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

受害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因森林火灾死亡10以上或重伤20人以上的森林火灾。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与处置,威胁居民点、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和重点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起火24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中心城市、主要交通沿线面山的森林火灾,以及本行政区交接区域的森林火灾或发生在本行政区外但对本行政区可能造成较大影
响的重大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处置。
一、组织领导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森林消防
工作,指挥部由指挥长(县人民政府分管林业的领导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县林业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县武装部部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专职副指挥长和办公室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设立森林消防指挥所,分管林业的乡长或副乡长为指挥长,乡(镇)武装部部长、政府办公室主任、林业站站长、国有林场场长和保护所所长为副指挥长,负责辖区内的森林消防工作,乡(镇)林业站负责日常工作,各村委会建立森林消防组织,村书记、村主任、天然林管护人员和护林员负责辖区内的森林消防工作。
五大连池市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范本-中国·五大连池欢迎您

五大连池市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基本原则1.5启动条件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2.1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2.2相关应急支持保障部门3、预警、监测、信息报告3.1火灾预防3.2火险预测预报3.3林火监测3.4信息报告4、火灾扑救4.1应急响应4.2扑火指挥4.3扑火原则4.4应急通信4.5扑火安全4.6居民点及群众安全防护4.7医疗救护4.8扑火力量组织与动员4.9航护飞机调度4.10火案查处4.11信息发布4.12应急结束5、后期处置5.1火灾评估5.2灾民安置及灾后重建5.3工作总结6、综合保障6.1通信与信息保障6.2后备力量保障6.3装备保障6.4资金保障6.5技术保障6.6培训演练7、附则7.1预案管理7.2奖励与责任追究7.3预案解释部门7.4预案生效时间五大连池市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应对重、特大森林火灾运行机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处置行动,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黑龙江省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办法》、《国家林业局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五大连池市境内发生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1.4.1在市政府和市政府应急委员会领导下,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1.4.2本预案涉及的市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本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尽职尽责、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确保在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做出快速应急反应。
2024年某县森林火灾扑救的应急预案

2024年某县森林火灾扑救的应急预案2024年某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1. 火灾背景与前期工作2024年某县处于干燥季节,气象部门预测本年度森林火灾风险指数较高。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了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根据以往的火灾经验和灾情数据,制定了以下应急预案。
2. 火灾报警及初期处置一旦接到火灾报警,指挥部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通知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参与火灾扑救。
下设的火灾指挥中心将发出预警信号并协调各个扑火队伍前往火灾现场。
3. 火灾侦查与初步处置扑火队伍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进行火灾侦查,确定火势、扩散方向和燃烧面积。
同时,对周边地形、气象条件和人员疏散路线进行评估,确保扑火行动的安全性。
4. 火灾扩散控制针对不同火势和燃烧面积的火灾,指挥部将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于小面积火灾,将派遣扑火队伍采取水枪、灭火器等工具进行扑灭。
对于大面积火灾,将调动更多的扑火力量,并使用直升机或飞机投放灭火剂进行控制。
5. 人员疏散与安全保障在火灾扑灭的过程中,指挥部将根据火势扩散的情况,及时发布疏散指令,确保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安全。
同时,组织专门的人员负责疏散工作,并设立疏散点和临时安置点供受灾人员暂时居住。
6. 火灾扑救后期工作一旦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将进行火灾扑救后期工作。
首先,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确保没有余火和隐患。
其次,对扑火人员进行休息和调整,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最后,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火灾的再次发生。
7. 信息发布与社会宣传在火灾发生和扑灭的过程中,指挥部将及时发布火灾情况和扑火进展的信息,保持与公众的沟通。
同时,开展森林火灾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和自救意识。
8. 火灾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根据每次火灾扑救的经验教训和技术进展,指挥部将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火灾防控的水平和效率。
9. 火灾扑灭后的恢复重建一旦火灾扑灭,指挥部将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展开火灾扑灭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中平镇森林火灾扑救处理预案

中平镇森林火灾扑救处理预案一、指导思想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灾害事故,尤其是重大或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森林防火工作属于抢险救灾性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行政职能和工作责任。
为了在发生火情时力争不酿成重大或特大森林火灾,减少损失,必须贯彻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和“打早、打小、打了”的扑救原则。
根据《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在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时,进行积极扑救和紧急处理,特制定本预案。
