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方法选择对比表
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选择

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选择摘要:随着是世界矿产资源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矿产资源的储量已经在快速的减少,想要获取充足的矿产资源,就必须增加矿井深度,对深层的矿产资源进行挖掘与开采,井下深部开采技术在井下采矿技术中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选择,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井下采矿;生产技术;方法选择1 井下采矿技术特点(1)井下采矿技术较为繁杂。
井下采矿技术要比露天采矿技术更加复杂。
因此,工作起来跟露天采矿相比安全性会有很大区别,工作量也会加大,所以为了技术水平的提高能让井下开采更为安全,就需要我们对工作中的财力、物力、人力加大投入量,进而来实施对井下采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然后才能不断提高井下采矿技术。
(2)技术更新快。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更新进展,采矿企业也要在当下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严格要求对人才技术能力,设备创新,资金的投入。
在此同时,引进超前技术与技能然后将其融入到井下采矿中,来促使井下采矿技术发展,从中实现采矿企业的价值。
(3)井下采矿技术的种类。
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采矿技术种类有很多种其中井下采矿技术占重要比例。
例如:综合采技、普采技术、倾斜长壁采煤技术等,这样我们就要结合实际,通过地形,环境、数值等来综合选择有力适合的采矿技术,这样有利于接下来的开发与进行。
2 井下采矿生产技术要点2.1 井下深部开采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矿产储量在日益减少,因此,深部开采技术成为提高生产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深井采矿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对采矿设备、技术以及操作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目前在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开采时,如何控制好对矿层的压力、冲击力,如何管理瓦斯等危险气体,都是深部开采技术面临的严峻挑战。
另外,对井下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及其变化,深井围岩的状态都要监测到位,并采取应急防治措施。
我国矿产企业在深部矿井开采技术上的研究与应用必须进一步加强,以逐步解决我国在矿产事业的升级和转型中所遇到的困难。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一)
- -可修编.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二)
- -可修编.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三)
- -可修编.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四)
- -可修编.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五)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六)
- -可修编.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七)
- -可修编.
根据矿岩稳固性、矿体厚度和倾角,可能采用的采矿方法
- -可修编.
2、按矿体厚度分类:a、极薄——厚度在0.8m以下;b、薄——厚度在0.8~5m;c、中厚——5~15m;d、厚——15~50m;e、极厚——厚度大于50m2以上。
3、矿岩的稳固性分五级:⑴极不稳固:掘进巷道或采矿时,不允许有暴露面积,否则可能产生片帮或冒落现象。
⑵不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50m2以
⑶中等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50~200m2。
⑷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200~800m2。
⑸极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800m2以上。
- -可修编.。
矿山采矿方法选择

矿山采矿方法选择对矿床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足够的有关数据,以及对开采技术经济条件了解清楚之后,即可根据上面所讲的基本要求选择采矿方法。
对矿床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足够的有关数据,以及对开采技术经济条件了解清楚之后,即可根据上面所讲的基本要求选择采矿方法。
第一步:采矿方法初选;第二步:技术经济分析;第三步:详细技术经济计算,综合分析比较。
在采矿方法选择的实践中,常有这种情况,即在初选几个方案之后,经过初步技术经济分析,亦即在第二步骤中,便判别优劣,选出最佳方案。
只有当经过技术经济分析之后,对仍然难分优劣的2-3个方案,进行第三步的比较,对各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出最优方案。
在选择采矿方法中,提同下列几点补充注意事项:1)提高对矿床地质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尤其是有关矿岩稳固性和坚固性方面的资料。
