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药品检验)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定性定量分析),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中间体、制剂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贮存环境、温度、湿度),临床药物分析(毒理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
手性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最主要的任务。
包括药物成品的理化检验,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中的质量考察,医院调配制剂的快速分析,新药研究开发中的质量标准制订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
首先,是药物成品的理化检验(药物的理化性质是指物理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药物溶解度,熔点,挥发性,纯度、吸湿和分化等;化学性质是指氧化,还原,分解化学反应特征。
药物脂溶性水溶性,会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化学稳定性,影响药物质量及体内过程。
),通过检验,判断药品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合格的药品方能销售和使用。
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原料、中间体、副产物等进行分析监控。
对贮存过程中的药品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考察,以便采用合理的贮存条件和管理方法,保证药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在医院调配制剂的快速分析检验同样需要药物分析的手段,以保证其制剂的质量。
其次,在新药的研制开发中,除对新药的合成路线、药理毒理、制剂工艺等进行研究外,还需要进行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即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设计出药品真伪的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建立新药的质量标难。
此外,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临床药理学以及临床血药浓度监调中,同样需要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对血液、组织、器官中的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一系列过程,研究药物的作用特性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寻找活性代谢物,发现先导化合物提供必要的信息。
药物分析计算

分率的计算式为
A. A 250 1 100% 715 5 m
B.
A 715 250 1 100% 5m
C.
A 715 100 250 1 100%
5
m
D.
A 1 100% 715 m
E.
A 100 250 1 100%
715 5
m
假设样品中乙酰氨基酚的量为χ(g)
χ
5
× 250 100
例2计算如下:
百分含量 T(V V)F % ms
37.25 (24.68 14.20) 0.1015
青霉素钾%
0.1 100% 98.54%
0.40211000
2、紫外分光光度法
(1)吸 收系数 法:
c ÷100= C
A E11c%mcl A
c(g/100ml) E11c%ml A
Cc(g/ml) E11c%ml 100
例1计算如下:
百分含量 TVF % ms
17.92 20.00 0.1010
非那西丁%
0.1 100% 99.72%
0.3630 1000
例2、精密称取青霉素钾供试品0.4021g, 按药典规定用剩余碱量法测定含量。先加 入 氢 氧 化 钠 液 (0.1mol/L)25.00ml , 回 滴 时消0.1015mol/l的盐酸液14.20ml,空白 试验消耗0.1015mol/l的盐酸液24.68ml。 求供试品的含量,每1ml盐酸液(0.1mol/L) 相当于37.25mg的青霉素钾。
例7计算如下:
百分含量
c对 ×
A供 A对 ms
×D
×%
50 0.536 1000
盐酸小檗碱%
0.565
药物分析总结

药物分析总结引言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物化学成分、质量和效力的科学。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及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说明。
药物分析原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药物分离、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
药物分离是指将药物和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萃取、蒸馏、析出、结晶等。
定量分析是测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结构鉴定是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等手段确定药物的化学结构。
常见药物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检验样品的化学性质,确定药物的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气味分析、显微镜观察、染色反应等。
定量分析则是测定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
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通过分析药物中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将药物中混合物分离成单一成分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
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分离和定量各种药物成分,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药物分析结果的应用药物分析结果的应用包括确定药物的纯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条件、监测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
纯度分析药物的纯度分析是确定药物中各成分含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中杂质和掺杂物的存在,以及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药物的纯度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稳定性研究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是评估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方法。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Pharmacological Analysis)是用多种分析方法来研究复杂药物结构与性
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勤节性现象与机理的科学研究。
它是探究药物安全、
有效性和研制新药的基础,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药物的结构分析、功能性分析和代谢产
物分析。
药物结构分析是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的过程,通常包括药物结构的识别、测定其组成、确定其结构和对其有效成分的同分异构体的辨识等过程,通常采用的分析手段包括老式的
薄层色谱法、比表面法、椭圆色谱法、凝胶电泳法及质谱法等。
药物功能性分析指定位于药物分子中有效成分及细胞通路内药物靶点的确定,典型的
方法有层析法、膜结合分子模型、比对性方法、X-射线衍射法、受体配体模拟等。
药物代谢产物分析涉及到药物的分解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鉴定,典型的技术包括高效
液相色谱、层析法、质谱法、超高效折光光度法等,主要用于研究药物代谢物组成、结构、形式等性质,和评估药物代谢现象及其结构活性关系。
药物分析是药物研发和质控中重要的技术,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性提供依据,它充分
体现了分析科学在药学中的重要性。
比如用来监测药物的残留、研发新药的性状及生物活性、药物的动力学特性的估算、药物的有效成份的判定及毒性评价等。
它是药物靶点的研
发及新药开发的基础,在确定药物细节及药物本身的核心研究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药物(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鉴别根据药物的特性,采用专属可靠地方法,证明已知药物真伪的试验。
杂质检查及纯度检查,对药物中所含杂质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使药品达到一定的纯净程度而满足用药要求。
含量测定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所含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占药品总质量的分数称为该成分的含量,凡采用理化方法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绝对质量进行的测定称为含量测定。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凡例(General Notices)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物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常称为对照品。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称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空白试验实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符号“1-10”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的溶剂使成10ml等的溶液。
鉴别试验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

专属鉴别试验两种类型。
• 不完全代表对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证。 • 对于原料药,还应结合性状项下的外观和物理常数进
行确认。
(10)检查
• 是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 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
• 包括:反映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试验方法与限度、反
映药物制备工艺的均一性和纯度的要求等内容。
(一部)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 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 单味制剂等 2598种
(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
化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等
2603种
(三部)生物制品137种 (四部)通则 317个
以及药用辅料
270种
•
我国药典已经出版了十版:1953、1963、1977、1985、 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
一、药品标准制定的基础
二、药品标准术语 三、药品标准制定的原则 四、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 五、药品稳定性试验原则和内容 六、药品标准的制定与起草说明 七、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工作的长期性
一、药品标准制定的基础
如何保障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与合理?
