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doc

合集下载

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览

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览

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览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按时代早晚排列)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考古的意义考古的现实意义很大,最明显的一个,证明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许多史书都有记载,但是国际史学界却是不承认的。

缘由就是如今尚未出土与夏朝历史有着过硬联系的文物,如今仅仅有二里头〔文化〕出土的“夏”字遗存和河南郑州东赵遗址能牵强和夏朝有联系。

但是二里头的一个“夏”字遗存仅仅是切合《史记》与其他一些史书,但没有诸如甲骨文这种特别的“史书”在国际上也是证明不了夏朝的存在的。

所以说,想要在国际上证明夏朝是真真实切存在的,就需要考古了。

同时,要证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光靠文字记载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历史文物作证,而这些历史文物就需要靠考古发掘来将它们带出泥土千年的封印,在世人眼前呈现出那个时代的奇光异彩。

还有,考古也是增添民族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众多的考古发觉来证明中国古代那么多强盛的朝代并且作为其强盛的证明呈现在世人眼前的话,那么外国人更是看不起中国了,更有一些有心人会借此贬低中国是个文化骗子,连个有力的证明都没有,谁会信书上记载的东西呢?到时候,中国还会保持如今这泱泱大国的气派吗?我想过不了很长时间,国人自己就会对自己的根产生了怀疑,中国将不攻自破。

考古的〔方法〕考古讨论的对象是古人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基本方法为地层学与类型学。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留意到了古代遗迹考察,以及古代遗物讨论的价值,从北宋的金石学始终到清代,形成了传统考古学。

20世纪初对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我国考古学的诞生。

考古学有三种含义,一是考古讨论得到的历史学问与书籍;二是得到这些学问所用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资料的搜集与保存,审定与考证,编排与整理;三是理论讨论与解释,包括说明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古代社会进展的规律。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简介:宁夏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大量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很少发现有精确年代的遗址,因而对该地区文化演化特征的判定一直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

鸽子山遗址2014-2016年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即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演化序列;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这类具有重要文化特征的遗物的时代属性;初步浮选与残留物获得了一些植物遗存,这对于研究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乃至该地区的农业起源都有重要意义;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及疑似建筑遗迹为研究人类生存模式、生计能力和对气候适应行为以及居址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发现的疑似建筑遗迹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同类型遗迹,可能是古人类滨水而居搭建“风篱”的遗存;遗址其中一个文化层处于一个极冷事件——新仙女木期,对于研究人类在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对环境极端事件的适应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简介: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原平坝县)。

2012~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

目前已发现灰坑7座、用火遗迹10余处、墓葬7座、活动面两处等。

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其中,各类型打制石制品近10万件、骨器约100件、陶片100余片。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十大考古发现

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领队:王占奎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

之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位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详细调查与全面钻探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

其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特别引人瞩目。

这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也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钻探表明,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约300米。

根据墓葬聚散程度,整个墓地可划分为北区和西南区,呈现“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

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按规模大小,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类:小型墓墓室面积不足3平方米,两区各有5座;中型墓墓室面积13平米以上,共3座且仅见于北区,大体呈西北——东南一线分布,依次为M3、M4、M9。

另外,北区还有形制、规模不明者2座。

墓向分南北向和东西向,多数墓室口小底大,墓底多有熟土“二层台”,个别为生土二层台;中型墓还有数量不等的壁龛。

木质葬具,或一棺、或一椁一棺、或一椁两棺。

葬式可辨者均为仰身直肢,墓主头朝地势较高的方位,即朝向台地中脊。

小型墓大多于头端二层台上随葬一、两件陶器,或单鬲、单罐、或1鬲1罐,少见青铜器。

随葬陶鬲以高领袋足鬲为主。

而本次发掘备受关注的两座中型墓(M3、M4),随葬品种类丰富,数量多,尤以铜礼器为最,多出于壁龛内。

其中,M3有6个壁龛,5个内出土青铜礼器14类31件,计有鼎、簋、卣各6件,禁、斗各2件,甗、彝、罍、壶、尊、觯、盉、爵、盘各1件;M4壁龛8个,出土青铜礼器11类50件,包括簋16、鼎15、罍、甗各4,壶、簠、盂、牺尊各2,甑、尊、盘各1件。

