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剧种等。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戏曲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我国的主要戏曲剧种及其特点。
3. 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剧种。
2. 教学难点: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剧种特点。
2. 欣赏法:观看经典戏曲片段,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戏曲表演,体验戏曲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戏曲资料,如视频、图片、教材等。
2. 准备戏曲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3. 准备教室内的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戏曲音乐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片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讲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3. 剧种介绍:介绍我国的主要戏曲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并讲解各剧种的特点。
4. 戏曲表演技巧:讲解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等,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
5. 艺术魅力展示:通过欣赏经典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了解自己喜欢的戏曲剧种,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观看至少一部戏曲作品,体会戏曲的艺术魅力,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戏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戏曲知识。
九、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戏曲知识的理解程度。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学科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跨学科学习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提高学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戏曲文化的介绍和发展历程本部分主要介绍戏曲文化的概况,包括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戏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2.戏曲唱腔和剧本的学习本部分主要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唱腔和剧本,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戏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3.角色分析和表演本部分主要讲解戏曲角色的类别和分析、角色表演的技巧以及常见角色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4.戏曲与历史、文化、艺术的关系本部分主要探讨戏曲文化与历史、文化、艺术的关系,以及戏曲文化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配合实践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戏曲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2.小组讨论配合PBL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PBL教学,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从团队合作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现场观摩和演出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摩和演出,提高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领悟,现场感受学生更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更加深刻记忆和领悟。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学习表现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二是小组作业和项目的评价,综合考虑作业质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及表现等因素。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可以全面地理解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而且可以在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框架下,综合性学习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这是一次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学术素养的探索和实践。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主要剧种;(2)使学生掌握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3)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戏曲艺术;(2)采用分组讨论、合作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教育学生尊重艺术家,珍惜艺术遗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介绍戏曲的定义、特点、形成与发展过程。
2. 戏曲的主要剧种:介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我国四大剧种的特点及代表剧目。
3. 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唱、做、念、打,以及各剧种的特色表演技巧。
4. 戏曲脸谱与道具:介绍戏曲脸谱的分类、特点及象征意义,道具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5. 戏曲舞台布局与表演:讲解舞台的构成、布局,以及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主要剧种;(2)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戏曲脸谱与道具的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戏曲表演中的唱、做、念、打技巧的掌握;(2)戏曲脸谱的象征意义解读;(3)戏曲舞台布局与表演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剧种特点等知识;2. 演示法:展示戏曲表演技巧、脸谱与道具等;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练习;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戏曲艺术的相关问题;5. 创新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2. 讲授知识: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剧种特点等;3. 演示与实践:展示戏曲表演技巧、脸谱与道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戏曲艺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5. 创新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鼓励和指导。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公开课教案)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章:活动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定义和起源。
2. 介绍戏曲的基本特点,如唱、做、念、打等。
3. 通过观看一段戏曲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教学活动:1. 开场白: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戏曲的世界。
2. 观看戏曲表演片段:让学生观看一段经典的戏曲表演片段,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戏曲的特点。
3. 讨论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戏曲的认知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章:戏曲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戏曲技巧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基本技巧,如唱腔、表演、念白、打击等。
2. 通过观看不同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技巧的魅力。
教学活动:1.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戏曲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2. 观看戏曲片段:让学生观看不同戏曲片段,引导他们观察和欣赏不同技巧的应用。
3. 实践和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戏曲技巧练习,如唱腔模仿、表演动作等。
第三章:戏曲的角色和行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角色和行当。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角色和行当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角色和行当的定义和分类。
2. 通过观看不同戏曲片段,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教学活动:1.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戏曲的角色和行当的定义和分类。
2. 观看戏曲片段:让学生观看不同戏曲片段,引导他们观察和欣赏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表演风格。
第四章:戏曲的流派和剧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流派和剧种。
2. 培养学生对戏曲流派和剧种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流派和剧种的定义和分类。
2. 通过观看不同戏曲片段,让学生了解不同剧种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戏曲的流派和剧种的定义和分类。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公开课教案)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案章节:一、活动主题与目标1. 活动主题:探索戏曲艺术,提升语文素养2.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流派及特点;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戏曲艺术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献等;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与戏曲相关的文章,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3.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提前布置好相关场景。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戏曲艺术的历史、流派及特点,让学生对戏曲有更深入的了解;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戏曲的认识,分享阅读体验,总结出戏曲的特点;4. 实践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戏曲形式,进行模仿表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戏曲,如戏曲中的诗词、对白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2. 学生表演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演水平,如发音、表情、动作等;3. 学生语文素养: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一部完整的戏曲作品,写一篇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3. 课程整合:将戏曲艺术与语文课程其他模块相结合,如戏剧文学鉴赏、戏曲诗词欣赏等。
