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空气的存在》
大班科学《空气的存在》说课稿

大班科学《空气的存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就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存在》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空气的存在》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求,选取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探索空气的存在,让幼儿能够初步感知和理解物质世界中无色无形却无所不在的空气,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以及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素养。
二、说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运用感官直接感知空气,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说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知并证实空气的存在;难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实际是真实存在的这一抽象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上,我将以直观演示、实践操作、情境创设等多元化方式进行,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启发幼儿思考。
学法则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动手做、眼看、鼻闻、耳听等多种感官参与,实现对空气存在性的认知。
五、说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塑料袋、气球、吸管、水盆、纸片等实验材料。
2. 环境准备:创设轻松自由的探究环境,保障幼儿安全地进行科学探索。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提问“我们周围有什么?”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
2. 探究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系列实验,如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吹气球、用吸管吹纸片等,以直观的方式揭示空气的存在。
3. 讨论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4. 总结环节:教师归纳总结,强化幼儿对空气存在性的认识。
七、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空气存在的证据,并尝试解释其原理,例如风的形成、物体浮沉等现象。
八、活动总结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不仅验证了空气的存在,也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不但占据空间,还能流动。
2、过程与方法运用感官可以感觉空气的存在;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气;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在动手实验前,对可能发生的现象作出假设,有助于我们对空气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研究空气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教学重点是感受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用:1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学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签。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教学流程导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总结→延伸。
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降落伞表演吗?想看吗?好,我们共同来欣赏一段精彩的降落伞表演。
不过,你们要认真观察,边看边思考,降落伞是靠什么撑起来的?2、课件出示降落伞表演3、师:空气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认识空气。
板书:认识空气。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
1、创设情境,利用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1)师: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你看见了吗?生:看不见师:用手摸一摸。
生:摸不着。
师:空气看不见又摸不着,要研究它可就难了,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如挥动手中的风车、扇动扇子、风吹树叶摆动……)2)师:很好,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空气就要想办法抓到空气,怎么抓呢?学生说一说(用塑料袋来抓空气,并让一个学生演示一下)2、引导用感官了解。
(1)师:用手指着一袋空气,说这里面鼓鼓的,就是空气。
三年级科学空气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科学空气教案三年级科学空气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空气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科学空气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2、学生能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3、学生体验到实验中会产生误差,明白减小误差对于试验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准备: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
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调平。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
(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
(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四、单元小结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
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

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无处不在。
(2)让学生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难点:空气的微观粒子、空气的看不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讲解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气球,提问:“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2)学生回答:“空气。
”(3)教师总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无处不在。
2. 探究空气的存在(1)教师演示实验:将半杯水倒扣在桌面上,提问:“水杯里的空气能否出来?”(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空气有一定的压力,能被压缩。
3. 了解空气的成分(1)教师提问:“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2)学生回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教师总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4. 空气的作用(1)教师提问:“空气有哪些作用?”(2)学生回答:“供我们呼吸、支持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等。
”(3)教师总结: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的重要性。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展示课后调查成果: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教师布置作业:探究空气中其他成分的作用。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存在、成分及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S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教学设计(2)

科学S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掌握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空气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空气的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例如使用麦管实验、吹泡泡实验等,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存在。
3. 认识空气: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及个人经验,让学生了解空气遍布在我们周围,存在于各种物质中。
4. 空气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没有形状、没有颜色、占有体积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5. 小结: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巩固他们对空气的认识。
拓展活动- 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应用,如风能、空气污染等方面。
-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例如风的吹拂、气球的漂浮等。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观察力。
- 回答问题:提出一些关于空气的简单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提供绘画材料让学生画出他们对空气的理解,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教材:科学S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在哪里》- 实验器材:麦管、小瓶子、吹泡泡器等- 多媒体资源:视频、图片等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进行实验前做好相关安全提示和措施。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以上是《空气在哪里》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你可以进一步展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以适应你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水平。
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

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等途径,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2. 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存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中,感知空气的存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杯子、水、吸管等。
2.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
2. 探究空气的存在:让学生用吸管喝水,感受空气的存在;让学生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感知空气的存在。
3. 实验:让学生用杯子装满水,插入吸管,将杯子倒置,观察水不流出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
4.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空气的认识,空气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并能通过实验等活动,感知空气的作用。
但在实验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知空气的存在。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2.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现象和危害,知道如何保护空气。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在实验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八、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 如何保护空气。
九、教学步骤:1. 讲解空气的成分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让学生知道保护空气的必要性。
3. 讲解如何保护空气,让学生掌握保护空气的方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在哪里》教案