二、对森林火灾的处理和上报制度1、各村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在发生森林火灾时,都应按照《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本预案的要求,按行政区划,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镇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扑救和灾后处理。
2、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必须按以下程序由森林防火组织指挥机构逐级上报;发现火情后立即报告镇一级,由镇指挥机构报告县一级。
报告内容应包括:起火地点、起火原因、火场面积、发展趋势、天气现状、受害林种、现场指挥、扑火人数、扑救概况、存在困难急需的援助。
3、发生下列森林火灾事故时,镇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立即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1)凡符合《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之一者;(2)发现火情时明火已燃烧3个小时以上者;(3)两镇交界地方的森林火灾;(4)火场火势难以控制的森林火灾。
4、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接到下级的森林火灾报告后要及时准确掌握情况,积极组织扑救。
5、森林火灾发生的地方灾后必须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制订整改措施,抓好落实,改进工作。
三、预案内容当发生上列森林火灾事故,并接到火场或事故报告时,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采取以下措施:(一)组织指挥1、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上列森林火灾报告时,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直接与事故的村(居)委联系,核实火场准确情况;(2)立即向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和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汇报;(3)视地形情况及受灾严重程度和性质,经请示指挥部领导后,作出书面上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4)视情况需要,请示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通知县专业队、毗领镇、国有林场森林消防队伍做好增援准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6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6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6.16•【字号】保府办〔2016〕86号•【施行日期】2016.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6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府办〔2016〕8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七仙岭农场,县政府直属各单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6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6月16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6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森林生态保护,激发广大林农自觉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参照我县历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保护森林生态安全和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翻番为目标,加强我县生态建设,加大生态效益补偿,优化林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和增加森林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保护生态的自觉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补偿依据、对象、标准、资金和方式(一)补偿依据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保委字〔2014〕1号)。
(二)补偿对象凡是户口登记在我县各乡镇村小组、县七仙岭农场、乡镇经济场(林场),并在当地长期居住,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户籍人口(以户口本登记所在地为主,含农业和非农业,财政供养人员除外),2016年6月30日24时前出生人口(以乡镇派出所注册入户为准),之前死亡人数不纳入统计和享受范围。
(三)补偿标准各乡镇(含县七仙岭农场)符合条件人员每人全年一次性补偿300元,毛感库区移民符合条件人员每人全年一次性补偿450元。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15•【字号】保府办〔2016〕25号•【施行日期】2016.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保府办〔2016〕2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七仙岭农场、新星农场,县政府直属各单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15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健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维护环境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 事件分级按照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3篇)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扑救、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森林火灾应对工作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应对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
(二)编制依据《___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___省森林防火条例》、《___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___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三)适用范围___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森林火灾应对处置工作。
(四)灾害分级森林火灾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具体分级标准见附件1。
二、___指挥体系及职责(一)县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及职责县人民政府设立县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森防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___部长、县林业局局长、县公安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县林业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县监察局、县民政___、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工局、县商务局、县卫计局、县安监局、县文旅局、县气象局、县___中队、县应急办、县公安消防大队、县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1.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特别重大、重大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和指挥较大、一般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乡(镇)、办事处,各有关部门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有关部门报告森林火灾事态变化情况,按规定适时向社会公布。
