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候选名单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一)分享首次分享者:/mg/阿吉!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考古资源十分丰富。
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考古学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并取得辉煌成就的100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评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就是20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代表。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地域上遍及整个中华大地,在年代上涵盖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7世纪初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这些考古发现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的发现、北京人距今70万年~距今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发现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发掘年代:1921年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人类在东方大陆的起源,并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剑齿虎头骨化石:(上)剑齿虎上犬齿化石:(中)山顶洞人头骨化石:(下,脑量1300毫升~1500毫升2 云南元谋人的发现距今170万年)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云南省元谋县。
发掘年代:1965年对于研究猿人化石的地理分布、体质形态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元谋人牙齿化石:(左上:11.4毫米,右上:11.3毫米)刮削石器:工具(下)3 陕西蓝田人的发现(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0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发掘年代:1963年为研究古人类进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石器:工具(上,长3.7~4.6厘米)蓝田人头骨化石:(下,脑容量780毫升)4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山遗址位于大石桥市西南8公里,长大铁路线东侧,东距渤海湾20公里,是一座由震旦纪的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和云母片岩夹菱镁矿等多种岩石组成的孤立山丘,为中国东北地区最早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评选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十大考古发现评选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一般来说,考古发现是指通过考古学方法和技术对古代遗址、古代文物等进行发掘、挖掘、研究和保护的活动。
这些发现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文明的演变历程,还可以为人们重新认识历史、了解遗产、发展学科等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因此,评选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十大考古发现对促进考古学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评选十大考古发现的原则和标准,以期为整个考古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包括了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形式。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章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题,引出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考古发现的重要性:阐述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概括介绍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3. 评选标准:说明评选十大考古发现的标准和依据,列举了考虑的因素和权重,以确定最终的排名结果。
4. 排名依据:细化介绍了评选十大考古发现的详细步骤和规则,包括筛选候选名单、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等环节。
5. 结论部分:对评选原则和结果进行总结,探讨考古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发读者对考古学领域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明确概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和思路,帮助其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1.3 目的文中将详细探讨关于十大考古发现的评选原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评选的依据和标准,以及为何这些考古发现被认为是重要的。
通过对这些发现的排名依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考古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考古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最终目的是促进考古研究的发展,增进人们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2.正文2.1 考古发现的重要性考古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衰变迁,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三明历史

三明历史1、200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是三元万寿岩。
2、客家人南下进入三明山区后建立的核心据点是宁化。
古代著名的客家人有文天祥、袁崇焕;近现代有洪秀全、孙中山、朱德、叶剑英、郭沫若。
3、古代三明农业的最大特色就是梯田耕作。
明清时期被朝廷列为贡品的有三明特产有:建宁“建莲”、宁化“延祥茶”、明溪“华山茶”、泰宁“毛峰茶”、清流“贡米”。
