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

合集下载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目的:探讨成人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早期诊断服务。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不典型肺结核CT片上的发病部位及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

结果: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有毛玻璃样病变2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6例,叶、段实变或不张6 例、成人原发结核8例。

结论: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多样,与肺炎和肺癌鉴别诊断较困难。

标签:肺结核;不典型;CT肺结核目前在全球仍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典型性肺结核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肺部影像表现及检查出抗酸杆菌易于诊断。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并出现患者年轻化,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典型及耐药性等特征,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现收集分析40例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10年至2011年经临床证实的不典型肺结核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 66岁。

主要症状有咳嗽18例,低热1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6例,胸痛、乏力3例。

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其中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学检查证实14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0例,手术病理证实3例,另3例根据临床表现、红细胞沉降率、PPD、CR、CT片而诊断,并经临床抗痨治疗后半年以上复查,病变显著吸收或痊愈而确诊。

1.2方法:全部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35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

CT扫描采用双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肺顶部至肺底部,扫描参数为层厚5mm,螺距1.5mm。

增强扫描,造影剂100ml,2ml/s,高压注射器团注增强。

2结果2.1 叶、段实变或不张本组6例,右肺中叶2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1例,表现为叶、段实变,密度不均,部分疾病可见支气管气相。

右肺中叶2例为阻塞性肺不张,中间段支气管周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有1例误诊为中心型肺癌。

2.2 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本组8例,2以纵膈淋巴结肿大为主,其中2例分布于中上纵膈,淋巴结融合成大的团块影,CT平扫考虑纵隔肿瘤可能性大,2例以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1例肺内无病变,1例肺内有小片状影,CT增强扫描有4例呈环形强化,多能显示淋巴结液化坏死,CT提示结核,另1例未能定性。

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5、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
✓ 肺结核渗出性病变若未能早期发现及治疗,病变恶化进 展干酪坏死、溶解液化,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 有薄壁、干酪、纤维空洞,空洞周围或多或少的有病灶 扩散,痰中可排出大量结核杆菌。空洞大多位于两肺上 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空洞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一般 不超过叶间隙界限。
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杜绍华
引言

肺结核与肺癌同是呼吸系统疾病,就病因和
治疗预后而言二者完全不同。但由于肺结核与肺
癌在临床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医师及患者都
作了很大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难免的误诊误
治。当肺结核与肺癌有下面几种情况时易发生误
诊。
1、肺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
左右。 ❖ 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g):参考值<2.5ug/ml,对
鳞癌的阳性率在46.5%。 ❖ 糖类抗原242(CA242):参考值12u/ml,对肺腺癌的阳性
率为76%,对肺鳞癌阳性率只有9%。 ❖ 癌胚抗原(CEA):参考值为0—15mg/L,正确诊断率在
80%左右。
❖ 组织多肽抗原(TPA)正常参考值:血清 <1.0ug/L,恶性肿瘤TPA阳性率为50%96%;非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A阳性率 为14%-35%。
⑦ 胸腔镜检查
顽固性胸腔积液诊断困难时,可做胸腔镜检查,进行胸 膜活检以明确组织学诊断。
谢 谢!
谢谢观赏!
CT扫描病灶内有钙化者多考虑良性,CT值>160Hu,局 部有脂肪成分或囊肿者为错构瘤。 周围型肺癌,形态如土豆,或桑椹样,直径>4cm,边缘有毛 剌、分叶、可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周围无子灶。
2、成人原发型肺结核或肺门 淋巴结核与中心型肺癌: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潜伏期4~8周。

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酷坏死,易形成空洞。

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与肺炎、肺癌的诊断较难,需要我们影像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或胸膜活检是检查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发现病变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疗效观察均离不开影像检查,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基础影像检查方法,胸部CT是鉴别诊断常用检查方法。

影像表现相同的结核病,病理、病变性质可不同。

①肿块或球形阴影,在病理上可为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核球。

②肺段、肺叶实变影,其病理性质可为渗出性、干酪性、增殖性或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的肺不张。

