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标准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通常通过放射学检查,例如胸部X射线或胸部CT扫描。

下面是一些关于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常见标准:1.原发性结核病(Primary Tuberculosis):•常见于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个体。

•胸部X射线上表现为肺野内病灶,可能是肺段或肺叶的结节状阴影。

•可伴有淋巴结增大,形成肺门阴影。

•在儿童中,原发性结核病可能表现为肺实质的炎症,而在成人中更常见肺间质的病变。

2.继发性结核病(Post-primary Tuberculosis):•发生在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个体。

•胸部X射线上常见的表现包括上叶尖部或肺上叶的斑点状阴影,即所谓的"Ghon结节"。

•伴随着肺门区或纵隔淋巴结的增大,形成“Ghon综合症”。

•也可以出现空洞、浸润性病变和纤维化。

3.活动性结核感染(Active Tuberculosis):•胸部X射线或胸部CT扫描上显示新的病变,可能伴随有炎症性改变,如浸润、结节和空洞。

•可能有局部的肺叶或段的病变,或者广泛分布的炎症。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结核菌培养等检查来确定是否为活动性结核感染。

4.非活动性结核感染(Inactive Tuberculosis):•之前的结核感染可能形成瘢痕和纤维化,不再具有活动性。

•胸部X射线上可能表现为肺内瘢痕、钙化的淋巴结或其他非活动性的结构。

5.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tis):•胸部X射线或CT扫描显示胸腔积液,常常伴随胸膜增厚。

•胸膜穿刺液检查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请注意,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来进行综合判断。

在影像学诊断方面,专业的放射科医生或胸部专科医生将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以协助结核病的确诊和治疗。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方法有胸部X线摄影、胸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

1. 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初步评估肺部是否存在结核病变。

典型的肺结核X线表现包括肺内斑点状阴影、空洞形成、纵隔淋巴结肿大等。

X线摄影对于早期和少量结核病变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2. 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敏感、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结核病变的形态和分布。

在CT扫描中,结核病变常表现为结节、球状阴影、空洞和斑片状浸润等。

CT扫描还可以评估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肺门周围炎症等情况。

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孕妇和儿童等不适宜进行X线检查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影像学表现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因患者的免疫状态、病变特点和病程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早期结核病变:早期的肺结核病变在X线上常表现为小的结节或斑点状阴影,周围可见细小的结节状浸润。

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这些结节状病变,并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扩展程度。

2. 活动期结核病变:活动期结核病变通常呈现为结节状阴影,周围可见炎症性浸润和肺段或肺叶的空洞形成。

这些病变通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3. 干酪样坏死和钙化:在结核病变愈合的过程中,病变区域可能发生干酪样坏死和钙化。

这些病变在X线上呈现为颗粒状钙化影或斑片状钙化影,CT扫描可以更明确地显示这些变化。

4.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常表现为胸膜增厚和粘连,胸膜腔中可见少量积液。

这些表现可以通过X线和CT扫描来评估。

,影像学诊断在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胸部X线摄影、胸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医生可以准确评估肺结核的病变范围和进展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影像学特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胸部X线片1.基本特征:肺结核在胸部X线片上表现为特定的病灶,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灶。

