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

2.具有初步的设计机械运动方案的能力;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5.培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和传动系统设计)

确定工作原理和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

设计几种运动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

对选定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分析与综合,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进行机械动力性能分析与综合;

编写说明书及相关程序。

3.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的机械为设计对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机械系统方案的拟定;

机械系统运动动力参数计算;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完成规定的全部工作后,应进行设计答辩。

二、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1. 设计准备

1)阅读和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分析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2)借阅(图书馆)、搜集(含网上搜集)有关设计信息、资料及机构设计手册;复习课程有关内容,熟悉有关机构的设计方法,拟定设计计划,准备设计资料。

2.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机械产品是以机械运动为特征的技术系统,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核心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它在机械系统设计的总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最具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内容。

1)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执行系统是机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完成机械系统预期工作任务的部分。执行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执行机构组成。

执行构件是执行机构的输出构件,其数量及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和传动特性等要求,决定了整个执行系统的结构方案。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核心,是整个机械原理工作的基础。

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

功能原理设计:就是根据机械预期实现的功能,考虑选择何种工作原理来实现这一功能要求。

运动规律设计:是指为实现上述工作原理而决定选择何种运动规律。

执行机构型式设计:是指究竟选择何种机构来实现上述运动规律。

执行机构的协调设计:就是根据工艺过程对各动作的要求,分析各执行机构应当如何协调和配合,设计出协调配合图。

机构尺度设计:是指对所选择的各个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设计,确定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简图。

运动和动力分析:即对整个执行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以检验其是否满足运动要求和动力性能方面的要求。

方案评价与决策:方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是指对结构的繁简、尺寸的大小、加工的难易等进行评价,后者是指将运动和动力分析后所得的执行系统的具体性能与使用要求所规定的预期性能进行比较,从而对设计方案作出评价。

2)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传动系统位于原动机和执行系统之间,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系统。除进行功率传递,使执行机构能克服阻力作功外,它还起着如下重要作用:实现增速、减速或变速传动;变换运动形式;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实现分路传动和较远距离传动;实现某些操纵控制功能(如启动、离合、制动、换向……)等。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完成了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的预选型后,即可根据执行机构所需要的运动和动力条件及原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进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了。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内容:

(1)确定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2)选择传动类型。即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功能要求,执行系统对动力、传动比或速度变化的要求以及原动机的工作特性,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类型。

(3)拟定传动链的布置方案。即根据空间位置、运动和动力传递路线及所选传动装置的传动特点和适用条件,合理拟定传动路线,安排各传动机构的先后顺序,以完成从原动机到各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

(4)分配传动比。即根据传动系统的组成方案,将总传动比合理分配至各级传动机构。

(5)确定各级传动机构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几何尺寸,计算传动系统的各项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为各级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传动系统方案评价提供依据和指标。

(6)绘制传动系统运动简图。

3.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目录

设计题目

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机构的尺寸综合

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

分析、计算程序及说明

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4.设计总结与答辩

三、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1. 设计态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它对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方面获得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2. 设计思想

必须发挥设计的主动性,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能力是依于长期的设计实践逐渐提高的,在设计工作中能否很好地利用已有的设计资料继承和发展这些经验和成果、加快设计进度,是设计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根据新的设计任务和具体工作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在参考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设计、构思,更是工程技术人员不可缺少的能力。所以,在课程设计中正确处理参考现有资料和创新的关系,才能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能力。认为设计必须全部是独创的想法

是不现实的。但忽视创新就会陷于盲目抄袭资料、照猫画虎,设计能力也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

1.执行构件的运动形成与基本机构

为使执行机构满足机械的功能要求,首先应将机械的总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分功能,每个分功能由一个执行机构去完成。执行构件就是根据执行机构的功能要求去完成规定的动作。如图1所示冲压机的总功能就分解为滑块5上下移动的冲压功能和滑块8的自动送料功能。

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有回转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种。按运动有无往复性和间歇性,基本运动分为:单向转动,往复摆动,单向移动,往复移动和间歇运动。曲线运动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运动合成的复合运动。

原动机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是转动。原动机运动的单一性与生产要求执行机构具有运动的多样性之间要靠应用各种不同的机构进行运动变换。运动变换包括运动形式,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换及运动合成(或分解)等。实现运动变换的基本机构类型、特点及适用性见表2.1。

图2 基本机构的运动形式变换

(A—连杆滑块组 B—铰接二杆组)

