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复习学案(鲁教版必修2)

【典型例题】10.读右面“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因素表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的C因素表示人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E因素表示,其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图中D表示,目前对D的估计,全世界大约是亿左右,中国大约是亿。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17.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B.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入量C.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D.交通、通信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范围1 2 3 4 5 6 7 8 9 111121314151617二、综合题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2. 读下列图表回答:(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和。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无答案)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授课人:张立仕一、【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3.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并了解我国人口政策二、【学习重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般以_________作为衡量标准,同时要考虑____________。
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的_________地区。
2、中国人口分布规律人口密度______,分布不平衡,表现为:①__________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②沿海、沿江、沿湖的_______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_________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人口少;④_________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少。
3.胡焕庸线连接我国黑龙江的________,云南的____________。
4.我国的3个人口大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阅读课本P20—P22内容,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列出你的思维导图。
知识点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根据案例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并分析二者间相关性。
案例一:昆明市主城区呈现出高密度的人口聚集,总人口达640多万。
昆明市在粮食产量、电力、煤、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都存在明显的区内供应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供应,但对人口发展至关重要而又无法从外界输入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和水等资源的丰富程度则成为制约昆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其中水资源更是成为制约昆明市人口容量的短板。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学案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1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明白得阻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把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差不多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和谐的途径;3: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咨询题的适应;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样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却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专门不平稳。
要紧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畴内。
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
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
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冰冷地带、地带和地带。
知识点二、阻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阻碍人口分布的最差不多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阻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阻碍。
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自然环境因素的阻碍。
要紧自然因素包括:地势:平原人口,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
降水少的地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洪涝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和片状分布。
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阻碍到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也阻碍人口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要紧包括生产力进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
其中,对人口分布的阻碍最为明显。
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科技进展水平、的人口与进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
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刻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人口的总特点: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
地理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1)(鲁教版必修二).

学习要求: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 理解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 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知识体系: 一、 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布特点: 。
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有欧洲的 、亚洲的 、北美洲的。
3 、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 ________ 纬度。
按距海远近,主要分布在距海 千米范围,按地势,人口主要分布在 ________ 米海拔范围内。
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__________ 发展水平、 ____________ 方式、 __________ 条件以及 ___________ 状况等3、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 __________ 、文化习俗、 ___________ 、政府的人口政策和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三、 中国人口分布1、 人口密度 ___________ 人/平方千米。
2、 分布特点: __________ 地区人口多, ________ 地区人口少。
3、 分布规律:沿海、沿江、沿湖的 ________ 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 _______ 、 ________ 地区人口少;_____________ 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 _________ 民族地区人口少。
典型例题: 读下列图表回答:表1环境温度对人休的影响(攝氏度)生命障碍>49 不利高温 >29 咼温 >24 舒适 21+3 低温 <18 不利低視i <10 冷全厲粘皮< -20(1 )图1和 _________________ 。
(2) 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 0—200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1.3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学案(无答案)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重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案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读教材表1-3-1,表1-3-2,表1-3-3,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2)世界人口海陆分布趋势:(距海远近)(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读教材图1-3-2,找出北半球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4.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包括、、、、。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等。
5.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限度。
人们通常用来衡量其大小。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称为。
6.预习检测:①陕西省北部白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影响白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②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A.人口合理容量B.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C.环境承载力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③(判断)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7.我的问题(预习中存在的疑惑、产生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口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我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勇于创新。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同时,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实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
1.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计算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在我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图表、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分组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等方式,探讨人口合理容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人口合理容量来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们以我国山东省为例,对比了胶东半岛和鲁西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通过分析两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学生们发现胶东半岛由于资源丰富、环境优越,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而鲁西地区由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劣,人口合理容量较小。这一对比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建议。有的学生提出,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有的学生则认为,应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来降低人口合理容量。这些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学案: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说明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及形成原因。
2、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
容量的区别。
3、讨论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分析与判断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和我国环境
人口容量,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学习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人口分布,这里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与深化,教师适当引导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预习练习:
自主学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自主探究学案

1 2 ( 亿 人 ) 1 0 . 3 4 . 1 5 . 4
2 . 1 1 7 6 4
1 8 4 0
1 9 4 91 9 8 2 1 9 9 5 ( 年 )
பைடு நூலகம்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 100 亿,根据世界第五个 10 亿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 人口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2)按我国人口容量是 16 亿,根据我国 1994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进行 计算,我国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大国崛起的困境:中国人口总量多少是适宜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图片,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 容量的概念, 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 量估算和前景,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 采取相应措施。 学习任 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 __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 亡率____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2.读下图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的增加。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 影响:有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 全 国 相 比 , 在 人 口 年 龄 构 成 中 , 上 海 面 临 的 人 口 问 题 是 : 人 口 的 _______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你 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阅教材图 1-3-2 世界人口密度图,总结世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有哪些? 试着回答其原因。 1.分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2.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 【达标检测】 1.1972 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 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以 1900 年到 1970 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 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 提出一个“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 界模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图1-3-1),参照世界政区图,按要求填图。
(1) 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 、B 、C 、D 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
(2) 在地图册上找出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巴西。
[自主探究二]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总结成纲要形式。
[自主探究三]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从东西方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民族类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
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
、
、
[自主探究四]说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讨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用纲要的形式表示出来。
回答点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2.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主要制约因素——,
4.重要制约因素——、、、
、。
5.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课堂小结: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与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C.非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2.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
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C.中国的长江流域D.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3.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不均现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是( )
A.德国B.法国C.埃及D.意大利
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部分布在亚洲
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带
5.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
6.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亚马孙河流域、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源贫乏B.海拔太高C.城市太少D.自然环境恶劣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8.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开发历史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9.对人口分布影响最显著的是( )
A.地形B.水源C.生产力发展水平D.矿产资源
10.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
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11.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 )
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
C.内蒙古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12.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统计的政区范围扩大,香港和澳门回归B.人口政策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C.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D.经济发展较快,大量人口迁入
13.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区域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由该区域的资源状况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估计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15.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能做出估计的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C.科学技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中16.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不确定性”产生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资源总数并不确定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不断变化
C.人口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D.人口存在着迁移
17.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是( )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D.大力提倡高消费观念
二、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
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不足l00万。
(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地区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较少?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