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
戏曲大舞台ppt

这样的好书记人人夸不够 (京剧《龙江颂》选段)
自从大坝筑成后,咱水英更加忙不休。 她带领群众苦战三千亩,废寝忘食抱病操劳夺丰收。 你整天自留地上来奔走,她日夜大田插秧热汗流。 你只知伸手要补救,她千方百计自力更争生上游。 你只怕江水淹到家门口,她为筑坝带头跳水截江流。 这样的好书记人人夸不够,你思一思,想一想, 你胡言乱语多荒谬,难道不害羞? (对比、排比、反问)
1.“生”是男性角色的统称。 2.“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错 对 对 错
3.以唱工为主的是“大花脸”。
4.“小花脸”是“净”的一种。
5.越剧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 错 6.京剧是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的。 对 7.梅兰芳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 错 8.张飞是红脸的,因为红脸代表忠勇。 错
(二)看戏听戏,积累戏曲常识
1.查一查,说一说。 (1)课前,你们在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好 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好多戏曲的常识吧。下面请大家 欣赏一个短片,说一说什么是戏曲?戏曲包含哪些因素?(播 放短片)生自由回答后教师作总结: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 艺术表演形式,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 多种因素,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说明】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注意戏曲里的文学因素,通过课 下自主实践,查找资料并结合短片更直观得了解戏曲,培养学 生的大语文观,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为下一节的 抢答作准备.
戏曲大舞台
一、教材分析
《戏曲大舞台》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而七年级学生由于思想和心理 还没有成熟,缺少丰富的人生体验,《戏曲大舞台》又是一项让学 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在流行音乐、街舞、劲 舞充塞大江南北的当今时代,学生对中国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陌生了,甚至闻所未闻。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激发学生兴趣,我就 提前布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掌握一些戏曲知识, 有兴趣的还可以画画花脸谱或者学唱两段。 【说明】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戏曲知识而且大大提高 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了他们的 情操。
戏曲大舞台

戏曲大舞台
感 受 戏 曲 文 化
搭 建 戏 曲 舞 台
畅 想 戏 曲 未 来
戏曲知识竞答:必答题
生.旦.净.丑
戏曲的角色
生 老生 旦 正旦 净 丑
小生 武生 娃娃生 花旦 武旦 老旦 彩旦
大花脸 二花脸
小花脸
戏曲知识竞答:必答题
2.戏曲讲究哪四种艺术手段和 哪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粤剧介绍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 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 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 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 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 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 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 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 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 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 方一大剧种。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 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 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 代中叶。现在更是群星闪耀, 名伶辈出。
返回
越剧
江南佳韵——越剧
越剧,旧称绍兴戏,发源于清末 浙江绍兴府嵊县的农村一带, 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及山 歌小调发展而来。
越剧特点
越剧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 情,唱腔清丽、委婉而富有抒情 色彩,视觉与听觉结合,产生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 越剧演员一般以女演员为主。
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 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 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 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 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 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徐 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 派”及王文娟创立的“王派” 等等,可以 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视频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唱词赏析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 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 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 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 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 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 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 故事。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 杂剧
比较典型的是六科 村的古戏台,建于清朝 乾隆8年,已经260年。 古戏台台面呈正方形, 长宽都是4.35米。用四 根柱子支撑着歇山式屋 顶,柱头拱斗作七踩双 下昂,施八角重斗式藻 井,其雕梁画柱美不胜 收。
湖岭六科村古戏台
我国元代最有成就的剧作家是
关汉卿。他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 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 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 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 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 事会把他、达· 芬奇等同列为世界 文化名人。
5、越剧
• 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 《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6、川剧
•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 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 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 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 富于生活气息。 • 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 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 《死水微澜》、《变脸》、《金子》 等。
高则诚与《琵琶记》
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7)中国出 了一位伟大的剧作家高则诚,他创作的《琵琶 记》是历代戏曲出版物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影 响最大的中国古典戏曲作品,迄今依然是各地 方戏曲剧种经常上演的剧目。 《琵琶记》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戏曲草创时代的结束,是戏剧舞台从内容到 形式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但为南方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 腔)所赖以依存的传奇体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戏剧独特的表现形态 (歌舞演故事)提供了定向发展的座标。《琵琶记》无论是关目的细腻、布局 的周密以及文辞的声情并茂,在古典剧作中都堪称典范。 《琵琶记》全名《蔡 伯喈琵琶记》,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版本存世者约四十多种,堪称中国戏曲版 本之冠。 《琵琶记》被后人称为“南曲之祖”,是当之无愧的。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市阁巷人。他的生卒年月至今仍不详。 他于元顺帝至正四年中乡试,曾官处绍兴府判官、庆元路推官、江南行省台椽 等。至正十六年后改授幅建行省都事,不久隐居鄞县栎肚,以词曲自娱。他为 人耿直,“数忤权贵”,仕途生涯很不称意。据说他决定辞官还乡,途中卒于 宁海。原有《柔克斋集》二十卷,今仅存诗五十五首,词曲四首,文十二篇。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活动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象征。
