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合集下载

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结构对比

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结构对比

南糕北饺 南方人习惯吃年糕,北方人更讲究吃饺子。年糕也渗透到北方 ,但比较单调,只有南方人才能将其做出众多的花样。至于饺 子,很明显属于北方的产物,南方也开饺子馆,一般都要打出 “北方水饺”的幌子,以示正宗。
咸粽子还是甜粽子
北咸南甜,咸豆腐脑还是甜豆腐脑
豪饮还是茶道 南方人喝茶很讲究,且几乎 每家都有泡茶的茶具,讲究 的是茶道,泡茶的步骤都有 次序。而北方人喝茶很简单 ,把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 倒入开水泡开就可以喝了, 这也看出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
南北方饮食差异你知道多少?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俗 习惯,饮食文化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的是“南米北面”,除此之外,南方和 北方在饮食文化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差异。
南米北面 对于南方朋友来说,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而北 方人除了米饭,则经常会吃馒头、烙饼、手擀面、疙瘩汤、 面片……
谢谢观看!!!
我国区域分化: 中国域内大致形成了东北饮食文化区、京津饮食文化区 、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区、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中 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区、中北饮食文化区 、西北饮食文化区、西南饮食文化区、东南饮食文化区 、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区、素食文化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沿海没有鱼类不叫吃饭;西北一面 食为主;中原有米有面饮食丰富;游牧以蓄肉为主;西 南湿热喜辣;东北干寒好酒。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 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复杂的地域差异。
1) 特点:不拘泥于细节,颇有东北人的气质。东 北菜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宫廷菜点和汉族饮食 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许 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 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 菜肴丰富又实惠。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

咖喱粉
(3)、中东料理圈
• 善于用橄榄油 人的重要食材,主食 为面包
欧洲人的主食面包
意大利菜、巴西菜、美国菜
(3)阿拉伯饮食风味
• 以土耳其为代表,包 括巴基斯坦、印度尼 西亚、伊朗菜、伊拉 克菜、科威特菜、沙 特阿拉伯、巴勒斯坦、 埃及等菜
2、四大料理圈
• (1)、中国料理圈 • 中国人做菜的观念 “医食同源”。擅长 于各种酱料和调味。
豆瓣酱、辣椒酱
(2)、印度料理圈
• 善于使用咖喱粉和印 度酥油。
第三章 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第一节 世界饮食的区域性
一、世界饮食文化区域概述
1、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 (1)、东方饮食风味 • 以中国菜为中心,包 括韩国、朝鲜、日本、 越南、泰国、缅甸、 新加坡、印度等菜。
日本菜、越南菜、泰国菜
缅甸菜、新加坡菜、印度菜
(2)、西方饮食风味
• 以法国菜为代表,包 括俄罗斯、意大利、 英国、德国、瑞士、 希腊、波兰、西班牙、 芬兰、加拿大、巴西、 澳大利亚、美国等菜。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一、中国饮食文化地域分布的基本现状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不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的,而是从历史形成的饮食特点这一角度来讲的。

人类在维持生命和举行节日庆典时,渗透进自然、社会、厉史因素而升华形成了饮食文化,包括饮食惯制、饮食结构、饮食口味、饮食器具和烹调方式等。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云:“食品之有专嗜者焉,食性不同,由于习尚也。

兹举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饮食界也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菜已有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南方菜和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菜的区分。

各区域的饮食都以一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发展起来。

各个圈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没有绝对的界限,呈现出一定的辐射状和层次性。

二、形成饮食文化地域差异性的原因分析1、经济条件局限。

这是形成饮食文化地域差异性的最根本原因。

在远古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运输和通讯手段都十分匮乏和落后,人们的生产活动往往局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食料的来源多为就地材。

地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文化的封闭性也造成生活习惯的承袭性而久之成为习这种习俗。

2、地理环境差异。

我国疆域范围内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地形,高原、盆地、丘陵、湖泊、海域、江河、山区等等,不同地形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影响着人们饮食风格的形成。

基本上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青藏高原东缘为分界线,此线以北、以西区域的饮食结构以动物脂肪蛋白质型为主,以南以东区域以植物淀粉型为主。

积年累月,各饮食圈就以各地的食料为基础,发展起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的口味也各不相同。

北方天气干燥,易出汗,因此菜肴多偏咸;西部以盐碱性黄土地为主,为平衡生理酸碱度而多喜食醋;蜀湘地带湿气重,因而人多食辣。

3、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崇拜习性也影响到当地居民对食料的选择和食用方法。

从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某些仪式演变出不少食俗。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多种多样的区域(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多种多样的区域(练习)((含答案))

