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试题
三校生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yàn)B. 轰轰烈烈(liè)C. 轻歌曼舞(màn)D. 轰轰烈烈(l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他的努力,使得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因此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D.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如数家珍,让人印象深刻。
B. 她的文笔优美,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C. 他的计划太不切实际,简直是异想天开。
D.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他的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B.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双方都有责任。
C. 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
D. 他的演讲虽然精彩,但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夸大。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在写作业。
B.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C. 他的勤奋刻苦,使他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D. 他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一直很努力。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文章写得很精彩,深受读者喜爱。
B. 他的为人诚实守信,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C.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发挥失常。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B. 他的计划太不切实际,简直是异想天开。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D. 他的为人正直善良,深受大家喜爱。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演讲虽然精彩,但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夸大。
B. 他的计划太不切实际,简直是异想天开。
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
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
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
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三校生今年高考的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悲愤填膺(yīng)B. 纵横捭阖(bǎi)C. 情不自禁(jīn)D. 持之以恒(hé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这次比赛,他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信心,也提高了技术。
B. 为了响应号召,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环保活动。
C. 他的成绩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D. 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C. 这个方案的实施,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
D.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写的。
B. 我问:“你今天怎么了?”C. 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听了三遍。
D. 小明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
5.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人真有意思,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B. 请问您需要帮忙吗?C. 你看,我这么努力,怎么还得不到领导的赏识?D. 这个项目太难了,我们可能完成不了。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他一生勤奋好学,终于取得了博士学位。
B.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让人流下了眼泪。
7.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明天要去图书馆借书。
B. 明天我要去图书馆借书。
C. 我明天要图书馆借书。
D. 我明天去图书馆借书。
8. 下列各句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指追求更加完美。
B. 畸形: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C. 息息相关:指关系非常密切。
D. 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
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完整word版)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试题

完整word版)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与政治合卷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语文建议90分钟完成;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戳穿(chuó)瞻仰(zhān)湍急(tuán)麦秸(jīe)B.矩形(jǔ)骄傲(jiāo)供应(gōng)肮脏(zāng)C.呕吐(ǒu)萎靡(mì)允许(yǔn)造诣(zhì)D.浸渍(qìn)信笺(jiān)星宿(sù)薄饼(bǎ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迫不急待走头无路责无旁贷惆怅B.情不自尽朝三暮四漠不关心质疑C.昂首阔步别出心裁世外桃源留恋D.披星带月义不容辞一枕黄粱陷井3.下列使用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A.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___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
D.“三校生”都必须研究《语文》《数学》等课程。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一点也不学校的纪律。
②但有敢于实践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的科学态度。
③人们群众有运用民主的。
A.遵守严谨权利B.尊敬严肃权力C.尊重严格权力D.敬重严密权利5.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B.聚精会神地读书,哪怕只读一遍也会有较深的印象。
C.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D.听说___被修饰一新,就引起京都人们的怨声载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短促的休息之后,会议继续进行。
三校生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毒辣(dú là)遗臭万年(yí chòu wàn nián)B. 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C.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D. 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课外活动。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擅长体育运动。
C. 这种新型材料具有轻便、耐用、防水等特点。
D. 她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状态非常好。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B. “你的观点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深思。
”C. “这道题太简单了,我很快就做出来了。
”D.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什么?电影、音乐还是旅游?”B. “他长得 tall,瘦高个儿,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
”C.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错别字,需要仔细校对。
”D. “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B. “他努力的样子,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C. “她微笑着,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D.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倾国倾城(qīng)草长莺飞(yīng)B. 惊涛骇浪(hài)震耳欲聋(zhèn)C. 漫不经心(màn)翻箱倒柜(dǎo)D. 一蹴而就(cù)风驰电掣(chè)7.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xī shū)精神焕发(huàn)B. 酝酿(yùn niàng)恣意妄为(zì)C. 奋不顾身(fèn)欣喜若狂(xīn)D. 轰轰烈烈(hōng)疲于奔命(bēn)8.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成绩优异,堪称全班之冠。
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4届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质量越来越高。
如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边看展、边学习,通过立体鲜活的文物感悟文化传承;一些博物馆为环卫工人、司乘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举办专场活动,让一线劳动者更好体验文化魅力,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的社区和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生活。
走进博物馆的门槛降低了,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博物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增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
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
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
“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
不少城市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相互助力。
云南省2024届高三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2024届高三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
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