4.根据需要,向州人民政府和州林业局、驻瓮___及外县(市)请求支援和帮助。
5.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二)县森防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县森防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县林业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县森防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2.掌握全县森林火情动态(范本),接收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预测预警信息,分析森林火灾情况,研判森林火灾发展趋势,向县森防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行动意见,执行县森防应急指挥部决定。
海南省保亭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海南省保亭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陈毅;薛桂澄;柳长柱;夏南;杨峰【摘要】结合海南省保亭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根据野外实际调查与遥感成果,选取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3个大类,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高、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率、河流及公路等8个小类作为地质灾害影响评价因子.在ArcGIS平台上运用AHP法,进行评价因子权重计算并建立评价模型,完成保亭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划分出高、中、低易发区,可为今后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Bas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Baoting County,Hainan Province,with field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results,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items,i.e.geological structure,topography and human activities,including structure,rockassemblage,slope,altitude,vegetation,river and road,as the impact factorsto evaluate the geological hazards.An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probable occurrence level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established b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ArcGIS platform.Finally,the zoning of probable occurrence level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Baoting County is completed with high-,medium-and low-probability areas.The resul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geological hazard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6页(P165-170)【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ArcGIS;AHP;海南省【作者】陈毅;薛桂澄;柳长柱;夏南;杨峰【作者单位】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海南海口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的五指山南麓,地跨东经109°21′~109°48′,北纬18°23′~18°53′.县境东西宽49 km,南北长54 km,总面积1167.34 km2,辖6个镇,3个乡,3个国营农场和1个试验站.保亭县地处山区,山地和丘陵占全县面积的90%,其表层大多由亚砂土和亚黏土构成,在暴雨的诱发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近年来保亭县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海南省各市县中均位于前列,加之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保亭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伴随而来的劈山修路、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急剧增多,地质灾害呈现增多态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保亭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刻不容缓.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发展以及应用技术和研究方法日益成熟,国内外以GIS技术为基础在地质灾害系统的实用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C.J.van Westen等人应用GIS根据地质滑坡危险性评价不同尺度特征,完成了滑坡灾害的区划[1].朱良峰等[2-3]基于GIS软件开发出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RiskAnly)并对我国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本文通过对保亭县野外实地调查,运用AHP法与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评价因子权重计算并建立评价模型,完成保亭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本次研究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截至2013年12月)共发现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3类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2处.其中崩塌5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4.63%;不稳定斜坡20处,占地质灾害总数24.39%;滑坡9处,占地质灾害总数10.98%.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气候、人类活动影响等.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基础上,并以GIS分析工具的可图形化和经济可靠性要求为前提[4],本次评价重点选择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等3个大类,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5](图1).以上3个大类又分成8个小类指标,构成了易发性评价体系,具体如下.2.1 地质构造(B1)1)构造(C1):断裂附近区域受到构造应力作用,地质活动一般较频繁和剧烈.断裂区域内切割深度大,地形险峻,岩层通过应力作用的位移同时也会引发其他地质灾害.通过在GIS平台中以断裂带为中心设立缓冲区,共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0~200 m、200~400 m、400~600 m、600~800 m、800~1000 m(图2).2)工程地质岩组(C2):岩土体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对斜坡的变形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它们是决定斜坡岩土体强度、应力分布、变形破坏的基础,同时也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物质基础.