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2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
歌曲的旋律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
歌曲为D商调式,2/2、2/4、3/2拍混合节拍,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早年曾在春晚等央视节目亮相,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阿宝、王二妮等陕北民歌歌手也成为同学们喜欢的“陕北风”代表。
这首歌曲地域色彩浓厚,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山歌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模唱、分段聆听及感受音乐。
难点:了解信天游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2)他们都属于哪一种音乐类别?2、知识巩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二)初听歌曲1.创作背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
经过笔者调查得知:在文革时期,文艺生活曾进入一片死寂。
1970 年,当地相关文化部门和音乐爱好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始大规模的搜集资料整理改编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抗战为内容材料的民歌体裁。
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陕北信天游体裁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脱颖而出。
就这样由刘烽老师作曲,杨巧老师演唱,一领众和的合唱歌曲应运而生。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案:用音乐熏陶育人,打造全面发展的学生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案:用音乐熏陶育人,打造全面发展的学生音乐是一门艺术,最能激发人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让人们体会到美和艺术的艺术。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学习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认知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全面发展各项能力,打造优秀的学生。
本教案将以经典的民族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探讨如何用音乐熏陶育人,打造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歌曲介绍1、《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歌词来源于陕北民间,由陕西省山阳县民间艺人杨洪基所作,曲调为七拍子。
2、歌曲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野花香绿草岸,我有一段情,愿你赏识我的心”为主旨,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和美好自然的向往。
3、歌曲形式简单、旋律优美、流畅悠扬,词句朴实、真挚、情感丰富,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爱情的深情赞美,深深地影响了广大民众。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领会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现,理解音乐的韵律和节拍,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情感的表达,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言语、表演等多项能力。
3、素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和体验音乐,培养关爱环境、传承民族文化、拥护和平友爱等素质和精神。
三、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情感和韵律。
2、教师为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节拍和歌词,并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3、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并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和韵律。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和情感表达,深化对歌曲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通过学习聆听歌曲和表演,学生了解到音乐是一种文化形式,它能够传递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质。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互动、探究、综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幼儿园音乐教育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经典的儿童音乐,富有生活情趣和浓厚的民族风情,适合用于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音乐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唱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
2. 能用手部动作配合歌曲节奏。
3. 能模仿花开的动作,加深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4.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通过集体合作形式进行表演。
二、教学准备1. 音乐资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录音。
2. 舞蹈道具:花朵头饰、彩色丝带等。
3. 教学场所:宽敞明亮的教室或音乐活动室。
4. 辅助工具:发声练习工具、鼓槌等。
三、教学过程1. 听歌感受播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引导他们进入音乐世界。
2. 学习歌词教师给孩子们分发歌词手册,逐句领读歌词,让孩子们跟读,并解释歌词中的关键词汇,确保孩子们能准确理解歌曲内容。
3. 舞蹈动作学习《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们模仿花开的动作,手部配合节奏舞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4. 分组合作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编排自己的舞蹈动作,加上自创动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同时丰富音乐表现形式。
5. 集体合唱让孩子们集体练习合唱,培养孩子们的唱歌自信心,通过集体合唱形式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6. 情感体验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情感内涵,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
7. 小结与展示教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孩子们展示他们的舞蹈表演等成果,同时表扬每位同学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否满足了孩子们的认知和审美需求?2.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自主表达、大胆创新,是否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合作?3. 孩子们学习《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过程中是否真实地体验了音乐的魅力,是否有效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交流和发展?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素养,同时也在集体合作、创造性表达等方面得到提升,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习和掌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及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频和歌词。
2.乐器:扬琴、口琴等。
3.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就听过的民族音乐,让他们谈谈印象最深刻的音乐曲调和曲目。
2.给学生播放一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让他们感受这首歌曲的独特韵味。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介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的由来和背景。
2.分享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节奏和舞蹈特点,学习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
三、学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30分钟)1.给学生分发歌词,一起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唱法。
2.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唱歌,分组练习和合唱。
3.引导学生用口琴或其他乐器伴奏歌曲,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四、分组演唱与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分组演唱。
2.每个小组依次上台演唱,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意,如加入舞蹈、音乐伴奏等。
3.由同学们互相欣赏、评价,并给予表演建议。
五、创作与表演(25分钟)1.鼓励学生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基础,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2.学生可以编写自己的歌词,改编旋律,加入自己喜欢的乐器或舞蹈等元素。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表演自己的作品,全班一起欣赏。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民族音乐的特点。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民族音乐,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拓展延伸:1.给学生推荐其他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让他们进一步扩展音乐的视野。
2.鼓励学生参与民族音乐团体或社区音乐活动,提升音乐表演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3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31、欣赏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创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教材分析: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
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
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XXX花开的美丽情景。
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追求流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太少。
因此,针对高年级学生,我自己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它的美,让学生知道民族文化永远是世界最流行的财富。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发掘学生音乐潜质。
3、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1、课件。
2、道具(红绸、打击乐、画纸、画笔、扇子等)。
3、请学生预先收集民歌(陕北民歌)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造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讲授过程:一、导入:1、播放陕北歌曲《秋收》,学生由室外进入室内,师生互相做割小麦、拾稻穗、高兴地笑、勉励学生自由表现的动作。
