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2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定义与证明1.知道“定义”和“命题”,能判断给出的语句哪些是命题.2.能把简单的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找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知道什么是“原命题”、“逆命题”和“互逆命题”,能写出已知命题的逆命题.知识探究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0-52,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教材第50页“三角形”和“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说说定义一般都会含有哪些标志性词语?解:略2.命题都是什么句式(疑问句、陈述句、判断句)?都表示对一件事情做出了判断,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有关系吗?解:略3.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那什么是条件、什么是结论?请完成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解: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略4.原命题与逆命题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命题都有逆命题?解:是互逆的关系,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自学反馈1.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负数都小于零.(2)当a>0时,|a|=a.(3)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2.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4.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说出下列概念的定义(1)方程;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角平分线;解:从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角的射线,叫作角平分线.(3)一元一次方程;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例2 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那些不是?(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吗?(4)鸟是动物;(5)若x-5=0,求x的值.解:(2)(4)是命题;(1)(3)(5)不是命题.例3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条件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逆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解:条件是“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可以改写成“如果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逆命题是:两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会垂直于同一直线.(3)对顶角相等.解: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两个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B.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C.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a∥lD.在同一平面内,若a∥b,a与c相交,则b与c也相交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1)能被2整除的数必能被4整除;(2)异号两数相加得零.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若a=0,则ab=0.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有何收获和感悟?还有哪些疑惑?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1.(1)(2)(3)都是命题2.D3.略4.略【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1.略2.略3.略。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1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应用此性质解决相关问题.2.知道三角形的分类,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直角三角形.3.会找一个三角形的外角,能应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6-48,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探究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在△ABC中,∠A=80°,∠B=∠C,则∠C=50°.3.若△ABC中,∠A=40°,∠B=50°,则△ABC为直角三角形.4.如图1,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2,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每个顶点处有2个外角.图1 图25.如图1,△ABC中,∠A=80°,∠B=4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则∠ACD=120°.试猜想∠ACD与∠A,∠B的关系是∠A+∠B=∠ACD.6.试结合图形写出证明过程:证明:过点C作CM∥AB,延长BC到D.则∠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1+∠2=∠A+∠B.即∠ACD=∠A+∠B.一般地,有下面的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自学反馈1.△ABC中,若∠A+∠B=∠C,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A.一个锐角B.两个锐角C.一个钝角D.一个直角3.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4.判断下列∠1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5..求下列各图中∠1的度数.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 36°, ∠C= 76°, 求∠DAC 的度数.解:因为∠B= 36°, ∠C= 76°, 又∠BAC+∠B +∠C=180°, 所以 ∠BAC=68°.因为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 ∠DAC=21∠BAC =34°.例2 如图,∠CAD =100°,∠B = 30°,求∠C 的度数.解:因为∠CAD 是△ABC 的外角,所以∠B+∠C= ∠CAD ,于是∠C = ∠CAD -∠B = 100°-30°=70°.活动2 跟踪训练1.在△ABC中,∠A=20°,∠B=5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这块三角板的另一个角的度数是()A.30°B.40°C.50°D.60°3.在△ABC中,∠A:∠B:∠C=3:4:5,则∠C的度数为()A.45°B.60°C.75°D.90°4.如图,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A.63°B.83°C.73°D.53°5.在△ABC中,若∠A=80°,∠B=∠C,则∠C=________.6.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上的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DE∥BC,∠A=40°,∠1=6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若∠B+∠C=120°,则∠1+∠2=______.8.