1.1 原发性病灶:表现为小的均一阴影,位于肺门或双肺野中央,常伴有淋巴结增大。

1.2 继发性病灶:多发性病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

2.病灶位置特征:2.1 肺尖区:病灶常出现在上叶胸膜下或上叶尖后段。

2.2 肺门区:肺门周围淋巴结增大,病灶多见于右侧。

2.3 中央区:病灶可位于支气管旁或胸膜侧隐窝。

2.4 常见并发症:空洞性肺结核、巨大支气管侧隐窝肿块。

二、高分辨率胸部CT扫描1.优点:益于评估肺结核的分布、范围和并发症。

2.特点:2.1 病灶特征:钙化病灶、空洞性病灶、斑点状病灶等。

2.2 淋巴结特征:增大的中央区支气管旁淋巴结、钙化的肺门区淋巴结等。

三、胸部MRI扫描1.适应症:对于肺结核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有好处。

2.特点:2.1 病灶表现:MRI可显示病灶的形状、大小和边缘特征。

2.2 淋巴结评估:有助于评估淋巴结的增大和钙化情况。

四、胸部超声检查1.适应症:主要用于指导穿刺活检。

2.特点: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病变的内在结构和形态特征,并且能够准确评估病变和淋巴结的良恶性。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1.肺结核影像学示例图片。

2.结核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报告。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结核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属于革兰阳性杆菌。

2.肺尖区:指肺组织上端的部分,包括肺尖和尖后段,位于肺上叶前部和上缘的区域。

3.空洞性肺结核:指由于治疗不当或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肺结核病灶内部坏死形成的空腔。

4.斑点状病灶:指肺部影像学上呈圆形或类圆形的小病灶。

肺结核ct报告

肺结核ct报告

肺结核ct报告近年来,肺结核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传播性强、病程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肺结核的确诊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的关键步骤。

肺结核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肺结核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报告是诊断肺结核重要的重要步骤之一。

肺结核CT报告内容通常包含以下方面:一、CT表现特征比较典型的肺结核CT表现包括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树枝状影、空洞、结节等。

此外,还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以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诊断根据肺结核CT表现,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可以进行影像学诊断。

此时需要比较典型的影像表现,分析和评估病灶的定位、大小、数量、形态等,确诊是否为肺结核。

同时,还需要对哪部位的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治疗、疗效判断等作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三、综合分析肺结核CT报告需要综合分析影像表现、病史、临床表现等各项诊断信息,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判断。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正确诊断,才能及时给予合理治疗,减少病情恶化,防止病情传播。

肺结核CT报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肺结核CT报告,能够了解肺结核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等,及时应对并制定合理治疗计划。

该报告此外还能提供肺部疾病信息,如肺泡炎、肺不张、肺结节等等,为患者接下来治疗或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误诊率。

当然,正如任何一份医学报告一样,肺结核CT报告也需要依据专业标准和规范制作。

这意味着,制作和解读肺结核CT报告的医生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更好地服务公众和社会。

综上所述,肺结核CT报告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制定和解读肺结核CT报告,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传播风险。

肺结核CT影像诊断

肺结核CT影像诊断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诊断要点】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发病急剧,症状严重,有高热、寒战、盗汗、气急或呼 吸困难等,多见于以渗出干酪性病灶为主的病例。 2.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差异甚大,与结核菌的数量、播散速度及 患者体质有关,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咳嗽、咯血、盗汗、乏力及消瘦等, 有的仅有呼吸道症状。 3.实验室检查: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血沉多增快,白细胞总数可降低,结核菌素 试验可为阴性。 4.X线胸片: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为两肺野均匀分布、大小一致及密度相同的粟 粒状病灶。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为分布不均匀、大小不一及密 度不同的多种性质病灶。
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CT表现】 斑片状阴影:呈分散的小片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均匀或
不均匀,可伴有小空洞或钙化。常发生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右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阴影,其内有一小空洞
继发性肺结核
右肺上叶后段不规则斑片状及结节状阴影, 部分边缘模糊
肺结核伴急性出血:左肺上叶上舌段小斑片状 阴影,局部肺呈毛玻璃样影,为急性出血改变
(2)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①矽肺:多见于两肺中部,结节大小为2~3mm,边缘清楚,两肺门可增大。 ②肺泡细胞癌:多见于两肺中、下野,常呈小结节状或小斑片状影,分布不均匀, 也可有较大的结节灶或融合灶,痰可找到癌细胞,抗结核治疗无效。
结核球
结核球(tuberculoma)为继发性肺结核的一种表现,结核性干酪病变被纤维组织包 围所致。约占肺结核的20.7%。多数直径在3cm以下,其内主要为干酪物质或肉芽组织, 常有钙化及液化溶解区。 【诊断要点】 1.有肺结核病史。 2.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3.X线检查: (1)X线胸片:①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②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单发 多见,偶有分叶,密度较高且较均匀。③常可见斑点状或沙粒状钙化,若发现球内有 层状钙化或裂隙样空洞则为典型所见。④灶周有斑点状或结节状卫星灶。 (2)高千伏或体层摄片:更好地显示肿块的轮廓和球内结构,如钙化、空洞等。 4.开胸活检:CT仍不能定性或难以与肺癌相区别,必要时可采用开胸活检。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射线胸片和CT扫描。

