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_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

( 海 市食 用 菌 工 程 技 术研 究 中 心 , 海 市 农 业 遗传 育种 重 点 实 验 室 , 上 上
上 海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食 用 菌 研 究 所 , 海 市 农 科 院 天 然 药 用 资 源 研 究 与 开 发 中心 , 海 2 1 0 ) 上 上 0 1 6
水 中 , 制 成 2 / 配 0mg mL 的 溶 液 ,0 0 × g 离 , 100 1 2
1 n 取上清 液 上 D AE S p aoeF s F o 0mi, E — e h rs at lw 离子 柱层 析 ( 6mm ×1 0c , 用 A rh m 2 0 m) 采 mes a Bo c n e的 AKT r isi c e A pi me层析 系统 , 以 蒸馏 先 水洗 脱 , 以 0 2mo/ 再 ~ lL的 Na 梯 度 洗 脱 , CI 流
糖 P P 0 IS 。 1 4 粗 多 糖 的 阴 离 子 交 换 柱 层 析 .
1 材 料和方 法
1 1 材 料 .
人工 栽 培 的桑 黄 ( h liu g i ru ) 实 P el s na is 子 n i 体 购于黑 龙江 绿源公 司。
1 2 试 剂 .
取粗 多糖 P P 0 P P 0样 品 , I 3 、 I6 分别 溶 于 蒸馏
维普资讯
食 用 菌 学 报 @ 2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3 0 81() 1 6
文 章 编 号 :0 59 7 ( 0 8 0 —0 10 1 0 —8 3 2 0 ) 20 3 -6
桑 黄 多糖 的 分 离 纯 化 及 体 外 免 疫 活 性 的 研 究
桑黄类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Review22 April 2021, 40(4): 895-911 Mycosystema菌物学报创刊4(7周年40th anniversary of M y c o s y s t e m aISSN 1672-6472 CN11-5180/Q特约综述DOI: 10.13346/j.mycosystema.200364崔宝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 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担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菌 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桑黄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科技工 作者协会理事、农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MycoKeys》《Forest Ecosystems 》等S C I 期刊编委,《菌物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中文期刊编委。
主要从事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学、分子系统学、食药用真菌、真菌产 酶活性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 C I 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 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梁希林业科技奖励3项。
司静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菌物学会会 员、桑黄产业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会员及多个国内外期刊杂志的审稿专家。
一直 从事大型真菌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筛选出了多株高效稳定且对多种复 杂化合物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提出了提高真菌漆酶稳定性及使用效率的新方法,对 多种药用真菌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可有效提高灵芝多糖产量的培养 基质组成。
已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2篇被评选为领跑者5〇00中国精品科技 期刊顶尖学术论文、5篇被授予《菌物学报》优秀论文奖,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2 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桑黄类真菌多糖研究进展王豪钱坤司静。
崔宝凯。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桑黄是一类珍稀药用真菌的统称,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抑肿瘤、抗氧化、抑菌、消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功效。
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结构解析及免疫活性分析