如图,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30°,∠DAE=50°,试求:(1)∠D的度数;(2)∠ACD的度数.9.如图,△ABC中,∠A=80°,BE、CF相交于点O,∠ACF=30°,∠ABE=20°,求∠BOC的度数.10.已知,如图,BD 、CD 分别为∠EBC 和∠FCB 的平分线. (1)若∠A=80°,求∠D 的度数; (2)试探究∠D 和∠A 的数量关系;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有何收获和感悟?还有哪些疑惑?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课时部分.【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1.B2.B3.C4.(1)△ABC (2)△ABD (3)△ABC (4)△ACE5.75° 125° 【合作探究】 活动2 跟踪训练1.D2.B3.C4.A5.50°6.100°7.120°8.(1)∵∠DAE=∠B+∠D ,∴∠D=∠DAE-∠B ,即∠D=50°-30°=20°. (2)∵AD 平分∠CAE , ∴∠CAE=2∠DAE=100°. ∴∠BAC=80°. ∵∠B=30°,∴∠ACD=∠B+∠BAC=110°.9. ∵∠A=80°,∴∠ACB+∠ABC=100°. 即∠ACF+∠BCF+∠ABE+∠CBE=100°, ∵∠ACF=30°,∠ABE=20°, ∴∠BCF+∠CBE=50°.在△BOC 中,∠BOC=180°-∠BCF-∠CBE=130°. 10.(1)∵∠A=80°, ∴∠ABC+∠ACB=100°. ∴∠CBE+∠BCF=260°.∵BD 平分∠EBC ,CD 平分∠FCB , ∴∠CBD+∠BCD=130°. ∴∠D=50°. (2)21∠A+∠D=90°.。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一章 分式 (全章 分课时)

第一章 分式 1.1 分式 第1课时 分式的概念【学习目标】1、能识别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会正确区分整式与分式。
2、学会判断一个分式是否有意义,会求一个分式的有意义、无意义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会灵活应用分式的定义,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分式有意义的的条件,分数值为零的条件. 【情景导入】: 计算:7÷6=67类似地:z ÷(x +y )=y x z +【自主探究】:1、在教材动脑筋中得出的三个代数式有什么异同点?2、阅读教材第2页中分式的定义,试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和分式的分母需要满足的条件。
3、想一想: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1)当分母 时,分式才有意义。
(2)当分母 时,分式无意义。
(3)当 时,分式的值为零。
【基础演练】: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有 (只填序号) (1)x 4 (2)3y x + (3)yx xy - (4)y x 22- (5)2a π 2、当x 时,分式32-x 无意义;当x __________时,分式223x x -- 的值等于0.3、当x 时,分式33+-x x 的值为零。
4、若分式122-x x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5、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221xx + B 、112--x x C 、112++x x D 、11+-x x 6、要使分式)3)(1()3)(1(-++-x x x x 有意义,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 .1≠x 或3-≠xB .1-≠x 或3≠xC .1≠x 且3-≠xD .1-≠x 且3≠x 7、求分式6312-+x x 的值。
(1)、3=x ;(2)、52-=x 。
【综合提升】: 8、当x 为何值时,分式6522++-x x x 的值为零?9、已知,4-=x 分式a x b x +-无意义,2=x 时,分式ax bx +-的值为零,求b a -的值。
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第1章分式1.1.1 分式的概念一、学习目标:1. 了解分式的基本概念并能用分式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2. 通过分式的定义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会判断分式的值是否为零,会求分式的值。
3.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学习过程:Ⅰ预习P2、3,然后完成下面练习。
1. 长方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则宽为______;若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m,则宽为______。
2. 小丽用n元买了m袋相同的瓜子,每袋瓜子的价格___________3. 两块面积分别是a和b的棉田,分别生产m千克和n千克棉花,那么这两块地的平均产量是_________。
Ⅱ探索新知识:1.分式的定义:知识链接: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喜欢呼吸什么样的空气?(自由回答)师:我和你们一样的,都喜欢风和日丽的天气,呼吸清新的空气,课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空气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感觉呼吸特别难受,就是因为那里的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引例:面对我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市决定分期分批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植树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了原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造林多少公顷?问:(1)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实际造林所用时间+4个月=原计划造林的时间)(2)设:原计划每月造林x公顷,实际每月造林:(3)原计划要多少个月能完成2400公顷造林:(4)实际要多少个月能完成2400公顷造林:四、本节课我收获了什么?1.本节课我学会了2.本节课我掌握了3.本节课的问题是:1.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021千克,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3.3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一、学习目标:1. 经探索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广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2. 会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熟练的进行计算二、学习过程Ⅰ 预习P 19、20,然后完成下面练习。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5全等三角形(1)