戏曲大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活动,旨在推广戏曲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一、发展学生音乐素养戏曲大舞台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戏曲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在欣赏戏曲大舞台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欣赏戏曲优美的音乐,还能够了解每个角色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
同时,戏曲大舞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戏曲大舞台的表演内容常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情操。
在欣赏演出中,学生能够从表演中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体验到戏曲故事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戏曲大舞台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力量,让学生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口才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戏曲大舞台需要演员有出色的口才和表演能力。
参与戏曲大舞台活动,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学习演员如何运用嗓音、姿态和表情等方式表现角色。
通过参与戏曲大舞台的练习和表演,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增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戏曲大舞台活动需要演员具有一定的体能和心理素质。
参与戏曲大舞台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锻炼,增强体魄和耐力。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因此还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戏曲大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够带给学生音乐、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
因此,戏曲大舞台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积极推广和发展。
戏曲大舞台作文450字

戏曲大舞台作文450字
戏曲大舞台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戏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戏曲大舞台是戏曲艺术展示的重要场所,也是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我对戏曲大舞台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戏曲大舞台是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戏曲表演的场所,更是戏曲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在戏曲大舞台上,观众不仅可以欣赏高质量的戏曲表演,还能了解到戏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因此,戏曲大舞台的意义不仅在于表演,更在于文化传承和艺术交流。
戏曲大舞台的舞台设计和音响灯光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舞台设计要符合戏曲表演的特点,能够展现戏曲的韵味和精华。
音响灯光设备则需要精心调试,以保证演出的音效和灯光效果能够更好地展现戏曲的美。
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演出效果,更是为了体现对戏曲文化的尊重和弘扬。
戏曲大舞台不仅仅是戏曲表演的场所,也是戏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戏曲
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戏曲大舞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戏曲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
总之,戏曲大舞台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也是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在戏曲大舞台上,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的戏曲表演,并了解戏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同时,戏曲大舞台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
戏曲大舞台听课评语

戏曲大舞台听课评语一堂大气的课听几出悲欢戏,过一回梨园瘾,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课程目标》的总标明确提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夏老师在七年3班进行《戏曲大舞台》公开教学。
这堂活动课学生不仅了解到了戏曲知识,陶冶了情操,更激发了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们一生的戏曲情结。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这节课犹如一篇精巧文章,从白雪的《千古绝唱》起笔至教师幻灯上的“活动余音”缓缓落幕。
期间精彩纷呈展示使得课堂显出了二“大”特征:一、大气魄这节展示课,教师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课堂上,教师前后说话的时间仅仅在一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全部由学生掌管。
学生或以主持人评委、或者展示者的身份出场,学生在演绎着课堂的精彩,教师完全成为了那个站在学生背后深情注视学生的那个人。
这种气魄让人叹服。
而这这种气魄我想一方面来源于新课程理念的支撑,“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另一方面,如此大气魄放心的把课堂教给学生源于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
二、大场面这节课不是班级精英们的展示自己才情的舞台,这节课实现了全员参与。
学生分小组上台,凡是轮到的小组,无一不是全组成员上台的。
能力强的学生、能力稍弱的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自己与同学交流的内容。
会唱的就唱一曲;会快板的就来一段快板;会说的就说上一段是在啥都不会的,就负责协助按键翻动PPT的页码。
人人有事做,人人找到了乐趣。
这样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课堂中的一员,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大精彩这节语文课,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使得课堂精彩迭起。
小组之间探究内容各有不同,小组内部分工明确。
每个剧种的特点、每一份材料的选择、每一种媒介的运用都体现了学生的个性与才情,因此每一个小组在展示的时候,都能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带来一份惊喜和期待。
《戏曲大舞台》 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戏曲大舞台》教案1学习目标: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络等渠道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一. 导语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
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见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1、赛一赛(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
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
(大屏幕显示)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第一组题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第二组题v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v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v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第一组题昆剧芬芳的泥土气息京剧浓浓的河南特色黄梅戏中国戏曲之母豫剧东方歌剧第三组题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判断正误1、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语文七年级上册 戏曲大舞台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 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 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 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 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 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 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 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