张琨霖,王贺琪,郭庆彬,等. 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结构解析及免疫活性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20):93−10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20199ZHANG Kunlin, WANG Heqi, GUO Qingbin, et al.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Structure Analysis and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ruiting Body of Phellinus igniarius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44(20): 93−10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20199· 研究与探讨 ·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结构解析及免疫活性分析张琨霖1,王贺琪1,郭庆彬1,2,刘欢欢1,2,梁宏合3,王 乐4,李贞景1,2,*(1.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3.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4.河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3)摘 要:以桑黄子实体为原料,优化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条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并评价其免疫调节活性。
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利用酶解法和透析法纯化多糖,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单糖组成和甲基化分析其化学结构,并采用RAW-Blue™细胞实验初步研究其免疫活性。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桑黄真菌学概述 (3)1. 桑黄真菌的基本特征 (4)2. 桑黄真菌的分布与生态环境 (6)三、化学成分研究 (6)1. 活性多糖类化合物 (8)2. 酚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成分 (9)3. 蛋白质及氨基酸类成分 (10)4. 其他化学成分分析 (11)四、生物活性研究 (12)1. 抗氧化活性分析 (13)2. 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15)3. 免疫调节及抗疲劳作用探讨 (16)4. 其他生物活性分析 (18)五、发酵工艺调控研究 (19)1. 发酵过程优化与培养基改良研究 (20)2.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 (21)3. 发酵产物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22)六、研究进展与展望 (23)1. 当前研究的进展总结与成果展示 (25)2.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问题探讨分析以及发展展望 (26)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围绕“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展开详细的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桑黄真菌学,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桑黄真菌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分类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以及其在自然界的角色等。
还将探讨桑黄真菌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化学成分,这部分将详细介绍桑黄真菌中发现的各类化学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等都将有所涉及,以揭示桑黄真菌的化学物质组成及其独特性。
生物活性,该部分将重点讨论桑黄真菌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物活性,包括其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功能。
还将探讨桑黄真菌在医疗保健、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价值。
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这部分将介绍如何通过调控发酵工艺来提高桑黄真菌的生长效率、代谢产物产量以及产品质量。
包括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控制、基因工程技术在桑黄真菌发酵中的应用等都将有所涉及,以揭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桑黄真菌的发酵过程。
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

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摘要:利用层析技术对桑黄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不同的组份。
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各组份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提醇沉的各级粗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经过离子柱层析分离后,PIP30得到的各组份均是有活性的,PIP60得到的各组份中,P60W和P60S2活性较好,P60S1无活性;分别将P60W和P60S1进行了凝胶柱层析得到均一多糖P60W1-1和P60S1-1,免疫活性比较结果表明P60W1-1有活性,P60S1-1无活性,说明有活性的均一多糖必须要从有活性的粗多糖中去分离纯化获得。
