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多糖对免疫细胞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医案】抗癌名药桑寄生桑黄的功效与作用

【临床医案】抗癌名药桑寄生桑黄的功效与作用桑寄生味微苦,性微寒。
归肝经、肾经。
有软坚排毒、消除癥瘕积聚、止脾虚泄泻等作用。
桑寄生又名桑黄,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
桑寄生味微苦,性微寒。
归肝经、肾经。
有软坚排毒、消除癥瘕积聚、止脾虚泄泻等作用。
桑寄生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
桑寄生又名桑黄、桑黄菇、猢狲眼、桑耳、桑臣。
桑寄生的历史记载《药性论》言:“桑黄(桑寄生)无毒,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
”《本草纲目》记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
”《神农本草经》云:“桑寄生,属上经,性微寒,无毒,久服轻身。
”《本经逢原》云:桑寄生“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金色者治癖饮(积水)、癥瘕积聚(肿瘤),及肠风泻血、五痔下血、血痹虚劳,咽喉痹痛,一切血证咸宜用之。
”桑寄生具有抗癌作用①防突变: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
②防癌变: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
③防转移: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④防复发:避免癌症的复发。
⑤止疼痛: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疲劳倦怠等症状。
⑥减轻副作用: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桑黄的功效与作用正宗的野生桑树桑黄是非常珍稀的中药,多用于熬水和泡酒。
那么桑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桑黄灵芝的药用价值。
野生桑树桑黄实拍,我们的桑黄产自西藏,年份15-50年都有,其功效更强大一、了解桑黄桑黄是一种多年生真菌类物质,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以子实体入药。
子实体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菌体,菌体为木质,多为半球形、或其他不规则形。
菌体背部呈黑色,年份久后背部会龟裂,菌腹部褐色或黄色,边缘呈黄色。
菌体多寄生于桑、杨、柳、桦、栎等阔叶树干上,其中寄生于桑树上的桑黄最珍贵,药效更好,本文也是介绍桑树桑黄。
主要生长于我国的西藏、四川、云南、东北、华北等地。
桑黄无毒,性微寒、味甘,归肝、肾经,正常人与病人均可长期服用。
桑黄的成效与作用

桑黄的功效与作用桑黄,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
用处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所以可用来辅助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另外,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文华安教授指出,使用桑黄辅助抗癌治疗或作为保健品食用时,还可以适当配伍其他的真菌类药材,如云芝会对肝癌有辅助疗效,马勃具有消炎的作用,赤芝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使用方法如果用桑黄辅助防癌和抗癌治疗,最好在手术之前,就开始服用桑黄汤剂。
具体方法是:在药锅中放入的水,没过桑黄及所有饮片就可以,开锅后中微火煎煮30到40分钟。
汤略微浓淡偏差一点都可以。
中医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中医师殷兆华建议的乳腺癌疗方如下:20克桑黄,20克云芝,20克木蹄,10克赤芝,10克茯苓,10克白边层孔菌,10克马勃,每天一剂,水煎服。
此方可辅助治疗乳腺癌(手术及放化疗期间),可配合手术、放、化疗患者提高免疫力,提早伤口愈合,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减小癌症复发、癌细胞转移的风险,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
链接:桑黄是一种附生于在桑树上的木耳,因呈黄色而得名。
历史在中国,桑黄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寄生”的药物功效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研究证实桑黄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
治疗的方法1. 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①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③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④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⑤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⑥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
于分装胶囊出售,市场上已有包括桑黄多糖、桑黄子实体超细粉末、桑黄纯菌丝体粉末等数十种产品销售。
[2]桑黄的种类桑黄是近几年来开发的药用真菌。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at .)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 ),担子菌门(Basidiomy -cota ),是一种传统药用蕈菌[1]。
桑黄具有活血、止血、利五脏、排毒等功效,作为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桑黄最早的药用记载可追溯到汉代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
明代《本草纲目》中有桑黄“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等药用描述[2];还可用于治疗血淋、血崩、脱肛泻血、带下、经闭、脾虚泄泻等病症[3-4]。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桑黄富含多糖、黄酮类、萜类等活性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衰老、抗肿瘤、保肝护肝、降血糖、抗炎症等功效[5-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桑黄的药用和保健功效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桑黄作为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效果的珍稀真菌类之一,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热点。
然而,由于桑黄在自然环境下形成子实体的时间较长,量也较稀少,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近十年来,随着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桑黄药用成分的现代化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桑黄栽培产业的发展。
本文系统分析了桑黄的药用成分及作用机理、人工栽培方式,探讨了当前桑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前景,以期为桑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桑黄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桑黄主要寄生在桑树、杨树、松树和白桦树等树干上,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萜类、甾体、香豆素类以及生物碱等。
早期国内外对桑黄的研究主要是对酸性多糖、蛋白多糖以及蛋白-葡萄糖等物质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人员开始在桑黄活性成分的提纯和单体分离方面进行研究。
桑黄的药理功能有20多种,主要有抑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加强机体免疫、保肝护肝、降血糖、降血脂、抗肺炎等[7],其活性成分与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
