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逻辑图_考研政治_政经笔记

政治经济学逻辑图_考研政治_政经笔记
政治经济学逻辑图_考研政治_政经笔记

第一章

1、

2、

第二章

外延:类型 内涵

自然

商品

产品

简单 发达

制度

资源配置

资 社

市场

其它 社会经济

生工 辅材

劳资

劳对

生资

劳动

生物的构成

人与人的关系

所有制 四个环节

血、姻亲关系:家庭关系

广义 狭义的

师生、同学、同事等关系

按构成元素

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按层次

制度:所有制、生关、分关 体制:

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政治

生产:物生

内涵:定义

地位:基本、起点

构成

外延:四个环节 体现的关系

人与人:生关 人与物:生力 物与物:自然科学

劳动

生资

3、

单时使(分子) 单时价 单品价(分母)

同一 名称

矛盾

依存 联系 物承者 价值

使用价值

社会 特、历

自然 共、永

不 可 兼 得

实物 贵金属 纸币 铸币 信用

足值

不足值 观念

现实

货币形式

2-2

自然物-使用价值

万物

人造物: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商品 非交换:物品―――使用价值

价值――交换价值

使用

本义

转义 质―――抽象劳动

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社会劳动的种类

劳动的变化―――劳动生产率

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2

简单 复杂

价值

社会

社会 — 个别

第三章

劳动力商品

含义

属性

成为商品的条件

共性 特性

在价值方面

在使用价值方面:创新

表现形式 社会因素

一无所以 人身自由

A B ’ B C C ’

C + V +K

K + _ P

上建

生关

生力 内涵构成 外延:5个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

联合:股份制

第四章

名称 条件 原因 源泉 价值实体:超额:M 绝对

C V 所垄

M

(C+V+M )-(C+V+P)=M-P 级差 等级

经垄 M

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价格)与社

会价值(价格)之差

集中

单大

积聚

简单 扩大

再生产

兼并联合:股份制 联合:股份制

内在

外在 积累

生产

~~ ~~

~~ G P~ G ’. W 商品

W ’ G 货币

G W P W ’ ~~ 经济

直接管理:国企、国资

资国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

财政

收入 支出

第五章

个体

私营

外资

社主:公有

非社

社初所有制结构

全民国有

集体

股份制中的国有成分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资本主义部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禹 目录 第一章02 第二章07 第三章14 第四章24 第五章Ⅰ32 第五章Ⅱ39 第六章48 第七章56 第八章63 第九章73 第十章82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概念、研究对象不同 A、政治学:研究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 C、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延伸:经济学 [重要观点]: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的显著现象。 ①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人必须做出选择。(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②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的欲望。 [重要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问题。 (1)选择与制度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 ①经济活动: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②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各有利弊。可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比较。 ③现代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制度。

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 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篇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 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 (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可以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 ①第Ⅰ部类内部c的交换。 ②第Ⅰ部类内部v和m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v和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Ⅰ(v+m)=Ⅱc。 这个公式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Ⅰ(v+m)≠Ⅱc,则第Ⅱ部类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同时,它所生产的消费资料也就会有一部分不能全部实现,会给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造成困难。 3.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从第Ⅰ部类来看,如果Ⅰ(v+m)=Ⅱc,则第Ⅰ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 笔记(经典)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 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