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
三校生学语文的高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纷至沓来(tà)C. 风和日丽(lì)D. 雪中送炭(t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为了完成作业,他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了三天三夜。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的表现非常出色,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
3. 下列词语中,最接近“与时俱进”意思的是:A. 革故鼎新B. 迎难而上C. 砥砺前行D. 持之以恒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D. 他像一匹黑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水滴石穿C. 一丝不苟D. 水平如镜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 他走进教室,环顾四周,然后坐下。
B. 我问:“你今天好吗?”他回答:“我很好,谢谢!”C. 我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英语。
D. 他的成绩一直在上升,成绩单上满是红勾。
7.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他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B.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他很快就解决了。
C.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他非常谦虚,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
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A. 我们班的学生都很团结,经常互相帮助。
B. 我最近买了一本书,名叫《活着》。
C. 她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9. 下列句子中,搭配不当的是:A. 他用勤奋的努力,换来了优异的成绩。
B. 她用微笑温暖了整个世界。
C. 他用智慧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D. 她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试题
语文
本试题满分100分,与政治合卷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语文建
议90分钟完成;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戳.穿(chuó)瞻.仰(zhān)湍.急(tuán)麦秸.(jīe)
B.矩.形(jǔ)骄.傲(jiāo)供.应(ɡōnɡ)肮脏.(zānɡ)
C.呕.吐(ǒu)萎.靡(mì)允.许(yǔn)造诣.(zhǐ)
D.浸.渍(qìn)信笺.(jiān)星宿.(sù)薄.饼(b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迫不急待走头无路责无旁贷惆怅
B.情不自尽朝三暮四漠不关心质疑
C.昂首阔步别出心裁世外桃源留恋
D.披星带月义不容辞一枕黄粱陷井
3.下列使用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C.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
D.“三校生”都必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一点也不学校的纪律。
②但有敢于实践的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的科学态度。
③人们群众有运用民主的。
A.遵守严谨权利
B.尊敬严肃权力
C.尊重严格权力
D.敬重严密权利
5.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
....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B.聚精会神
....地读书,哪怕只读一遍也会有较深的印象。
C.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
畅淋漓
...。
D.听说金刚阁刚被修饰一新,就引起京都人们的怨声载道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短促的休息之后,会议继续进行。
B.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下课再来研究讨论。
C.许多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D.不仅他数学学得很好,而且语文也学得很好。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流。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A. 反问夸张拟人
B. 设问明喻借代
C. 反问明喻拟人
D. 设问夸张借代
8.下列诗词句与作者对应的一项是()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孟郊白居易辛弃疾张养浩 B.孟郊白居易张养浩辛弃疾C.白居易孟郊辛弃疾张养浩 D.白居易孟郊张养浩辛弃疾
9.下列对中国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开创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它的开创者是屈原。
B.王安石在《爱莲说》中肯定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C.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通过花妖狐鬼,创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
D.鲁迅的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10.下列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里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高尔基的作品,高尔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史祖”。
C.《警察与赞美诗》出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人欧·亨利之手。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匈牙利作家茨威
格的诗句。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1.用描画事物的方法造的字是。
12.东晋诗人陶渊明名作《归园田居》中的佳句:“暖暖远人村,。
”
13.《庄子·秋水》是一则故事,文字简短而哲理深刻。
14.《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三、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小题1分,共7分):
1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纶”正确注音为“ɡuān”。
()
16.“刃”是指事字。
()
17.《我与地坛》是余秋雨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18.郁达夫的散文纯正、朴实、优美,被称为“美文”。
代表作有《背影》、《匆匆》。
()
19.“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
20.《孟子》为孟轲所著,成语“舍生取义”就出自该书,孟子主张人性善。
()
2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意思是“虚假的”。
()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6题,共15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日渐成为人们的度假好时机。
而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也成为情侣外出度假的快乐时光。
据统计,今年“七夕节”当天,前往桂林的出行人数较平时上升了70%以上,前往丽江的出行人数较平日上升了25%左右,前往三亚的出行人数较平日上升了15%左右。
同时,短途游的人数也大幅增加。
在出游的目的地中,①浪漫与避暑结合的海滨度假胜地深受欢迎,①爱情传说的发源地和浪漫的休闲胜地,也成为人们②的目的地。
一个人要出去旅游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其中,个人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者形成的主要客观条件;旅游动机则是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七夕节”出游人数增多的趋势反应出旅游者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外出旅游满足情感需要和社交需要的旅游动机;同时,短途出游人数的猛增也反映出时间因素对旅游活动的限制。
此外,出游需求的③也表明人们外出旅游会受到社会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节”,③了美好爱情以及青年男女表达爱意、增进感情的意思。
情侣们选择在“七夕节”前后到爱情传说的发源地和富有浪漫情调的休闲胜地旅游,正深刻的体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2.选段空白处①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果那么 B.只要那么 C.虽然但是 D.不但而且23.选段空白处②填入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追我赶 B.趋之若鹜 C.争先恐后 D.一往无前24.选段空白处③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旺盛隐含
B、兴旺隐含
C、旺盛隐藏
D、兴旺隐藏25.以上三个选段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3分)
A.七夕情侣游需求旺盛
B.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日渐成为人们度假的好时机
C.旅游可满足情感需要和社交需要
D.旅游者的形成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26.通过阅读和理解,你认为第三段表明和反映出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6分)
答: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0题(10分)
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27.下列句子是倒装句的一句是()(2分)
A.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君安与项伯有故?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臣为韩王送沛公。
28.下列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2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张良出,要.项伯。
29.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翻译:
30.这段选文分别表现了刘邦与张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中的对话分析。
(4分)答:
六、作文(40分)
当一家餐馆开得很成功时,有的国家的人会在餐馆旁边开百货商店、开副食品店……总之要与餐馆不同,最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有的国家的人则在餐馆旁边,开了一家又一家的餐馆,形成餐饮一条街。
请以“创新与模仿”为话题,也可以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但不能脱离“创新与模仿”的话题范围。
要求:1、立意新颖,结构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说真话,写真请,忌抄袭。
4、字数在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