表1 基本机构类型、特点及适用性

机构名称运动变换特点

适用范围或应用

举例

平面连杆机构可将单向转动变换为往复

摆动或移动,一般具有运

动可逆性

1.改变各构件相对长度可实

现不同的运动要求

2.连杆曲线可满足不同的轨

主要用于运动形

式和运动速度的

变换,不适于高

迹设计要求

3.低副机构,磨损小,承载

能力高

速运动凸

轮机构盘形凸轮

移动凸轮

可将凸轮的转动(往复移

动)变成推杆的往复移动

或摆动

1..推杆可实现预期任意运

动规律的往复运动

2.高副接触,易磨损,承载不

宜太大

3.受压力角和机构紧凑性限

制,推程不宜太大

适用于各种机械

的控制及辅助传

动,应用于自动

机床、印刷机械

等自动、半自动

机械中

圆柱凸轮

可将凸轮的转动变成与之

垂直方向的往复移动或摆

歇运动机构

棘轮机构

可将往复摆动变为间歇的

转动

可实现有单向停歇的转动,

但高速运动时冲击、噪声较

用于各种转位机

构或进给机构,

适于低速机械槽轮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

可将单向连续转动变为单

向停歇的转动

斜面机构

将移动变为另一方向的移

动,λ≤φ时有自锁性

1.面接触,可承受较大的载

2.位移小,增力较大

斜面压力机

螺旋机构将转动变为与之垂直方向台虎钳,,螺旋压

的移动,λ≤φ时有自锁

3.效率低力机,千斤顶等

摩擦轮机构圆柱摩擦轮可传递两平行轴运动

1.靠两轮间摩擦传递运动和

动力,结构简单

2.具有过载保护性

3.效率低

用于转动比要求

不严格,载荷不

大的高速传动圆锥摩擦轮可传递两相交轴运动

齿轮机构

圆柱齿轮传递两平行轴匀速运动 1.瞬时转动比恒定

2.传递功率大,速度高

3.精度高,效率高,寿命长

广泛用于各种机

械的传动系统和

变速机构中,用

以变换速度大小

和运动轴线的方

向锥齿轮可传递两相交轴匀速运动

交错轴斜齿轮

可传递两相错轴匀速运动

点接触,易磨损,承载能力小蜗杆蜗轮

转动比大,平稳,发热量大,

效率低

带传动V带传动可变换运动速度

1.摩擦传动,具有过载保护

性能

2.有弹性滑动,传动精度低

可实现较远距离

的传动,适于较

高转速

平带传动可变换运动速度和方向

传动

滚子链传动可变换运动速度

啮合传动,有多边形效应,运

动均性较差

可实现较远距离

的传动,适于低

速传动

基本机构所能实现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使机构获得更复杂的运动特性,

扩大其使用范围,可对基本机构进行演化或采用组合法来创造出新的机构。组合法是运用串联、并联、时续等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基本机构按一定关系连接组成具有复杂功能的新机构或机构系统。图3所示的冲压机就可看成曲柄摇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串联组成,也可看成是在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上加接一个连杆滑块组扩充而成的。关于机构组合请参见机械原理教材的有关内容。

2. 机构类型选择的一般要求

1)必须实现功能要求

这是选择机构类型的先决条件,且满足这一条件的运动方案也只是待选方案,还应进一步分析比较做出挑选。

2)必须满足功能质量要求

机构方案的多解性使设计者可以拟出许多不同的方案,但彼此功能质量差异却可能十分悬殊。从运动功能质量来看,应选择实现所需运动规律、运动轨迹、运动参数准确度高的机构,对有急回,自锁,增程,增力或利用止点位置要求的,也应选择具有相应性能且可靠性高的机构。从动力功能质量来看,应选择传力性能好,冲击,振动,磨损,变形小,运动平稳性好的机构。

3)必须满足经济适用性要求

为减少功耗,应优先选用机械效率高的机构,而且机构运动链要尽量短,即构件和运动副数目要尽量少。

此外,所选机构类型还应符合生产率高,体积小,工艺性好,易于维修保养等技术经济要求。3.执行机构运动方案

1)机构的选择与评价

将机械的总功能分解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后,应考虑选用哪种类型的机构来实现。选择机构时可按着运动形式,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变换等需要,通过检索表1和图2选取合适的机构,如图3中冲压机构的方案1,2,5等;运用机构组合法构思出适合功能要求的机构,如图3中的方案3,4,5,6等就是运用机构串联组合法构思出来的;对现有功能类似机械中的机械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构思出适合设计要求的机构。这样便可以构思出众多满足运动要求的机构方案。对这些方案应根据机构选择的一般要求,从机构功能,功能质量和经济适用性三方面列出相关项目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对难以直接做出判断的,经定量评价再选出最佳方案。

例如,冲压机的冲压机构,根据功能要求,考虑功能参数(如生产率、生产阻力、行程和行程速比系数等)及约束条件,可以构思出一系列运动方案。如图3所示。

机构运动方案1和2

机构运动方案3和4

机构运动方案5和6

机构运动方案7和8 图3 机构系列运动方案

对以上方案初步分析如表2。从表中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方案1,2,3,4的性能明显较差;方案6尚可行,方案5,7,8有较好综合性能,且各有特点,这三个方案可作为被选方案,待运动设计,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后,通过定量评价选出最优方案。

表2冲压机构部分运动方案定性分析

方案号

主要性能特征

功能功能质量经济适用性

一级

传动

角②

二级

传动

工作

平稳

磨损

与变

复杂

加工

装配

难度

运动尺寸

足无

较小---一般一般高简单易低最小

足无长小---

有冲

剧烈

简单较难

较小

足弱

小大

较平

一般高复杂最难

足强短较大---平稳强低

最复

最难

较大

足强

小较大一般一般高

较简

易低最大

足较

最大较大一般一般高

较简

较难低较大

足较

大很大一般一般高

较简

易低较大

足较

较大大一般一般高

较简

易低较大

注:①加压时间是指在相同施压距离内,下压模移动所用的时间,越长则越有利.②一级传动角指四杆机构的传动角;二级传动角指六杆机构中后一级四杆机构的传动角。③评价项目应因机构功能不同而有所不同。

4.机械传动装置类型与选择

机械传动装置的任务是根据机械的总体布置要求,解决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运动联系及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变换,使其运动参数相匹配。设计时要先确定传动方案,画出传动系统简图。

1)传动机构类型的比较

选择传动机构的类型是拟定传动方案的重要一环,通常应考虑机器的动力、运动和其它要求,再结合各种传动机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比较,合理选择。常用的传动机构特点及其应用见附表2。在某些简单机械中,常用减速器作为主要传动装置,常用减速器的型式、特点及其应用见附表3。

2)传动形式的合理布置

采用几种传动形式组成多级传动时,要合理布置其传动顺序,常考虑以下几点。

1.带传动的承载能力较低,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它传动形式大,但传动平稳,能缓冲减振,因此宜布置在高速级(转速较高,在传递相同功率时,转矩较小)。