有过由于资料不足,选择有误,造成大量矿石损失和长期不能达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的例子。
2)矿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要求在基建时期完成采矿方法工业性实验,实验成功后才能最终选定采矿方法。
3)采矿方法分析比较中,要注意到由于方法不同影响所及的范围。
例如空场法与充填法,比较项目中不仅包括矿房回采,也要包括矿柱回采,有时还要包括空区处理的项目。
4)采矿方法选择并不只是从现有的方法中选出一种较好的方法。
有时也须要结合矿床地质条件和要求,创造性地应用现有采矿方法的工艺与结构知识,提出更为符合要求的新采矿方法。
一、采矿方法初选根据上述条件和要求,首先就技术可能性提出一些采矿方法方案;其次是根据各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淘汰掉具有明显缺点的方案。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不具有明显缺点的技术上可行的采矿方法方案。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常常根据初提方案中的某些缺点,提出改进和创新,形成更为合适的新方案。
在初选中要多下功夫,特别是矿床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广泛调查研究,以免丢下最佳方案。
浅析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的合理选择

浅析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的合理选择一、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我国的矿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据统计,我国矿业以及原材料能源的加工产值占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把制造业考虑进去,我国的矿业支撑着国民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范畴,而且其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对矿产资源不合理的进行开采和利用会导致资源快速的耗竭,最终导致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到资源的制约。
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现如今我国的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的保证使用年限分别为:锑4.3年,铅6.2年,锡6.2年,锌8.9年,钼16.3年,铜16.7年。
我国现有的县级以上的矿山总共有一千座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矿山已经开采到中晚期了,还有一部分已经处于枯竭的边缘。
所以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同时也要对其开采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并适时优化,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并延长利用时间。
二、采矿工程中合理选择开采方法所考虑的因素1、选择采矿方法时需考虑的几点要求(1)生产安全要求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温饱问题转化到健康、精神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采矿工程的发展也一样,现在单纯的追求产量是不能保证一个矿企的发展,安全生产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矿产的开采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生产活动,因为它涉及到挖掘、爆破等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过程,所以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保证好一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近几年,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有关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有些特大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达到上百人,这些牺牲者大多数都是一线的开采人员,本身家里贫困才会选择采矿工这个行业,然而事故的发生夺走了那些贫困家庭的顶梁柱的生命,再加上国家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原本贫困的家庭越发的贫困,对国家的发展很不利。
提高开采过程的安全指数成为了矿产企业必须履行的职责,只有安全指数上去了人们的开采积极性才会上去,从而提高开采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采矿方法

崩落法采矿单层崩落法单层崩落法适用于:用来开采顶板围岩不稳固,厚度一般小于3m的缓倾斜矿层,如铁矿、锰矿、铝土矿和黏土矿等。
将阶段间矿层划分为矿块,矿块回采工作按矿体全厚沿走向推进。
当回采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除保留回采工作所需的空间外,有计划的回收支柱并崩落采空区的顶板,用崩落顶板岩石充填采空区,借以控制顶板压力。
(顶板岩石的稳固程度不同,顶板允许的暴露面积也不一样)单层崩落法的评价:开采围岩不稳固,厚度小于3m,倾角小于30°的层状矿体的有效采矿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时地表允许崩落。