20 《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空气,并利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简单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倾听、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4、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渗透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的存在及其性质。
难点:空气占据空间。
三、实验器材:粉笔、水槽、烧杯、气球、塑料袋、纸巾、塑料瓶、注射器、扇子;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粉笔)今天老师也学着魔术大师刘谦,用这个粉笔来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想不想看?(想)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看完魔术表演后要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把粉笔放到水槽中)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气泡冒出。
生:…….师:谁知道冒出的气泡是什么?生:空气师:不错,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确实是空气,原来这个小小的粉笔里还藏有空气,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了空气)板书:有空气那什么地方还有空气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空气的存在及性质1、找空气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粉笔里有空气,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里有空气?小组内相互说说吧(小组交流,老师参与交流)师: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吧,你们认为哪里还有空气?生:瓶子里有空气。
生:教室里有空气。
生:操场上有空气。
生:水里有空气。
生:人体有空气。
生:山上有空气。
生:我们身边有空气。
生:脸旁有空气。
…….提出问题:师:你们太厉害了,知道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空气什么样子?想想办法,利用已准备好的材料把空气找出来,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
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1、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找空气的方法,然后小组开始用自己设想的方法找空气。
2、找空气方法:如粉笔里有空气,可把粉笔放到水里,有气泡冒出就说明粉笔里有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空气的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内容。
一、空气的组成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水蒸气的含量随着地点、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除氮气、氧气和水蒸气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其他气体。
二、空气的性质1. 空气具有质量和重量,虽然它是无色无味的,但是它对我们的生活却至关重要。
2. 空气是可压缩的,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空气会被压缩变密。
3. 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的气体成分可以分别提取和使用。
三、空气的作用1. 维持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通过呼吸,人类和动物体内的废气能够排出,使细胞和组织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
2. 空气能够形成风,通过风的作用,对大气运动、气温分布和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3. 空气还能够传播声音和光线,这也是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和看到事物的原因之一。
四、关于空气的实验1. 利用气压实验说明空气的重量。
可以将气压计放在水中,然后打开水封,水会顶起气压计,说明空气有重量。
2. 利用点燃蜡烛实验说明空气中的氧气。
点燃蜡烛后,再将玻璃罩覆盖在蜡烛上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会熄灭,证明氧气在燃烧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利用电石实验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
将电石放入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瓶中会冒出气泡,放火能够使火苗变暗,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五、生活中的空气利用1. 空气能够被用来制取氧气、氮气、氩气等工业气体。
2. 空气能够被用来驱动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钻、气动锤等。
3. 空气还能被用来携带气动运输工具,例如气囊、气垫船等。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认识到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掌握空气的知识,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纸团塞在杯底,然后把杯子垂直压入 水中,水不会进入杯子里,纸团就不会 湿了。
若把杯子斜斜的放入水中,水会进入杯 子里,纸团就会湿。
因为空气占有空间,当杯子垂直放入水 中时,水无法进入杯子里,所以塞在杯 子里的纸团不会湿。
空气的流动
用手或扇子扇、用口 吹、用电风扇吹等, 都可以制造出风。
观察周围的景物 也能知道风来了
当有风、有凉凉的感觉或有东 西在飘动时,就能感觉到空气 在流动,而空气流动就形成了 风。 如树叶或衣服飘动、旗子飞扬、 水面上有波纹、风铃发出声音 等,都可以知道风来了。
同学们, 这节课已经结束了
想一想, 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呢? 下节课还有许多有趣的学习活动等
着你, 希望你继续加油喔!
空气看得见吗?
我们的四周都是空气,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气体,我们很难感觉到空气的存在。
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
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例如:
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 下,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 的。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例子呢?
杯子里有空气吗? 将杯子放进水中试试看,你看到了什
么现象
杯子里有空气,事实上,看似空空的杯子,其实 里面充满着空气。
将杯子斜斜的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杯子里会冒出 气泡,同时水会逐渐进入到杯子里。
空气占有空间吗?
空气占有空间,例如:
把空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水不会进 到杯子里。
将纸团塞入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