六、活动资源与工具1. 教师资源:戏曲艺术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料等;2. 学生资源:图书馆相关书籍、网络资料、个人阅读体验等;3. 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表演道具、戏曲音乐软件等。
七、活动步骤与方法1. 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第二步:讲授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第四步:实践活动,分组表演;第五步:总结提升,提高语文素养。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戏曲的基本概念1.1 介绍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手段。
1.2 讲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繁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介绍戏曲的分类:京戏、昆曲、越剧、黄梅戏等。
1.4 讲解戏曲的角色分类:生、旦、净、末、丑等。
第二章:戏曲的表演技巧2.1 讲解唱腔的分类和特点:慢板、快板、散板等。
2.2 介绍做功的基本技巧:手势、眼神、步伐等。
2.3 讲解念白的节奏和韵律:韵白、散白等。
2.4 介绍打功的种类和技巧:拳术、器械等。
第三章:戏曲的代表作品3.1 介绍京戏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3.2 介绍昆曲的代表作品:《牡丹亭》、《西厢记》等。
3.3 介绍越剧的代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3.4 介绍黄梅戏的代表作品:《天仙配》、《女驸马》等。
第四章:戏曲的现状与发展4.1 分析戏曲现状:传统戏曲艺术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观众流失等问题。
4.2 探讨戏曲的保护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戏曲教育普及、创新演出形式等。
第五章:戏曲欣赏与评价5.1 讲解如何欣赏戏曲:关注唱腔、表演、舞台布置等方面。
5.2 介绍评价戏曲的标准:剧情、角色塑造、舞台效果等。
5.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戏曲活动,提高对戏曲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戏曲舞台艺术探究6.1 分析戏曲舞台的布局与设计: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
6.2 讲解戏曲演员的化妆与造型:脸谱、发型、穿戴等。
6.3 探讨戏曲表演的节奏与氛围:音乐、唱腔、互动等。
第七章:地方戏曲特色介绍7.1 介绍东北戏曲:二人转、评剧等。
7.2 介绍华北戏曲:河北梆子、晋剧等。
7.3 介绍华东戏曲:闽剧、婺剧等。
7.4 介绍华南戏曲:粤剧、潮剧等。
第八章:戏曲与传统文化8.1 讲解戏曲与诗词的关系:诗词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案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提高对戏曲的认知水平。
2. 通过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对戏曲的欣赏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戏曲的主要流派及特点3. 戏曲的基本知识(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唱、做、念、打等表演手法)4. 经典戏曲选段欣赏5. 戏曲表演实践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观看经典戏曲选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提高表演技巧。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戏曲文化。
四、教学资源1. 戏曲视频资料:经典戏曲选段、戏曲表演技巧展示等。
2. 戏曲图书资料:介绍戏曲发展历程、角色扮演、表演技巧等书籍。
3. 网络资源:戏曲文化网站、在线戏曲课程等。
4. 戏曲道具:戏服、道具、化妆用品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喜爱程度,通过课堂参与度、表演积极性等方式评估。
3. 学生戏曲表演技巧的提升,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估。
4.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评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主要流派及特点。
第5-8课时: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角色分类、表演手法等。
第9-12课时:欣赏经典戏曲选段,分析戏曲的音乐、唱腔、表演技巧等。
第13-16课时:进行戏曲表演实践,学习戏曲的化妆、穿戴戏服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优秀3篇)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优秀3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2、验证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3、尝试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的整合。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鉴赏中国戏曲;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以了解、欣赏、探究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2、携带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活动材料。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过程1、进入任务一:学生关于戏曲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练习。
有余力的同学可学习浏览拓展知识的部分内容。
2、进入任务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小组加入。
3、小组任务简单说明:⑴工艺品制作(脸谱等):在硬纸或蛋壳等你能想到的地方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能对脸谱进行分类,并附文字或口头说明。
也可以制作贺卡、邮票、火柴盒等工艺品。
⑴戏曲手抄报: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撰写办报感受(收获)与同学交流。
⑴辩论擂台:①确定选题,准备资料、组织选手;②可在网上论坛参与辩论。
辩题:中国戏曲是弃是留⑴模仿秀:尝试学唱戏曲,进行舞台表演实践;亦可以对戏曲舞台表演过程进行追踪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形式自己选择,可以表演或汇报等;可以上交研究报告。
⑴其他创意:你可以不参加上述小组的活动,你可以独立完成其他有创意的活动。
但必须上交成果。
比如撰写某一专题的研究报告等。
四、合作探究过程小组成员分工──收集整理资料──讨论归纳资料──成果制作──成果展示五、教师小结六、布置作业下课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篇二了解戏曲,关注戏曲——《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授课人:林敏冬活动目的: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
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了解中国
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
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见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
1、赛一赛
(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
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
(大屏幕显示)
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
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第一组题
➢ 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
➢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 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
第二组题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
第一组题
昆剧芬芳的泥土气息
京剧浓浓的河南特色
黄梅戏中国戏曲之母
豫剧东方歌剧
第三组题
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
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
判断正误
1、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正确)
2、我国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正确)
3、戏剧表现于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正确)
4、京剧称为“中国戏曲之母”。
(错误)
抢答题:第二轮
看图片辨剧目(略)
优胜组老师给予小小的奖励。
2、问一问
由大屏幕看图片猜剧目引入,在所有戏曲中,影响力最大的剧中是什么?(学生答:京剧)提到京剧,就不能不提京剧和其他戏曲的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脸谱。
下面,让我们来判断一下,京剧演员脸上五颜六色的脸谱代表什么。
出示脸谱图片,学生探讨,并总结脸谱特征: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3、猜一猜
大屏幕上出示脸谱图片,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性格,代表人物是谁。
4、听一听
热闹之后,请大家静静地欣赏戏曲。
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苏三起解》、《谁说女子不如男》。
5、想一想
也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1、我国的传统戏剧究竟该去,还是该留?为什么?
2、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热爱流行音乐那样热爱戏曲呢?我们的传统戏剧应该怎样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学生发言)同学们都认为戏曲应该存在下去,并为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那么,河南电视台有个栏目做到了让戏曲发扬光大的重任(学生答:梨园春)。
自从这个栏目开办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唱戏的热潮,这些面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出示梨园春小擂主的照片),尤其是孔莹,先后带巴西、悉尼等地演出,让戏曲的魅力发扬到了海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进而喜欢中国戏曲。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唱脸谱》,看看外国人眼中的戏曲是什么样子。
(播放FLASH《唱脸谱》)
6、写一些
一节课马上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书面总结一下,20个字左右即可。
(挑一组同学代表发言)
四、老师总结
由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仅仅靠这次语文课实在无法从语文的角度领略其全部内涵。
课堂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
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进一步感受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
最后有两句话和大家共勉: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中国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