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一、引言运输技术经济学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对运输技术与经济的研究与分析,帮助我们了解运输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效益,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运输技术经济学的整套课件汇总教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大纲1. 课程简介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输系统的基本认识,并了解运输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运输技术和经济原理,提高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运输技术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运输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能够应用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对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运输技术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输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运输成本与效益评价;- 运输规划与管理;- 运输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老师通过授课介绍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化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小组报告,总结讨论的结果。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的质量等。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运输技术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自己的教材。

2. 课件为了辅助教学,可以制作配套的课件,包括理论知识的概述、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内容。

3. 其他学习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行业动态等,以及提供相关的互联网资源,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运输技术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 (2)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 (2)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运输经济学作为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交通运输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教学意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运输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方法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运输需求与供给、运输市场和成本等方面的分析方法•了解运输市场结构、政策和法规等相关知识2.2 能力目标•运用运输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和现象•能够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能够评估和改进运输系统的市场行为和经济效果2.3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调研、论证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3.运输市场结构和市场政策4.运输成本和技术分析5.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3.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3.案例分析4.课外阅读四、教学评价4.1 主要考核内容1.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2.期中测试3.期末考试4.2 考核方式1.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实验报告4.3 评分标准1.准确性和深度2.论证和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和论文报告的表达和组织能力五、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5.1 教材•《运输经济学》,徐传良,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参考书•《运输经济学导论》,李国良,机械工业出版社•《运输经济学概论》,于凤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5.3 学习资源•运输经济学在线课堂•研究论文和数据报告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本教学设计结合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但是教学时间安排可能会比较紧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应加强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运输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水运经济实践的科学概括,是研究水运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讲求经济效益,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门部门经济学。

它在水运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全面地、高效地、迅速地、低耗地组织水运生产,从而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水运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输经济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是从事运输管理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它是运输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而它所研究的客观经济规律又将来指导船舶生产、商务管理、港口装卸等工作,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出发,用客观经济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原理和规律在水运部门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悉和掌握水运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性,掌握合理组织运输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对水运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信息、总结。

2.充分认识水运业的性质,重要性及优所在,掌握水运管理原理与体制、驼计划工作、客货流的形成及其变动规律、固定资产、基本建设、劳动工资、水运成本、资金盈利、经济核算等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时分配五、教学主要内容1.绪论《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以及存在的多重属性,交通运输业的特点,水上运输的优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交通运输业的性质、多重属性、特点,水上运输的优点。

2.水运计划工作水运计划工作的意义,水运计划的分类、组成和指标体系,生产经营计划的特点,水运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控制。

重点:水运计划指标体系,生产经营计划特点,水运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

3.客货流的形成及其变动规律货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货流变动的规律,货物运输的不均衡性,货物运输的合理性,旅客运输工作,水运经济调查,规则产销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
本章重点:1.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2.运输需求生成
本章难点:运输需求分析的复杂性
教学目的:1.通过从需求角度去理解运输、运输产品或服务
2.了解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3.掌握运输需求的生成
4.了解运输需求分析的复杂性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为主
运输需求是一种由其他经济或社会活动派生出来的需求,运输需求函数(或曲线)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商品产地的供给函数和销售地的需求函数(或曲线)推导出来。

但现实中,在多个商品产地和销地并存而且有多种可替代运输方式的情况下,运输需求以及运输市场上的供求均衡都会呈现十分复杂的状态。

第一节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运输需求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的变化。

运输总支出提供了运输需求的一部分重要信息,但并不是全部,因为它不能告诉我们运输量随价格的变化情况。

人类为什么需要交通运输归结为七个原因: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2)大工业既需要从各地获得多样化的原材料,也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去开拓远
方市场;
(3)优良的运输系统有助于实现由技术创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与销售以及
研究与开发活动支持的规模经济;
(4)运输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与军事角色;
(5)良好的交通是增加社会交流与理解的基础,并有助于解决由于地域不同而
产生的问题;
(6)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在机子的居住地点、工作地点以及日常购买、休
闲地点之间可以做出更多的选择和安排;
(7)现代交通有助于国际文化交流。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教学⼤纲⼀、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2.课程代码:A3530393.学分/学时:1.5/244.课程类別:必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年级(上)5.适⽤专业:交通运输6.先修课程:《⾼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交通运输⼯程学》7.参考教材:贾顺平.交通运输经济学.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11.8.教学安排及⽅式:本课程共计12次授课,其中课堂理论教学11次、单元测试1次。