X射线胸片是一种常见的筛查工具,能够显示肺部结构和病变的大致位置,但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限。

而CT扫描则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和定位更具准确性。

影像学表现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结节影、浸润影、空洞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等。

1. 结节影:肺结核常呈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病变。

在X射线胸片上,结节影可以呈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阴影,密度较高。

在CT扫描中,结节影可以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区域。

2. 浸润影:肺结核的浸润影通常表现为肺部病变的弥漫性分布。

在X射线胸片上,浸润影可以呈现为模糊的阴影,通常伴有肺纹理增多。

在CT扫描中,浸润影可以呈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纹理增多的区域。

3. 空洞:肺结核的空洞形成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肺组织而导致组织坏死。

在X射线胸片上,空洞呈现为中空的区域,边界清晰。

在CT扫描中,空洞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缘可见增厚的壁。

4. 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结核的纵隔淋巴结增大通常是由于病原体侵犯引起的淋巴结炎症反应。

在X射线胸片上,纵隔淋巴结增大可以呈现为纵隔阴影的增大。

在CT扫描中,纵隔淋巴结呈现为增大的淋巴结结构,并可见增强。

结论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是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一步,能够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X射线胸片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能够显示肺结核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定位病变。

熟悉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结核ct诊断标准

肺结核ct诊断标准

肺结核ct诊断标准肺结核CT诊断标准。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诊断需要经过严谨的检查和判断。

CT(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肺结核CT诊断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CT影像特征。

1. 结节灶,肺结核患者在CT影像上常出现多发结节灶,结节直径一般在3-30mm之间,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常伴有空洞形成。

2. 磨玻璃影,肺结核患者CT影像上可见到磨玻璃影,呈现为密度略高的模糊影,常见于肺野的外周部位。

3. 空洞,肺结核的CT影像上可见到不规则的空洞,多为多房性,边界不规则,直径一般在1cm以上。

4. 支气管播散,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上可见到支气管播散现象,即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伴有炎症渗出。

5. 胸膜增厚,肺结核患者在CT影像上可见到胸膜增厚,呈现为胸膜下一侧的软组织影增厚。

二、CT诊断标准。

1. 结合临床表现,CT诊断肺结核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症状,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2. 影像特征综合分析,对于具有上述CT影像特征的患者,需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肺部肿瘤、真菌感染等。

3.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CT影像上可见到支气管播散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4. 病灶部位及数量,CT影像上病灶的部位及数量也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多发结节灶、多发空洞等表现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

5. 病变进展情况,CT影像上病变的进展情况也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参考,如病灶大小的变化、空洞的形成与愈合等。

三、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CT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作为诊断的依据。

2.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

3. 在进行CT诊断时,应注意减少辐射剂量,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并介绍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胸部X线摄影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结构和病变,发现可能存在的肺结核病灶。

肺结核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结节状阴影、浸润性病灶、空洞等。

2. 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为敏感和精确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和病变,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肺结核的CT表现包括空洞、结节、纤维化、钙化等。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并不常用,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复杂肺结核合并胸部周围脏器的感染,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肺结核影像学表现1. 结核球结核球是最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形式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局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常伴有钙化或空洞形成。