收稿日期:2019-10-12;接受日期:2019-11-11第一作者信息:陆春霞(1976—),女,硕士,高级农业经济师,主要从事蚕桑综合利用研究工作。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桑黄真菌学概述 (3)1. 桑黄真菌的基本特征 (4)2. 桑黄真菌的分布与生态环境 (6)三、化学成分研究 (6)1. 活性多糖类化合物 (8)2. 酚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成分 (9)3. 蛋白质及氨基酸类成分 (10)4. 其他化学成分分析 (11)四、生物活性研究 (12)1. 抗氧化活性分析 (13)2. 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15)3. 免疫调节及抗疲劳作用探讨 (16)4. 其他生物活性分析 (18)五、发酵工艺调控研究 (19)1. 发酵过程优化与培养基改良研究 (20)2.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 (21)3. 发酵产物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22)六、研究进展与展望 (23)1. 当前研究的进展总结与成果展示 (25)2.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问题探讨分析以及发展展望 (26)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围绕“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展开详细的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桑黄真菌学,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桑黄真菌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分类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以及其在自然界的角色等。
还将探讨桑黄真菌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化学成分,这部分将详细介绍桑黄真菌中发现的各类化学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等都将有所涉及,以揭示桑黄真菌的化学物质组成及其独特性。
生物活性,该部分将重点讨论桑黄真菌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物活性,包括其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功能。
还将探讨桑黄真菌在医疗保健、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价值。
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这部分将介绍如何通过调控发酵工艺来提高桑黄真菌的生长效率、代谢产物产量以及产品质量。
包括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控制、基因工程技术在桑黄真菌发酵中的应用等都将有所涉及,以揭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桑黄真菌的发酵过程。
桑黄菌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桑黄菌的功效与作用吃法桑黄菌,又称牛肝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的功效与作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人体健康,还可以用于中药材制剂。
下面将详细介绍桑黄菌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吃法。
一、桑黄菌的功效与作用1.抗癌作用:桑黄菌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和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癌作用。
实验证明,桑黄菌多糖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桑黄菌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锗和锑元素,这些元素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2.增强免疫力:桑黄菌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桑黄菌中的多糖还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增强细胞免疫活性,提高人体抵抗力。
3.调节血糖和血脂:桑黄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可以调节血糖和血脂,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高血脂症。
实验证明,桑黄菌中的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减少胆固醇的沉积,改善血液循环。
4.提高记忆力:桑黄菌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可以促使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桑黄菌中的多糖还可以改善大脑的氧气供应,减少脑缺氧,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5.延缓衰老:桑黄菌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过程。
实验证明,桑黄菌中的活性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少细胞损伤,延缓衰老。
6.促进消化:桑黄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
此外,桑黄菌中的多糖还可以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7.抗炎抗菌:桑黄菌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实验证明,桑黄菌中的多糖可以中和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此外,桑黄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还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抗菌作用。
二、桑黄菌的吃法1.烹饪方法:桑黄菌的烹饪方法多样,可以炒、煎、炖、烧等多种方式。
桑黄抗肿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黄抗肿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桑黄(phellinus)作为一种名贵的真菌类药材,具有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
桑黄含有多糖类、甾体类、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呋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
其中多糖类提取物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成为当前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桑黄的其他提取物如乙酸乙酯提取物等也表现出抗癌活性。
该文综述桑黄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着重介绍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桑黄奠定基础。
标签:桑黄;多糖;提取物;抗肿瘤;作用机制桑黄(phellinus)是目前公认抗癌效果较好的药用真菌之一。
早在1968年,Ikekaw T等发现,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提取物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的抑制率为96.7%[1]。
研究发现,桑黄含有多糖类、甾体类、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呋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2-4],而多糖被认为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且与传统抗肿瘤药物联用可起到协同效果,因此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多糖类外,桑黄的其他提取物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本文对桑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对桑黄的抗肿瘤活性有更深的认识。