两墓北壁西端壁龛各出1件高领袋足鬲。

另,M3二层台及椁室顶部随葬有兵器、车马器及其它小件遗物。

棺内均随葬有少量玉器。

中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

中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

中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我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很多古人的遗址,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

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个遗址是中国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距离北京市大约50公里,是在1961年公布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移至内曾经出土人类化石200多件,还有10多万件的石器等文物。

2.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历史上的重大发现,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至今已经有7000~5000年的历史,在这个礼仪纸里出土了很多陶器陶瓷碎片骨器等。

3. 殷墟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1961年的时候被列为中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出土了15万片甲骨文,是著名的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

4.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文化内涵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文化遗址,至今有3000~5000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5.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在1974年3月的时候被当地人发现,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兵马俑其实只是墓葬的陪葬品,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皇帝的陵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陵。

6.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是1972年到1974年进行发掘的汉调墓葬群,墓葬内出土的棺椁,丝织品,帛书,漆器等有3000多件对我国研究汉代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7. 明定陵明定陵是明朝时期的墓葬群,这里安葬了明代。

第13位皇帝和两位皇后,这座陵墓修建于1584年到1590年是明十三陵当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

8. 海关候墓海昏侯墓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也是中国现在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墓葬,这座墓葬是从2011年开始发掘至今,已经出徒超过1万套珍贵文物对汉代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9. 曾侯乙墓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就是从曾侯乙墓当中出土的,这个墓葬遵守了周代诸侯的身份,出土的编钟也是最完整最大的一套编钟。

10. 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地宫是现在世界上发现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佛塔地宫。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1、洛阳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景帝年间,是北
魏南朝时期佛教艺术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2、马王堆:马王堆发掘于西汉早期,是历史上墓地形式最完整
的一处墓葬,是中国古代西北方文化的重要象征。

3、南宋徽州墓葬:南宋徽州墓葬发现于1970年,是中国重要的
性别和身份代表性墓葬,反映出南宋时期地方社会的性别和身份分工。

4、黄河文化发现:1975年起,多地出土的黄河文化遗物,揭示
了中国文明的萌芽,是研究早期文明的重要数据。

5、宣和遗址:宣和遗址出土了大量宣和造像,反映了五代十国
时期重要政治历史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

6、西洋重器:1981年以来,中国湖北和贵州的汉代梵宫出土的
大量西洋重器,揭示了近千年来中外文化的发展史。

7、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1981年“夏商之际”甲
骨文碑出土,证实了夏朝文字已经发展到可以用来写记录文件的阶段。

8、夷坞山洞窟:夷坞山洞窟发现于1997年,出土了大量手工绘画,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最早的宗教文化艺术作品。

9、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发现于2005年,出土大量青铜、玉器,及数以千计的兽骨等殉葬陪葬品,是青铜时代社会结构、生活方
式的宝贵资料。

10、扎西尼莫遗址:扎西尼莫遗址出土了多件陶器、金属器,研
究表明这里是游牧民族社会最大规模的驻扎地。

近三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近三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2016 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圈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2015 年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以及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2014 年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2013 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等。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渭河南岸台地上。

2012年6月墓地发现后,通过持续两年的钻探与发掘,确认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300米,发现商周时期墓葬15座,均竖穴土坑墓,年代属商末周初。

整个墓地呈现“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

墓主头朝南部台地中脊,多为南向和东向。

按规模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类,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30余件(组),多置放于二层台或壁龛内。

