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基本原则习题
刑法第一章选择题

刑法习题?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单选题?1.附属刑法是指?(C?)?A.附带规定于单行刑法的罪行规定??????B.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违法规定?c.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D.刑法典的附则?2.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D?)?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D.保护法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B.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靠刑法的宣誓与适用来实现?c.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D.刑法的机能包括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两个机能?4.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D)?A.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5.狭义刑法是指?(B)?A.治安处罚条例?B.刑法典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D.研究刑法的科学?6.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B?)?A.强制性?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D.阶级性?二、多选题?1.刑法的分类包括?(ACDE)?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2.刑法保护的法益有?(ABCDE?)?A.有关人身的法益?B.有关经济的法益C.有关财产的法益?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组成包括?(ADE)?A.总则?B.犯罪C.刑罚?D.附则?E.分则?4.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ADE?)?A.全国人大常委会?B.中国法学会c.司法部?D.最高人民法院?E.最高人民检察院?5.下列属于论理解释的是?(ABCD)?A.当然解释?B.反对解释C.补正解释?D.比较解释?E.文理解释?6.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可概括为?(ABCDE?)?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E.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三、判断题?1.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自1979年7月1日起实施。
刑法练习题集前十章

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1刑法2立法解释3司法解释4论理解释5限制解释6扩展解释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的生效方式是()。
A从公布之日起生效B公布之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C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D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2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下列哪种刑事法律?()A刑法立法解释B单行刑法C刑法修正案D附属刑法3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前段的递进C前段的例外D对前段的限制4立法解释是()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5对于1997年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A历史解释B当然解释C限制解释D扩张解释(二)多项选择题1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修正案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包括()。
A最高人民法院B公安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司法部3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A刑法调控范围的广泛性B鲜明的阶级性C刑法强制手段的严厉性D稳定性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具体任务包括()。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ZK)〗5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B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D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ZK)〗6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刑法经典练习题

刑法经典练习题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2023年刑法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1.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用的原则是 (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某一危害行为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不认为是犯罪 ( ) A.情节轻微或危害不大的 B.情节显著轻微或者危害不大的C.情节轻微并且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并且危害不大的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有以下观点: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②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一致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4.量刑的一般原则是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5.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6.下列哪些选项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A.将明知是痴呆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怀孕的情形,认定为强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B.将卡拉OK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为,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C.将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刑法》规定了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未规定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罪。
为弥补处罚漏洞,将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的行为认定为毁灭"国家机关"印章7.下列不属于刑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合法性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适用性原则- D. 惩罚性原则正确答案:A2.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可依原则- C. 犯罪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原则- D. 犯罪以法律为依据,刑罚以行政法规为依据原则正确答案:D3.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是()。
- A. 主体- B. 客体- C. 行为- D. 结果正确答案:D4. 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B.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C.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法律规定的情形并不重要- D.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利益,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正确答案:A5.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之客体的是()。
- A. 身体- B. 财产-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公共利益正确答案:C二、判断题1. 刑法是指国家以刑罚来保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罪与刑。
正确答案:对2. 刑法是国家施行刑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是国家行使刑事权力的依据。
正确答案:对3.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规定罪及其刑罚,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正确答案:对4. 犯罪是指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对5. 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行为对客体造成结果的社会危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正确答案:错以上为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
---以上是我根据您提供的要求编写的《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考试内容及答案一》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法总则练习题答案

刑法总则练习题答案在刑法总则的学习中,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法律条文和法律原理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一些刑法总则的练习题及其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所有上述原则答案:D2. 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A. 法律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B. 犯罪行为必须有法律规定C. 刑罚必须由法律规定D. 所有上述说法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动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B二、判断题1.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普遍的,即对所有犯罪行为都有约束力。
答案:正确2. 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故意。
答案:正确3. 犯罪的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不一定产生了犯罪结果。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区别。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的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犯罪的客观方面则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采取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1)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2)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非法侵害;(3)防卫行为的对象是非法侵害者;(4)防卫行为没有超出必要的限度。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三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有人正在偷窃他的自行车。
张三立刻上前制止,并在争斗中不慎将小偷打伤。
问题: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答案:张三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三发现小偷正在偷窃他的自行车,即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刑法练习题库