2.链传动运转不均匀,有冲击,不适于高速传动,应布置在低速级。

3.蜗杆传动可以实现较大的传动比,传动平稳,但效率较低,适于中小功率,间歇运转的场合;当与齿轮传动同时布置时,最好布置在高速级,使传递的转矩较小,以减小蜗轮尺寸,节约有色金属,而且有较高的齿面相对滑动速度,以利于形成润滑油膜,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4.锥齿轮的加工比较困难,特别是大尺寸锥齿轮。一般应放在高速级,以减小其直径和模数。但需注意,当锥齿轮的速度过高时,此时还应考虑能否达到制造精度及成本问题。

5.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平稳性较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好,常用在高速级或要求传动平稳的闭式传动。

开式齿轮传动的工作环境一般较差、润滑条件不好,磨损较严重,寿命较短,应布置在低速级。

3)传动装置的传动方案

合理的传动方案首先应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如所传递的功率及要求的转速。此外,还应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高的传动效率、工艺性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紧凑和使用维护方便等。但同时达到这些要求是不容易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拟定多种方案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图5列出带式输送机的五种传动方案简图。在这五种传动方案中,除方案b)采用单级蜗杆传动外,其它均为双级减速传动,由于采用了不同类型的传动机构,因此各有其特点。方案a)选用了带传动和闭式齿轮传动。带传动布置于高速级,能发挥它的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和过载保护的优点。但是带传动一般不宜在易燃易爆场合下工作。传动方案的宽度较大,带传动也不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方案b)的结构紧凑,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但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功率损失大,用于长期连续运转场合很不经济。方案c)的宽度虽然也较大,但采用了闭式齿轮传动,可得到良好的润滑与密封,更能适应在繁重及恶劣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使用维护方便。方案d)可实现垂直轴传动,并且宽度尺寸较方案c)小,更适合布置在较窄的通道中,但加工锥齿轮比圆柱齿轮困难,成本也相对较高。方案e)采用了开式齿轮,成本也较方案c)低,也适用于繁重的工作条件,但多尘的工作环境对开式齿轮的寿命有影响。对上述各种方案应根据机器的具体情况如:机械系统的总传动比大小;载荷大小、性质;各机构的相对位置;工作环境;对整机结构要求等选定。

图5 带式输送机五种传动方案简图

5.机械系统运动简图

机械系统运动简图反映了机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路线,以及各部件组成的连接关系。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简图时要合理选择传动装置的类型。采用几种传动形式组成多级传动时,要合理布置其传动顺序。多级传动的级数应根据传动系统总传动比大小合理确定,并使每级传动比在该类型机构的常用范围内。

例拟定冲压机机械系统运动简图

1)原始参数和设计要求

a) 冲压机每小时冲压3000个零件;

b) 根据冲压机阻力,要求电动机额定功率为4 kW;

c) 要求电动机与工作机构输入轴平行,传动系统要求有过载保护作用;

d) 要求性能良好,结构简单、紧凑,节省动力,寿命长,便于制造。

2)工作机构运动方案

冲压机工作机构运动方案如图4

3)电动机的选择

选择常用同步转速为1500 r/min的电动机,根据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其满载转速查附表4得 nm=1440 r/min 。根据冲压机的生产率,曲柄每转一周,冲压一个零件,曲柄转速为

nw=3000/60=50 (r/min)

传动系统总传动比 i=nm/nw=1440/50=28.8

4)传动系统方案拟定

冲压机设计有过载保护要求,故考虑在传动系统中采用带传动;又设计要求电动机轴与工作机轴平行,且传动系统传动比较大,考虑采用双级圆柱齿轮传动。按附表2推荐的传动比范围,带传动比i=2~4,圆柱齿轮传动比i=3~5,则传动系统总传动比的范围:

i总=(2~4)×(3~5)2 = 18~100

要求的总传动比i总在传动系统总传动比i的范围内,可见传动系统采用带传动与双级圆柱齿轮传动是可行的。否则应调整电动机的转速或多级传动的级数。

5)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简图

图6 冲压机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简图

五、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

1 执行机构构件几何尺寸的确定

机构要在满足机械功能的条件下尽可能紧凑。确定构件尺寸时要满足机械的运动速度、行程、行程速比系数等运动要求和传动角等动力要求。确定构件尺寸可用解析法、作图法。

例如,用解析法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若已知行程速比系数,摇杆长度,摇杆两极限位置夹角及机构要求的最小传动角,可设计出曲柄、连杆和机架的长度。

用解析法求解时,先根据行程速比系数求出极位夹角,建立机构尺寸与极位夹角的解析关系式,初定曲柄长度,即可求出连杆和机架长。然后验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有关解析法请参阅机械原理的有关内容。

2 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构的运动分析主要是对构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这有利于了解机械的运动性能,也是机构动力分析的前提。运动分析有解析法和图解法,解析法速度快、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对机构的多个不同位置进行分析。建议采用解析法。

3 机构的动力分析

机构的动力分析就是分析机构中各构件所受载荷,是分析机械动力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构件尺寸及结构形状等的重要依据。分析方法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课程设计中,机构的速度较低,分析时可略去构件的惯性力、重力和运动副的摩檫。即只对机构进行静力分析。由于机构中构件所受载荷与原动件位置角有关,故应对机构在工作行程的不同位置进行受力分析。由此可求得构件所受的最大载荷并以此作为确定构件尺寸等的依据。

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与机构的力分析具体方法和步骤请见机械原理教材,在此略。

六、电动机的选择

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生产单位一般用三相交流电源,如无特殊要求通常采用Y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输出功率为:

Pd = Pw / η (kW)

式中, Pw——工作机要求的输入功率

η——电动机至工作机的总效率

η =η1 η2 η 3 …ηn,分别为每一传动副、一对轴承及每个联轴器等的效率,参见各种传动效率的概略值。

工作机要求的输入功率Pw可按下式计算:

Pw=F V/1000 ( kW )

或 Pw=Tw ωw/1000 ( kW )

电动机的容量Ped≥Pd

3.选择电动机的转速

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有3000,1500,1000和750r/min。设计经常选用同步转速为1500和1000r/min的电动机,其满载转速nm可查电动机的技术数据(附表4)。

七、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传动比

电动机选定后,根据电动机的满载转速nm及工作机转速nw即可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为: i总=nm/nw

总传动比与各级传动比i1,i2,……,in的关系为:

i总=i1×i2……in

合理分配传动比,是传动装置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传动装置的外廓尺寸、重量、润滑以及减速器的中心距等很多方面。分配传动比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1.各级传动的传动比最好在推荐范围内选取,不应超过其允许的最大值。参见附表2或附表3。

2.应充分发挥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注意使各级传动件尺寸协调、结构匀称合理,避免各零件的干涉及安装不便。例如图7所示,由于高速级传动比过大,使高速级大齿轮直径过大而与低速轴相碰。

图7 零件互相干涉图8 不同传动比分配的外廓尺寸

3.应考虑带传动的传动比大小对总体结构的影响,如传动比过大则大带轮直径过大与减速器总体尺寸相比不匀称,甚至与机座相干涉。荐取其传动比ib≤2.8。

4.应便传动装置的外郭尺寸尽可能紧凑。如图8所示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两种方案,其总中心距相同,总传动比相同,由于传动比分配不同,其外郭尺寸就有差别,图中实线所示方案具有较小的外廓尺寸。

5.在卧式齿轮减速器中,常使各级大齿轮直径相近,以使浸油深度大致相等,便于齿轮浸油润滑。由于低速级齿轮的圆周速度较低,一般其大齿轮直径稍大一些,浸油可稍深一些。

6.总传动比分配还要考虑载荷性质。对平稳载荷,各级传动比可取简单的整数;对周期性变动载荷,为防止零件局部磨损严重,啮合传动的传动比应该取成小数。对标准减速器,各级传动比按标准分配。对非标准减速器,可参考下述数据分配传动比:

(1)在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通常应使各级大齿轮直径相近,以便各级齿轮都实现浸油润滑,避免某一级大齿轮浸不到油,另一级大齿轮又浸油过深而增加搅油损失。对于展开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一般可取传动比i1=(1.2~1.3)i2。i1、i2分别为高、低速级传动比。

(2)对于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可取锥齿轮传动比为i1=0.25i(i为减速器的总传动比,当i较小时,i1应略大一些),并应使i1≤3;最大允许i1<4;

(3)对于蜗杆--齿轮减速器,可取齿轮传动比i2=(0.03~0.06)i;

(4)对于两级蜗杆减速器,为了结构紧凑,应使a2≈2a1,这时可取i1≈i2。

传动装置的实际传动比由于受到如齿轮齿数、标准带轮直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与要求的传动比常有一定的误差。一般情况下,所选用的传动比应使工作机的实际转速与要求转速的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即可。

八、传动装置的运动与动力参数计算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主要指的是各轴的转速、输入功率和输人转矩,它是进行传动件设计计算的重要依据。现以图9所示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装置为例,说明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图9 V带+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装置

设Ⅰ、Ⅱ、Ⅲ轴的转速分别为:nⅠ、nⅡ、nⅢ,

功率分别为:PⅠ、PⅡ、PⅢ

转矩分别为:TⅠ、TⅡ、TⅢ

i带-V带传动传动比为

ig -高速级齿轮传动比;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摇摆送料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摆式送料机构总体设计 姓名:冯帅 学号: 专业: 班级: 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2013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2)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2) 三.课程设计步骤 (2) 四.基本要求 (3) 五.时间安排 (3) 六.需交材料 (3) 第二章摆式送料机构总体设计过程 (3) 一工作原理 (3) 二设计方案 (5) 三利用解析法确定机构的运动尺寸 (6) 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0) ⑴速度分析 (10) ⑵加速度分析 (12) 第三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第四章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个进行自动机械总体方案设计、运动方案设计、执行机构选型设计,传动方案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利用用计算机对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川练过程。其目的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得到拟定机械总体方案、运动方案的训练,并且有初步的机械选型与组合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开发、设计、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自动机械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绘图、表达及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及总结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1)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合理地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 (2)拟定该自动机械系统的总体、运动方案(通常拟定多个),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作为个设计的方案,绘出原理简图。 (3)传动系统设计,拟定、绘制机构运动循环图。 三.课程设计步骤 1.机构设计和选型 (1)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确定原理方案和工艺过程。 (2)分析工艺操作动作、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 (3)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方案,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佳的。 (4)设计计算。 (5)结构设计、画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自动机械总体方案设计 (1)根据给定机械的工作要求,确定实现功能要求原理方案。 (2)根据原理方案确定工艺方案和总体结构。 (3)拟定工作循环图。 (4)设计计算。 (5)画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 2、工作原理 (2) 二、原始数据 (3) 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 1、齿轮机构的设计 (4)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 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 五、参考文献 (27) 六、小结 (28)