其中,小型墓一般随葬一、两件陶器,中型墓随葬品丰富,仅青铜礼器就多达92件,显示出一般平民与高级贵族两个层级的人群结构。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4年4月9日公布,项目如下: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5年4月9日公布,项目如下: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6年5月16日公布,项目如下 :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7年4月12日公布,项目如下 :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8年4月10日公布,项目如下 :
201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则指出,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黑龙江饶河小南山 遗址都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考古项目。前者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到1.
感谢观看
评选标准
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评选年度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可将相关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的 形式发送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将自动获得参加初评资格。
评选活动办公室将组织评委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再由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无记名投票产生全国十大考 古新发现。
评选意义
2018年
北京大学的李伯谦教授说,选出来的这十大考古新发现,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年代上看跨度很长,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一直到我们近代的辽宁庄 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号装甲巡洋舰)水下考古调查。
二是地域广泛,西边到新疆,南边到广东。
三是内涵多,有古代人居住的遗址、城址,还有墓葬。例如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规模宏大、 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了丰富的铜、铁冶炼相关的遗迹遗物,是新疆史前独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 址,对中国新疆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证据的重大 发现,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增添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项目负责人:彭菲简介:宁夏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大量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很少发现有精确年代的遗址,因而对该地区文化演化特征的判定一直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

鸽子山遗址2014-2016年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即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演化序列;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这类具有重要文化特征的遗物的时代属性;初步浮选与残留物获得了一些植物遗存,这对于研究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乃至该地区的农业起源都有重要意义;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及疑似建筑遗迹为研究人类生存模式、生计能力和对气候适应行为以及居址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发现的疑似建筑遗迹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同类型遗迹,可能是古人类滨水而居搭建风篱的遗存;遗址其中一个文化层处于一个极冷事件新仙女木期,对于研究人类在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对环境极端事件的适应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项目负责人:陈星灿简介: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原平坝县)。

2012~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

目前已发现灰坑7座、用火遗迹10余处、墓葬7座、活动面两处等。

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其中,各类型打制石制品近10万件、骨器约100件、陶片100余片。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遗址中发现的完整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为探索我国西南地区细石器工艺的出现与分布,讨论贵州史前人类的生存模式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的完整陶器,为认识本地区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于认识贵州地区史前文化特征和内涵,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特别是洞穴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序列,确立贵州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讨整个黔中地区的洞穴遗址、贵州史前史、云贵高原地区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史前人类行为模式、人类体质、古代环境及其变迁和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天门市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孟华平简介: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

2014~201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核心区域进行勘探并发掘其中的印信台、谭家岭、三房湾等遗址,取得一批新成果。

新发现的谭家岭古城平面大体呈圆角方形,城垣内总面积17万平方米。

其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是同时期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石家河古城形成的重要基础。

印信台遗址揭示的人工堆筑的大型台基、沿台基边缘分布的瓮棺类遗存、台基之间填埋大量的排列有序、相互套接的套缸堆积等显示,这里是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进行祭祀活动的特殊场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

三房湾遗址揭示的陶窑、黄土堆积、黄土坑、洗泥池、蓄水缸以及数以万计的红陶杯残件,具有典型的制陶作坊特征,是一处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后石家河文化时期以烧制红陶杯为主的专业窑场,丰富了石家河古城功能分区的内容。

谭家岭遗址新发现的神人头像、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等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不仅类型丰富、造型生动,而且技术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发掘单位:福建博物院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羊泽林简介: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当地人称苦寨坑的一座山坡上,与德化三班镇接壤,海拔高度约674米。

窑址分布范围约1500平方米,于2015年12月发现,2016年1月进行试掘,确定内涵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11~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再次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50平方米。

共发现9条龙窑遗迹,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打破下部窑炉,因此,早期窑炉被晚期破坏,为保存晚期窑炉,部分早期遗迹未全部清理出来,仅局部进行解剖。

共采集6件炭样本送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8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4世纪末,即相当于中原时期的夏代中期至商代中期。

产品主要有罐、尊、壶、钵等,原始青瓷的装饰技法和纹饰与印纹陶相同,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

大部分器物外壁均有纹饰,腹部拍印方格纹、菱纹、直条纹为主,肩部戳印圆圈纹、锥刺纹,并间以弦纹、篦齿纹等。

大部分垫饼亦拍印有直条纹,少量方格纹和菱格纹。

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烧造最早原始青瓷的窑址,与浙江地区夏商时期的原始青瓷窑址相比,两者无论是窑业技术,还是产品,均有较大差别,应属两个窑业技术系统。