刑法练习题库◆◆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A)。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B、5年以上15年以下C、5年以上11年以下D、6年以上11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基本原则习题
ID(1399):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正确答案:C
评析:考察知识点:罪刑法定原则解析:依辅导用书的观点,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的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不利于行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据上引,选C正确。
ID(1488): 某日,王某和李某共同串通抢劫路人周某的钱财(价值1万元),二人共同实施抢劫,情节相同。
但法院审理此案时,考虑到王某是县政府副县长的儿子,因此判王某抢劫罪,执行3年有期徒刑,而判李某抢劫罪,执行5年有期徒刑。
该法院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项原则?
A. 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D
评析:[测试点] 我国的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本题中王某和李某共同故意抢劫,具有相同的犯罪情节,法院应当同罪同罚。
该法院在定罪时遵循了平等原则,而在量刑上依身份地位不同实施了不平等原则。
这一做法是明显违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
ID(1491): 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正确答案:D
评析:本题目是对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理解,罪行指的是犯罪行为,而罪刑则是犯罪和犯罪的法律后果。
第一处为罪刑,第二处为罪刑,第三处为罪刑,第四处为罪行,第五处为刑罚,第六处为罪行
ID(1493): 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正确答案:B,C,D
评析:[解析]:此题是刑法理论考察。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表现特点有三方面,其中,1)在制定刑法方面,表现在建立刑法体系和规定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故B对;2)在量刑法方面,在认定犯罪性质及其法定刑的基础上依照案件情节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不同,实行区别对待,从而选定恰当的宣告刑和决定免于处罚的审判活动,所以它重在犯罪情节兼顾人身危险性。
故C对;3)在行刑方面,表现在对其中确有其事悔改、立功表现,再犯罪可能性明显降低的人可以予以减刑、假释。
故D对。
而“刑法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所以A错误
ID(5055):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的关系,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由于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了有利于被告的思想,因此,将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中的"人"限制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因此,被处以治安拘留的违法人员,在拘留期间,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C.罪刑法定原则主要是为了限制司法机关滥用权力,以保障人权,因此,并不排斥立法上的类推解释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必须明确,但是,刑法的明确可以由立法和解释共同实现
正确答案:D
评析:D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是:法律主义、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类推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实质侧面是:明确性原则与刑罚法规的内容的适正原则(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与禁止不均衡的、残疟的刑罚)。
但是,法律主义并不是说要求刑法本身达到绝对明确,事实上,由于文字本身及其他原因,决定了必须对刑法作出解释,因此,刑法的明确可以由立法和解释共同实现。
D选项正确。
由于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了有利于被告的思想,因此,当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同时不会与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相冲突时,允许类推解释。
所以,B选项错误。
但是,根据刑罚法规的内容的适正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一切不合理解释,所以A选项错误。
罪刑法定原则不但禁止司法类推解释,也禁止立法的类推解释。
所以C选项错误
ID(7037): 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原则?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正确答案:D
评析:我国刑法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第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第三,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罪行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ID(7038): 已婚男女张某(男)和李某(女)因长期共事产生感情,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及旅馆,多次发生性关系,对于张某和李某的行为应如何界定?
A.通奸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
C.聚众淫乱罪
D.无罪
正确答案:D
评析:张某和李某的行为是通奸行为,并不是我国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刑法中也并未规定通奸罪,因此,不应当对其定罪处罚,故答案为D
ID(7043): 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有
A.法律明文规定不可以适用类推
B.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
C.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类推
D.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正确答案:A,B,D
评析: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并且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以类推适用。
ID(7051): 以下古语中,体现了罪行相适应思想的是
A.杀人者死
B.刑无等级
C.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D.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正确答案:A
评析:BC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
ID(7058): 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罪行法定原则?
A.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B,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C.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D.禁止不均衡刑罚
正确答案:A,B,C,D
评析:详见辅导用书“罪行法定原则”。
ID(9964):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C
评析: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此条的规定说明在我国定罪量刑必须由法律规定,习惯不是刑法的渊源,A错误。
我国的行政机关也没有设定刑罚的权力,B项错误。
在我国允许只表述罪名的立法方式,所以D也不正确。
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我国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允许对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所以C项入选。
ID(9982):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