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电加工应用技术研究
微细电火花加工模糊抬刀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De i n a p r me t lS u y o z y J mpi g Co r lS se f r M i r — sg nd Ex e i n a t d fFu z u n nto y t m o c o EDM
Ab ta t sr c :Th s a e rsn s t o ffzyjmpn o to y tm ae nmie rg a i p p rp ee t meh do u z a u igc n r 1 se b s do x dpo rm— s
m i g o ATL n fM AB n a d VC + + .Th u z o t o y t m s d s n d b s d o t t t so h i e f z y c n r l s e i e i e a e n sa i i f t e d s s g sc —
《 电加工与模具》21 年第 1 02 期
关 的方 波信 号 ( 称放 电时 间 波 形 ) 就可 明显 区分 简 ,
出这两 种状 态 。 因此 , 用 放 电时 间 检测 法 检 测 微 采
时 如 以某 一 电压 为基 准 , 其 转 化 为与 放 电 时 间有 将
一
细电火 花加 工 间 隙大 小 的 灵敏 度很 高 , 于 微 细 电 适
—
编写 , 刀控 制 模 块 流 程 见 图 5 抬 。该 模 块 首 先 进 行 放 电状态 的辨 别 与 统计 , 设 计 的 放 电状 态 统 计 模 本 块是 基于 上述 放 电时 间检 测 法 、 脉 冲个 数 为 单 位 以 进行 放 电状态 统 计 的 。采用 累加 计 数 的方 法 , 软 在 件 中设 定 3个 变 量 c u t 、o n 、o n。l 分 别 o n. cu t c u t l S d a, 记 录短 路状 态数 、 花放 电状 态数 及总 放 电状态 数 , 火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加工方法,它通过利用电火花放电的瞬间高温和高压能量,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溶解、熔化、蒸发和喷射等效应,实现对工件进行微细加工的一种技术。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效率高等优点,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火花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等效应来加工工件。
在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工件和电极通过一个电解液隔开,当施加足够的电压时,电极上会产生高频率的电火花放电。
电火花放电瞬间产生的高温和高压能量会使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快速聚集在工件表面,形成微小的气泡,同时气泡瞬间爆破产生的压力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冲击下来。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实现对工件表面的微细加工。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加工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
这是因为在电火花放电过程中,由于高温和高压能量的局部聚集作用,使得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局部熔化和蒸发,从而实现微细加工。
此外,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工件表面的复杂形状、小孔和细槽等微细结构的加工,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模具制造领域,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可以用于制造高精度的模具零件,如模具芯、模具腔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航天器的结构零件等。
在医疗器械领域,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可以用于制造高精度的医疗器械零件,如人工关节、牙科种植体等。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加工过程中电火花放电会产生高温,工件表面容易产生热应力,从而导致表面质量下降。
其次,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只适用于导电材料的加工,对于非导电材料的加工效果不佳。
此外,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加工效率相对较低,加工速度较慢。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加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为各个领域的微细加工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微细加工工艺技术

微细加工工艺技术微细加工工艺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微电子、光学、纳米学等领域的高精度加工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微细结构的精密加工。