一、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传动机构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 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 0—z 1 、z 1 、—z 2 ,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 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 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 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 2 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 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 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 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 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 律单位mm mm °°°°°°mm mm 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 等加速等减 速 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 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 符号K n2L O2A H L BC 单位r/min mm 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 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 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 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 位置号位置 组 号 学生号 A B C D 1 1 3 6 8/ 10 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 2 1/ 4 7 8 11 1 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 3 2 5 7/ 9 12 1/ 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凸轮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编程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凸轮机构指导教师:王琦王春华设计者:雷选龙 学号:0807100309 班级:机械08-3 2010年7月15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姓名雷选龙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机械08-3班学号 五、要求: 1)计算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线图。 2)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实际廓线,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以上内容作在A2或A3图纸上。 3)编写出计算说明书。 指导教师: 开始日期:2010年07月10日完成日期:2010年07月1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2 二数学模型的建立-----------------------------------------------2 三程序框图--------------------------------------------------------5 四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6 五设计总结-------------------------------------------------------14 六参考文献-----------------------------------------------------15

一 设计任务与要求 已知摆杆9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推程运动角φ=70,远休止角φs =10,回程运动角φ?=70,摆杆长度l 09D =125,最大摆角φ max =15,许用压力角[α]=40,凸轮与曲线共轴。 (1) 要求:计算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线图(用方格纸 绘制),也可做动态显示。 (2) 确定凸轮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的实际廓线, 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 (3) 编写计算说明书。 二 机构的数学模型 1 推程等加速区 当2/0?δ≤≤时 角位移 22max /21?δ?=m 角速度 2max /4?δ?ω= 角加速度 2max /4??ε= 2 推程等减速区 当?δ?≤<2/时 角位移 22max max /)(21?δ???--=m 角速度 2max /)(4?δ??ω-= 角加速度 2max /4??ε-= 3 远休止区 当s ??δ?+≤<时 角位移 max 1?=m 角速度 0=ω 角加速度 0=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答辩题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答辩参考选题 1.机构选型? 2.何谓何谓机构尺度综合? 3.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4.何谓机构运动循环图? 5.机构运动循环图有哪几种类型? 6.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串联式组合? 7.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并联式组合? 8.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反馈式组合? 9.平面机构的构件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10.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可以实现将转动变成直线移动。 11.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可以实现将转动变成摆动。 12.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能满足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13.对于外凸凸轮,为了保证有正常的实际轮廓,其滚子半径选取有什么要求? 14.要求一对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略

小于标准中心距,并保持无侧隙啮合,此时应采用什么传动? 15.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时,有何冲击? .. . 16.蜗杆的标准参数在何处,蜗轮的标准参数在何处? 17.平面四杆机构共有几个瞬心,其中有几个绝对瞬心、几个相对瞬心? 18.在平面机构中,每个高副引入几个约束、每个低副引入几个约束?; 19.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位于何处?当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何处? 20.机械效率可以表达为什么值的比值? 21.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22.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哪几个? 23.从机械效率的观点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什么?

24.试叙机构与运动链的区别? 25.试计算所设计机构的自由度。 26.试说明所设计机构的工作原理。 27.四杆机构同样可以将旋转运动的输入变为直线运动的输出,为什么有的摇摆式输送机要采用6杆机构? 28.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可分为几个部分? 2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几类? 30.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1.执行机构按运动方式及功能可分为几类? .. . 32.做匀速转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3.做非匀速转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4.分析凸轮机构在本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35.做往复移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6.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7.凸轮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8齿轮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9.分析影响行程速比系数K值大小的几何尺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z080314 设计者: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老师:张旦闻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名称:干粉压片机的机构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 设计成员: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教师:张旦闻 指导教师评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前言 干粉压片机装配精度高,材质优良耐磨损,稳定可靠,被公认为全国受欢迎产品。特别是现在的小型干粉压片机,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小型企业不可能花高价去买大型的,而且得不尝试,所以小型压片机更少中小型企业青睐。例如蚊香厂、鱼药饲料厂、消毒剂厂、催化剂厂都相继使用。本机还可改为异形冲模压片。由于该机型相对于其他机型压力较大,压片速度适中,因而受到生产奶片、钙片、工业、电子异形片的厂家欢迎。相信本厂品会给您带来良好的企业效应。 编者: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小组 日期: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5) 1.工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 (5) 2.原始数据以及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题目的分析 (5) 1. 总功能分析 (5) 2. 总功能分解 (5) 3. 功能元求解 (6) 4. 运动方案确定 (7) 5. 方案的评价 (9) 6. 运动循环图 (10) 7. 尺度计算 (11) 8.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13) 9.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的位移曲线 (13) 三. 干粉压片机各部件名称以及动作说明 (14) 四. 参考书目 (14) 五. 新得体会 (1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 高,因此,机械设备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 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本指导书旨在根据高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 求: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并能对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即工艺动作过程 较简单)进行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设计过程指从明确设计任务到编制技术文件为止的整个设计工作的过程,该过程一般来 讲包括四个阶段:1)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原理方案设计;3)技术设计;4)施工设计。本 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完成前两个任务,完成的步骤如下; 设汁任务I神服文现礴足列施的罐本原现-T星本T艺劭怦的即是I-二选揮执行机构亍■ 绘制机构运功祁画I_ 黴新瓦标詡示直图I一匹苻机狷矗尺可金豕迄功学设审一I绘制机购运动简圏I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If进行评价比较优选I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结果体现创新精神。 2.方案设计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讨论,分析机器的结构、传动方式、工 作原理,给出至少两种运动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方案确定以后,进行机构尺寸综合和机构运动分析时,每个学生的参数不同,独自 设计。若发现尚未达到工作要求,应审查方案,调整机构的尺寸,重新进行设计。 4.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图纸,应包括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和机械运动循环图,一两个 主要机构的运动分析及设计程序。 5.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最后进行答辩。 6.成绩的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评定。应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 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内容 1?功能分解 机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种机器都要完成某一工艺动作过程。将机械所需完 成的工艺动作过程进行分解,即将总功能分解为多个功能元,在机械产品中就是将工艺动作 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执行动作。设计者必须把动作过程分解为几个独立运动的分功能,然后用 树状功能图来描述,使机器的总的功用及各分功能一日了然。 例如,设计一部四工位专用机床,它可以分解成如下几个工艺动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指导老师:哈丽毕努 设计者:马忠福 所属院系: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 10-7 班 完成日期: 2014年7月 新疆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机械姓名: 马忠福 课程设计题目: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 课程设计完成内容: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包括:运动方案设计、方案的决策与尺度综合、必要的机构运动分析和相关的机构运动简图) 发题日期: 2014 年 6 月 15 日 完成日期: 2014 年 7 月 25 日 指导教师: 哈利比努