4、古代三明的商业贸易活动主要是“赶墟”和“庙会”。
5、明朝邓茂七在沙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6、杨时(1053年诞生),宋代将乐县人,被称为“南渡大师”、“闽学鼻祖”。
7、罗从彦(1072年诞生),沙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
8、朱熹(1130年诞生),尤溪人,南宋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其学派被称为“闽学”、“考亭学派”、“程朱学派”。
在教育上享有“前有孔子,后有朱熹”的声誉。
9、邓肃,沙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栟榈文集》。
10、李世熊,明末清初,宁化(客家)人,所撰写的《物感》是我国第一部伊索式寓言集。
11、黄慎,宁化(客家)人,清朝艺术大师,为“扬州八怪”之一。
12、伊秉绶,清朝著名书法家、诗人和画家,宁化(客家)人。
13、张际亮,建宁人,清代爱国诗人。
14、开辟三明历史上官办学堂之先河的是沙县。
15、北伐军进城后,群众门口插红纸,上书“欢迎”二字的县城是永安。
16、1933年7月,以彭德怀、滕代远为政委的东方军第一次入闽作战。
17、中央苏区22个县中,福建省占11个,其中三明的有5个。
18、中国共产党在三明的特别支队最早建于沙县。
19、1930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毛泽东写下了《如梦令·元旦》。
20、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五战五捷的最后一捷发生在建宁。
21、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在宁化。
22、抗战时期,全国东南进步文化活动的中心是永安,爱国华侨陈嘉庚慕名而来。
23、反“围剿”斗争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住过的地方是建宁。
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 前 言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考古资源十分丰富。20世 纪的100年,是中国考古学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并取得 辉煌成就的1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评 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就是20世纪中 国考古发现的代表。 •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地域上遍及整个中华大地, 在年代上涵盖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7世纪初明 代万历皇帝的定陵。这些考古发现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 价值,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 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1、贾湖遗址
• • • •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 发掘年代:1960年至今 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 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 刻符龟甲:(左上,长16.2厘米) • 七孔骨笛:乐器(右,长22.7厘米) • 炭化稻谷:(左下)
• (遗址距今31万年~距今16万年,人类化 石距今约28万年) •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及金牛山人发现地, 位于辽宁省营口市。 • 发掘年代:1974年 • 为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提 供了新的例证。 •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脑容量1335毫升)
5、马坝人遗址
• • • • • • • • • (距今12.95万年~距今13.5万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发掘年代:1958年 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早期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具有重要 意义。 马坝人头骨化石:(左上) 剑齿象牙齿化石:(右上) 犀牛下颌骨化石:(左下) 石锤:工具(右下左,横径5.8厘米) 石砍砸器:工具(右下右,长15.8厘米)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十大成果的简要介绍。
1. 陕西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墓的护卫军,规模宏大、造型逼真,成为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
2. 河南殷墟: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商代遗址,即殷墟。
这个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里程碑。
3.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如河南洛阳的李家洼遗址、湖南岳阳的鸭子口遗址等。
这些遗址为研究中国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4. 云南元谋人: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被称为“元谋人”。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 甘肃敦煌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如莫高窟、鸣沙山等。
这些遗址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壁画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6. 山西平遥古城:1986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保存了丰富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材料。
7. 四川三星堆遗址:1986年,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三星堆遗址。
这个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器和玉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星堆青铜面具,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8. 湖南岳麓山遗址:1992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发现了距今约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北京周口店遗址:1927年,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