2.5全等三角形(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2.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图形基本运动对全等图形的影响.3.掌握全等多边形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简单应用全等多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全等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学习难点】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图形基本运动对全等图形的影响【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对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来说:如果它们的大小相等,那么放在一起能够;如果它们放在一起能够重合,那么它们的大小.2、复写纸,硬卡纸,剪刀,大头针.(注意安全)二、探索思考阅读课本P74-75知识点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概念A:(1)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形状,大小.)①②(2)找出教科书P74二幅图中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并记下来.(3)请再举出类似的例子(至少3个).(4)按照P74“动脑筋”中的方法动手操作,并回答其中问题.(5)由此,你发现上述图形的共同特征是:完全相同——放在一起能够 .(6)进而得出概念:叫做全等形.类似的,叫做全等三角形.(7)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形?为什么?B:(1)请在硬卡纸上制作两个全等三角形,把它们取下来,并重合在一起. 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叫做对应角.(2)△ABC与△DEF全等,记作△ABC △DEF,读作△ABC △DEF.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性质(1)把你自制的一对全等三角形纸片重合,你发现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请默写.(3)如图,△ABC与△ADC全等,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相等的边和角.CA知识点三: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1)用自制的两个三角形纸片,按P3上面“思考”中的方法,动手操作,你认为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写下你的结论.(2)如图,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B C E F那么,对应顶点是,对应边是,对应角是 .(3)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还有哪些规律?请同学们结合图尝试总结一下.三、当堂反馈1、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④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正确的说法是()A 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2、△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______是对应角;AB与_______是对应边,BC与_______是对应边,AC与_______是对应边.3、如图△ ABD ≌△CDB,若AB=4,AD=5,BD=6,求BC、CD的长.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五、学习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2第1课时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2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第1课时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1.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2.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8-9,完成课前预习.1.复习回顾:(1)32×54=5342⨯⨯=158. (2)75×92=9725⨯⨯=6310. (3)32÷54=32×45=4352⨯⨯=1210=65. (4)75÷92=75×29=2795⨯⨯=1445. 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1.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2.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3.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总结出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1)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2)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达为:.gvfu v u g f =⋅ 如果u ≠0,则规定gu fv u v g f v u g f =⋅=÷.活动1 讨论例1 计算: (1)y x 34·32xy ;(2)222c ab ÷4cd b 3a -22. 解:(1)原式=3234x y y x ⋅⋅=y x xy 364=232x. (2)原式=222c ab ·22b 3a -4cd =2222b 3a 2c 4cd ab ⋅⋅-=3ac2d -. 例2 计算:(1)12a -a 44a -a 22++·4-a 1-a 2; (2)2m -491÷7m-m 12. 解:(1)原式=221)-(a 2)-(a ·2)-2)(a (a 1-a +=2)2)(a -(a 1)-(a 1)-(a 2)-(a 22+=2)1)(a -(a 2-a +.(2)原式=2m -491·17m -m 2=m)-m)(7(71+·17)-m(m =m)-m)(7(77)-m(m +=m 7m +-.(负号怎么来的?)整式与分式运算时,可以把整式看成分母是1的分式.注意变换过程中的符号.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 (1)4b 3a ·29a 16b ; (2)5a12xy ÷8x 2y ; (3)-3xy ÷3x 2y 2.(2)和(3)要把除法转换成乘法运算,然后约分,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2.下列计算对吗?若不对,要怎样改正? (1)a b ·b a =1; (2)ab ÷a=b ; (3)2b x -·2x 6b =x 3b ; (4)3a 4x ÷2x a =32.3.计算:(1)34x -x 4-x 22+÷x-x 23x x 22++; (2)2x4x -462x ++÷(x+3)·x -36-x x 2+.分式的乘除要严格按着法则运算,除法必须先换算成乘法,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那么就把分子或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分,化成最简分式.运算过程一定要注意符号.课堂小结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运用.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部分.参考答案活动2 跟踪训练1.(1)原式=29a4b 16b 3a ⋅⋅=a 34.(2)原式=5a12xy ·y 8x 12=y 8x 5a 12x y 2⋅=ax 103. (3)原式=-3xy ·22y 3x =22y 3x 3x y ⋅-=2y9x 2-. 2.(1)对, (2)错.正确的是2ab . (3)错.正确的是x3-. (4)错.正确的是223a 8x . 3.(1)原式=34x -x 4-x 22+·23x x x -x 22++ =1)-3)(x -(x 2)-2)(x (x +·2)1)(x (x 1)-x (x ++ =1)3)(x -(x 2)-x (x +=3-2x -x 2x -x 22. (2)原式=2x4x -462x ++·3x 1+·x -36-x x 2+ =22)-(x 3)2(x +·3x 1+·3)-(x -2)-3)(x (x + =3)-2)(x -(x 3)2(x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5全等三角形(3)