考研政治框架图(整理可打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 I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 五、资产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本质论)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 论)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 科学社会主义J I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厂定义方式一一根本特性一一存在形态 怖击沖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观s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一一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一一时空无限性社会的物 质性一一从实践岀发理解世界 I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一三个阶段一一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一一语言外壳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一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一一能动作用的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 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辩证法考点 普遍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 方法论意义 两大特征 . 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不可战胜原理-过程论 广矛盾范畴- 矛盾对立面- 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 L r 矛盾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内 容/ 」 普遍性 令、矛盾问题的精髓 1特殊性 L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五对范畴彳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厂归纳和演绎 四个方法_ 分析和综合 四丨方法 < 具体和抽 象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 认识论考点 主体客体中介 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真理及其客观性一一真理的形式主观性一一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一一思维和至上性非至上性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一一真理的具体性 -实理尺度真价值准度一逻辑值明畴—其特性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价值论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一一价值评价标准一一价值评价功能一一价值观 J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一一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历史唯物论考点 三大规律 亠、丄 辩 证 I 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的盾和次面和盾要方面 量变质变规律- 质、量、度。适度原则 - 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I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否定- 辩证的否定观 认识的基础Y 5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动力标准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一一认识指导一一理论指导 '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主客体作用的三环节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一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终极笔记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是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值,从而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繁衍后代,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圣才出品】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4.1 复习笔记 一、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1.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的一般特点 (1)增殖性。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资本总是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资本一旦停止了增殖,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2)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3)返还性。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4)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 3.资本的形态 (1)货币资本形态 货币资本形态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2)实物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实物资本包括: ①生产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 ②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 (3)无形资产形态 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等。 (4)虚拟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 ②收入资本化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股票、债券、资本所有权证书等。 4.资本价值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区别 一般货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其中G′=G+?G,?G表示资本的增殖额)。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见表4-1。 表4-1 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 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 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主管条件——人)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 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 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客观性: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适应某些经济条件。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与人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随着经济条件的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③有阶级 性,有阶级的背景。 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分类:一般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阶级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 思考题:1、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否是阶级斗争?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思考题:1、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能否改造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点。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

考研政治整体框架图

考研政治整体框架图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绪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克思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本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原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问题本身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理真理与价值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检验标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概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思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主义政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治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经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学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原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会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事业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1 复习笔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基础。 ②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保证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③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3)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而是由于战争的需要所促成的,因此带有军事性质,可以看作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旦战争结束,各国战时对经济的管制便取消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大大下降。

(4)罗斯福新政 1929年至193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调节和干预,以解决当时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使经济走出危机。 (5)凯恩斯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大危机出现的种种现象,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已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光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因而必须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家通过政府实行国有化和直接投资建立了大量国有企业。国家掌握和控制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并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着货币流通,掌握了大量金融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国家凭借手中掌握的巨大经济力量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即国家有计划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机制。这种机制与市场机制同时并存,互相结合,这是一般垄断阶段所没有的。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深入到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并且,国家建立了一套干预经济的制度和稳定的调节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政治经济学笔记(4)

政治经济学(4)(罗清和鲁志国) ?第九章 o※思考 ?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 方式,按劳分配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而不 是唯一的分配原则。除了存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形 式,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共同富裕的目标 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之变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 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 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 会则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开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这一时期的基本任务是把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 体的经济结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有哪些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 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 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生产关系基本转变为社会主义之后,到社 会生产力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历史阶段。 ? 1.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资本的社会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中,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由于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 2.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的形成 当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时,就必然会形成垄断,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1)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2)生产和资本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3.垄断的实质 垄断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家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操纵和控制,以保证获得大大高于一般平均利润的垄断高额利润。垄断在形成以后就成为自由竞争阶段之后的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基础。 考点二: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见表7-1)★★★★ 表7-1 垄断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

考点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见表7-2)★★★★★ 表7-2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考点四:垄断与竞争(见表7-3)★★★★

表7-3 垄断与竞争 考点五: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私人垄断资本和垄断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私人垄断资本及其组织在急速发展中已经成为这个历史阶段上资本主义经济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支配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重要环节。