出土诸多“中国之最”寻找夏代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出土诸多“中国之最” 寻找夏代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文I王新春rr .为“解码”夏朝及寻找中华 4 /p文明的源头等重要问题的线 亠索,二里头遗址的考古不仅揭示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也刷新了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发展史的诸多认识,彰显着其作为中华文明源流之一的独特魅力。
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的《二里头的“中国之最”》对二 里头遗址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总结,除了最早的宫殿建筑群和道路网,就 连宫殿区大路的早期路土存留的两道间距为1米的平行的车辙遗痕,也是 目前所见最早的车辙痕迹,将我国双 轮车的使用时间从晚商时期提早至距 今3800年左右。
中国发达青铜文明的奠基者青铜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最早出现于6000余年前的两河流域,甘肃马家窑、山西陶寺等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表明中国青铜器至少在5000年前便已岀现。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较之前已有质的飞跃,虽然从数量、质量上来说无法与绚丽璀璨、技艺高超的商周青铜器相提并论,但却是中国一千多年发达的青铜文明的奠基者O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拥有诸 多“最早”“最多” “最具特色”……的“原创性发明”,对中国青铜器的起源 与发展"启发”颇多,这其中的代表当属二里头遗址发现数量最多的青铜容器——青铜爵,其造型源自陶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最早的一件青铜爵为1973年3月,偃师县翟镇公社社员在38 |国家人文J5史L」|!头遗址平整土地的时候,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基址西北约150米处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一件青铜容器。
这件青铜爵的基本数据为通高12厘米、底宽4.5厘米、底长5.5厘米、足高3.5厘米、壁厚0」厘米,经检测成分含铜92%、锡7%。
从造型上来说,为窄流、尖尾、束腰、呈扇形的平底、二短柱、半圆形鑒、三短足,器体较薄、表面粗糙、素面无铭文,在制作完成后没有进行细致修整,不少地方留有铸造的痕迹,具有明显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又陆续发掘或采集得到青铜爵共15件,制作比较精致,造型和工艺也更为复杂,大多采用四块及其以上的陶范合铸而成。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文化内涵

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文化内涵
聂东红
【期刊名称】《收藏与投资》
【年(卷),期】2022(13)11
【摘要】北齐徐显秀墓自2000年发掘起,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该墓葬出土器物之多、壁画保存之完整,为此前北齐墓葬之少有。
徐显秀墓壁画之精美、展现内容之丰富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徐显秀墓壁画为研究对象,拟从古代社会礼仪、文化内涵、宗教因素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望通过本文研究对徐显秀墓壁画图像的空间功能、位置功能、象征意义、宗教内涵进行详尽的分析,进而对北齐的礼仪文化、丧葬文化实现充分的了解。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聂东红
【作者单位】太原市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与莫高窟隋唐之际画风的异同
2.民族融合语境下的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风格浅析
3.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中的联珠纹艺术探析
4.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的潜在考古价值
5.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中装饰图像跨文化叙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候选名单
经发掘单位自报申请,结合专家据《中国文物报》报道推荐,共有40项2000年度中国考古重大发现进入该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1、广西百色旧石器早期遗址群
遗址分布范围广,规模大。
年代距今80万年,是迄今为止东亚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包含阿修尔因素的石器的遗址。
2、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不同高度上发现两处洞穴遗址,石铺地面遗迹为国内首次发现。
3、广西桂林大岩史前遗址
清理了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墓葬和用火遗迹各10余处,出土完整的陶、石、骨、蚌器数百件。
地层关系清楚,首次确立桂林地区史前文化最基本的序列。
4、江苏江阴祁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清理马家浜文化一处公共墓地,墓葬132座,可为马家浜文化树立年代标尺;发现以直筒平底四板金腰檐釜为代表的新文化类型;出土了一批具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大规模红烧土堆积揭示该遗址属大型中心聚落。
5、四川汶川姜维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了压在汉代姜维城夯土墙之下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与本地同期文化遗存区别明显。
是目前发现时代较早的、距成都平原最近、具有马家窑文化因素的遗址。
6、湖北应城板门湾新石器时代城址
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屈家岭文化城址一座,揭露出残高2.2米的大型多间土坯砖房屋;出土大批屈家岭和石家河时期遗物。
7、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
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钻探面积30万平方米。
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内发现夯土台基和大型回廊式建筑,发现35座房址和城内的道路系统、龙山时代的水田遗迹等。