在微细加工工艺技术中,常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有激光刻蚀、化学蚀刻、光刻以及微电子束等。
激光刻蚀是一种应用激光照射,通过激光束的高能量将材料表面局部蚀刻的加工方法。
与传统的机械刻蚀相比,激光刻蚀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
在激光刻蚀中,光束的聚焦度和光斑直径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参数。
化学蚀刻是一种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选择性地产生化学蚀刻产物,并将其去除的加工方法。
化学蚀刻通常需要制备特定的蚀刻溶液,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化学蚀刻可以实现微细结构的高精度加工,并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和微流控芯片等领域。
光刻是一种基于光化学反应的加工方法,通过光阻的选择性暴露和去除,来形成所需的图案结构。
在光刻过程中,首先在材料表面涂敷一层光刻胶,然后利用光刻机的紫外光照射和显影等步骤,实现图案的转移。
光刻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重复性的优点,是微细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工艺之一。
微电子束也是一种实现微细结构加工的重要方法。
微电子束利用高能电子束在材料表面定向照射,经过准直、聚焦和偏转等步骤,将电子束的能量转化为对材料的加工作用。
通过控制电子束的参数,如能量、聚焦度和扫描速度等,可以实现对微细结构的精密加工。
微电子束在高精度加工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在微电子器件、光电器件以及半导体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微细加工工艺技术是一种实现高精度加工的重要方法,包括激光刻蚀、化学蚀刻、光刻和微电子束等。
这些加工方法在微电子、光学、纳米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细加工工艺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技成果和应用产品。
电解加工在微细制造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L h —y n , I u S a d n nvri f eh ooyZb 5 0 9 C i ) I i o g J H a(h n o gU i syo c nlg, i 2 5 4 , h a Z e t T o n
【 摘要】 电解加工是利用阳极金属 电化学溶解原理来去除材料的制造技术 , 这种微去除方式使得
to h mia ds o u in prn i e o pr c s s a ig. T i cr —dis l t n mo k s r c e c l is l t i cpl t o es h p n o h mi o— s o u i d m e ECM h v h s o e a a e te
pu lcr o r ea pl d n EM M . eee to s u c p i i e K e r :El c r he ia a hi n y wo ds e t oc m c lm c ni g;M i r a hi n c om c ni g;Eee t o l c r de;Pu s l c r l eee t o
、
0 6 {
01
《 02{
、
\
0 1—— —— — — .. , —— —— — — —— 0 —— , — ——— —一 .
( )A S S 3 N Y 数值模拟结果 与实验测得结果符合较好 ,证 明 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脉冲磁场作用 下合金 凝 固组织细化机理。
-
k来 稿 日期 :0 5—0 20 8—1 9
主要集 中在铁芯 、圆柱形样品的中间部分 ( 铁芯宽度范围内) ,
~ 、
l
\
j
而在 样 品的 两 端 磁 感 应强 度 较 弱 。
微细电火花加工设备技术研究

设计与研究
位移 分辨 率 的同时 实现 大位移 行程 的优 点 。其基 本结 构 和运动 原理 见 图 3所示 , 主要 构件 包括 主轴 、 向压 轴键设 备技 术涉及 电极 的 微进 给 伺服 机构 、 微 电极和 工 件 的 附加 相 对运 动机 构 、 微 小能 ■放 电电源 以及 加工状 态检 测与控 制 系统 等。 文章 围绕 微细 电火花 加 工系统 的设计 实现 . 介绍
基 于压 电致动原 理 以及摩 擦传 动 的微进 给机 构 、 具 电极 的 线放 电磨 削机 构 和旋 转 主 轴 、 工 以及 微 小
转 或振动无 疑有 利 于改 善 加 工 状 态 , 助于 排 屑 和提 有
高加 工稳定 性 , 电 加工 连续 稳 定 地 进 行。 为 提高 加 放
维普资讯
Di。 e d sn g
工 效 率 , 必要 进一 步开 发电极 丝连 续进 给补偿 机 构。 有 图 2为微 细 电极旋 转进 丝机构 原 理 示意 图 。由 进 给 活塞 、 常闭式 夹 丝机 构 、 开式 夹丝 机构 和导 向头 常 等构 成 , 机构 与穿 于 其 中 的 电极 丝 被 置 于 旋 转套 筒 该
电极 轴 的尺 寸和形 状精 度 。同时 旋转 主轴 的径 向跳动 精度 也直接 限制 被加工 电极 轴 的最小尺 寸 。 主轴旋 转时 线放 电磨 削加工 制作 的工具 电极 为圆
截面轴 。若 使主轴 具 有 分 度 机构 , 配台 轴 向的 精 密 再 进 给控 制 , 可加工 多种 异 形截面 轴类形 状 。 从工艺 角度考 虑 , 具 电极 在 加 工 过程 中附加 旋 工
能量 放 电电源 的设计 等 , 并指 出需要 进 一步研 究 的课题 。 关键词 : 微细 电火花加 工 微进 绐机构 线 放 电磨削机 构 微小 能■ 放 电电源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实验研究

