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联合食疗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引言:老年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较高的死亡率。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补铁剂。
然而,长期使用补铁剂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的联合食疗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了60名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
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联合食疗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口服补铁剂治疗。
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观察组的食疗方案包括选取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参、紫菜等,并遵循中医食疗原则进行搭配和烹饪。
对照组则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口服补铁剂治疗。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含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100g/L平均升至治疗后的130g/L平均,而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仅从治疗前的98g/L平均升至治疗后的112g/L平均。
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含量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
讨论:中西医结合联合食疗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食疗在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还可以调理脾胃,促进营养的吸收和消化。
此外,中医食疗选食富含铁质的食物,可以提高铁的摄入量,有利于红细胞生成和血红蛋白合成。
与之相比,口服补铁剂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还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食疗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食物,按照中医食疗原则进行搭配和烹饪,可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和铁质,并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比之下,口服补铁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因此,在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时,中西医结合的联合食疗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缺铁性贫血中医疗法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中医疗法是什么?
贫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少见,贫血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
头晕乏力、精神涣散等等这些贫血信号,都有可能是身体在向您诉说不适,如果有这些征兆,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
中医认为我们的饮食吸收运化都要通过脾来实现,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缺铁性贫血的中医疗法是如何治疗的吧。
西医学认为多是慢性失血,铁量摄入不足,铁元素的吸收不良等原因,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中医学认为,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长期慢性失血,劳倦过度,妊娠失养,久病虚损,虫积等因素引起脾胃虚弱,气衰血少。
缺铁性贫血病位在脾胃,但与肝,肾相关。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虫积及慢性失血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是该病的根本病因,该病多属虚证,但不乏虚实夹杂之证。
中医辩证论治
1,脾胃虚弱证
症见面色萎黄,口唇黏膜色淡,爪甲无泽,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认淡,苔薄腻,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
症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脆裂,舌淡胖,苔薄,脉濡细。
治疗原则;补血益气,养心安神。
方选;归脾汤合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
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唇甲淡白,或全身浮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脾温肾
方造选;八珍汤合无比山药汤加减。
看完以上的几种中医疗法,大家有没感受到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呢?中医调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效果的。
另外除了治疗,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气血两补。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常表现为乏力、头晕、下眼睑发白、面色苍白。
因发病原因多样,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那么贫血都有什么种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贫血的种类及贫血的治疗方法。
1、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i2而引起的贫血。
病因: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防治关键是调整膳食营养结构、科学进餐。
早餐能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牛奶等;中餐能从菜肴中广泛摄取各种营养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紫菜头、胡萝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肠炎、溃疡病应积极治疗,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2、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防治: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或10%枸檬酸铁铵5 ̄20毫升,每日服3次。
同时还需同服维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进铁的吸收。
贫血症状消失后,为巩固疗效还需继续服药1-2个月。
辅助治疗:(1)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进食80克的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适量摄人脂肪,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妙方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妙方整个孕期约需元素铁1000mg,其中300mg供应胎儿及胎盘生长需要,500mg供应母体红细胞容量增加需要,另200mg 被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所排出。
若饮食中铁的补充不足或摄入障碍,或铁的利用率减低,或铁的排出或消耗过多都会引起贫血。
特别是妊娠后期,更易发生贫血,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
贫血患者妊高征发生的机会多,容易感染,对出血的耐受力差,易发生IU-GR、胎儿窘迫、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
胎盘因缺氧而有组织增生,重量明显增加,故巨大胎盘率亦增多。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饮食失调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长期失血,妊娠失养,使阴血亏损所致。
一、如何诊断1.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乏力,浮肿,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耳鸣,腹胀纳差。
2.血涂片显示小红细胞型,低血红蛋白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90±10fL(<90土10μcm3);血清铁下降<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54μmol/L (>300μg/dL);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结合力)<0.15--0.16(<15%~16%);血清铁蛋白测定能准确反映铁的储备量,一般不需再做骨髓穿刺。
二、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1)气血不足:[证候]妊娠期间面色咣白无华,倦怠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养胎。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白芍10g、茯苓10g、当归10g、熟地15g、黄芪15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川芎6g、甘草3g。
(2)脾胃虚弱:[证候]孕妇面色㿠白,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厚,脉濡。
[治法]益气健脾安胎。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首乌10g、桑寄生10g、枸杞10g、茯苓10g、法夏10g、陈皮5g、枳壳6g、甘草3g。
四君子汤联合补铁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四君子汤联合补铁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分析四君子汤联合补铁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补铁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四君子汤联合补铁法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86%与对照组75.61%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补铁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四君子汤;补铁法;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贫血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机体对铁的摄入不足,导致红细胞减少从而引起贫血。