师:老师请你们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谁来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陕北民歌的知识呢?2、介绍陕北民歌中最具特点的信天游,请同学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二、欣赏歌曲1、完整欣赏。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怎么样?情绪如何?好像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1)听完后学生自由交流想法,勉励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歌曲中,仿佛出现了哪些乐器呢?猜猜看?”勉励学生大胆说说所听到的乐器名称)小结:歌曲旋律宽广,曲调明亮,情绪以抒情为主。
主要以民族乐器的演奏为主。
有(笛子、古筝、二胡、鼓、琵琶等)2)出示各种乐器图片的课件。
请学生辨认哪几种是乐曲中出现的乐器?试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说说像什么?3)完整欣赏第二次,请学生试看说说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使用乐器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是哪部分?(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感受,允许与同伴交流,或自由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学生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感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
2. 能够掌握歌曲的曲调、旋律及歌词。
3. 能够通过合唱的方式表现歌曲的美妙。
二、教学方法游戏性教学法、互动性教学法三、教学准备CD、小红花四、教学过程Part 1:导入环节(5分钟)1. 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问好,学生回答。
2. 歌曲热身老师播放轻快的歌曲,指导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
Part 2:学习歌曲(25分钟)1. 歌曲欣赏老师播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做心理准备,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 歌曲教学老师播放CD,指导学生跟着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曲调、旋律及歌词。
老师可以使用手语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3. 合唱练习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合唱,让学生从初步的个人演唱转向体验集体音乐排练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Part 3:巩固内化(15分钟)1. 手语表达老师为学生准备颜色纸条,让学生通过选择颜色并使用手语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2. 自由表演学生自由展示歌曲表达方式,可以是唱歌、跳舞、模仿等。
Part 4:小结(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2. 小结老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并表演出来。
2. 指导学生分组合唱,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体验集体音乐排练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手语表达歌曲情感,锻炼学生的口头和非口头表达能力。
4. 通过自由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天赋,并在展示中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认可和鼓励。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案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教案标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曲内容和背景。
2. 能够正确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3. 通过学习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展示材料: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乡村景观,如山丹丹花。
3. 准备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或钢琴。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传统乡村景观,如山丹丹花。
-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听说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2. 歌曲学习(15分钟)- 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 分段教唱歌曲,带领学生逐句跟唱,重点讲解发音和歌曲的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歌曲。
3. 歌曲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伴奏歌曲。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排练,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在表演中展示个性。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 回顾歌曲的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展示学生的表演成果,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赞赏。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中国传统民歌,扩展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和表演的魅力。
3.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或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口头评价和鼓励。
2. 对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进行评估,根据准确度、表达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满意程度。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中国传统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内容: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2、《上去高山望平川》二、教学目标:1、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知道陕北“信天游”和“花儿”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学唱其中部分段落。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青海花儿自由、起伏的旋律特点,体验其真假声结合的演唱特征。
2、难点: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中国民歌的`基本类型有那几类?(二)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前奏主题变奏1间奏变奏2间奏变奏3主题变奏1结尾4、再聆听由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品,并说说不同演唱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的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洲大令。
河洲,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3、知识与技能: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知道陕北“信天游”的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学唱其中部分段落。
体验陕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教学
准备
自制课件、电子琴。
教学
方法
分析法、试听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范唱《信天游》和《黄土高坡》联唱。
思考:1、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生回答:歌曲名称《信天游》,它是陕北民歌。
师:介绍民歌的分类有助于学生来思考,陕
北民歌以它的粗狂奔放和悠扬高亢的曲调体
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今天老师给同学们
带来了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让我们来通过
这节课的欣赏来了解一下信天游与其他山歌
的不同之处.
一、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请同学们思
考以下问题:
1、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这首歌曲属于山歌的哪一种?
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想一想歌曲大概可以分为几段?
二、介绍信天游。
情境导入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边欣赏边思
考问题
积极思考老
师提的问题
学生回答
找学生读
三、分段欣赏
1、前奏:播放音乐
思考:这段曲子由什么乐器演奏?表达怎样的画面和情感?
前奏。
前奏是一段形式变化多样、色彩丰富的陕北场景。
前奏开始是一段悠扬、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是热烈的管弦乐队合奏。
伴随着出现背景性的合唱音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红艳艳……”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的热烈、亲切场面。
2、A段: 播放音乐
思考:乐句之间有什么变化?
出示两个乐句进行比较
师总结: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反复。
旋律进行虽然富于波浪起伏的特点,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亲人般的亲情。
介绍什么是变奏?
3、B段:播放音乐
思考:歌词和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总结:变奏Ⅱ。
仍是一个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是两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即同一曲调有若干不同的歌词。
变奏Ⅱ与主题相比较,旋律的变化比较大。
这个部分歌曲的情绪热烈、欢快,快速、活跃的节奏,描绘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和欢欣鼓舞的心情。
再经过简短的间奏后,音乐进入变奏Ⅲ。
间奏的最后速度突然变为稍慢,使变奏Ⅱ形成对比。
变奏Ⅲ。
变奏Ⅲ和变奏Ⅱ在旋律上变化不大。
但是,在速度、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更好地表现了“满天乌云”和“晴了天”的鲜明对比。
4、A段再现
思考:这段音乐和前几段中的那一段有相似的地方?
间奏。
较长的间奏奏出抒情的完整的主题旋律,管弦乐队的弦乐和管乐的对比使用,充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分发挥管弦乐器的特点。
变奏Ⅰ。
接着又一次出现变奏Ⅰ的旋律,
虽然旋律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织体(合唱)上
充分发挥了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尤其是“毛
主席领导打江山”句,突出了歌曲的思想主
题。
结尾句。
领唱和混声合唱相互辉映,形
成歌曲的高潮。
四、曲式结构
前奏+A段+B段+A段再现+尾声
五、学生活动(分组创编活动)
六、学生展示
七、教师点评
通过欣赏我们对陕北民歌有了新的了解,希
望同学们能喜欢我们的民歌,传唱我们的民
歌。
学生总结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编演
目。
学生展示
板
书
设
计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前旗三中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