• 需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杂质与纯度及其内在的 稳定性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 需对: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过程、贮藏运输条件等 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考察; • 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药理、毒理和药代 动力学); • 从而:制定出有关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合理 指标与限度。
• “精密量取”: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
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 “量取”: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 取用量为“约”若干: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恒重
药物分析

第一章药物分析的任务与发展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
目的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物质。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鉴别:判断真伪。
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
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1、采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的药物:阿司匹林、肾上腺素、对乙酰氨基酚(药典);丙磺舒、雌二醇、头孢氨苄、四环素;水杨酸、苯甲酸钠;2、采用重氮化-耦合反应显色的:盐酸普鲁卡因、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等;水解后采用重氮化-耦合反应显色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芳伯胺基的药物可以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滴定;3、肾上腺素:加三氯化铁显翠绿色,加氨试液显紫色,最终紫红色;4、与硫酸铜反应的药物:利多卡因、磺胺甲噁唑、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盐酸麻黄碱5、利多卡因:与硫酸铜试液反应;蓝紫色,转溶于三氯甲烷显黄色;6、磺胺甲噁唑:硫酸铜反应,草绿色沉淀;7、磺胺异恶唑:硫酸铜反应:显淡棕色,放置,析出暗绿色絮状沉淀;8、磺胺嘧啶:硫酸铜反应,黄绿色,放置变紫色;9、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与铜盐吡啶酮试液反应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10、硫喷妥钠:与吡啶酮试液反应,生成绿色沉淀;11、甲氧苄啶:在酸性条件下,与碘试液生成棕褐色沉淀;12、丙磺舒:与三氯化铁生产米黄色沉淀;13、对乙酰氨基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的有:泡腾片、注射液、滴剂、凝胶剂;其他的采用UV吸收系数法;所有剂型均需进行对氨基酚检查;14、氯丙嗪:可被硫酸、硝酸等氧化剂氧化呈色;加硝酸5滴显红色,渐变淡化色;15、地西泮:硫酸溶解,在紫外光下检视,呈黄绿色荧光;16、地西泮:与碘化铋钾试液,生成橙红色沉淀;17、盐酸麻黄碱: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与硫酸铜形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18、硫酸阿托品:托烷生物碱的反应或称Vitali反应;19、硫酸奎宁:绿奎宁反应;20、盐酸吗啡:与甲醛-硫酸试液的反应;Marquis反应;21、盐酸吗啡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有:阿扑吗啡、罂粟壳及有关物质;22、黄体酮: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显蓝紫色;23、黄体酮:与异烟肼反应,显黄色;24、醋酸地塞米松、醋酸地塞米松片含量测定用HPLC;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含量测定用四氮唑比色法;25、雌二醇及雌二醇缓释贴片,含量测定:HPLC法;26、能与异烟肼反应的药物:醋酸地塞米松、黄体酮、丙酸睾酮;27、葡萄糖: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红色沉淀;28、葡萄糖:旋光度法测定含量;29、右旋糖酐40:碱性酒石酸铜,生成淡蓝色沉淀,加热变成棕色沉淀;30、具有旋光的物质:葡萄糖、右旋糖酐40,盐酸麻黄碱、硫酸奎宁;另阿托品内消旋;31、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内容有:制剂通则、通用的检测方法、生物检定法、试药、试液、指示剂与指示液、缓冲液、滴定液、标准品与对照品表、原子量表;32、国家药品标准中药品的中文名应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收载的名称及命名原则命名,该名称为法定名称;33、精密度:多次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一般表示方法为SD或者R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又称为变异系数(CV)34、准确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回收率=测得量/加入量*100%;35、阴凉处:不超过20度;阴暗处:避过并不超过20度;冷处:2-10度;常温:10-30度;微温系指40-50度;36、中国药典规定量取用量为“约”若干时,表示不超过规定量的+-10%;37、美国国家处方集NF,从1980年开始NF与USP合并,现行的版本为USP30-NF25;38、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39、对照品、标准品系指用于药物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