1 桑黄的分布及其抗肿瘤作用桑黄在自然学科中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主要包括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 linteus)、鲍氏针层孔菌(P. baumi)3种[5-6]。
P. igniarius喜生于杨树、柳树、榉树、桑树等阔叶树的树干。
P. linteus 多生于阔叶树腐木干上。
P. baumii主要寄生于丁香属植物,尤其是暴马丁香,偶尔也生长在白腊树属、李属等植物上。
国产桑黄的基原是火木针层孔菌,主要产地有湖南、江西、广西、东北等地区,因其着生树种不同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等。
日本、韩国产桑黄的基原为裂蹄针层孔菌,与国产桑黄外观相似,但其菌种不同,所含有效成分也有所差异。
除日本、韩国外,朝鲜、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也有桑黄出产。
野生桑树桑黄功效与作用

野生桑树桑黄功效与作用野生桑树(学名:Morus)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属于桑科,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桑树的果实被称为桑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物制备。
而桑树叶子中的一种特殊成分——桑黄,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桑黄主要由桑树叶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包括桑黄素、氧化桑黄素、异葡萄糖苷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和保健食品中。
首先,桑黄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桑黄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桑黄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持续或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研究表明,桑黄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皮肤炎症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桑黄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外界病原菌和细胞变异的主要防御机制。
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研究表明,桑黄可用于调节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桑黄还具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
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桑黄对于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表明,桑黄对于多种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总之,野生桑树桑黄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植物成分,在中医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桑黄

一、关于桑黄菌桑黄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传统中药,在民间通常用来治疗:胃痛、胃肠紊乱、淋巴腺炎症、癌症以及强身健体、防止各种疾病。
直到近几十年,这些药理作用才渐渐得到科学的解释。
1996年,韩国人kim.S H 等从桑黄中分离出桑黄多糖,并且发现它有刺激体液,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活性功效,因而释放出很多的免疫刺激产物。
另外在阐述桑黄抗炎症作用方面,kim.S.H 等发现桑黄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消去由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朵水肿发炎,可以强烈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并且还发现了该提取物还具有镇痛作用。
关于桑黄效用,整理叙述如下:1、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3、减轻抗癌剂所产生的副作用; 4、预防癌症的发生。
5、抗菌、抗纤维化、抗氧化等。
桑黄是已知高等真菌中抗癌效果最好的菌类,并且其抗癌机理也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加上深层培养的成功报道,其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在韩国桑黄的子实体一直作为名贵药材出售,其价格高达2300美元/公斤.在日本桑黄药用也开始进入市场。
尽管我国应用桑黄治病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已提到,但明确提出的是在《本草纲目》),但其市场化发展较慢。
近年发现有很好抗癌活性,所以需求量剧增,价格昂贵,再由于天然桑黄供不应求,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黄菌是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治癌疗效明显的真菌(巴西蘑菇即姬松茸与其疗效相近)。
日本及韩国开发利用最早,并已开始人工栽培,批量生产。
吉林省延吉市凭借独有的地理优势,现已开发出复合桑黄口服液,销往日本及韩国。
而且在当地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
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
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3-21cm,短径2-12cm,厚1.5-10cm,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光滑,无皮壳,有同心环棱,老时常龟裂。
边缘钝,有黄色翻边,底部颜色鲜黄。
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硬,木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y主要来源细胞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 C )发现桑黄在 F 一- P N s,
低浓度 时就能增 强 P C MN s产 生 IN , 在 ( F一 且 0~20 g 0) / mL
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特征1 6 1 。后又再进一步对 P N S M C 作了研 究, 试验采用 双抗夹心酶标法( LIA) E S 检测 IN , F 一 发现桑黄对
倍 以 上 。为 了进一 步 阐明 桑 黄对 IN 的 影 响 ,通 过 体 外 培 养 F一
药, 俗称桑耳、 桑臣 、 胡孙眼。其 子味微苦 , 能利五脏 、 软坚 、 排毒 ;
止 血 、 血 ; 应 用 于气 滞 胃痛 、 虚 泄 泻 等 症 。《 国药 用 真 菌 》 活 可 脾 中 中记 载 , 黄是 生 于长 于 桑 ( oua aL) 干生 长 的 一种 真 菌 [ 桑 M rsl 树 b 2 1 , 现 在 广泛 指 同属 的一 些 种 类 。桑 黄 在 国 内分 布 于东 北 、 南 、 西 西
1 桑 黄多糖 来源 及提取 纯化
桑 黄 作 为 中药 材 在 我 国最 早 记 载 于 《 草 纲 目》 子 实 体 入 本 ,
升, 并且有统计学 意义 , 黄的最佳计量是 20 m ̄ k ・)②在 桑 0 ( gd
对肝纤维化大鼠实验 时发现服用桑黄后 , 血清 IN 水平提高 1 F一
美 洲 等 地 。 品种 包 括 桑 树 桑 黄 、 树 桑 黄 、 树 桑 黄 、 树 桑 黄 桦 杨 松
等 。很 多 研 究 表 明 , 黄 多糖 提 取 物 ( 黄 多 糖 ) 调 节 免 疫 细 胞 桑 桑 对 功能 发 挥 积极 作 用 。与 其 它 药 用真 菌一 样 , 水 提 物 的主 要 活性 其 成 分 为 多糖 类 物 质 。
的 影 响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桑 黄 多糖 对 B淋 巴细 胞 的 影 响 .