长壁法的采准工作和工作面布置比较简单,因此,同其它可用采矿方法比,它是一种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损失贫化小、通风条件好的采矿方法。
这种方法在国内外金属矿或非金属矿均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缺点:目前支护材料仍以木材为主,坑木消耗量大(每千吨矿石消耗量常常大于10m³),支护工作劳动强度大,顶板管理复杂。
短壁法工作面短小,灵活性大,但矿块的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均低于长壁法。
此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压较大的条件。
如果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过大,采用短壁法也不可能时,可用进路式崩落法回采。
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和掌握地压活动规律,改进顶板管理工作,研究坑木代用。
尤其是应用机械化的金属支架,如液压自行掩护支架,借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安全程度和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此外,应研制新型工作面运搬机械,特别是能用于底板起伏不平的运搬机械;改进现有的运搬机械,如采用多耙头串式电耙,以提高工作面的运搬能力。
分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适用条件:(1)矿石价值高,此时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经济意义重大;(2)矿石松散破碎不稳固,不允许在矿石暴露面下作业;(3)围岩不稳固,暴露后可能自然崩落而充填采空区。
若围岩不能随回采向下推进而自然崩落时,需要进行人工强制放顶,造成岩石覆盖层;(4)矿体倾角与厚度须能使人工假顶随回采工作下移。
倾角大时矿体厚度应不小于2m,缓倾斜时倾角应不小于4~5m;(5)地面允许崩落。
露天采矿与地下采矿的优劣对比

露天采矿与地下采矿的优劣对比在当今的矿业领域,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是两种主要的开采方式,它们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类型。
露天采矿,顾名思义,是在地表直接进行开采作业。
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开采效率高。
由于可以直接在地表展开大规模的挖掘,能够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开采的规模通常较大,产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露天采矿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取大量的矿产资源,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露天采矿的作业条件相对较好。
因为是在露天环境下,通风、照明等条件都较为优越,这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舒适度和安全性。
工人能够在较为宽敞和明亮的环境中操作,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从成本角度来看,露天采矿的成本相对较低。
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地下巷道开拓和支护,降低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同时,由于开采规模大,单位成本也往往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然而,露天采矿并非完美无缺。
它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
大规模的挖掘会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衡。
而且,露天采矿形成的巨大矿坑,在开采结束后需要进行漫长而艰巨的复垦工作,恢复生态环境的难度较大。
此外,露天采矿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
恶劣的天气如暴雨、狂风等,可能会导致作业暂停,影响开采进度。
地下采矿则是在地下深处进行的开采活动。
它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作业在地下进行,不会像露天采矿那样直接破坏地表的生态和景观。
地下采矿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那些埋藏较深、品位较高、储量较小的矿产资源,地下采矿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开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再者,地下采矿受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
无论外界天气如何变化,地下的开采作业都可以相对稳定地进行。
不过,地下采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地下采矿的作业环境恶劣。
空间狭窄、通风不良、照明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给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地下采矿的开采效率相对较低。
由于作业空间受限,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开采规模通常较小,导致产量不如露天采矿。
进路充填采矿方法的应用

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在……的试验与应用一、概述…….矿业有限公司位于……..,距……17公里,占地480亩,……政府招商引资企业。
于2002年10月……..铜钼矿破产资产组建。