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40、药品检验报告书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来源、检验依据;取样日期、报告日期;检验结果;结论;检验人、复核人、负责人签名或盖章;41、系统误差又称可定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42、以信噪比(S/N)法来确定检测限和定量限时,一般以信噪比3:1或2: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定量限则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来确定;43、专属性:分析方法在其他组分存在时,能准确地测出被测组分的特性的方法;44、线性:指在设计范围内,测量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组分的浓度或量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45、耐用性: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其影响的承受程度;46、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为极易溶解;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溶解称为几乎不溶或不溶;47、取样量与样品总件数的关系:当n<=3时,每件取样;n<=300时,取样件数为根号n加1,单n>300时,取样件数应为根号n,除以2加1;48、比旋光度:1ml中含有光学活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定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光度;一般是20度,测定管长度1dm,使用纳光谱的D线589.3nm作光源;49、中国药典收藏的测定熔点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法:用于易粉碎的固定药品;第二法用于测定不易粉碎的固定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第三法:用于测定凡士林或其类似物;50、化学计量点:在滴定分析中,滴定反应进行完全的点称为化学计量点;51、滴定终点:用合适指示剂或者其他合适的方法来判断滴定反应的完全点,这一点应在化学计量点附件0.1%,称为滴定终点;52、标定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的准确浓度时,规定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质,结晶紫指示液指示终点,冰醋酸作溶剂;53、荧光是某些物质(其结构中具有排尔-排尔共轭体系)受紫外光或者可见光照射激发后,发出的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
照射光一般为激发光,荧光为发射光;54、200-400nm紫外光、400-760nm可见光;760-2500nm近红外;2.5um-25um中红外;55、中国药典规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溶液的吸光度应控制在0.3-0.7,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56、塔板理论:n=5.54(tR/(Wh/2))平方;57、目前各国药典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残留溶剂;58、目视比色法,铁盐的最适合浓度范围为50ml中含10-50ugFe3+,若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最佳浓度范围为50ml中含5-90ug59、葡萄糖注射液经高温灭菌过程易分解产生5-羟甲基糠醛特殊杂质,紫外分光光度法,284mn葡萄糖无吸收,5-羟甲基糠醛有最大吸收的差异进行检查;60、中国药典检查乙醇中的杂醇油时,是利用两者的挥发性与臭味的差异,乙醇具有挥发性而杂醇油则无,杂醇油具有特异臭味而乙醇则无。
可将乙醇滴于滤纸上,乙醇挥发后,斑点应无异臭味;61、中国药典规定药物的一般杂质中砷盐的限量应不超过百万分之十;62、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有效性检查:包括制酸力、含氟量、乙炔基的检查;安全性检查:包括热源、无菌、细菌限度、异常毒性的检查;均一性检查:片剂的重量差异、含量的均匀度的检查;纯度检查(杂质检查)如氯化物、铁盐、砷盐、澄清度、颜色、残留溶剂、有关物质;63、喹啉衍生物的特征反应为绿奎宁反应Thalleioquin,该反应为硫酸奎宁的专属鉴别反应,于微酸性条件下,与溴试液和氨试液反应,显翠绿色;64、维生素B1(盐酸硫胺)在NaOH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纳试液氧化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中,显蓝色的荧光;65、异烟肼结构中含酰肼基具有还原性,可还原硝酸银中的Ag离子为单质Ag;66、巴比妥类药物都可发生丙二酰脲的反应(与银盐、铜盐的反应等),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铜盐反应产物为紫色或紫色沉淀;而含硫巴比妥(如硫喷妥钠)的反应产物为绿色沉淀;67、青霉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C3上有一羧基,属于羟肪酸,具有酸性并可成盐;68、鉴定芳酸类药物(阿司匹林、丙磺舒、苯甲酸钠、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杨酸)时,最常用的反应为与三氯化铁的反应;69、司可巴比妥纳的结构中C5上具丙烯基,可和碘发生加成反应,故司可巴比妥钠溶液滴加碘试液时,碘的棕黄色由于加成反应而消失;70、检查维生素C中铁盐与铜盐杂质时,中国药典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71、中国药典鉴别硫酸庆大霉素的方法有茚三酮反应、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72、均化效应:高氯酸、盐酸、硫酸溶于水中,都解离;区分效应:高氯酸、盐酸、硫酸溶液醋酸中,能区分成不同的酸性;73、布洛芬结构中含有羧基,为有机弱酸,中国药典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74、中国药典采用