2. 结节状阴影结节状阴影是肺结核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的病灶,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边界清晰。

结节状阴影的密度较高,有时可出现钙化。

3. 浸润性病灶肺结核的浸润性病灶通常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块状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

这种病灶通常发生在肺段或肺叶之间。

4. 空洞肺结核的空洞是由于肺组织的崩溃和坏死所形成。

空洞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常与结核球或浸润性病灶相伴。

5. 纤维化在肺结核的慢性病例中,炎症会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组织密度增加,肺纹理增多,被膈肌或其他组织完全或部分遮挡。

三、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尽管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早期的肺结核病灶可能很小,难以通过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测出来。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肺结核与其他肺部疾病在影像上呈现相似的表现,容易造成诊断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空洞





CT可较胸片多发现肺基底部、肺尖、纵膈旁和心后的空 洞。 空洞可为薄壁或厚壁、光滑或不规则、含有液平、壁结节 或霉菌球。 空洞在活动性病例中比非活动性病例中多。 在实变区内有3个以上空洞时,结核比其它病变更可能。 空洞愈合后的肺区较无空洞区有更多的纤维疤痕和支气管 血管扭曲。
62岁,男 5-cm空洞性肿块,壁不规则,周围有 卫星灶 右上叶也有病灶
38岁,男
长期慢性肺结核
右下叶背段薄壁空洞已稳定存在2年,右中叶不规则纤维灶伴疤痕 旁型肺气肿,还有支扩
继发性肺结核,4-非活动性肺结核


(四)非活动性(静止性,陈旧性)肺结核 病灶部分或大部分已钙化,周围有纤维条索影,通常是陈旧性肺结核 的特征性表现,多表示病人曾患肺结核已愈合。 较明显的纤维化可使周围肺结构紊乱,并可见支气管扩张、肺容积减 少,病灶周围出现局灶性肺气肿(疤痕旁型肺气肿)。 见到的常见异常表现依次为:纤维性改变(100%)、支气管血管变 形(94%)、肺气肿(82%)、支气管扩张(71%)和纵隔淋巴结钙化 (44%)。其它还有胸膜增厚、支气管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等。 值得注意的12%可见到有薄壁空洞,但其它肺野内无播散病灶有助于 和活动性病变区别。 大部分钙化的小结节或小钙化灶在常规CT扫描时,由于容积效应可呈 软组织密度,HRCT有助于确定其钙化性质。 临床上常把这些表现称为陈旧性肺结核,这意味着是不活动的病变, 但这并不完全可靠,通常要对这些病人作至少6个月的观察,无改变时 才能认为是非活动性肺结核。
向下层面 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 (箭), 腺泡结节(箭头),支气管扩张 (弯箭)
继发性肺结核,1-活动性肺结核