1.1多种多样的区域(练习)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划分的指标是()A.自然指标B.单一指标C.综合指标D.地理位置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涉及的指标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故选C。

第2题,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部特征基本一致,区城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各区域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开发政策及措施。

故选A。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城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km2,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km'。

结合图示完成3~5题。

3.下列区域的空间尺度较小的是()A.河北省B.北京市C.天津市D.雄安新区4.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最主要目的是()A.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B.开发建设雄安地区C.承接天津市的产业转移D.建设河北省的经济中心5.下列四个区域的发展中,建成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是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是()A.河北省B.北京市C.天津市D.雄安新区答案3.D 4.A 5.B 解析第3题,四个区城中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为省级行政区,空间尺度基本相同,而雄安新区则是较低一级的较小空间尺度的区域。

浅谈中国各地饮食差异

浅谈中国各地饮食差异

浅谈中国各地饮食差异摘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对餐饮的独特爱好与讲究,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

这种饮食差异的形成,受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影响。

同时,各地饮食还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差异;文化;习惯;中国地大物搏,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饮食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

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1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它是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的,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一、中国各地饮食习惯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对餐饮的独特爱好与讲究,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肴,一般食用量大,通常习惯吃饱吃好。

东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是:多吃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喜食鱼虾、野味,嗜好肥、腥、膻,重油偏咸,并喜用拌、蘸食法。

大酱和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

河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是:农闲季节一日两餐,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鱼为佳品菜肴。

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

“杂”是河北饮食习俗的显著特点,具有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

山西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饭稠,午饭好,晚饭稀。

重主食,轻副食。

主食以面和小米为主,素有“一面百样吃”的美誉。

不搞一餐数菜。

一般口味喜咸中带酸,醋是山西人惯用的调料。

苏南人饮食的主要特点是:口味上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普遍喜食新鲜、细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少用调料、辅料,特别讲究保持食物菜肴的原味,且质高量少。

浙江人的主要饮食习惯大致是:口味以滑嫩爽口、糯而不腻、清淡纯鲜为主,酸辣次之。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概述]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概述]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概述]产业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菜系文化的发展与详细描述---------川菜内容提要:在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的影响下,中国被划分为若干个饮食文化圈。

孙美红通过介绍西南地区饮食的内最具代表性文化圈四川菜系,来分析菜系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川菜饮食文化区域性饮食文化圈菜系川菜汉族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壮族汉族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

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已经形成体系。

发展战略到清代初期时,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川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也叫四川菜。

以其麻辣味享誉于海外,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

川菜选料认真,且配料细,烹制考究,调味多样,尤其是味别多样,有百菜百味之称。

常见山香有鱼香味、五香味、怪味、麻辣味、酸辣味;常见烹饪方法为干煸,干锅,水煮,爆炒之类。

即四川菜系。

以成都菜和重庆菜为代表。

四川粤菜日本料理各地风味比较统一。

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

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小吃类菜系,也是西南民间最大菜系。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

在味等上尤多突出,素以味多,味广、味厚著换称。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之说。

鲁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也称山东菜。

鲁菜居各大菜系之首,是各大菜系的基础。

鲁菜取材广泛,选料精细,讲究丰满实惠,烹调方法全面,精于制汤,善以葱调味。

鲁菜在烹制海鲜上有独到之处,不光对海珍和小海味的泡制烹制,堪称一绝。

淮扬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扬菜注重刀工,讲究火候,口味清淡微甜,。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其局限性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中。

淮扬菜以其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而在中国四大菜系中独领风骚。

特点是:用料以水鲜为主,汇江淮、湖南特产为一体,禽蛋蔬菜,四季常供;刀工精细,注重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咸甜醇正适中。

世界上的“四大料理圈”

世界上的“四大料理圈”

世界上的“四大料理圈”按照日本学者辻原康夫的观念,全世界的烹饪根据其各自特点可分成四个区域,即所谓的世界“四大料理圈”。

一、中国料理圈从全世界的角度看,拥有独特洗练的调理技巧,使用特有食材,更具备历史悠久的料理文化,最著名的有中国、印度、中东与欧洲四个地区,一般称为“四大料理圈”。