③双肺内多发结节影或球形影,可为渗出性、增殖性、干酪性病变。

④空洞阴影,在病理上表现为干酪性空洞、纤维空洞、净化空洞。

空洞内有球形内容物可为霉球菌或坏死组织。

⑤肺门纵淋巴结肿大,可分为干酪性或增殖性,不同性质的病变抗痨效果不同。

胸部CT诊断肺结核的依据与胸片相同,病灶多发生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表现为多部位、多密度、多形态、多钙化灶(斑片、球形、空洞等),是诊断继发型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肺门淋巴结肿大是诊断原发型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胸部CT在显示胸片隐蔽部位的结核灶比较有优越性。

胸部CT可显示肺段、肺叶支气管狭窄及管腔增厚,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

球形或肿块形结核灶借助增强效果对于病灶边缘和密度的分析有助于肺炎与周围形肺癌的鉴别。

CT观察肺门及纵隔淋巴节增大较X线片准确。

CT密度均匀或环形增强有助于淋巴结核的诊断。

胸片、CT 均根据影像表现反映病理变化,根据影像推断病变性质。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方法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方法有胸部X线摄影、胸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

1. 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初步评估肺部是否存在结核病变。

典型的肺结核X线表现包括肺内斑点状阴影、空洞形成、纵隔淋巴结肿大等。

X线摄影对于早期和少量结核病变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2. 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敏感、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结核病变的形态和分布。

在CT扫描中,结核病变常表现为结节、球状阴影、空洞和斑片状浸润等。

CT扫描还可以评估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肺门周围炎症等情况。

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孕妇和儿童等不适宜进行X线检查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影像学表现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因患者的免疫状态、病变特点和病程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早期结核病变:早期的肺结核病变在X线上常表现为小的结节或斑点状阴影,周围可见细小的结节状浸润。

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这些结节状病变,并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扩展程度。

2. 活动期结核病变:活动期结核病变通常呈现为结节状阴影,周围可见炎症性浸润和肺段或肺叶的空洞形成。

这些病变通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3. 干酪样坏死和钙化:在结核病变愈合的过程中,病变区域可能发生干酪样坏死和钙化。

这些病变在X线上呈现为颗粒状钙化影或斑片状钙化影,CT扫描可以更明确地显示这些变化。

4.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常表现为胸膜增厚和粘连,胸膜腔中可见少量积液。

这些表现可以通过X线和CT扫描来评估。

,影像学诊断在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胸部X线摄影、胸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医生可以准确评估肺结核的病变范围和进展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一、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检查是肺结核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在肺结核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部上叶的局部浸润影,或者是肺门淋巴结的肿大。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在 X 线上常表现为“哑铃状”阴影,即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的典型影像。

继发性肺结核的表现则更为多样,常见的有渗出性病变,在X 线上呈现为云絮状或片状的阴影,边缘模糊;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密度较高,边界清晰;干酪样坏死则可形成空洞,在 X 线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洞壁较厚,有时可见液平。

此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在 X 线上可看到一侧或两侧上肺有多发的厚壁空洞,周围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阴影和散在的新老病灶。

二、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检查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在发现隐蔽部位的病变、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肺结核的早期,CT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的微小结节和粟粒状阴影。

对于空洞性病变,CT 能够准确地显示空洞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洞壁的情况。

同时,CT 还可以发现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肿大,以及支气管的受累情况。

在肺结核的进展期,CT 可以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更加准确,对于判断是否有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并发症也更加清晰。

在治疗后的随访中,CT 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吸收、好转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病灶出现。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对于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评估,MRI 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淋巴结内部结构和组织特性的信息。

然而,由于肺部含有大量的空气,导致 MRI 信号衰减,对于肺部实质病变的显示不如 X 线和 CT 清晰,因此一般不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首选方法。

四、影像学诊断的综合分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并介绍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胸部X线摄影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结构和病变,发现可能存在的肺结核病灶。

肺结核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结节状阴影、浸润性病灶、空洞等。

2. 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为敏感和精确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和病变,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肺结核的CT表现包括空洞、结节、纤维化、钙化等。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并不常用,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复杂肺结核合并胸部周围脏器的感染,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肺结核影像学表现1. 结核球结核球是最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形式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局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常伴有钙化或空洞形成。