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 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 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 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 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 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 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 净、末、丑、武行、流行 (龙套)七行,以后归为 生、旦、净、丑四大 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 致的进一步分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 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 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 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 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 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 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 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 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 种。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 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 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 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 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 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 成不同的韵味美。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 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 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 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 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 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 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 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 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 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 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
教学目标:
1、课前预习书本,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培养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戏曲的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以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李玉刚的这首歌传唱度非常高,很火。
它与别的歌曲有明显的不同,你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就找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明确:戏曲元素、唱腔、扮相等等。
他将民歌、舞蹈、京剧、流行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表演也将中国的民族艺术、传统戏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他的唱法不仅仅是局限在一种唱法上,而是将许多种唱法融合在了一起,例如:民族、通俗、京腔等,但让人听起来并不觉得很奇怪而是感觉到了一种新型的时尚唱法,可以说李玉刚跨越了传统与流行、歌曲与戏曲的界限。
师:同学们说到戏曲元素,我们同学自认为对戏曲了解吗?(简单介绍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因素,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国戏曲,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
板书:戏曲大舞台
(二)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
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
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
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它的艺术特点:即慢、小、细、软和雅。
代表作品:汤显祖《牡丹亭》。
欣赏《牡丹亭》片头
2.京剧——东方“歌剧”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
197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这就是
京剧。
在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京剧被称作“东方歌剧”,是因为它和歌剧都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在形式上极为类似;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们都获得了经典性地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的旦角流派主要有四派:梅派,梅兰芳创立;程派:程砚秋创立;荀派:荀慧生创立。
欣赏《唱脸谱》,并思考歌曲中提到的脸谱它的颜色有什么含义?
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拯;蓝脸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如窦尔敦;白脸含贬义,代表凶歼,如曹操;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根据图片辨别脸谱,并举例说明。
3.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
它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代表作:《天仙配》
欣赏《天仙配》
(邀请几位学生学唱,唱的有模有样的小组可加分)
4.越剧: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目前为中国大陆第二大戏曲剧种。
越剧曲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
越剧原来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后在中国广受欢迎。
越剧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
在越剧发展过程中,越剧语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官话的语音,这促使越剧扩大了观众范围。
2006年5月,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邀请几位学生学唱,唱的有模有样的小组可加分)
(三)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在教师指引下归纳戏曲的主要特点。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一: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二: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三:
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
(三)友情擂台
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
选择类:
1、在京剧脸谱中,颜色不同,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命运也不同,下列代表褒义色彩的是: B
A、蓝脸
B、红脸
C、黑脸
D、白脸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哪一剧种?A
A、京剧
B、豫剧
C、昆剧
D、越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是哪一行当:C
A、旦
B、生
C、净
D、丑
4、下列属于东北二人转曲目的是:D
A、《天仙配》
B、《玉堂春》
C、《花木兰》
D、《回杯记》
简答类抢答题:
1.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2.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请你至少说出4种以上的剧种?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粤剧、川剧、秦腔、黄梅戏、二人转、昆曲等。
4.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
唱念做打
动作模仿类:
每组派一位代表模仿屏幕上的动作,选出最像的一组。
连线类:
梅派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程派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荀派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
(四)书中寻影:
运用戏曲知识解读《社戏》中有关内容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
是什么角色?()属于戏曲哪个行当?()
他的黑脸代表什么?()
背上插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说明)
2、“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
”丑角,俗称什么?()
扮演什么角色?()
3、我最愿意看的是什么?“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
”我最怕的东西——老旦却出来了,还坐下了唱,唱到天明可能都唱不完。
蛇精的脸谱应该是什么颜色?()(五)布置作业:
课后学唱一段越剧,感受越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