8、山东五莲丹土新石器时代城址
龙山文化早、中期三个连续扩展的城址,清理壕沟、城墙、城门通道、出水口和蓄水池等建筑设施。
城的年代目前在海岱地区最早。
9、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
城址面积17万平方米,三面有护城河,发掘清理出夯筑高台建筑基址。
是中原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
10、山西临汾陶寺龙山时代城址
夯土遗存可能是陶寺城址的“南墙”,在山西首次发现龙山时代城址。
与早期国家的形成有关。
11、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红陶广场遗址
3000平方米红陶块铺就的大型广场,属新石器时代;有三组与遗址相关的巨石遗迹和祭坛墓地等遗迹。
12、青海官亭喇家村史前灾难现场遗址
钻探得知遗址是有环壕的大型聚落,面积20万平方米,同一房址内清理出非自然状态死亡的死者若干,有慈母佑子的感人场面,极罕见。
13、内蒙古敖汉旗城子山、鸭鸡山祭祀遗址群
调查确认城子山祭祀遗址群是目前已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心性祭祀遗址中最大的一处,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1号地点发现祭坛232个。
14、河南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题研究项目之一。
属商代白家庄期的大型聚落遗址。
发掘出夯土建筑基址、大量人牲遗存、“燎祭遗存”等。
15、河南安阳垣北商城遗址
城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年代处于郑州早商文化与殷墟晚商文化之间,是目前商代已知城址中最大的一座;清理出四面城墙遗迹、2座大型建筑基址、35座墓葬和1条保存有双向车辙的大型道路。
16、山西侯马祭祀遗址。
发掘祭祀坑114座,为该祭祀遗址多年来首次被揭露。
探明遗址分布范围和埋藏规律:九处祭祀遗址群在不同地点分布,包含不同性质的祭祀内容。
17、陕西扶风周原云塘、歧山大型西周建筑基址群遗址。
在云塘遗址清理出庭院式对称整体建筑基址(8座房址、围墙、瓦砾堆积、排水管道),保存较完整,时代属西周晚期,形制有别于凤雏甲组基址和召陈基址。
18、河南三门峡虢都上阳城遗址
清理出城垣与城壕、宫城与环壕、宫殿建筑基址、供水设施、手工业作坊等遗迹。
时代在西周末期到春秋中期。
19、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
发掘保存完好的先秦中小型墓葬306座,总面积8500平方米,性质属大型的氏族公共墓地。
随葬品中发现大量青铜礼器。
为目前岭南地区最大的一处。
20、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探出春秋晚期夯土台基19座,包括一处宫殿基址群;清理出贝壳路、高台台阶、回廊、地下排水管道、土木结合的榫卯结构大型柱洞、土木结构夯土台基等遗迹。
建筑风格不对称而讲究高低错落。
21、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址
古蜀国开明王朝中晚期(相当于战国早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船棺、独木棺墓葬群,葬式独特,葬具多,体量大,出土精美漆器。
推测是开明王朝王族或蜀王的家族墓地。
22、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
封土面积4000平方米,33座陪葬坑和祭祀坑并分属三层,主墓道长逾百米,规模为汉代诸侯王陵之最;乐器、车马和出行仪仗坑有特色;目前出土随葬品3000余件,青铜乐器数量罕见;发现墓道两侧的建筑遗迹和地上墓室遗迹。
为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和礼乐制度提供第一手材料。
23、北京老山汉墓遗址
西汉诸侯王级陵墓,葬具为大型黄肠题凑及多重棺椁,历史上遭盗掘特甚,新闻宣传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4、河南鲁山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
汉代冶铁遗址,清理出椭圆形冶铁高炉炉基及其系统遗迹。
25、四川三台汉晋崖墓群
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调查发现51个崖墓群共1638座崖墓。
墓葬采用多种形式的仿木结构建筑雕刻、壁画和画像雕刻等装饰。
彩绘壁画较为罕见。
26、黑龙江炮台山古城“北斗七星”祭坛遗址
炮台山古城建制特殊,结构复杂,八垣九重,城坛结合,是三江平原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山城址和祭坛址。
祭坛呈“北斗七星”状,有登坛阶梯迹象。
27、广东深圳铁仔山古墓群
发掘东晋至明清古墓葬248座,东晋墓为纪年墓。
证明深圳城市历史可上溯到东晋时期。
28、陕西西安北周安伽墓
多天井砖砌单室壁画墓。
长40米,有5个天井,壁画内容可能与祆教有关。
是目前北朝时期唯一一座萨保墓。
出土的浅浮雕彩绘贴金围屏石塌有突厥化粟特人文化特色。
29、山西大同北魏墓群
5号墓是迄今为止唯一经过科学发掘并有明确纪年的北魏早期墓葬,上承东汉诸侯王葬制,规模大,发现精美的仿木式石椁雕刻和彩绘壁画。
30、辽宁北票金岭寺魏晋建筑群遗址
两组大型“亭式”建筑,形制罕见的瓦当,布局独特,夯墙、夯台基保存较好。
系慕容鲜卑建国之前定居在大凌河流域的早期建筑遗存。
31、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迹
在山顶发掘出2座主祭坛及其附属建筑物——石墙、砖墙、石砌台阶、排水沟等,规模大,保存好,时代上限在南朝刘宋时期,性质为“重坛”,可能与祭地有关。
此系南京首次找到明代以前的国家北郊坛建筑实物资料。
32、新疆库车阿艾1号石窟
建于公元8世纪,属汉僧石窟风格,有密教文化成分。
正壁壁画保存较好,风格类似莫高窟盛唐或中唐时期作品。
33、江苏古扬州城东门双瓮城
在扬州宋大城遗址发现我国最早的双瓮城城门防御体系,有七个出城门道。
34、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发掘出南宋临安府治的诵读书院遗迹:一组以厅堂为中心,前有庭院、后有天井,周围有厢房和回廊环绕的封闭式建筑群。
规模宏大,营造考究,是中国古代衙署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例证。
35、甘肃武威双塔寺遗址
发现金代寺院建筑遗址经幢、造像、建筑构件等文物370余件。
搞清了双塔寺的建造年代和当时的佛教活动情况。
36、宁夏银川西夏陵3号陵园遗址
西夏陵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园,揭露面积3400平方米,发现陵园角阙结构,建筑构件10余种数以千计,人首鸟身的嫔迦构件有佛教色彩。
37、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发掘出大量瓷片(包括传世品中罕见的新器型)、有别于民窑的窑具,清理出15座窑炉,2处作坊、2个釉料坑、2处大型澄泥池及水井等。
搞清了汝官窑的烧造年代。
38、河北井陉窑金元时期窑址
清理出金代大型窑炉、窑场遗址作坊遗迹以及各类工具、原料和半成品。
出土瓷片15000余件,首次出土“戳印点彩”戳模。
属目前河北最早的烧制青花瓷的窑址。
39、河北邯郸彭城磁州窑窑址
发掘了一座元代窑炉,获数十万枚瓷片、窑具,确认元代以后磁州窑业中心自观台窑移至彭城。
40、湖南湘西明清边墙
发现边墙长180余公里,附属设施多处,构成完整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