研究区的工程地质岩组分为5类,分别为侵入岩组合(块状坚硬花岗岩、闪长岩岩组),喷出岩组合(块状坚硬—较坚硬中酸性熔岩岩组),沉积岩组合(厚—薄层状坚硬—软坚硬砂岩岩组),变质岩组合(块状—薄层状坚硬—软弱变质石英砂岩和片状、板状变质岩岩组),多层土体(砂卵石、中粗砂、黏性土多层土体)(图3).2.2 地形地貌(B2)1)坡度(C3):一般来说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附近岩土所受到重力拉扯作用越强,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发生滑坡及崩塌的概率也相应增高.通过GIS提取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将地形坡度划分为5类:0~15°、15~30°、30~45°、45~60°、〉60°(图4).2)坡高(C4):坡高同坡度一样,被认为是影响地质灾害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坡高越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也越大.本文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模块提取地形起伏度图层,用来近似代表坡高指标.将地形起伏度划分为5类:0~20 m、20~40 m、40~60 m、60~80 m、〉80 m(图5).3)海拔高度(C5):一般来说,海拔高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貌的变化.通过GIS提取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本文将海拔高度划分为5类,分别是:<200 m、200~400 m、400~600 m、600~800 m、〉800 m(图6).4)植被覆盖率(C6):植被有护坡及保持水土的作用,对斜坡稳定性有利.利用遥感软件ENVI对保亭县SPOT5卫星影像校正、拼接后,提取红光波段及红外波段,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6].NDVI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程度越高.根据NDVI灰度值,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划分为5个区域:岩石裸露区、植被较稀疏区、植被稀疏区、植被一般茂密区和植被茂密区(图7).5)河流(C7):河流对两岸斜坡冲刷、侧蚀、淘蚀,使斜坡坡脚形成临空面,易使斜坡失去支撑,平衡被破坏而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GIS平台中以主干河流为中心设立缓冲区,共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0~60 m、60~120 m、120~180 m、180~240 m、240~300 m(图8).2.3 人类工程活动(B3)公路(C8):保亭县公路建设迅猛发展,乡镇公路网和“村村通”公路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在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其诱发作用便转化为对边坡岩土体条件的影响作用,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静态要素之一.通过GIS平台中以主干公路为中心设立缓冲区,共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0~25 m、25~50 m、50~75 m、75~100 m(图9).首先,采用标度法,对各层中的要素对上一层次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然后通过Matlab软件计算A-B、B1-C及B2-C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比较元素相对权重.最后,对A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将B层中B1层、B2层、B3层归一化之后的权重在A层下再次归一化后,得到C层中8项要素的组合权重(表1).地质灾害现象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程度、性质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于地质灾害而言,总会存在一种因素的最佳组合.通过把反映影响区域稳定性因素的实测值转化成信息量值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定量指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首先,通过公式(1)计算各图层各类别信息量值:式中,N—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的单元总数;S—研究区评价单元总数;Ni—分布在因素xi内特定类别内的地质灾害单元数;Si—研究区含有评价因素xi的单元数. 然后,将各图层因子的属性表和对应的地质灾害分布图做空间分析运算后,按公式(2)计算出各图层各类别信息量值:式中,I为评价单元总的信息量值,n为参评因子数.最后,将各信息量值重新赋予各对应的栅格图层,得到一系列单因子图层的信息量图.将该信息量值乘以层次分析方法得出的图层权重值(见表4),将综合信息量值叠加即得到最终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式中,S为评价单元的综合信息量值;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Iij为第i个指标属性j的信息量值.其中,i=1,2,3,4,5,6,7,8;j=1,2,3,4,5,6,7,8.通过Arc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实现,将各图层信息量值乘以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指标后叠加,完成地质灾害易发因子的综合信息量计算,生成地质灾害综合信息量值叠加图(图10),图中信息量值范围在-0.678476~+1.24863.通过ArcGIS的自然断点法将栅格叠加图按信息量重新分类后,将本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3级: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接着,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中的邻域分析功能,采用15×15的正方形进行平噪处理,达到平滑处理的效果.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人工调整,使结果趋于实际❶夏南,等.海南省保亭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海南省地质调查院,2014.(图11). 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果,将保亭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个级别.其中高易发区进一步划分出响水镇北部亚区、什玲镇北部亚区、毛感乡亚区和保城镇东部亚区等4个亚区,面积89.85 km2,占全县面积的7.70%;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进一步划分为保亭县北部、西部和南部亚区,保城镇中部亚区等2个亚区,面积614.66 km2,占全县面积的52.65%;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为除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与中易发区以外的区域,面积462.83 km2,占全县面积的39.65%.1)保亭县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主要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3类,其中包括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高、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率、河流公路等,将其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的因子是合理的、可靠的.2)依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运用AHP法通过ArcGIS进行保亭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区划,得出高、中、低易发区与实际情况较相符.