关键词:桑黄;多糖;分离纯化;体外免疫活性文献标识码:S567.39; R284.2; R285.5A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Fr.)Quél.]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等[1]。
桑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研究表明桑黄多糖具有抗肿瘤及其它多种生物功能[2~7],其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产生的,毒副作用低,属于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一种[8]。
目前,国内外对桑黄的研究大多以桑黄提取物或桑黄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桑黄多糖分离纯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本研究对人工栽培的桑黄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每一步分离得到的桑黄粗多糖各组份和纯多糖进行了体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多糖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人工栽培的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子实体购于黑龙江绿源公司。
1.2试剂植物凝集素(PHA)为Sigma公司产品;青霉素、链霉素、二甲基亚砜(DMSO)为Amresco公司产品;RPMI-1640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FBS)为Gibco公司产品;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_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 真菌 多 糖 结 构 可 以 分 成 一 级、二 级、三 级 和 四级结构,目前的结 构 研 究 大 多 还 局 限 于 一 级 结 构,主要是指多糖的 单 糖 残 基 组 成、糖 苷 键 类 型, 异型物的 构 型 及 糖 链 的 分 支 情 况。 一 级 结 构 中 主链的组成,分支度 和 支 链 的 组 成 影 响 着 糖 的 生 物活性。国 内 外 也 有 不 少 学 者 对 桑 黄 的 结 构 进 行了深入研究,但主 要 集 中 在 桑 黄 子 实 体 多 糖 的 结构上。
1.89
--
--
0.01
--
--
半乳糖 Galactose
30.1 19.83 4.06 5.70 1.39 2.26 0.02
--
--
葡萄糖 Glucose
9.24 22.1 3.70 6.51 12.74
1
1.34
--
10.7
木糖 Xylose 甘露糖 Mannose
白多糖,该 蛋 白 多 糖 由 72.2% 多 糖 22.3 % 蛋 白 质组成,其中多糖部 分 主 要 由 甘 露 糖、半 乳 糖、葡 萄糖、阿拉 伯 糖 和 木 糖 构 成,红 外 和 光 谱 显 示 是 以β-(1→3)-D-葡 萄 糖 为 主 链,β-(1→6)-D-葡 萄 糖为侧链 的 蛋 白 杂 多 糖 。 [15] 葛 青 等 从 桑 黄 子 实
66
食 用 菌 学 报
第 20 卷
藻糖、甘露糖的含 量 相 对 较 高。 子 实 体 多 糖 中 的 单糖组成 比 较 简 单,主 要 是 葡 萄 糖、半 乳 糖 和 甘 露 糖 ,且 组 成 比 例 上 相 差 不 大 。
桑黄的研究进展

学名应该是Phellinusigniarius。直到现在,桑黄的
菌种分类还有争议,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桑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桑黄因其着
生树种不同,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
等品种。桑树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味微苦,民间
用以治疗“月水不调”,据《药性本草》记载:“治
Lentinusedodes香菇80176/10
Trametesdickinsii迪金斯栓菌80110/8
除自由基1-(2,6-二甲基苯氧基)-2-(3,4
-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的试
验和体外抑制脂类过氧化反应的试验中,发现提取
物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DDPH活性。
116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治疗痛风)Yun-
肽的水平。
收稿日期:2004-11-25
表227种真菌热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抑瘤率
无瘤鼠
114抗血管生成试验Yun -SeonSong等[9]在小鸡胚胎绒膜尿囊膜(CAM)试验中,发现随桑黄提取
真菌名称
/%/试验鼠
物加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加,说明提取物有较好的
Phellinuslinteus桑黄96177/8
Agaricusblazeimurrill姬松茸010531101
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初期象一块黄土,经过一段时
Ganodermalucidum灵芝
0105
38199
间的生长,样子像树桩上伸出的舌头。桑黄常用的拉丁学名有多个,包括Phellinus
igniarius、Phellinuslinteus和Phellinusbaumii;我国产
的桑黄的基原为针层孔科(Phellinusigniarius),日