公司现有员工330人,其中中等专业以上文化程度占30%,注册资本8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年原矿处理能力15万吨,主要产品为铜精矿、钼精矿、铁精矿、硫精矿。
……矿由于矿体较多(大小120多个),只有3#矿体体形较大,其他矿体均较分散,矿石储量等级较低, 3号矿体的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碎屑岩,底板为大理岩;矿体在矽卡岩中的围岩界线的岩性是渐变的,上向进路充填法主要应用于东矿带3#矿体的开采。
3#矿体及上盘围岩稳固性差,容易垮落。
开始回采3#矿体时使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采矿,矿房暴露面积较大,对安全威胁较大;即使多留矿柱,也难以保证回采安全,且造成矿石回采率降低。
因此,上向进路充填法是针对3#矿体开采的最佳选择。
二、矿体开采技术条件(一)、矿体情况:3号矿体赋存在壶天群与高丽山假整合面的壶天群一侧交代白云质大理岩而成矿,局部矿化到高丽山组一侧,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铜黄铁矿型、含铜磁铁矿及单硫矿。
矿体主要分布在45线~-24线之间,走向20°~70°,走向长度145米;矿体倾向SE,倾角55°~85°;厚度3~18米,平均9米。
矿体形态较复杂,呈似层状,且受构造的影响,矿体局部岩层倒转。
(二)、矿体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1、顶、底板稳定性1)3号顶板多为高丽山组破碎带、风化矽卡岩,高丽山组破碎带及风化矽卡岩抗压强度P=7~88公斤/平方厘米,普氏系数f=0.1~1,不稳固,;底板多为大理岩,其整体稳固性一般,局部为高丽山组砂页岩破碎带及风化闪长岩,稳定性差。
2、工程地质条件矿体的工程条件复杂类型主要分布在上盘砂页岩破碎带、F2断裂带。
其它为中等类型,主要分布为矿体下盘,主要岩性为大理岩、矽卡岩、风化花岗闪长玢岩及部分矿体。
采矿学(2)-7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工序匹配

7 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工序匹配及参数优化一、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一)采煤机作业方式目前国内综采工作面大多采用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的循环作业方式。
双向割煤采煤机避免了一个空行过程,运行效率高。
一些综采工作面对单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工艺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应用,在特定条件下,单向割煤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少,进刀过程采煤机等待时间少,可以最大的牵引速度割煤和最大的空载速度装煤,装煤效率高,机道浮煤少,底板平整,推移输送机阻力小,能保证采煤机的有效进尺,有利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面吨煤能耗少,有利于防止工作面输送机等设备的下滑,在粉尘较大的工作面采煤机司机、移架工吸尘量少,工人作业环境好等。
根据综采工作面单双向割煤循环作业方式的工作面工序流程,可推得两种循环作业方式,在各工序满足采煤机割煤速度条件下的循环作业时间计算式。
L/υc1+a/υc2+(L-a)/ υk+2t1(端部斜切进刀,上行割煤下行清理浮煤)T1={L/υc2+a/υc1+(L-a)/ υk+2t1(端部斜切进刀,下行割煤上行清理浮煤) )(L+a)(1/υc1+1/υc2)/2+(L-a)/ υk+2t1(中部斜切进刀,倒∞字形割煤)T2=2a/υk+(L+a)(1/υc1+1/υc2)+4t l+2t2式中T1——单向割煤割一刀煤平均作业时间,min;T2——双向割煤割二刀煤平均作业时间,min;L——综采面长度,m;a——工作面斜切进刀段长度,m;υk——采煤机空返清理浮煤速度,m/min;υc1——采煤机上行割煤牵引速度,m/rain;υc2——采煤机下行割煤牵引速度,m/min;t1——采煤机调向和翻转挡煤板时间,min;t2——工作面处理机头、机尾时间,min。
在对兖州东滩煤矿、南屯煤矿综采面工时和采煤机运行参数实测的基础上,对综采面循环作业方式进行了分析。
实测统计表明采煤机割煤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兖州东滩煤矿综采工作面,使用AM500采煤机(截深0.6m),割煤速度分布直方图为均值μ=3.82m/min,均方差为δ=0.669m/min的正态分布;实测南屯煤矿综采面采煤机运行速度直方图,机型DRl02102(截深为1m),割煤速度为均值μ=4.78m/min,均方差δ=1.613m/min的正态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该矿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由于矿体厚度变化在2—8m之间,矿体产状基本稳定,属于薄矿体。
3.11.4 采矿方法选择
(1)采矿方法选择
小于6m的矿体可以选择的采矿方法有空场法和充填法,由于该矿区上部允许崩落或变形,且充填采矿法开采成本较高及生产投资大,因此,可以考虑不采用充填采矿法;而作为空场法可以考虑的采矿方法有浅孔留矿法、房柱法等。
采矿方法比较表表3.11
经比较,设计该部分矿体开采采用房柱法进行开采。
(2)采矿方法简述
矿体在走向上划分为矿房、矿柱,矿房布置上山与上分层沟通,在矿柱布置人行天井,矿块在下部进行切割,采用浅孔进行采场凿岩,由下而上进行回采,采场采用30Kw电耙耙矿直接装车。
详见采矿方法标准图。
3.11.5采矿方法
①矿块布置:一般情况下矿块沿倾向布置。
②构成要素
1)阶段高度
为减少开拓工程,本设计阶段高度为50m,在阶段中间设置附加中段。
2)凿岩分层高度
矿块长50m,宽14m,阶段高50m,阶段设置附加中段,副中段高25m,间柱宽5m,顶柱高4m。
采准切割:在矿体下盘岩石中布置阶段运输平巷,在矿块布置上山与上中段相连,在川脉巷每隔6m往下盘开掘斗穿和斗颈(对于厚度3m以下的直接掘斗颈),在斗颈上部扩漏并掘进拉底平巷。