二,治疗中的变化 1,肺结核的癒合将导致伴有肺容积减少的纤维性疤痕和钙化,但在 无坏死结核的癒合中可无纤维性改变发生。 2,在抗结核治疗中小叶实变、小叶间隔增厚、边缘模糊的结节、 “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及分支状结构逐渐消失。 3,小叶实变先从边缘开始,以后转变为边缘模糊的结节,而后小叶 中心结节和线状分支结构消失。在治疗后2个月的复查中小叶中心结节 和分支状结构不复再见。 4,空洞消失残留有纤维灶,而支气管血管结构扭曲、肺气肿、纤维 灶和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逐渐增多。 5,由此可见在各种HRCT的表现中,小叶中心线状分支结构、“树芽” 征,而无周围支气管血管扭曲或纤维化是提示活动性肺结核的常见征象。 6,肺实质病变在CT上的完全吸收可历时15个月,而淋巴结肿大则持 续时间更长,常在治疗后几年。 7,在成人中,如在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病情仍未见好转者,提示结核杆 菌对药物有抗药性或合并有其它病变。
儿童原发性肺结核
一. 二.
原发综合症 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结核 原发灶为实质内急性渗出性炎症性改变,多见于上叶的下 部或下叶上部。
二. 胸内淋巴结核 原发灶容易吸收,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愈合缓慢,原发 灶吸收后纵膈淋巴结肿大成为唯一表现
粟粒性肺结核
HRCT表现: 微结节:96%的病人两肺可见弥漫分布的微结节,大小均匀,直径 多为1-3mm,不治疗时约5-10%可增大至5mm左右,偶可融合成局灶性 或弥漫性实变。 结节在肺内随机分布,但多与小叶间隔、血管支气管鞘、小叶中轴 间质、胸膜下间质有关 而与支气管无关。其大小和数量无上、下或中央、 周围肺部分布上的差异,但也有些病人肺尖部的结节较大。大部分结节 边缘清楚,小部分边缘模糊。经过正确治疗后2-6个月可完全吸收,不留 痕迹或钙化。故治疗3个月后复查可决定病变是否仍有活动性,即治疗是 否有效。
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
1,小叶中心结节
边缘清楚的致密结节,2-3mm,位于小叶 中心,距胸膜或小叶间隔至少2mm。 代表在终末和呼吸细支气管内或周围的干 酪样物质,经支气管播散到肺。 95-97%活动性肺结核在HRCT上有经支气 管的播散。

肺结核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CT表现
2,腺泡结节*
40岁,女
左上叶结核瘤
2-cm,分叶,胸膜皱缩,中央性空洞, 周围有卫星灶
我国肺结核分类

肺结核类型分为五型:
原发型肺结核(代号:Ⅰ型):原发型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 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如淋巴结肿大比较显著,而肺 内只有较少的播散性病变时,仍归本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 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型):浸润型肺结核是继发性结核的主要类型。 渗出浸润为主型、干酪为主型,空洞为主型。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型):结核性胸膜炎为临床上已排除其它原因引 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脓胸。 。 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型):按部位器官命名,如骨结核,肾结核。

肺周围部 直径2–4-mm,边缘清楚的小叶中心结节和相似口径的分支线影(树芽 征),结核支气管播散
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
4,实变
播散的病灶继续扩大时可形成段或叶的实 变。 密度均匀,内部常有空气支气管征。 实变常是空洞前的表现。 在活动性病例中比非活动性病例中多见。

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
50岁,男
纤维带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
66岁,男 肺大泡形成
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
9,肺不张
当结核进展时,导致肺实质破坏和肺容积丧失或 不张。 不张可累及肺段或肺叶。 长期病例中,肺不张内可见支扩。

10,磨玻璃影

在有的病例中可见,但无特异性,在非结核分支 杆菌感染中比结核多见。
活动性肺结核
59岁,男
结核瘤
1.5cm,边缘清楚, 几乎全钙化,有胸膜皱缩,胸膜外脂肪增厚
继发性肺结核,3-慢性肺结核
三, 慢性肺结核




在机体细胞免疫反应低下的病人中,伴有纤维空洞的多 发性结核灶可在肺内持久存在。在CT上表现为多发性小空 洞及各种程度的斑片、云絮状肺泡实变。 长期肺结核病例常见疤痕性肺不张。 40%病例有显著的纤维性反应,表现为上叶的肺不张,肺 门牵引性上移,下叶代偿性过度充气,纵膈向纤维性一侧肺 移位,在对侧常可见结核病灶。 非特异性的纤维化表现还有实质带,纤维性结节和空洞, 偶见牵引性支扩。 肺尖部胸膜增厚,可伴有胸膜外脂肪增厚和周围性肺不张。