因此,苦寨坑窑址对探讨我国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的关系以及瓷器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县文物旅游局凤翔县博物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田亚岐简介:位于秦都雍城郊外的雍山血池遗址,面积达470万平方米。

近年随着持续的考古工作,逐步确认该遗址系首次发现由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的畤文化遗存。

这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时期国家大型祭祀遗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国古代通过皇家祭天礼仪以达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之祈愿。

据古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在雍都郊外置鄜畤、密畤、吴阳上、下四畤,使这里一度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圣地。

汉高祖刘邦承秦制,在原四畤基础上又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且规定以皇帝亲往郊祀雍畤作为当朝最高祭礼。

此次考古发现以实际文化内涵印证了秦汉时期国家在这里曾举行最高祭天礼仪的历史一幕,填补了既往在雍城遗址布局中唯缺郊外以畤祭天相关遗存的空白。

而秦汉时期于此创制的成套畤祭礼仪不仅蕴含着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地形地貌、传统规矩和勘與法则,而且对于古代祭祀制度演变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血池遗址不仅系正史记载之佐证,而且成为自东周诸侯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祭祀活动的最重要物质再现,从透物见人的角度,此次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对于深化秦汉礼仪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发掘单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区文化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孙勐简介: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工作,勘探122万平方米,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汉代路县故城城址及其周边的墓葬群。

汉代路县故城位于潞城镇古城村。

该城址平面呈近似方形,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在城址内北部清理出明清、辽金和汉代的道路遗存各一条,有明显的叠压关系,初步判断其为城内的南北向主干道。

城墙基址外有城壕遗存,宽度约30米。

在南城壕遗存外发现一处大面积的汉代文化遗存。

在南城墙基址外的东部清理出城壕、沟渠、道路、房址、灶、灰坑和瓮棺等。

据史料记载,该城址是两汉时期路(潞)县的治所。

以城址为中心,在2公里的半径范围内,清理了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1146座,其中,战国-西汉墓葬163座、东汉-魏晋墓葬724座。

战国汉魏时期的墓葬类型丰富,包括土坑墓、砖室墓、瓮棺葬、瓦室墓等。

砖室墓的数量众多,形制多样,可分为单室、双室、多室墓等,规模最大的是双墓道八室墓。

汉代路县故城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将会填补汉代县级城址考古的学术空白。

以路县故城城址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墓葬,时间延续性强,是综合研究该城址的重要资料。

2017年1月9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汉代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和博物馆,这将极大地推动北京乃至全国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项目负责人:沈岳明郑建明简介:后司岙位于上林湖越窑遗址最核心区域,此次发掘的后司岙窑址编号为Y66,清理的堆积层主要位于窑炉的西侧,时代上主要集中于晚唐五代时期。

本次发掘主要收获有:首次摸清唐五代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基本格局。

窑场以龙窑炉为中心进行布局:西边是丰厚的废次品堆积,东边主要是作坊遗址,包括房址、釉料缸等。

首次确认了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

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产品种类相当丰富,大大拓宽了我们原先的认识。

器物胎质细腻纯净;制作规整;釉色天青,满釉,釉面莹润。

首次确认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

秘色瓷的出现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瓷质匣钵之间使用釉封口,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形成强还原气氛。

根据地层中出土的纪年标本,确认在大中年间前后开始生产秘色瓷,在中和年间前后达到兴盛。

本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在唐代法门寺地宫、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均有发现。

同时,本窑址发现多个官字款的匣钵。

1971年,在窑址北边的吴家溪一带出土有光化三年墓志罐一件,内有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等内容,与本窑址位置暗合。

因此可以确定,后司岙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其开创的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产品,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成了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名: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发掘单位:上海博物馆项目负责人:陈杰简介: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为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甚至日本、新罗、广南等国海船每年都要到青龙镇进行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