2. 结节状阴影结节状阴影是肺结核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的病灶,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边界清晰。

结节状阴影的密度较高,有时可出现钙化。

3. 浸润性病灶肺结核的浸润性病灶通常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块状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

这种病灶通常发生在肺段或肺叶之间。

4. 空洞肺结核的空洞是由于肺组织的崩溃和坏死所形成。

空洞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常与结核球或浸润性病灶相伴。

5. 纤维化在肺结核的慢性病例中,炎症会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组织密度增加,肺纹理增多,被膈肌或其他组织完全或部分遮挡。

三、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尽管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早期的肺结核病灶可能很小,难以通过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测出来。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肺结核与其他肺部疾病在影像上呈现相似的表现,容易造成诊断困难。

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only 510%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igarette
smoking typically peripheral and generally
large over 4 to 6 cm; with rapid growth; early metastases; and a poor prognosis
肺癌与肺结核 的影像学诊断
肺癌分类
Lung cancer; bronchogenic carcinoma
病理分型:鳞 小 腺 大 临床分型:中央型 周围型 纵隔型
Squamous cell Ca
3040%;generally central 70% hilar or perihilar in subsegmental or larger bronchi
Regional Lymph Node Status N
N1: Ipsilateral peribronchial or hilar nodal metastases; or intrapulmonary nodes involved by direct extens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All N1 nodes lie distal to the mediastinal pleural reflection
T4: A tumor of any size that invades any of the following: mediastinum; heart; great vessels; trachea; esophagus; vertebral body; carina; or any tumor with a malignant pleural or pericardial effusion; or with satellite tumor nodules within the ipsilateral primarytumor lobe of the lung

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正文】一、引言肺癌和肺结核是两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影像学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影像学表现、病因、病程、治疗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二、肺癌的影像学表现1:影像学表现详细描述:肺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实质结节、肺实质肿块、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实质浸润,等。

其中,肺实质结节可呈现边缘模糊、大小不均、密度不均匀等特征。

2:影像学特征:%等等:::三、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1:影像学表现详细描述: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原发性结核、继发性结核和空泡性结核等。

其中,原发性结核可表现为肺实质结节、肺门淋巴结增大等;继发性结核可表现为肺实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等。

2:影像学特征:%等等:::四、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1: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肺癌和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2:影像学鉴别诊断要点:- 对比影像学表现,注意肺癌和肺结核的特征;- 结合病程和病因,肺癌多为恶性肿瘤,而肺结核为感染性疾病;- 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抗酸杆菌涂片、痰培养等。

:::五、治疗选择1:肺癌的治疗选择:根据病灶性质、分期以及患者整体状况,肺癌的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放疗或综合治疗等方法。

2:肺结核的治疗选择:肺结核的治疗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同时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附件】本文档附带影像学图片,便于读者深入理解肺癌与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肺癌: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来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

2:肺结核:指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肺部以及其他器官。

:::【全文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别
赣州市人民医院CT室雷剑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误诊率甚至达60%,因此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两种疾病诊断与鉴别的能力。

成人肺结核的CT特征
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

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

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
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Hu以上);⑥
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

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

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高>80Hu,易与肺癌相鉴别。

5、少结节堆聚性:肺结核病灶以增殖——干酪为主时,呈结节状,往往是均匀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均匀,很少表现数个结节堆聚在一起。

6、少增强性:若表现为结节或类肿块病变不易鉴别时,应进行增强扫描,肺结核病变由于缺乏血供,因而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量少,故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肺癌的血供较丰富,因而强化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

需强调的是,肺结核的“三多”“三少”一定要全面的、总体的、有机的加以分析运用,不能片面孤立、机械的分割的看待这些特征。

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基础是:癌组织发生在细支气管,向周围侵润性生长形成结节或肿块,最常见的是单源性的,表现为孤立单个病灶;肺癌浸润性地向肺实质及间质生长,表现为形态欠规则;由于癌组织侵及小叶间隔及淋巴管,多表现为边缘欠光滑、多毛刺、多棘状改变;肺癌有丰富的供血滋养血管,常见“肺血管集束征”;肺癌多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表现除肺野病灶之外,尚可发现肺门,纵隔相应引流的淋巴结肿大。