目录 一、蜂窝煤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1) 二、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2) 三、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 四、执行机构的选型 (3) 五、机械运动方案的选定和评价 (4) 六、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变速机构 (5) 七、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5) 八、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计算 (6) 1、带传动计算: (6) 2、齿轮传动计算 (6) 3、曲柄滑块机构计算 (6) 4、槽轮机构计算 (7) 5、扫屑凸轮计算 (7) 九、机械方案运动简图 (8) 十、参考文献 (9)

一、蜂窝煤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峰窝煤(通常又称煤饼)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这种设备由于具有结构合理、质量可靠、成型性能好、经久而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功能是将粉煤加入转盘的模简内,经冲头冲压成峰窝煤。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五个动作: (1)粉煤加料; (2)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3)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的扫屑运动; (4)将在模简内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 (5)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 图1.1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位置示意图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要求和参数有: (1)蜂窝煤成型机的生产能力:30次/min; (2)驱动电机:Y180L-8,功率N=111KW;转速n=710r/min; (3)机械运动方案应力求简单; (4)图1.1表示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的相互位置情况。实际上冲头和脱模盘都与上下移动的滑梁连成一体,当滑梁下冲时将粉煤冲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以压成的蜂窝煤脱模。在滑梁上升过程中扫屑刷将冲头和脱模盘刷除粘着粉煤,模筒转盘上均布了模筒,转盘的间歇机构使加料的模筒进入冲压位置、成型的模筒进入脱模位置、空模筒进入加料位置。 (5)为了改善蜂窝煤冲压成型的质量,希望冲压机构在冲压后有一保压时间。 (6)由于冲头压力较大,希望冲压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增大有效作用,减小原动机的功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床机构设计 自动化院(系)机械制造专业 班级机制0901 学号20092811022 设计者罗昭硕 指导老师赵燕 完成日期2011 年1 月4日

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 1 .压床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1.1压床机构简介 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1-z2、z3-z4、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r而运动。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1.2设计数据

1.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E /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 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l号图纸上。 1.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1.3飞轮设计 已知: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δ.由两态静力分析中所得的平衡力矩Mb;驱动力矩Ma为常数,飞轮安装在曲柄轴A上。 要求:确定飞轮转动惯量J。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 1.4凸轮机构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 程H,许用压力角 [α ].推程角δ。,远 休止角δ?,回程角δ',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 表9-5,凸轮与曲柄共 轴。 要求:按[α]确定 凸轮机构的基本尺 寸.求出理论廓 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 率半径ρ。选取滚子 半径r,绘制凸轮实际 廓线。以上内容作在 2号图纸上 压床机构设计 二、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设计说明

12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步进送料机 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付振强 学号8011208217 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12-2 指导教师张涵 日期2010-06-30 前言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愈加需要各种各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能耗低的机械产品,而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设计。机械产品设计中,首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这要求设计者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设计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动作过程,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巧妙地组合成新的机械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实用性强的机械产品。 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必须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其中设计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我设计的是步进送料机,以小见大,设计并不是门简单的课程,它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步进送料机的设计进一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流程,为我们今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目录 前言 (1)

糕点切片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计题目:糕点切片机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糕点先成型(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经切片后再烘干。糕点切片机要求实现两个动作:糕点的直线间歇移动和切刀的往复运动。通过两者的动作配合进行切片。改变直线间歇移动速度或每次间歇的输送距离,以满足糕点的不同切片厚度的需要。 3.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糕点厚度:10~20mm。 2)糕点切片长度(亦即切片高)范围:5~80mm。 3)切刀切片时最大作用距离(亦即切片宽度方向):300mm。 4)切刀工作节拍:40次/min。 5)工作阻力很小。要求选用的机构简单、轻便、运动灵活可靠。 6)电机可选用,功率0.55KW(或0.75KW)、1390r/min。 4.设计方案提示 1)切削速度较大时,切片刀口会整齐平滑,因此切刀运动方案的选择很关键,切口机构应力求简单适用、运动灵活和运动空间尺寸紧凑等。 2)直线间歇运动机构如何满足切片长度尺寸的变化要求,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调整机构必须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是采用调速方案,还是采用调距离方案,或采用其它调速方案,均应对方案进行定性分析比较。 3)间歇机构必须与切刀运动机构工作协调,即全部送进运动应在切刀返回过程中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切口有一定的长度(即高度),输送运动必须在切刀完全脱离切口后方能开始进行,但输送机构的返回运动则可与切刀的工作行程在时间上有一段重叠,以利提高生产率,在设计机器工作循环图时,应按照上述要求来选择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参数。5.设计任务 1)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订运动循环图(A3)。 2)进行输送间歇运动、切刀往复直线运动的选型。 3)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4)根据选定的电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订机械传动方案。 5)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示意图。 6)对机械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设计。 7)画出机构运动简图。(A1) 7)对间歇机构或往复运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图。(A2)8)编写设计说明书。(用16K纸张,封面用标准格式)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设计日期:20011年07 月09 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 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3)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4) 4. 设计内容 (5) 5. 体会心得 (15) 6. 参考资料 (16) 附图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 附图2:摆动从计动件凸轮机构的设计 附图3:牛头刨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3.)曲柄转速在60r/min,刨刀的行程H在300mm左右为好,切削阻力约为7000N,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4-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容量。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3.1.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 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_______ 包装机械________ 系: _______________ 机械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7月2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课程设计意义 (2) 三、课程设计任务 (2)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3) 六、课程设计地点及时间安排 (3) 七、答辩与评分标准 (3) 八、准备工作 (4) 九、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4) 十、尺寸设计与计算 (7) 十一、运动曲线 (8) 十二、运动循环图 (11) 十三、结果讨论 (12) 十四、课程设计总结 (12) 十五、参考书目 (13) 十六、教师评价 (14) 附录15