桑黄多糖的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桑黄多糖的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刘帅;莫俊恺;潘丹阳;刘高强【摘要】桑黄是我国珍贵的药用真菌,其药效成分有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甾类、多酚类、吡喃酮类及生物碱等.其中多糖作为桑黄的重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疲劳、护肝、降血糖及抗菌抗炎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些年,许多学者对桑黄多糖提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和盐提取法适用于批量工业生产,但溶剂浸提法资源耗费较大;相比而言,微波提取法和酶提取法更适合少量提取用于试验研究,其优点在于提取率高、操作便捷及杂质较少.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与成果,对桑黄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多糖提取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为桑黄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桑黄;多糖;药理作用;多糖提取【作者】刘帅;莫俊恺;潘丹阳;刘高强【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资源生物技术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长沙 410004【正文语种】中文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又称桑耳、桑黄菇,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1]。
桑黄主要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一般生于桑属植物上,偶尔也生长在其他被子植物上,分布较广泛。
我国桑黄主要产地集中在东北的长白山林区,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国外主要有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多糖,该 蛋 白 多 糖 由 72.2% 多 糖 22.3 % 蛋 白 质组成,其中多糖部 分 主 要 由 甘 露 糖、半 乳 糖、葡 萄糖、阿拉 伯 糖 和 木 糖 构 成,红 外 和 光 谱 显 示 是 以β-(1→3)-D-葡 萄 糖 为 主 链,β-(1→6)-D-葡 萄 糖为侧链 的 蛋 白 杂 多 糖 。 [15] 葛 青 等 从 桑 黄 子 实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编号 Code
PI11
PIE PIP1
PLP PBMP P60wl DOP-1 --
PBF2
材料来源 Source material 分子量 Mol.Wt(kDa)
FM 65
FM --
FM 17
FM 153
FM --
杨焱 从 桑 黄 P.igniarius 子 实 体 中 分 离 纯 化出单一多糖 P60wl,并 通 过 将 P60wl乙 酰 化 后 进 一 步 用 GC-MS 分 析,同 时 用13 C NMR 的 DEPT-135图谱对 P60wl中未知单糖组分进行鉴 定,发 现 桑 黄 多 糖 中 含 有 3-O-甲 基-半 乳 糖。 化 学和光谱进一步鉴定 P60wl其主链由 α-(1→6)- D-半乳糖、α-(1→2,6)-3-O-甲 基-D-半 乳 糖、β-(1 →2,4)-3-O-甲 基-D-半 乳 糖 和 α-(1→2,6)-甘 露 糖构成,侧 链 由 端 基 岩 藻 糖 和 端 基 葡 萄 糖 构 成, 是一 种 新 的 多 糖 结 构 重 复 单 元[18,19]。KIM GY 从 P.linteus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一种酸性 蛋
药用真菌桑黄隶属于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a)、层 菌 纲 (Hymenomycetes),非 褶 菌 目 (Aphyllophorales), 锈 革 孔 菌 科 (Hymenochaetaceae),针 层 孔 菌 属 (Phellinus), 通常生长在 我 国 中 南 地 区 桑 属 (Morus L.)植 物 上、子实体 为 黄 褐 色,味 微 苦、性 寒,在 我 国 传 统 中药中用 于 治 疗 痢 疾、盗 汗、血 崩、血 淋、脐 腹 涩 痛、脱肛 泻 血、带 下、闭 经 等 。 [1] 据 报 道,桑 黄 子 实体提取 物 具 有 明 显 的 抗 肿 瘤、增 强 免 疫、降 血 脂、降 血 糖、抗 氧 化、抗 炎 等 药 理 作 用[2-4],同 时 桑 黄被认为是生物抗 癌 领 域 的 一 种 良 药,成 为 近 年 来药用真 菌 中 研 究 和 开 发 的 热 点。 桑 黄 多 糖 是 桑黄的主要生物活 性 物 质,存 在 于 子 实 体 及 菌 丝 体和发酵 液 中,其 降 血 糖、抗 氧 化、护 肝、调 节 免 疫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其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 。 [5]
1 桑黄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
1.1 桑黄多糖的理化性质 桑黄中多糖类 物 质 主 要 以 多 糖、糖 蛋 白 及 糖 苷的形式 存 在,根 据 存 在 的 部 位 又 分 为:胞 内 多 糖、胞外多糖和子实 体 多 糖。 表 1 列 举 了 从 不 同 桑黄菌种(P.igniarius、P.linteus和 P.baumii 三个菌种)子实体 和 菌 丝 体 中 分 离 出 的 均 一 多 糖 的 单 糖 组 成 、主 链 构 型 以 及 分 子 量 范 围 。
和 P .igniarius[7]。 国 内 外 目 前 对 桑 黄 的 研 究 也 多集中在这三个主 要 的 种 群,笔 者 对 近 年 来 研 究 报道的从针层 孔 菌 属 (Phellinus)几 个 种 中 分 离 得到的多糖结构特 征、多 糖 的 提 取 方 法 及 生 物 活 性 进 行 概 述 ,为 桑 黄 多 糖 的 开 发 利 用 提 供 参 考 。