o 2 0Fm, 法满 足需求 。基 于微细 电 火花精 密 加 .3 i 无 l
工 系 统 I D 一0 针 对 所 需 加 工 的 微 小 孔 , 先 加  ̄ M 5, E 首 工 出 了微 细 工 具 电 极 , 后 在 零 件 上 加 工 出 了 6个 然 均 匀 的微 小 孔 , 径 为 0 1 5mm( 3 。 小 孔 的 边 直 .5 图 ) 缘 均 很 规 整 , 径 一 致 性 也 很 高 , 全 满 足 了 需 求 方 直 完
微 细 电 火 花 加 工 技 术 作 为 一 种 实 现 金 属 零 件 微
小 特 征 精 密 加 工 的 重 要 _ 艺 手 段 , 引 了 国 内 外 众 T 吸 多 学 者 进 行 卓 有 成 效 的研 究 。 微 细 电 火 花 加 工 系统
与实验研究 是其 中重要 的研究 内容 。哈尔滨 工业 大
《 电加工与模具》2 I 年第 2 01 期
工 艺・ 备 装
微 细 电火 花 加 工 的 实 验 研 究
张 勇 斌 ,吉 方 ,刘 广 民 ,张 连 新 ,吴 祉 群
(中 国工程 物理研 究 院机械制 造工艺 研究所 , 四川绵 阳 6 1 0 2 9 0)
摘 要 : 于 新 研 发 的 一 套 微 细 电 火花 精 密加 工 系统 E M一0 在 金 属 材 料 上 进 行 了 一 些 典 型 的 基 D 5, 微 小特 征 精 密 加 工 实验 及 电 火花 放 电 沉 积 实验 。 该 系统 已作 为加 工 特 征 尺 寸 介 于数 十 微 米 到 数 毫
的要 求 。
件, 要求 在 围绕 其 中心 、 直 径 为 1 3 且 . 5mm 的 圆周
上 均 匀 加 工 出 6个 直 径 0 1 'n的 微 小 孔 。 用 微 . 5 DI l
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细零件制造成为高精度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其中,电化学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密的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微细零件制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就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做一探讨。
电化学加工技术是利用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发生可控的电化学反应,实现工件材料的去除或增加。
这种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能够制造出更加复杂的微细零件。
例如,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等领域,微细零件的制造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电化学加工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首先,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的制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微型齿轮为例,齿廓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在加工微细齿轮时存在齿轮齿廓形状控制困难、齿面加工质量差等问题。
而电化学加工技术通过控制电解条件和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齿轮齿廓形状和表面质量的精确控制。
此外,电化学加工技术还可用于制造微细孔等微细结构,具有很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其次,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制造中还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虽然电化学加工技术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但在一些新兴领域,如微电子器件、光学元件制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微电子器件的制造要求零件尺寸更小、表面更加光滑,而传统的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实现这些要求上还存在一些限制。
因此,针对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电化学加工技术。
此外,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制造中还需要与其他制造技术相结合。
微细零件的制造过程往往需要多个加工步骤的协同作用。
例如,在微型电池的制造中,需要先通过电化学加工技术制造出电极片,然后将其与其他组件进行组装。
因此,电化学加工技术与其他加工技术的协同应用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和精密的微细零件制造。