黄作为中药材最早记载于我国的《 本草纲 目》 味微苦 , , 能利五脏 、 软 坚、 排毒、 止血、 活血等。自然学科中属担子菌亚门 , 多孔菌 目, 主要 包括 火 木层 孑 菌 (hln si i is、裂蹄针 层孔菌 (h ln s L P eiu g a u ) l nr P eiu l
【 键 词】桑 黄 多 糖 ; 疫 细 胞 ; 取 纯 化 关 免 提 【 分类 号 】R 8 ; 9 7 中图 2 5 R 6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编 号 】17 — 7 12 1 )2 2 - 2 文章 6 3 90 (0 0 1— 3 0
近些年来真菌 中提取的多糖类化合物作为免疫应答修饰剂广
泛地 应用 于抗 肿 瘤 、抗 氧 化等 的免疫 治 疗 中 ,桑 黄 多糖 ( hln s P eiu l ltu) i es由于毒 副作用 小 、 用 机制 独特 已成 为 国内外 研究 热点 。桑 n 作
行, 方法重现性好 , 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多糖需求 。
2 桑 黄多糖 可 以通 过 以下几 个方 面发 挥对免 疫 系统
度 增 加 而 增 加 。
22 对 巨嗜 细 胞 的 影 响 .
胞功能的机理 , 而将它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桑黄多糖对 免 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近况作一简要综述。
①通 过小 鼠腹腔 巨噬细胞吞噬鸡 红细胞 实验可 以证 明 , 经 桑 黄多糖 处理 的巨嗜 细胞 的吞噬百 分率 和吞噬指 数均 有所 上
21 年 4 00 月第 4 卷第 l 期 8 2
・
综 述 ・
桑黄多 免疫 糖对 细胞调 节作用 进展 研究
宋柳徵 张 佩 ( 辽宁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 宁锦州 1 10 ) 辽 2 0 1 【 摘要】桑黄多糖 ( hHn sl t s是生于长桑树干上 的一种真菌的多糖 提取物 , P e i ne ) u i u 在免疫细胞的调节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可以刺激 B淋巴细胞 的增 殖 , 增强 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 , 提高对 自然杀 伤细胞 (a rlk e e , K) l 巴因子激活的 并 nt a i rcl N  ̄ 淋 u n l l 杀伤细胞( m hkn c vt i rcn ,A 的活性 , 1 p oieatae kl esL K) y i d l e 本文将就桑黄多糖如何调节免疫细胞等方面作 以简要阐述 。
是 C 9 细胞 而 不 是 C 3 细 胞 , 表 明 桑 黄 多 糖 的靶 细 胞 是 B D1+ D+ 这
香菇多糖 、 裂褶多糖 、 茯苓 多糖 等临床药用真 菌一样 , 其主要 活
性 成 分 为 多 糖 类 物 质 。 很 多 研 究 表 明 , 黄 多 糖 提取 物 ( 黄 多 桑 桑
糖) 对调节免疫 细胞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由于桑 黄资源稀少 , 开
发较 晚 , 国 内外 对 其 调 节 免 疫 细 胞 功 能 的 相 关 研 究 尚处 于初 步 阶段 , 以需 要 我 们 进 一 步 研 究 , 所 以期 望 得 到 确 实 的调 节 免 疫 细
细胞而不是 T细胞 。 桑黄多糖还能提高 鼠 B细胞 的共刺激分子 , C8 D 0和 C 8 D 6的表达 , 而增强免疫反应 , 随着桑黄多糖 的浓 从 亦
i es、 ltu)鲍 氏木层 孔菌 ( hln sbu i 三种 l 与 其 它 云芝 多糖 、 n P e i a mi lu ) l j 。
研 究结果 显示 桑黄多 能刺激 小 鼠脾淋 巴细胞 ( L ) MS s 的增 殖 ,随着 桑黄多糖 浓度 的增加 而增殖 明显 ,这表明桑黄多糖是 M L 有效 的激活剂。应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显示影响的主要 Ss
P C MN s分 泌 IN y有 直 接诱 生作 用 。 而 IN 具 有 明 显 的抗 F 一^ F— 肿瘤活性 , 能抑 制 前 癌 基 因 表 达 , 止 肿 瘤 细 胞 从 G 期 进 入 Gl 阻 O
北地区 , 范围较广 , 国外 主要 分布于韩 国 、 在 东南 亚 、 大利亚 、 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