缺铁会损害人体的免疫机制,导致代谢紊乱。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无力、易感染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针对此病的治疗,医生主要为补铁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1]。
但是,应用西药虽然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应用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所以近几年医学研究者进行不断研究应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我院针对单纯补铁法治疗和四君子汤联合补铁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鐵性贫血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
观察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10~45岁,病程5月~4年,平均病程(2.11±0.76)年。
观察组男15例,女26例;年龄11~45岁,病程6月~4年,平均病程(2.18±0.7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补铁治疗方法,服用硫酸亚铁片,3次/d,同时服用维生素C,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四君子汤(党参18 g,茯苓18 g,白术16 g,甘草6 g)根据病情加减,2次/d。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
根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最近,据WHO 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
妇女中(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人大10倍。
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除外)在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
可见发病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中“萎黄”、“黄胖”、“虚损”、“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的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两大类。
(一)铁摄入不足成年人每天铁需要量约为1~2mg,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
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
肉类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易于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故食物的组成,对铁的摄入是否充足有较大的影响。
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亦可影响铁的吸收。
如金属(镓、镁)的摄入,抗酸药(碳酸钙和硫酸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亦会减少铁的吸收。
(二)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 中药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中药治疗方法*导读: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服用四物合剂或阿胶胶囊、归脾丸等中药,也可以常吃大枣以及莲子等食物。
……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中医认为脾虚导致缺铁性贫血
的重要因素,因此健脾益气生血是治疗的关键。
脾属于后天之本,气血则属于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充足。
血虚伴有气虚的患者,补血不能只靠补血药,应该要结合补气药,才能益气生血。
而且还要服用铁质的药物制剂。
那也,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呢?下面是对于不同症状的缺铁性贫血的各种中药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缺铁性贫血
肝血亏损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常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和月经无规律或闭经,脸色萎黄,舌淡苔白等症状。
这类患者可以服用四物合剂或阿胶胶囊等中药,可以起到补血的效果。
脾虚血亏引发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会表现得疲倦无力,面色发黄,食少便溏,头昏眼花以及月经量少。
心脾两虚的患者还会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或者烦躁等。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患者可以服用补脾养血的中药,比如归脾丸,可以有效养血。
最后是气血两虚缺铁性贫血患者,这类患者会出现眩晕,面色不荣,疲倦无力,心悸气短以及月经不调等症状。
治疗这种贫
血症状,以补气益血为主。
可以服用八珍丸或十全大补丸,有效补气益血。
此外,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要调理饮食。
脾胃虚弱的患者要多吃补气健脾食物,大枣、花生米、黄豆、山药以及鲫鱼等都可以;而气血或心脾两虚的朋友也要多吃补气血的龙眼肉、鸡肉、黄膳、大枣以及莲子等食物;还有脾肾两虚的朋友就要常吃温补脾肾的胡桃仁、板栗以及泥鳅等食物。
中西医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中西医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缺铁性贫血指的个体机体内铁元素缺乏,进而导致个体发生缺铁性贫血症状。
临床上,针对缺铁性贫血的定义是这样的:个体机体内铁元素供需需求失衡,逐渐使得机体内所储存的铁元素被消耗殆尽。
而铁元素的缺乏对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了影响,进而使得个体出现了贫血以及气短、乏力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类型,多发于两类人群:(1)儿童(2)育龄期妇女。
近年来,随着国民日常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缺铁性贫血的病发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多方面原因存在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缺铁性贫血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眼花、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发生缺铁性贫血,那么则有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针对缺铁性贫血,中医有着不同的看法。
中医学认为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个体经常生病导致自身机体虚弱,日常饮食不节律,时而过饱、时而过饥,以及个体存在虫积瘀血内阻等原因所导致,上述这些原因都会对个体自身的脾胃功能造成损伤,进而使得个体出现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从而造成气血亏虚,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西医有着较为直观准确的诊断,且治疗效率快。
但是西医的治疗只能够起到一个“治标”作用,无法达到“治本”。
中医则较为注重缺铁性贫血根本治疗,且有着极高的治愈率。
但中医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模糊性缺点。
因此,综合来说,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最好。
那么中西医是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是西医治疗。
临床上,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西医强调对症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医师会对患者做出一定的要求,例如注意自身个人卫生,尤其是口腔和皮肤卫生。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L)这一数值,那么则必须要对患者采取一定的保护性隔离措施,与此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以及时治疗,以此来纠正其缺铁性贫血,控制其出血情况,这样才能够很好的防止缺铁性贫血患者发生感染等相关症状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缺铁性贫血虽然是比较常见的,可是不管是谁都不可以忽视正确的治疗调理,中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包括归脾丸,阿胶,还有益母草以及补中益气丸等药物。
★ 1、归脾丸
归脾丸1丸(9克),每日3次。
疗程30天。
据观察,归脾丸对缺铁性贫血出现气血虚亏之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头痛、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等)者有明显效果。
★ 2、阿胶
阿胶口服液(每支10毫升),1岁以下5毫升/次;1~3岁10毫升/次;8岁以上20毫升/次。
每日3次,疗程2个月。
药理研究表明,阿胶有加速恢复血容量、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作用,亦
能增加血小板数量,有明显的补血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优于铁剂。
★ 3、四物丸
有水丸和蜜丸2种。
水丸,成人每次服30粒(每粒1克),每日2~3次;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实验证明,配方中当归有抗贫血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维生素B12、烟酸及叶酸有关。
临床应用本品治疗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 4、益母草
鲜益母草十余斤(须于每年5月中旬采),摘下嫩头,洗净晒干,碾粉。
待冬至节后,用炒糯米粉2500克和匀,入瓷罐贮存。
每服1小碗,加白糖少许,用开水调服,约40~50天服完。
★ 5、补中益气丸
每次1丸(9克),每日3次,疗程1个月。
配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并用,能促进血清白蛋白增加,以及升高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色素,有明显纠正贫血的功效。
★ 6、人参
人参末3克(或党参末15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煮粥常食。
日本有学者经过反复研究后指出,人参对治疗多种贫血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人参中含有微量元素锗、镁、铁、烟酸等营养成分,有生血、补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