2.5全等三角形(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 使学生从平移、旋转、轴反射出发,变换探索出角边角定理和角角边定理;2 会用角边角定理和角角边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3 通过角边角定理和角角边定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角边角定理的探索过程,以及角边角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角边角定理的应用【学习过程】学前准备一:如果已知两个角,一条边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知识点1:角边角定理1 已知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这两个角和这一条边的位置有哪些情况呢?(1)边夹在两个角之间,(2)边是两个角中一个所对的二 探究如图:△ABC 和△'''A B C 中,BC= ''B C ,∠B=∠'B ,∠C=∠'C ,△ABC 和△'''A B C 能全等吗?(讨论)A 'B把△'''A B C 沿''B C 作轴反射,然后平移,使点'B 与点B 重合,再旋转使''B C 与BC 重合,由于∠B=∠'B ,∠C=∠'C ,所以△ABC 和△'''A B C 能重合,因此△ABC ≌△'''A B C 。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角边角定理: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者“ASA ”).知识点2角角边定理'CA'BA(1)讨论上面问题3∵∠A+∠B+∠C=∠'A+∠'B+∠'C=180°,∠B=∠'B∴∠A=∠'A,又AC=''AC,∴△ABC≌△'''A B C(角边角)(2)从这个问题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角角边定理: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第1课时 分式

第1章 分式1.1 分式1.理解分式的定义,能够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2.能写出分式存在的条件,会求分式的值为0时字母的取值范围.3.能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分式的值。
4.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3,完成课前预习.知识探究(一) 式子x a ,x s ,yx b a ++有什么特点? 它们与分数的相同点是:形式相同都有分子和分母;不同点是:分式中分母含有字母.它们与整式的相同点是:形式相同,都含有分子和分母,并且都含有字母;不同点是:整式的分子含有字母,分母不含有字母;分式的分母含有字母.一般地,如果一个整式f 除以一个非零整式g(g 中含有字母),所得商f g叫作分式,其中f 是分式的分子,g 是分式的分母,g ≠0.自学反馈独立思考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 ①s b -2;②a -3003000;③72;④S V ;⑤32S ;⑥2x 2+51;⑦cb +54;⑧-5;⑨3x 2-1; ⑩1-2x y x y -x 22+;5x-7.判断是否是分式主要看分母是不是含有字母.这是判断分式的唯一条件.知识探究(二)思考:分式f g存在的条件是: g ≠0 ; 分式f g不存在的条件是:g=0; 分式f g的值为0的条件是:f=0,g ≠0. 自学反馈1.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不存在?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等于0? (1)2-3+x x ;(2)2x -35x +.分母是否为0决定分式的值是否存在.2.求下列条件下分式32+-x x 的值 (1)x=1; (2)x=-1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例1 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他做80个零件需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3)x 与y 的差除以4的商是.解:(1)x80;分式 (2)a+b ,a-b ;整式 (3)4y -x ;整式 例2 当x 取何值时,分式4-x 5-2x 2的值存在?当x 取何值时,分式4-x 5-2x 2的值为零? 解:当4-x 5-2x 2的值存在时,x 2-4≠0,即x ≠±2;当4-x 5-2x 2的值为0时有2x-5=0且x 2-4≠0,即x=25.分式的值存在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分式的值不存在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式的分子等于0,但分母不能等于0.分式的值为零一定是在有意义的条件下成立的.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 ①x 4;②4a ;③y x -1;④43x ;⑤21x 2.2.当x 取何值时,分式2-3x 1x 2+的值存在?3.当x 为2时,分式x-x -1|x |2的值为多少?课堂小结1.分式的定义及根据条件列分式.2.分式的值存在的条件,以及分式值为0的条件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部分.参考答案知识探究(一)自学反馈分式有①②④⑦⑩.知识探究(二)自学反馈1.(1)当x+2=0时,即x=-2时,分式2-3+x x 的值不存在.当x=3时,分式2-3+x x 的值等于0. (2)当3-2x=0时,即x=23时,分式2x -35x +的值不存在.当x=-5时,分式2x-35x +的值等于0. 2.(1)当x=1时,32+-x x =41-.(2)当x=-1时,32+-x x =-23. 活动2 跟踪训练1.①③是分式.2.3x-2≠0即x ≠32时2-3x 1x 2+存在. 3.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老师执教老师上课班级学生姓名
教学
内容
全等三角形(复形的性质.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线段相等及平行、角相等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线段相等及平行、角相等的相关问题。
∴△AMB≌()
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
时量
教师活动
二.自主学习
1、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使得ΔABC≌ΔDEF。
(1)若要以“SAS”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2)若要以“ASA”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3)若要以“AAS”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4)若补充条件AC=DF,则ΔABC与ΔDEF一定全等吗?
A
B
D
E
C
五.小结(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和困惑,与你的同伴说说)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六.布置作业
(本节课时夺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复习
1、全等形的概念。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如图所示,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BCN是等边三角形.试说明:
(1)AN=BM;
(2)CD = CE
(3)连接DE,猜想:①△CDE的形状②DE与AB的位置关系。
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与等边三角形CDE,A、B、D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只蚂蚁由C点经B点到达D点,另一只蚂蚁由B点直接到达E点,请问:那只走的路程较远?
(2)ΔABF≌ΔCDE吗?说明理由。
(3)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关于线段(或角)
的关系的结论?
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
时量
教师活动
四.课堂提升
1、如图,D点在AB上,E点在AC上,且∠B=∠C,AB = AC,那么△ABE≌△ACD吗?为什么?
2、如图,∠ACB=∠FDE,AC=DF,BD=EC,请判断AB与EF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
时量
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
1、(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用字母表示):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2、如图,AM=AN,BM=BN说明△AMB≌△ANB的理由。
解:在△AMB和△ANB中
三.合作交流
1、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O点,AO=CO,BO=DO,试证明:AD=BC。
2、如图,AB=AD,∠C=∠E,
∠BAE=∠DAC,ΔABC与
ΔADE全等吗?为什么?
3、如图,点E、F在直线AC上,
AB⊥BE,CD⊥DF,AB=CD,AE=CF,请问:
(1)ΔABE≌ΔCDF吗?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