综上所述,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零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实验研究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实验研究张勇斌;吉方;刘广民;张连新;吴祉群【摘要】Some t ypical experiments of micro-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re described based on a set of new developed micro-ei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quipment typed μEDM-50 in the paper.The resuhs about micro-character precise machining and discharging deposition are given. The size of the rnachining character varies mainly from a few decades of micrometers to a few millimeters.%基于新研发的一套微细电火花精密加工系统EDM-50,在金属材料上进行了一些典型的微小特征精密加工实验及电火花放电沉积实验.该系统已作为加工特征尺寸介于数十微米到数毫米范围的重要工艺手段.【期刊名称】《电加工与模具》【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微细电火花加工;工具电极;放电沉积【作者】张勇斌;吉方;刘广民;张连新;吴祉群【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661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实现金属零件微小特征精密加工的重要工艺手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微细电极丝导向器
通过配置微细电极丝进给补偿机构模块 ,结合 高频脉冲放电电源 、加工状态检测及电极伺服进给 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 ,构建出了精密微 细孔电火花加工系统 。
微细孔电火花加工机床采用机电模块化设计 , 具有 X Y 数控工作台适用于单件微细孔和阵列微 细孔的加工 ,最小孔径尺寸 0. 1 mm ,深径比 10∶1 。 加 工尺寸精度可达 ±2μm ,表面粗糙度 R a 0. 2~ 0. 4μm 。
着眼于微细电加工技术的特点 ,立足于工业应 用背景 ,近年来我们相继进行了微细孔电火花加工 、
三维微细结构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及微细电化学加 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形成了一些技术思 路和阶段性的技术成果 ,在此做一简要介绍 。
1 微细孔电火花加工
在微细孔电火花加工的工业应用中 ,从加工效 率考虑 ,相对于线电极放电磨削 ( WED G) 在线制作 微细电极 ,采用拉拔出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微细电极 丝直接作为工具电极依然具有优势 。它在一次装夹 后能连续加工一批工件 ,大大减少电极更换次数 ,节 省辅助时间 。
设计·研究 《电加工与模具》2009 年增刊
Hale Waihona Puke 技术水平 。 理论上 ,微细电加工具有加工方法灵活 、加工装
备成本较低 、适用加工材料范围广 、对加工环境要求 不甚苛刻 、具有向微纳制造发展的潜力以及可迅速 投入应用等优点 。但在实际上 ,考虑到工业应用中 对高精度和高效率加工的同步要求 ,微细电加工尚 需在进一步研究开发中弥补或克服自身原理上的先 天缺陷 ,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微细加工手段 。
国家高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2007AA04Z346 , 2006AA04 Z317) 作者简介 : 李勇 , 男 , 1962 年生 , 教授 。
— 32 —
得到微小尺寸的电极轴且易保证较高的尺寸和形状 精度 ,使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最小加工特征尺寸达到 微米量级 。持续的研究开发也已使微细电火花加工 对象由简单的圆截面微小轴 、孔拓展到复杂的微小 三维结构 。1997 年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出选择工具 电极端部放电 ,利用简单形状电极进行扫描加工的 方法 ,使三维微小结构的电火花加工成为可能[2] 。
通常的微细电火花扫描加工过程如图 4 所示 。 在图 4a 中 ,电极纵向进给接近工件表面 ,设定加工 层厚 ,电极纵向定位 。之后电极以速度 v x 横向移 动进行扫描加工 。由于存在电极损耗 ,电极与工件 之间间隙增大 ,加工作用逐渐减弱 ,直至超出放电加 工间隙 ,放电加工停止 。在这种无电极损耗补偿的 情况下 ,微细电火花扫描加工无法正常进行 。而基 于工艺实验经验数据 ,在电极损耗速率已知的情况 下 ,在横向扫描加工的同时 ,使电极以一定速度 vz 纵向进给 ,如图 4b 所示 ,可达到电极损耗补偿的效 果 ,保持持续的放电加工状态 ,但缺乏自动加工的柔 性 。图 4c 所示为我们研究开发的基于放电间隙伺 服控制进行电极损耗实时补偿的三维微小结构的微 细电火花扫描加工方法 。在横向扫描加工的同时 , 实时检测电极端面放电的开路 、短路和正常加工状 态 ,通过电极的纵向伺服进给 ,使加工放电间隙始终 保持在正常放电范围 。从而在该扫描加工层 ,均匀 地蚀除掉每一处的被加工材料 。 在微细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中 ,设定不同的横 向扫描速度 ,在多次实验中发现伺服扫描加工过程
但由于电极截面细微 ,电极损耗问题相对突出 , 因此多工件连续加工的进给和电极损耗自动补偿机 构成为关键 。
基于蠕动运动机理 ,所设计的电极丝损耗补偿 进给机构原理如图 1 所示[4] 。机构受 Z 向伺服进 给驱动 ,主要由常开式 、常闭式夹丝机构和电极丝导 向器构成 (图 1a) 。在正常加工进给过程中 ,常开式 夹丝机构处于松开状态 ,常闭式夹丝机构夹紧电极 丝 ,在 Z 向伺服进给驱动下 ,沿轴向进给电极丝进 行加工 (图 1b) 。当一个工位的进给加工完成后 , Z 向伺服进给驱动常闭式夹丝机构反向快速回退 ,由 于电极丝长度方向的加工损耗 ,为保持每一次加工 状态一致 ,将电极丝前端调至初始位置 ,此时由常开 式夹丝机构夹紧电极丝 ,常闭式夹丝机构松开 (图 1c) 。 Z 向伺服驱动继续反向回退至初始位置 ,再使 常闭式夹丝机构夹紧电极丝 ,常开式夹丝机构处于 松开状态 (图 1d) ,即回到图 1a 所示的状态 。循环 往复上述过程 ,可实现电极丝的的多工件连续加工 进给和电极损耗自动补偿 。 当然 ,该机构通过多次循环进给 ,也可应用于超