2.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益紧密地融合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金融寡头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操纵着国家的政治,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3.资本输出(见表7-4) 表7-4 资本输出 4.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1)国际垄断同盟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 国际垄断同盟就是资本主义各国的大垄断组织根据协定成立的国际性的联盟。国际垄断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笔记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一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势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Cc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兵分属不同生产者所有。 商品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商品的是由价值与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1具体劳动是从具体形态来考虑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不能分离。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自然属性,永恒范畴。抽象劳动,社会属性,历史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转化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用商品交换解决。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关系:1 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的平均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实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2 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1第一种含义。 2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3第二种含义。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而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一是指价值的决定,第二是指价值的实现。两个也有区别:第一是从社会生产来,第二是从社会需要来。第一是单位商品价值,第二是部门商品的价值。第一涉及劳动消耗,第二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的目标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配到各个部门。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则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最基础的机制。价格机制处于核心地位。 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的偶然的个别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了解每个阶段的具体形式) 商品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商品流通W—G—W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第4版)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见表0-1)★ 表0-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见表0-2)★★ 表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见表0-3)★★★表0-3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 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见表0-4)★★★

表0-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考点五: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见表0-5)★表0-5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考点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可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本质和运行规律,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在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等领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从事各项经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自觉性。 0.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则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①生产是指人们直接利用并改造自然进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②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原料、燃料等各种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活劳动的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文化的需要,对各种物质资料的消耗。③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分配说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消费品的分配确定个人对消费品的占有份额。④交换包括劳动活动的交换和劳动产品的交换。 2.生产力 答: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并改造自然进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称为生产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 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 (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确实是单个资本 (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确实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②从运动内容看,差不多上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 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时期,差不多上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不同点 ①消费内容不同: ?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 ②流通的内容不同: ?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样商品流通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 (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 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 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 (1)价值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2)实物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和如何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获得消费资料 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咨询题,第一考察简单再生产的缘故:(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咨询题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 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 (1)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交换如下: 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Ⅱ(v+m)能够全部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Ⅰ(v+m)必须在Ⅱ内交换 Ⅱc必须在Ⅰ内交换 (2)两大部类的交换图: 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邵玉东 (一)使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是《政治经济学》陈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 1、郭吴新:《90年代的美国经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年。 3、周茂荣:《解读新经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张幼文:《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6、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7、张熏华:《〈资本论〉的脉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当案例教学,同时将开展2—3次课堂讨论活动。 (四)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三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验成绩占10%。平时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论文)成绩、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考勤记录等综合给出。 (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规 律; 2、能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的一般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其它要求: 1、按时完成课后练习(共三次)。 2、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学期末交任课教师。 3、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籍或其他经济学类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4、欢迎并鼓励同学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Email:sddzan@https://www.360docs.net/doc/267030322.html, 导论 教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经济学的要求。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的概念 生产成本是指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资本家在计算生产商品的费用

时,只计算他所耗费的资本数量,即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商品价值大于生产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2)利润 ①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的构成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就等于生产成本加利润。用k代表生产成本,p代表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W=c+v+m转化为W=k+p。 ③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a.利润与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它们本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数量也相同。 b.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见表7-1) 表7-1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的差别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市场竞争尚未充分展开,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不同,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也就不相同,从而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①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实现机制。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相互之间为了获得较高利润而展开竞争。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总是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导致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原本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的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笔记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笔记及答案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经邦济世,经国济民) 历史发展: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Economy(家庭管理), ⑴14-15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开始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流通领域。 ⑵真正近代经济学,是在理论研究转向生产领域开始的。 ⑶法国重农主义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首先把研究领域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限于农业生产),把农业看作是创造纯产品(剩余价值)的领域,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⑷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由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古典政经有,①科学成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②庸俗成分——西方经济学 ⑸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经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政经,其代表当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对政经做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第一次明确提出正经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 1、按研究对象区分:①资本主义部分②社会主义部分 2、按所处的阶段分:两者均可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 ①处于资本主义的政经 ②处于社会主义的政经(现阶段):a.分析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b.分析与社会主义并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要体现2个开放,即:A.向实践开放 B.向西方经济学开放)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进展,突出表现在: 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研究重点转向社初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初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有多种实现形式,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服务。 政经研究的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政经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经要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马克思主义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A.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生产关系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