区划成果既能为城市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又能为城市建设、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提供指导作用.【相关文献】[1]Westen C J V.The modelling of landslide hazards using GIS[J]. Surveys in Geophysics,2000,21(2/3):241-255.[2]朱良峰,殷坤龙,张梁,等.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10(4):428-433.[3]朱良峰,吴信才,殷坤龙,等.基于GIS的中国滑坡灾害风险分析[J].岩土力学,2003,10(增2):222-230.[4]高克昌,崔鹏,赵纯勇,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重庆万州为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5):991-996.[5]Chacon J,IrigarayC,FernandezT.Engineeringgeologymaps:Iandslides and geographica l information systems[J].Bullit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6,65:341-411.[6]李程.陕西省太白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1 总则编制目的为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森林火灾处置机制,保护保亭珍贵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编制依据为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辖区内发生的森林火灾应对工作。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护森林火灾发生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和公共设施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
1.4.2 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森林火灾发生后,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立即按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处置工作。
本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确保在处置森林火灾时做出快速应急反应。
1.4.3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森林经营单位要落实预防森林火灾的各项措施,做好紧急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森林火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灾害分级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高危火险区高危火险区是指发生林火后,林火蔓延速度快,容易形成急进地表火和树冠火,具备形成特别重大森林火灾自然条件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是森林分布集中连片的高海拔山地和大面积人工林,亦可能是大草塘沟较多的低山丘陵),林内外可燃物载量大,周围阻隔系统比较薄弱,又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深山区,扑火队伍短时间内达到和控制火场条件有限,首次扑救成功率较低,火场面积极易超过1平方公里以上,受害森林面积极易达到100公顷以上。
高保护价值森林根据《海南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判定的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如:天然原始林区、自然保护区、居民区、海防林、母树林等。
重要设施目标重要设施目标是指林区内和靠近林缘的油库、加油站、弹药库、军事设施、液化气站、易燃化学品仓库、供变电站、油气管线等地面设施。
2 组织指挥体系森林防火指挥机构2.1.1 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县森林防火工作。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火办)设在县林业局,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
2.1.2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设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管辖区森林防火工作。
扑火指挥2.2.1 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由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指挥。
跨区域的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按照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统一协调指挥,发生以下6种森林火灾时,要立即上报省林业厅,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协调、指导:(1)火场跨越我县行政区域50公顷的;(2)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公顷的;(3)造成1人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的;(4)森林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重要设施区域等发生森林火灾3小时未扑灭明火的;(5)6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6)需要省支援的。
2.2.2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根据需要在森林火灾现场成立前线指挥部,参加前方扑火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专家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对森林火灾应对工作提供政策、技术咨询与建议。
3 预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火险预测预报依据省、县气象局中长期气候预报,县防火办收集和整理天气、物候、火源、火灾历史资料等情况,分析森林火险形势,会商气象部门,制作长期趋势预测(季、月、周)森林火险预报、节假日(重点时段)森林火险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广告、手机短信等媒介向社会公众发布。
林火监测县防火办利用国家卫星监测系统、护林员巡逻、群众举报、瞭望台瞭望等手段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密切监视林区火险动态。
预警根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划分的4个森林火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入预警期后,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预案;(2)加强值班,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森林火险预警变化,及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3)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发布预警信息、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加强野外火源监管、开展火患排查,落实防火装备和物资;(4)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消防队伍进入待命状态;(5)调集所需物资和装备,调兵布防;(6)确保通讯、交通等森林火灾扑救设施的正常运行;(7)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对重点火险单位进行督促和检查。