关键词 : 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细电化学加工 ;电极损耗 ;伺服进给 ;伺服扫描 中图分类号 : T G66
Micro Electro Machining Technologies f 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Li Yong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 China ) Abstract : Micro elect ro machin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icro2EDM and micro2ECM are devel2 oped to drill micro holes and shape 3D micro st ruct ures for indust rial purposes. An automatic feed mechanism is designed for micro EDM equipment to compensate elect rode wear and guide micro elec2 t rode. A servo scanning EDM met hod is proposed for shaping 3D micro st ruct ures , in which elect rode wear is compensated on real time by servo cont rol of discharge gap . Then a micro ECM process is also t ried to drill array micro holes. Micro holes wit h minimum diameter of 100μm can be drilled efficient2 ly in t he EDM process. 3D micro st ruct ures wit hin area of 1 mm2 square can be shaped conveniently by use of t he servo scanning EDM process. The micro ECM process proposed will be f urt her st udied and used into t he machining of array micro holes and 3D micro st ruct ures. Key words : micro EDM ; micro ECM ; elect rode erosion ; servo feed ; servo scanning
图 3 微细孔加工样件
为实现连续的放电加工 ,达到具有应用价值的 加工效率 ,我们提出了基于放电间隙伺服控制进行 电极损耗实时补偿的微细电火花扫描加工方法[5] 。 通过高速实时采集放电间隙的状态量作为反馈信 号 ,与正常加工的设定状态量进行比较产生控制信 息 ,利用比较控制信息对放电间隙进行闭环控制 ,使 放电间隙始终保持在正常放电加工状态 。
在微 细 电 化 学 加 工 研 究 方 面 , 2000 年 德 国 Fritz2Haber 研究所提出了新颖的利用超短脉冲的微 细电化学加工方法[3] ,使微细电化学加工以材料去 除的加工方式 ,达到加工出微米尺寸的微细结构的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a)
( b)
(c)
( d)
图 1 电极丝损耗补偿进给机构原理示意图
— 33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加工与模具》2009 年增刊 设计·研究
《电加工与模具》2009 年增刊 设计·研究
微细电加工应用技术研究
李 勇
( 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84 )
摘要 : 微细电加工要达到工业应用的目的 ,需兼顾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两方面的要求 。以微 细孔 、微细三维结构的加工为目标 ,进行了微细孔电火花加工 、三维微细结构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 及微细电化学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 。设计出微细电极的损耗补偿进给和导向机构 ,开发出三维微 细结构的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工艺 ,研究了采用阵列微细电极的微细电化学加工方法 。微细孔电 火花加工可连续加工直径小至 100μm 的孔 。伺服扫描电火花加工可便捷地在小于 1 mm2 区域内 加工出三维微细结构 。提出的微细电化学加工技术路线拟将微细电解加工应用于阵列微细孔和三 维微细结构的加工 。
对于微细电火花加工 ,从原理上可认为是近电 场作用 ,微小放电间隙有助于实现加工精度的控制 , 但在加工过程中电极的损耗往往使预期的形状加工 精度难以实现 。线电极放电磨削 ( WED G) 工艺解决 了微细电极在线制作的问题 ,但在实际加工应用中 , 电极的损耗导致微细电极的反复修整 ,加工效率过 低 。另外 ,在三维微小结构的微细电火花扫描加工 过程中 ,相对电极的微细截面 ,工件需蚀除的材料面 积和体积较大 ,电极损耗更为严重 。电极损耗使在 加工过程中电极与工件的间隙随横向扫描时刻在增 大 ,超出放电加工间隙后 ,加工过程将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