矿房回采:从拉底平巷开始扩帮至矿体边沿,然后逆倾斜向上推进,自下而上进行回采。
根据矿体厚度不同,用YSP-45或YT-24型凿岩机钻凿上向或水平孔井下落矿,矿石利用电耙下放至漏斗,直接装车运走。
通风:采场工作面利用矿井主风流通风。
新鲜风流由沿脉运输道经一侧进入采场后,污风由上山经上部回风平巷从回风井排出地表。
顶板管理:采矿过程中加强敲帮问顶工作。
对局部破碎地带,及时预留保安矿柱。
矿柱回收:间柱用YSP-45钻在顺路井联络巷凿岩回收,顶底柱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回收,若回收则上中段底柱和本中段顶柱在矿房回收时一起回收。
③主要采矿指标
设计采用该采矿法开采,其主要采矿技术经济指标间表3.12。
采矿主要技术经济表表3.12
5.5主要采掘设备
5.5.1 凿岩设备
采用中深孔凿岩,设计开采规模为7万t/a,采准带矿约为0.7 万t/a,采场出矿量按照6.3万t/a考虑,则:
年需要凿岩量:6.3/3=2.1 万m;
该矿采用YT-24、01-45凿岩机凿岩,在实际生产中该设备的年凿岩效率为0.4~0.5万m之间,设计按照0.45万m /a计算。
则需要凿岩机台数为:2.1/0.45=4.67-------------取5台
实际生产中考虑备用2台,共计需要7台。
此外,正常同时需要工作的房柱法约为2个,生产时可能考虑到正常采矿生产需要掘进对1个,需要YT—24或YT—27凿岩机7台,正常使用4台,备用3台,01—45凿岩机5台,正常使用3台,备用2台。
5.5.2 出矿设备
设计采用30KW电耙出矿。
电耙台数为:
全矿需要电耙出矿的能力为6.3万t/a,而该电耙每台出矿能力约为5万t/a,则需要同时工作的该电耙数为2台,备用2台,共计需要4台。
3.11.6 采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不同采矿方法计算,同时参考类似矿山情况,采矿技术经济指标选取见表3.13:
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13
(3)主要采采掘设备
主要采掘设备表、材料消耗见表3.14、表3.15。
主要采掘设备表表3.14
采掘材料消耗表表3.15
3.11.8 溜井放矿
设计无底柱中段溜井及阶段主溜井采用振动放矿机放矿,溜井放矿(岩)有0.75 m3矿车。
1)计算依据:
放矿机宽度B=(1.6—2.0)D =1.8D=900mm
式中:D-----溜井中最大矿岩石块度 mm
2)振动放矿机宽度B应该小于容器进口值的300-600 mm,且应该为B值的整数倍。
0.75m3矿车的部长度为1200 mm,该值减去300 mm后的长度为900 mm,满足要求。
由上可知,设计选择取振动放矿机的宽度为900mm能够满足两种矿车的装矿要求。
振动放矿机技术参数表见表3.16。
振动放矿机技术参数表表3.16
3.12 首采区域采准切割工程
+290m中段共布置2个矿块,其首采地段为该中段的中西部,其工程布置见附图。
该区段工程总量约为663m(含中段溜井、人行通风上山等),其中:分段联巷长160m,上山95m,回风巷120m,切割巷58m,溜井50m,斜井160m,斜井联巷20m,。
总计在矿石中313m,岩石中350m。
共计约3978m3(含中段溜井、人行通风斜井等)。
3.13 生产期间准备矿量(三级矿量)
3.13.1 生产期间准备矿量
(1)标准矿块矿量Q
矿
阶段高50m,副中段高为25 m,矿块斜长40 m,矿块宽按照14 m进行计算,矿体平均厚度5 m,矿石体重3.7 t/m3,则:
=40×5×14×3.7
Q
矿
=1.1×104t
(2)备采矿量Q
备采
本区段正常生产时需要的备采矿量应该为:
Q
备采= Q
矿
×N
式中:N----正常需要出矿设备台数,则: Q
备采
=1.1×104t×2台
=2.2×104t
(3)采准矿量Q
采准
本区段正常生产需要的采准矿量应该为:
Q
采准=K ×Q
备采
式中:K----采准作业系数,一般为1.5—2.0,取K=1.8计算,则:
Q
采准=1.8 ×Q
备采
Q
采准
=4.0×104t
3.13.2 新中段开拓
依据地质资料提供的中段矿量分布,+290m中段矿量约为126×104t,正常生产万吨矿石时间约为13.5a,而+240m中段预计开拓工程量为2000m,再加上首采地段的采准切割工程施工,正常开拓加设备安装时间等约需要2年完成。
因此,在+290m中段生产后的第11年应着手进行新中段的开拓,以保证接续生产的平衡。
3.14 年掘进量计算
该区域矿体设计采用房柱法进行开采,设计平均千吨采切比按照7m/kt进行计算,则年需要掘进量为:7×104t×10×7 m/kt=490m(其中天溜井占10%),按500 m计。
3.1
4.1 掘进队数
月需要掘进量为50m,其中天溜井约5m,平巷45m。
平巷掘进效率(掘进100—120m/m,加支护约80m/m),则需掘进施工队: 50/80=0.6------取1个
即为满足矿山年产7×104t能力的要求,其需要采准切割的掘进队为1个(同时附带完成天溜井掘进)。
3.1
4.2 采掘计划
矿山采掘进度计划表见表3.17。
矿山采掘进度计划表表3.17
注:该采矿计划包含了采准带矿,并将下分层的带矿量计入了本中段统计。
3.16 采出矿石品位
3.16.1 基础数据
1) 贫化率
设计采用的采矿法大多是在空场下放矿的采矿方法,考虑部分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依据类似矿山生产实践,预计该区域开采的综合贫化率按照12.5%计算。
3) 地质品位
依据对地质资料的品位统计,该区段矿体的平均品位为32.87%。
3.16.2 采出矿石品位计算
计算公式:
α
地-α
采出
ρ= ------------
α
采出-α
岩
式中:α
地
------矿石地质品位,32.87%
α
采出
------采出矿石品位
α
岩
------围岩品位, 10%
ρ ------贫化率, 12.5%
经计算,本区段采出品位为30.3%,考虑地质影响系数,该区段设计采出品位为28—30%。
3.17 采矿生产能力及同时工作的矿块数
依据该矿体条件,设计采用该采矿方法开采能力约为7万t/a。
1) 矿块生产能力
本次设计一个矿块布置一台电耙作业,设计选择采用30KW电耙出矿,依据本矿山实践,该设备年出矿能力为5×104t。
2) 同时工作的矿块数
采场年出矿量7×104t,则同时工作的矿块数为2个。
(4)同时工作的矿块数
设计该围生产能力为7万t/a,其中采场出矿6.3万t/a,首采中段选择在290 m进行,依据该矿体条件,设计其同时工作的矿块数为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