《机械原理与设计I》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____ 学号: ______ 姓名: 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课程设计,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并对以已学知识较全面 的进行一次加深、巩固和整理。 (2) 培养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的机构类型的选择、机构间的连接配合、尺 寸参数的确定以及运动参数的计算和确定,使学生对机构的分析设计过程有一定认识。 (4)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资料查阅和工具书的运用能力以及,对 于应用软件编程帮助分析运动参数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绘图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绘图习惯。 二、课程设计意义 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生产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运用创新设计来优化改进和设计更多机械运动方案。此次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能初步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一些简单基本的经验,并能对方案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对某些较简单的工艺动作过程的机器进行机构运动简图设计。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课程设计题目 某包装机械有一工艺过程,需要将包装物品夹紧固定,然后冲压。其工艺过程为:推入物品夹紧冲压松夹四个过程。要求设计执行机构满足此工艺过程 (物品尺寸a x b = 80 x 80,单位:mr)。 执行头位移曲线如下: 冲头运动曲线推头运动曲线 分组情况(供参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 2.具有初步的设计机械运动方案的能力;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5.培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和传动系统设计) 确定工作原理和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 设计几种运动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 对选定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分析与综合,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进行机械动力性能分析与综合; 编写说明书及相关程序。 3.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以满足一定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的机械为设计对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机械系统方案的拟定; 机械系统运动动力参数计算;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完成规定的全部工作后,应进行设计答辩。

二、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1. 设计准备 1)阅读和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分析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2)借阅(图书馆)、搜集(含网上搜集)有关设计信息、资料及机构设计手册;复习课程有关内容,熟悉有关机构的设计方法,拟定设计计划,准备设计资料。 2.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机械产品是以机械运动为特征的技术系统,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核心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它在机械系统设计的总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最具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内容。 1)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执行系统是机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完成机械系统预期工作任务的部分。执行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执行机构组成。 执行构件是执行机构的输出构件,其数量及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和传动特性等要求,决定了整个执行系统的结构方案。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核心,是整个机械原理工作的基础。 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 功能原理设计:就是根据机械预期实现的功能,考虑选择何种工作原理来实现这一功能要求。 运动规律设计:是指为实现上述工作原理而决定选择何种运动规律。 执行机构型式设计:是指究竟选择何种机构来实现上述运动规律。 执行机构的协调设计:就是根据工艺过程对各动作的要求,分析各执行机构应当如何协调和配合,设计出协调配合图。 机构尺度设计:是指对所选择的各个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设计,确定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简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搅拌机机构设计与分析 1.机构简介 搅拌机常应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对拌料进行搅拌工作如附图1(a)所示,电动机经过齿轮减速,通过联轴节(电动机与联轴节图中未画)带动曲柄2顺时针旋转,驱使曲柄摇杆机构1-2-3-4运动,同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容器绕垂直轴缓慢旋转。当连杆3运动时,固联在其上的拌勺E即沿图中虚线所示轨迹运动而将容器中的拌料均匀拨动。 工作时,假定拌料对拌勺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即产生的阻力按直线变化,如附图1(b)所示。 附图1 搅拌机构(a)阻力线图(b)机构简图 2.设计数据 设计数据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设计数据

3. 设计内容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中心距x,y,曲柄2每分钟转速n 2。 要求:做构件两个位置(见附表1-2)的运动简图、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拌勺E 的运动轨迹。以上内容画在2号图纸上。 附表1-2 机构位置分配图 曲柄位置图的做法,如图1-2所示:取摇杆在左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作为起始位置1,按转向将曲柄圆周作十二等分,得12个位置。并找出连杆上拌勺E 的各对应点E 1,E 2…E 12,绘出正点轨迹。按拌勺的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向下量40mm 定出容器地面位置,再根据容器高度定出容积顶面位置。并求出拌勺E 离开及进入容积所对应两个曲柄位置8’和11’。附图1-2 曲柄位置 目 录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参考数据 1.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1.3.2、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与机构组成(设计三个方案并选出其中最合适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每一小组成员最终设计方案允许一致,但每个人的尺寸参数需不一致) 2课程设计的机构 2.1原动件设计 2.1.1电机选型 2.1.2减速器设计(选择好传动比,画出轮系即可) 2.2运动循环图 2.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2.5齿轮机构设计 2.6凸轮机构设计 2.7飞轮设计 3设计小结 4参考文献 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一、机构简介 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机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设计数据选择方案B,设计要求见表1。 表1 二、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方案一: 如图1-1,止动销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固联在一起,曲柄做一定速度的匀速转动,带动滑块做往复的上下直线运动,止动销上升过程中止动被测垫圈,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滑块可继续滑动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 如图1-2,升降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固连在一起,曲柄做一定方向一定速度的匀速转动时,滑块做往复的上下移动,升降机构下降过程中,可以对垫圈的内径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升降机构上升,垫圈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下一个垫圈滑向该位置。 该方案的优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达到了预定的工作要求,运动过程容易控制。 该方案的缺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匹配的不严格,容易引起工作空闲。而且四杆机构的惯性力较大,运动不稳定,铰链处摩擦较大,易磨损。