这些地方也正是世界重要文明发祥地,可见文明与料理水准有密切关系。

就中国料理圈而言,中国人做菜最重要的观念是“医食同源”。

也就是,饮食生活就是调理身体、追求健康的一部分。

至于其食材,最主要的肉类是猪肉,调味料则有酱油、味噌以及各种酱料(豆瓣酱、辣椒酱等等)。

中国料理做法变化多端,会根据食物不同含油程度,采取最能发挥食材特色的煎、炒或炸等处理方式。

整体而言,中国菜调味技巧复杂且高明,端上桌都显得精致漂亮,可说色香味俱全。

不过三者之中,中国人最重视的还是好吃。

另外,保存食品方面,中国人常使用腌渍方法处理肉类与蔬菜,技巧高超。

二、印度料理圈印度料理的特色是,使用各种香料做成的咖喱粉“马色拉”(masala),以及牛乳或绵羊乳添加香料做成的印度酥油。

印度酥油通常很辣。

因为宗教理由,印度人通常避免食用牛肉或猪肉,改吃羊肉与鸡肉。

植物性食物方面,名为“达尔”的豆类料理特别受欢迎。

日常主食则是用米煮粥,或者以小麦与杂粮做成名叫“查巴迪”的面粉脆酥薄饼,以及名为“馕”的薄煎饼。

为了烤馕,许多印度家庭都有名为“丹多尔”的黏土制烤瓮。

三、中东料理圈中东料理圈又可区分为土耳其−波斯系与阿拉伯系两大部分。

由于信仰回教,中东民族完全不食用猪肉。

他们最喜好的肉类是羊肉,特别是仔羊,常做成串烧料理“西西格巴布”。

调味料方面,优格与橄榄油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也大量使用辣椒、胡椒与丁香等味道强烈的香料。

四、欧洲料理圈欧洲人最重要的食材是肉类与乳制品,大部分调理方法都和这两种饮食原料有关,但主食应该还是面包。

面包之外的原料处理方式,以容易保存为最重要的因素,许多食物都经过熬煮或者盐渍。

中国饮食文化 (4)ppt课件

中国饮食文化 (4)ppt课件
技艺先进 • 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区域饮食风俗厚重,食品繁多,名肴瞩目
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
以苏、浙、皖为代表。特点: • 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 兼有华夏文化(古朴)和
江南文化(细腻)的食文 化特质
荷 叶 包 鸡 皖 菜
一品罗汉菜 苏菜
东 坡 肉 浙 菜
东南饮食文化圈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特点: • 物产丰饶,重鲜活,尚食事 • 大胆改良、锐意创新,呈现较强的开放性饮食文化特质 • 食风讲究,商贾气息浓郁
以新疆地区为中心。特点:
• 以畜牧业原料为主,以农 业种植原料为辅,以果品 为特长;“食肉饮奶”
• 食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
味食品琳琅满目;(外域
文化影响早,少数民族多


• 食俗受宗教影响大,伊斯 兰教
肉 串
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
陕 西 小 窝 头
以陕、晋为代表。特点: • 中华饮食文化的摇篮 • 面食制作见长,品种丰富,善用杂粮 • 食俗粗犷、豪放、节俭;“面条象皮带,烙饼象锅盖”
格拉条(搁拉条) 阜阳特有面食
以味道香辣著称 一咸三分味 一辣到十成
有东方意大利面之称
“撒”汤
羊龙骨(羊蝎子) 味道鲜辣爽口
因其形状酷似蝎子 故俗称“羊蝎子”
阜阳 地锅鸡
视频欣赏
• 嗜饮酥油茶

•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风干肉
青稞酒
酥油
素食饮食文化圈
素食 • 以植物性原料制成的菜品 • 食素的行为模式或生活方
式 斋食 • 古人祭祀之前不饮酒、不 吃荤的素食行为和所食食 物 • 佛门弟子中午之前所进用 的食物 • 伊斯兰的斋戒之食
1、 川菜 2、 粤菜 3、 鲁菜 4、 苏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名称地区口味饮食习俗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咸重、(葱蒜的)辛辣、
生食喜事炖菜,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朝鲜族常吃生肉、葱蒜、冻食、腌菜
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内蒙古咸重为主牧区爱咸食畜肉,热喝奶茶,
饮烈酒
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新疆以咸为主,辅以适当的
干辣(椒)和香辛料吃烤肉,佐以孜然、辛辣粉等调味品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陕西、山西、河南西部酸味、味稍重喜食面食
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以咸香为主,兼容八方
口味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民间小吃形成层次性饮食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山东半岛、华北咸鲜味正,葱蒜辛辣鲁菜构成主体
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湖南、湖北酸辣和微辣喜食稻米、淡水水产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安徽、江苏、浙江、上
海咸甜适中,清淡精致细腻,肉类菜肴名目繁
多。

擅长糕点小品
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四川、云南、贵州、广
西
麻辣、酸辣食料丰富,川菜成为主体
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广东、福建、海南清淡、咸鲜喜食稻米,尚茶饮,爱喝茶,
粤菜成为主体
青藏地区饮食文化圈西藏、青海咸重、酸辣、辛香主食料为糍粑、牛羊肉及各
种面食,喜食生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