1.2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 真菌 多 糖 结 构 可 以 分 成 一 级、二 级、三 级 和 四级结构,目前的结 构 研 究 大 多 还 局 限 于 一 级 结 构,主要是指多糖的 单 糖 残 基 组 成、糖 苷 键 类 型, 异型物的 构 型 及 糖 链 的 分 支 情 况。 一 级 结 构 中 主链的组成,分支度 和 支 链 的 组 成 影 响 着 糖 的 生 物活性。国 内 外 也 有 不 少 学 者 对 桑 黄 的 结 构 进 行了深入研究,但主 要 集 中 在 桑 黄 子 实 体 多 糖 的 结构上。
对于同一个菌种,其 子 实 体 多 糖 和 菌 丝 体 多 糖在糖组 成 上 差 异 也 很 大。 菌 丝 体 多 糖 的 单 糖 组成相对子实体复 杂 一 些,一 些 菌 丝 体 多 糖 中 岩
收 稿 日 期 :2013-09-06 原 稿 ;2013-10-22 修 改 稿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十 二 五 科 技 支 撑 课 题 (编 号 :2012BAD36B05)的 部 分 内 容 作 者 简 介 :李 婷 婷 (1989- ),女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在 读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食 药 用 菌 多 糖 分 离 纯 化 研 究 。 * 本文通讯作者 E-mail:yangyan@saas.sh.cn
66
食 用 菌 学 报
第Hale Waihona Puke 20 卷藻糖、甘露糖的含 量 相 对 较 高。 子 实 体 多 糖 中 的 单糖组成 比 较 简 单,主 要 是 葡 萄 糖、半 乳 糖 和 甘 露 糖 ,且 组 成 比 例 上 相 差 不 大 。
从分子量分布来 看,桑 黄 子 实 体 均 一 多 糖 分
子量从一万至上百万均有报道(表 1)。 闫景坤 等 研究发 现 桑 黄 胞 内 多 糖 的 重 均 分 子 量 范 围 为 5.7×103~6.1×106 Da,但 菌 丝 体 中 分 子 量 上 百 万的均一多糖未见报道 。 [17]
5.2
2.3
--
1
--
--
--
--
1
1
1
11.94 1.92 1.03 3.13
--
2.3
果糖 Fructose
--
6.4
--
--
--
--
--
--
3-O-甲基-D-半乳糖
--
--
--
--
--
1.11
--
--
--
3-O-Me-D-galactose
主链构型 Backbone structure --
--
β
--
--
α、β
--
α、β
β
注 :- - 未 检 出 或 没 有 相 关 信 息 ;* 为 菌 丝 体 多 糖 ;* * 为 子 实 体 多 糖 ; Note:-- not detected/no information;Source material:FM,fungal mycelium;FB,fruit body.
FB 17.1
FB 533
FB 150
FB 2000
海藻糖 Fucose
单糖组成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
10.2
--
--
--
1
1.12
--
--
1
鼠李糖 Rhamnose
--
--
--
--
0.22
--
--
--
--
阿拉伯糖 Arabinose
--
--
--
1.89
--
--
0.01
--
--
半乳糖 Galactose
30.1 19.83 4.06 5.70 1.39 2.26 0.02
--
--
葡萄糖 Glucose
9.24 22.1 3.70 6.51 12.74
1
1.34
--
10.7
木糖 Xylose 甘露糖 Mannose
食 用 菌 学 报 2013.20(4):65~70
文 章 编 号 :1005-9873(2013)04-0065-06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婷婷1,2,杨焱1* ,刘艳芳1,鲍大鹏1
(1 上 海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食 用 菌 研 究 所 ,农 业 部 南 方 食 用 菌 资 源 利 用 重 点 实 验 室 ,国 家 食 用 菌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 上海 201403;2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
摘 要: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报道的不同菌种来源的桑 黄 子 实 体 和 菌 丝 体 多 糖 的 理 化 特 性 、结 构 特 征 以 及 生 物 活 性 进 行 综 合 比 较 ,并 对 其 提 取 方 法 进 行 了 讨 论 ,希 望 为 桑 黄 多 糖 的 开 发 利 用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桑 黄 多 糖 ;理 化 性 质 ;提 取 方 法 ;生 物 活 性
目前,多 种 Phellinus 属 真 菌 被 当 作 桑 黄 入 药使用,在研究过 程 中 频 频 出 现“同 物 异 名”、“同 名异物”的现象。 分 类 学 家 戴 玉 成 对 我 国 药 用 真 菌的名称进行了系 统 考 证,对 所 有 名 称 按 最 新 命 名法规进行了订正,指 出 桑 黄 的 拉 丁 名 有 鲍 姆 木 层孔菌 (Phellinus baumii Pilát)和 火 木 层 孔 菌 (Phellinus igniarius (L.:Fr.)Quél.sensu lato),鲍姆木 层 孔 菌 在 我 国 曾 误 作 “裂 蹄 针 层 孔 菌 P.linteus”使 用 。 [6] 谢 丽 源 等 依 据 rDNA 的 ITS序列分析并 构 建 系 统 发 育 树,对 桑 黄 真 菌 进 行分子鉴定及遗传 多 样 性 分 析,明 确 将 供 试 菌 株 聚为 3 个 独 立 菌 种 类 群:P.linteus、P.baum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