图1 -1 图1-2 方案二: 如图2-1,滑块处于垫圈的右侧,曲柄做一定速度的匀速转动,带动滑块做往复的左右直线运动,滑块移动到左极限位置时,止动垫圈,升降机构开始检测,滑块离开。 如图2-2,升降机构与推杆固联在一起,推杆的上顶点在槽型凸轮的槽内移动,凸轮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时,推杆上下往复移动,带动升降机构上下往复移动,升降机构下降过程中,可以对垫圈的内径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升降机构上升,垫圈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下一个垫圈滑向该位置。 该方案的优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达到了预定的工作要求,运动过程容易控制。 该方案的缺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匹配的不严格,容易引起工作空闲。而且四杆机构的惯性力较大,运动不稳定,铰链处摩擦较大,易磨损。凸轮与推杆的移动摩擦较大,易磨损。 图2-1 图2-2

自动打印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200 9年 1月16日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设计任务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设计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运动方案构思及提示 (1) 3 运动方案 (2) 4 运动循环图 (6) 5 设计计算 (7) 5.1 电动机的选择 (7) 5.2 涡轮蜗杆机构设计 (7) 5.3 齿轮机构设计 (7) 5.4 圆柱凸轮间歇机构设计 (8) 5.5 打印凸轮机构设计 (8) 6 打印机构运动曲线分析 (9)

7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一、题目:自动打印机机构设计 二、设计题目以及任务 2.1 设计题目 设计自动打印机机构。 2.1.1 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总功能要求:在产品上打印记号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自动打印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如图10.1所示该系统由电机驱动主轴上的三个执行机构,完成送料、夹紧和打印、输出的任务。自动打印机系统的系统功能图如下所示。 2.2设计任务及要求 1)本题设计的时间为3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行知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 姓名:陈宇学号: 10556109 授课教师:王笑提交时间: 2012 年 7 月1日 成绩:

目录 1.设计工作原理-----------------------------------------------------2 2.方案的分析--------------------------------------------------------4 3. 机构的参数设计几计算-----------------------------------------7 4. 机构运动总体方案图及循环图-------------------------------11 5.机构总体分析----------------------------------------------------13 6. 参考资料----------------------------------------------------------13

半自动钻床机构 一、设计工作原理 1.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1080r/min降到主轴的5r/min,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进刀等工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设计加工图(一)所示工件ф12mm孔的半自动钻床。进刀机构负责动力头的升降,送料机构将被加工工件推入加工位置,并由定位机构使被加工工件可靠固定。 1.2、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半自动钻床设计数据参看表(一) 表(一)半自动钻床凸轮设计数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 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压床机械方案分析 班级:机械1414班 姓名:刘宁 指导教师:李翠玲 成绩: 2016 年 11 月 8 日 目录 目录 一.题目:压床机械设计 二.原理及要求 (1).工作原理 压床机械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图1为其参考示意图,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齿轮传动)带动六杆机构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滑块克服阻力F冲

压零件。当冲头向下运动时,为工作行程,冲头在内无阻力;当在工作行程后行程时,冲头受到的阻力为F;当冲头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a)机械系统示意图(b)冲头阻力曲线图 (c)执行机构运动简图 图1 压床机械参考示意图 (2).设计要求 电动机轴与曲柄轴垂直,使用寿命10年,每日一班制工作,载荷有中等冲击,允许曲柄转速偏差为±5%。要求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在许用值[α]之内,从动件运动规律见设计数据,执行构件的传动效率按计算,按小批量生产规模设计。 (3).设计数据

推程运动角 δ60°70°65°60°70°75°65°60°72°74° 远休止角 s δ10°10°10°10°10°10°10°10°10°10° 回程运动角 δ'60°70°65°60°70°75°65°60°72°74°三.机构运动尺寸的确定 转速n2 (r/min)距离x1 (mm) 距离x2 (mm) 距离y (mm) 冲头行程H (mm) 上极限角 Φ1 (°) 下极限角 Φ2(°) 884013516014012060 ( 1.以O2为原点确定点O4的位置; 2.画出CO4的两个极限位置C1O4和C2O4; 3.取B1,B2使CB=CO4*1/3,并连接B1O2,B2O2; 4.以O2为圆点O2A为半径画圆,与O2B1交于点A1; 5.延长B2O2交圆于A2; 6.取CD=*CO4。 C1 B1 D1 O4 B2 C2 A1 D2 O2 A2 (2)计算: 由题可知CO4=H=140,CB=CO4*1/3=47,O4B=93,CD=*CO4=42; Δx(O2B1)= Δx(O2B2)=OB*cos(30o)-x1=; Δy(O2B1)=y+O4B*sin(30o) =; Δy(O2B2)=y-O4B*sin(30o) =; O2B1=√[Δx(O2B1) 2+Δy(O2B1) 2]≈210; O2B2=√[Δx(O2B1) 2+Δy(O2B2) 2]≈120; AB+O2A=O2B1,AB-O2A=O2B2; 可以解得O2A=45,AB=165. 符号 单位mm 方案414093474216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