信息报告3.4.1 火情报告3.4.1.1 任何公民和组织一旦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或火情,均可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渠道向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县防火办报告(县防火办森林火灾报警电话:,县消防大队报警电话:119)。
3.4.1.2 实行高森林火险期(3月1日-5月31日)和重要节假日、特殊时段等森林火灾日报告制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机构认真落实零报告、日报告指导制度,每日16:00前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县防火办报告当地的森林火情(县防火办森林火灾报警电话:)。
3.4.1.3 实行卫星林火监测热点核查零报告制度,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收到省森林防火办卫星热点监测图像和火情查询后应迅速核实,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机构应迅速配合落实,30分钟内反馈核实情况。
3.4.2 火灾报告3.4.2.1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机构接到火灾报告后,30分钟内报告县防火办并根据火灾发展趋势,随时报告。
3.4.2.2 森林防火重点期内,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机构必须安排专人值班,防火高火险期(3月1日-5月31日)和重要节假日、特殊时段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及时掌握火情信息,并根据火情认真做好火情报告和处理:1.发生一般森林火灾,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报告所属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所属机构应迅速组织处置,同时报告县防火办(电话:)。
2.当森林火灾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大森林火灾、特大森林火灾时,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立即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县委、县人民政府,并报告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3.对下列森林火灾,县防火办应立即报告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报告省森林防火指挥部:(1)火场跨越市、县林区行政区域的;(2)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公顷的;(3)造成1人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4)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珍贵林木区发生森林火灾的;(5)需要省支持扑救的;(6)6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
4 应急响应分级响应根据森林火灾发展态势,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调整扑火组织指挥机构和力量。
火灾发生后,火灾所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初判发生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由县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初判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立即上报省森林防火办由省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指挥。
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调整扑火组织指挥机构的级别和相应职责。
一般情况,随着灾情的不断加重,扑火组织指挥机构的级别也相应提高。
依据《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结合保亭县森林防火实际,森林火灾处置分为较大(Ⅰ级响应)和一般(Ⅱ级响应)二级。
4.1.1 Ⅰ级响应:发生较大以上级森林火灾后,火灾属地单位和县森林防火力量难以完成扑火任务时,本级响应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令,调动县消防队伍和武装部民兵队伍增援灭火。
4.1.2 Ⅱ级响应:发生一般森林火灾后,需要县级森林防火力量增援时,本级响应由县防火办主任直接下令,调动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场森林防火力量增援扑救。
4.1.3 Ⅰ级响应行动程序发生较大以上级森林火灾或一般森林火灾火势难以控制需要继续增援时,由火场前线指挥部向县防火办提出请求,县防火办主任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汇报请示,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决定启动县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1)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开展工作,统一指挥森林火灾扑救;(2)派出火灾现场指挥组,负责火灾现场的组织指挥;(3)统一调动县各级消防力量,包括:县森林消防专业队、县公安消防队伍等;(4)组织相关保障,包括通信、气象、交通、物资器材、医疗、治安、宣传、经费等;(5)视情况组织人员疏散;(6)组织相关善后工作。
4.1.4 Ⅱ级响应行动程序(1)火灾属地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组织扑救,在火灾现场设立指挥机构,主要领导靠前指挥。
(2)及时向县防火办报告,当火情难以控制时,及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请求增援。
(3)县防火办值班人员接到相关单位关于发生火灾需要县增派扑火力量支援的报告后,应立即向县防火办主任报告并作好记录。
县防火办主任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分析火灾发展趋势、周围相邻单位森林消防队伍状态等信息,研究增援方案。
方案制定后,由县防火办主任向相关增援单位下达增援令。
(4)按照县防火办下达增援令的要求,增援森林消防队伍应在接到增援令后20分钟内出发,并随时保持与县防火办、本单位及受援单位的联系。
(5)需要消防队伍增援时,县防火办主任可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汇报请示,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向县消防部门下达增援令。
县消防部门应在接到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增援令后20分钟之内出发。
并随时保持与派出部队及县防火办的联系。
(6)县林业局分管领导(值班领导)、县防火办人员应赶赴火场,协助当地政府组织、指挥和参与扑救工作,同时视火场发展趋势和扑救情况,向应急支持保障部门通报情况,做好启动县森林火灾处置应急预案的相应准备。
(7)参加增援的扑火队伍出发时应带足所需扑火设备。
扑火中发生需缺时,由火灾属地或县防火办补给,增援扑火队伍的食宿、油料、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由火灾属地和县森林防火部门负责。
响应措施森林火灾发生后,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4.2.1 扑救火灾立即就近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赶赴现场处置,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必要时,组织协调当地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等救援力量,调配各类必需装备参与扑救。
各扑火力量在前线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扑救责任。
现场指挥员要认真分析地形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业时,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