70岁,男 胸片:两肺均匀分布小米粒大小的微结节 CT:随机分布的微结节
继发性肺结核
90%的继发性肺结核系已静止的原发性肺结核的再活动, 少数病例是在原有病灶上的外源性再度感染(真正的再感 染)。 由于对结核杆菌的过敏反应而致之炎症是继发性肺结核的 早期肺实质浸润,当干酪性坏死侵犯支气管后形成的支气管 源性播散是最常见的播散方式。 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于上叶的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典型 的表现为空洞和纤维结节,许多病例中可见残留的原发性肺 结核的证据,这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1,活动性肺结核;2,结核瘤;3,慢性肺结核和毁损肺; 4,非活动性肺结核(静止性,陈旧性)。
厚壁空洞,有壁结节 和空洞性肺癌鉴别困难
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
6,纤维化




见于长期慢性病例,表现为不规则线、带影,邻近处支扩、 肺气肿、支气管血管扭曲。 多位于肺尖部,并发生肺胸膜界面粘连等改变。 7,支扩 典型表现为“印戒征” 在广泛和严重的病例中多见,提示为长期病变。 8,肺气肿 在结核急性期见于炎症性细支气管炎的远侧,晚期为细支 气管阻塞后肺气肿。 表现为无壁的低密度区,也可见肺大泡。
20岁,男 支气管播散结核 治疗前 实变,空洞,树芽征(箭) 残留
治疗后9个月 实变、树芽征消失,在肺气肿区内 少许线影,大支气管内有粘液坎塞
继发性肺结核,2-结核瘤
二,结核瘤 结核瘤在肺结核中并不太多见,占继发性肺结核中的3-




6%。它常以孤立性肺结节的表现出现在肺部CT上。但在我 国,结核瘤是孤立性肺结节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病理上它是由结核杆菌而致之肉芽肿,有结缔组织包膜, 病灶内可含有干酪样组织。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为0.54cm。 典型的CT表现呈边缘光滑、锐利,但也可模糊,甚至呈 分叶状。90%病例的病灶周围有卫星病变。 结核瘤的特征性表现为20-30%的结节内有钙化,各种良 性钙化形态如弥漫性、靶心性、点状、爆米花状和层状等, 均可见于结核瘤中,尤以层状最有特征性。因此,结核瘤的 密度常不均匀而较高。 多数结核瘤有胸膜粘连带,也是本病在CT上的另一特征。
实变, 多发空洞, 实变周围的磨玻璃影(箭头)
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
11,结核瘤


单发或多发,内有钙化和周围有纤维化提示为结 核瘤。 12,钙化 可见于肺实质、淋巴结或结核瘤内,常为长期病 例。 13,粟粒性微结节 肺野内随机弥漫分布微结节,小于3mm,在肺下 垂部多,反映了该区的肺血流灌注。
3,树芽征 为有几个芽或分支的线状结构。 线状结构为终末细支气管内的渗出,芽为呼吸细
支气管或肺泡管内的渗出。
上述3种表现是活动性结核的重要表现,在非活 动性结核中都未见到,它们在治疗后可缩小或完全 吸收。 只有当同时有支气管扩张、腺泡结节、小叶或段实 变、空洞时,小叶中心结节和树芽征才能肯定诊断 为活动性结核。


结核球为干酪样坏死由纤维灶包裹,结核球内也可含菌

关于肺TB---延伸,陈旧TB可继发周围型肺癌、瘢痕癌
CT和胸片的比较




虽然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工具,但在已被证实为肺结核的患者中 15%胸片正常。胸片在检出早期粟粒性肺结核及艾滋病中并发的肺结核 也不敏感 。 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优点: 1,CT可发现更多的空洞和渗出性病灶,判断病变有无活动性; 2,CT可发现支气管源性播散病灶及在胸片仅显示为慢性疤痕性病灶 中见到斑片状肺泡浸润性病灶,而提示病变的活动性; 3,CT可较胸片发现更多、更明显的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4,发现在胸片分辨阈值下的粟粒性病灶; 5,偶而CT可在表现正常的胸片中发现范围不小的病灶; 6,CT还可在胸片诊断为胸膜肥厚者中证实它是单纯的胸膜肥厚还是 为慢性包裹性积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