺医少药,条件较好的人大多到临近的泰国、中国就医。
人口680万,居民平均寿命约为65、2岁(xx 年),孕产妇死亡率470/10万(xx年)、新生儿死亡率21‰(xx 年)、婴儿死亡率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3人、1人和810人(xx 年)。
有医院165所,其中公立医院150所,分别是卫生部属医院8所(老挝马洪素医院医院、老挝友谊医院、老挝赛塔医院、老挝儿童医院、老挝妇幼保健院、老挝眼科医院、老挝皮肤病医院、
老挝康复医院)、省属医院17所、县级医院135所和民办医院15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1020所;床位共8000张。
2、老挝玛洪索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建立于1903年,为老挝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床位450张,医务人员840+200多人,共设13个科室,特色科室有肝胆科、肛肠科、心内科、呼吸科、热带病科、急诊科等;能自主完成腹腔、胸腔手术,传统手术占手术总量的2/3左右,腔镜手术仅占手术总量的1/3左右;xx年急诊量为10000多人次,热带病患者每年门诊量10万余次,出院患者20000多,平均住院日5天,;人医院现有设备较陈旧,院区分散,与韩国、越南、中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医务人员培训领域的项目合作,希望通过合作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3、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进展情况: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是xx年7月13日《**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
目前缅方已初步完成该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将落地于玛洪索医院综合楼内,预计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缅甸: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为热带病多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肝炎、肠道疾病较普遍。
医院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就医价格较便宜,但药物缺乏;私立医院条件较好,就诊费用及药物费用较高;缅甸实行低水平的公费医疗制度即到公立医院看病实施全免费,没
有实行医疗保险制度。
因为公立医院缺医少药,有钱人均到私立医院看病。
至xx年底,国土面积676578平方公里,人口53897000万,人均收入1308美元,人均期望寿命68岁,孕产妇死亡率178/10万、新生儿死亡率26、4‰、婴儿死亡率3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目前,全缅甸共有公立医院1068所,农村医院1696所,村级卫生所8700所,其中,农村医院仅能覆盖全缅甸12%的农村地区,而仅有13%的农村地区设有村级卫生所,全国医疗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令人堪忧。
至xx年底,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
6、1人、1人和8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张,人均卫生费用14美元。
二、我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有各类医疗机构4400个,卫生技术人员
6、4万人,其中,医院2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7个、乡镇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1283个。
有病床
5、5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有病床
8、27张、卫生技术人员
9、67人、执业医师
3、61人、护士
4、21人。
xx年,总诊疗量4670万人次,比xx年同期增长
4、47%;出院人数157万人次,比xx年同期增长
5、59%。
市属医院有11个在全省处于先进地位优势专科即:儿童医院的儿科,延安医院的心脏外科、眼科,市一院的器官移植、呼吸科,市中医院的肛肠科,市二院的老年病科,市三院的传染科,市四院的脊柱外科,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省精神病院的精神科,还有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
三、工作建议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医疗卫生实际,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沟通,推进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建设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项目,是xx年7月13日《**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
此项目有利于增进中老睦邻友好,推动云南省提前布局、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驻老挝中资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项目实施后,对扩大**市医疗卫生机构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增进老挝医疗机构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影响,将帮助老挝医疗机构快速提升肝病治疗水平,造福老挝民众。
因此,
双方在前期对接工作的基础上,应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推动这一项目实施,并争取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探索建立合作机制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签署卫生合作协议。
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集政府间政策合作、医疗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为一体的立体式合作体系。
二是开展传染病防控。
逐步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
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
三是开展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以帮助相关国家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及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
四是开展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
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在卫生应急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联合卫生应急演练。
建立短期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处置协调机制,根据有关国家的实际需求,派遣短期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护和救治物资。
(三)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巩固并拓展与周边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根据周边传
统医药及民族医药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等领域合作。
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扶植和鼓励我市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中药市场。
(四)发展大健康产业一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鼓励发展医疗旅游和养生保健服务,推动医疗服务与周边国家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与周边国家建立跨境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二是推动我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特企业“走出去”,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推介,并扶持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设厂,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