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时,用甲醇作溶剂,与碳酸钠碱性条件下,用AgNO3滴定液滴定,以电位法指示终点;75、硫酸阿托品: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含量;76、用于原料药或制剂中降解产物的产量测定方法不需做检测限的确定;应考察定量限、精密度、准确度;77、中国药典规定糖衣片与肠溶衣片应在包衣恰检查片芯的片重差异,包衣后不再检查;薄膜衣片应在包衣后检查片重差异;78、醋酸地塞米松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C17上的a-醇酮基具有还原性,可被铜盐氧化(与碱性酒石酸试验,即斐林试液的反应),也可被四氮唑氧化;含氟;79、若药物含有的卤素原子与脂碳链相连时,其结合键较易被断裂,故可选用NaOH溶液或硝酸银溶液直接回流法分解;80、苯甲酸钠为弱酸强碱,其水溶液显碱性,双相滴定法,在两相条件下进行滴定;81、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有机碱的氢卤酸药物含量时,由于滴定过程中氢卤酸酸性较强,使滴定反应进行不完全(即终点会提前到达),为消除氢卤酸的影响,在用高氯酸滴定前,加入一定量的醋酸汞冰醋酸溶液使形成难电离的可溶性卤化汞;82、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有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83、中国药典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的固体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凡规定检测含量均匀度的固体制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84、维生素B1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1摩尔的维生素B1消耗2摩尔的高氯酸;85、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水溶液中易被氧化,为保证维生素C水溶液的稳定性,均加入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的含量时,亚硫酸氢钠会产生干扰,消除干扰的方法多为加入丙酮作掩蔽剂;86、中国药典采用GC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硅酮(OV-17)为固定相,正三十二烷为内标物;87、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的药物: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等;88、中国药典采用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丙磺舒原料药的含量;89、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法为计量型方案,二次抽样,以标示量为参照物;90、波数的符号为CM-1,波数即为1cm长度所相当的波长数量;91、法定计量单位:运动黏度的符号为MM平方/s,动力黏度符号为帕秒(Pa.S)92、从250ml容量瓶精密量取25ml溶液时,应该用25.00ml的移液管;若用符合要求的纯试剂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时,应选用容量瓶;配色谱法(HPLC、TLC)的流动相或展开剂,如为混合液,配制时按要求选用量筒即可;93、系统误差又称可定误差,偶然误差又称不可定误差或随机误差;94、检查杂质限量的方法应要求检测限,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95、相关系数(r)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现行关系的密切程度;96、回归就是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97、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有永停滴定法盒外指示剂法;外指示剂法常用KI-淀粉糊剂或试纸,在测定复方对酰胺基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时,采用该指示剂、98、吸附指示剂法,属于银量法中的一种测定方法,常用吸附指示剂有:荧光黄、曙红、二甲基二碘荧光黄;99、铈量法:是已硫酸铈滴定液进行滴定的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以邻二氮菲指示滴定终点;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即采用铈量法;100、酸碱滴定法所用指示剂: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溴酚蓝、溴甲酚绿、甲基红;碱性变色指示剂:溴百里酚蓝、酚红、酚酞、百里酚酞;101、比吸收系数:指透光物质溶液浓度为1%(1g/100ml),液层厚度1cm时,在一定条件下(波长、温度、溶剂)下的吸光度,又叫百分吸收系数;E1%1cm;102、分离度用R表示,2(tR2-tR1)/(w1+w2);103、色谱峰三项参数: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保留值表示,用于定性;峰宽用于衡量柱效;104、中国药典鉴别黄体酮的反应有: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反应、与异烟肼的反应、红外光谱法;105、焰火反应可用于鉴别钠盐(黄色)、钾盐(紫色)、钙盐(砖红色)、钡盐(黄绿色)、锂盐(胭脂色);106、司可巴比妥的鉴别方法有:制备衍生物测熔点、与碘试液的反应、丙二酰脲类反应、红外光谱法;107、盐酸吗啡鉴别方法:甲醛硫酸试液的反应(Marquis反应)、与钼硫酸试液的反应(Frohde反应)、与铁氰化钾试液的反应(可区分可待因)、红外光谱法;108、盐酸四环素结构4位上有不对称碳原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差向异构化;结构中含Cl,故其溶液加入AgNO3即生产白色沉淀;109、盐酸麻黄碱的鉴别反应:双缩脲反应、氯化物的反应、红外光谱法;110、硫酸庆大霉素的鉴别反应:茚三酮反应、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111、维生素E的无水乙醇溶液,加硝酸,加热,溶液即显橙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