周围型肺癌CT特征如下:
1、孤立性结节及肿块:有别与肺结核病灶,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往往是清晰的,而无卫星灶(肺结核基础上发展为疤痕癌除外)。

2、形态欠规则:结节病灶表现为数个结节堆聚,这是由于癌组织以一个中心向周围多个腺泡浸润生长所形成的,由于其生长不均衡,中间有残余肺泡组织,即形成所谓小泡征。

肿块生长的同时遇有血管或支气管的阻碍形成切迹,即所谓分叶
3、边缘欠光滑:主要表现为棘状突起和短毛刺,毛刺往往较密集,周边均有分布,两者是由于侵及肺泡表面或小叶间
隔及淋巴管形成的;有别于炎症性肿块的边缘毛刺,炎症性毛刺表现较长和稀疏,一般只有二、三条,它是由于炎症慢性过程中,纤维化所致。

4、肿块密度及增强:平扫时肺癌肿块或结节往往是均匀的软组织密度,CT值30—50Hu之间,增强后大多数明显强化,CT值差>30Hu,常见有数支血管与肿块相连(即“血管集束征”),肺癌肿块少有钙化,偶有钙化,一般量少,呈点状偏肿块一侧。

5、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肺癌多数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有其解剖引流规律,一侧肺癌,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上叶肺癌→右上肺门淋巴结→右气管旁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

右下叶及中叶肺癌→右下肺门淋巴结→隆突下组淋巴结→右气管旁组淋巴结。

左上叶肺癌→左上肺门淋巴结→主肺动脉窗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

左下叶肺癌→隆突下组淋巴结→右气管旁及主肺动脉窗组淋巴结。

隆突组淋巴结为交通站,可引流至对侧纵隔甚至对侧肺门淋巴结使之肿大。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文献上大多数认为>15mm为肿大,我院手术病理随访结果:10mm阳性为11.5%,12mm阳性为56.2%,15mm为92.6%,所以有必要把超过≥12mm定为淋巴结肿大标准。

有关肺结核与肺癌鉴别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结核性肺不张与癌性肺不张的影像学鉴别
结核性肺不张是由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支气管牵拉扭由造成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所以具有以下影像特征:①除肺不张之外,肺门无肿块,其它肺叶常见斑点状、纤维索条状或钙化等肺结核之特点;②不张的肺实变影中常见扭曲或扩张的不规则含气管状影。

肺癌肺不张,肺门区常见肿块,不张肺组织一般无含气的支气管,但可见狭窄或中断的支气管影与肿块相对应,大多发生在叶支气管开口附近,其它肺叶一般无结核病灶。

二、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影像学鉴别
结核性空洞有两种改变:一种影像上表现多发性,呈“蜂窝状”,易与癌性空洞区分。

另一种为单发性,一般在2cm以上,其特征是:①壁薄、内壁较光整、无壁结节;②空洞四周均匀,空洞无偏心改变;③周围有结核卫星病灶,如纤维索条、斑点及钙化影等:癌性空洞的特征:①壁厚、内壁欠规则,常见结节;②偏心性空洞;③周围无卫星灶。

三、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与癌性胸水鉴别
结核性胸膜炎所产生的胸水,常见粘连包裹,胸膜呈一P>致性增厚,斜裂、水平裂等叶间裂常同时增厚、无肋骨破坏。

癌性胸水,多为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所致,胸膜常厚薄不均,多见结节,若侵犯胸壁常见肋骨破坏或胸壁软组织肿块。

同时有时伴有纵隔胸膜不规则增厚或心包不规则增厚,同侧肺门及纵隔常见淋巴结肿大。

有关扫描方法的应用问题
一、扫描的层厚、层距问题(薄层扫描)
病变小于10mm,应该用5mm层厚、层距或2mm层厚、层距扫描,或5mm层厚3mm、4mm层距重叠薄层扫描,显示细小结构、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

二、肺是活动器官,扫描时应尽可能让病人平静呼吸,螺旋CT扫描时应一次性屏气快速扫描完,以减少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