9.开课系部:交通运输系10.撰写⼈:武倩楠11.撰写时间:2016.712.修改时间:2017.3⼆、课程的总体要求1.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程知识):能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法。

毕业要求6(⼯程与社会):能够熟练运⽤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解决交通运输中的问题。

毕业要求10(交流与沟通):能够理解交通运输经济学与交通出⾏及交通⽅式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利⽤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出⾏需求及出⾏特征。

毕业要求11(项⽬管理):能够了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构成,理解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规划的本质与特征、交通运输规划制度,掌握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TOT),公共部门与私⼈企业合作模式(PPP)。

2.课程的教学⽬标(1)掌握交通与运输的异同、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含义、交通运输的产业属性,了解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掌握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需求数量与需求的变化,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及其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其他需求弹性,熟练运⽤效⽤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偏好与⽆差异曲线、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均衡等理论⽅法。

(3)掌握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数量与供给的变化,理解供给价格弹性与类型、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掌握⽣产要素与⽣产函数、短期⽣产分析、长期⽣产分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运输经济法规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法规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学时: 90 学时(面授学时:36实验学时: 0 自学学时: 54 )适用专业层次:高起专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认识运输、运输业与运输管理的内容、特点(2)理解运输经济基本理论(3)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下的业务范围、运输组织与管理等内容(4))初步具备进行运输业务规划及其运作管理的能力(5)了解运输市场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2、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结合案例与例题课堂讲解(2)作业:分章节写明布置作业数量(3)考试:考试形式为试卷考试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是为培养学生运输及其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认识到运输活动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合理组织,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运输的经济理论、物流运输技术及运输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和提高正确开展物流运输业务及其运作管理的能力,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以便能较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第一章交通运输政策法规概论基本要求:理解运输管理与运输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运输业的特性以及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了解运输、交通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及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本章重点: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概念与作用本章难点: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关系第二章交通运输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几种资源配置理论;并结合我国运输状况理解运输化阶段理论和进行运输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我国的运输结构本章难点:运输资源配置理论第三章交通运输政策实施的经济手段与方法基本要求:掌握公路运输系统的特征、构成,公路运输生产组织状况;理解公路运输生产效率指标内容;了解公路运输的设备与设施。

本章重点:公路运输生产组织本章难点:公路运输生产效率第四章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基本要求:掌握铁路运输系统的特征、构成,铁路运输组织状况;理解铁路运输货物运价及运到期限;了解铁路运输的设施与设备。

《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331106课程英文名称:Transport Technical Economic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运输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是一门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研究交通运输领域工程实践中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以及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经济学应用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树立经济观点,建立经济意识,具有对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论证、预测、分析、评价和决策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掌握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基本理论和方法: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运输项目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风险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运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内容;运输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运输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运输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运输项目综合评价的概念、原则、程序和方法;运输设备更新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运输设备大修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

3.基本技能: 具备对于交通运输项目进行技术论证、预测、分析、评价和决策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讲课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

2.教学手段:针对本课程的难点,可结合例题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通过讨论课的形式解决。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要求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为学好本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运输经济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机场营运与管理课程代码:0858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机场营运与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民航运输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航空运输及其系统、机场系统的构成。

第二部分介绍机场规划,主要是总体规划和航站区规划的过程、内容及方法。

第三部分主要从经营管理的角度,介绍机场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机场的运营,包括机场飞行区、航站楼,机场道路等,以及机场安全管理和应急、消防救援工作;机场的投融资决策,机场的成本和收入,机场的公共关系等方面。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从机场基础设施入手,要求了解机场的硬件设施及其功能,并知道各部门是如何运营,特别是客运和货运。

另外从机场经营的角度出发,要学会分析机场的组织结构,了解各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简单了解机场的投资、融资管理;掌握机场的成本和收入结构,机场定价策略,以及如何发展商业策略,提高非航空性收入;掌握机场航空性收入的构成;掌握对机场运营业绩的评价方法。

另外对机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诸如对环境的污染,容量问题等应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结合机场实际运营的特点,掌握机场运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并对国内外目前机场管理的现状作一了解。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航空运输及其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航空运输的发展及其趋势,掌握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航空运输(一般)识记:航空运输的发展理解:航空运输的经济作用及发展趋势(二)航空运输系统(次重点)识记: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理解:航路和航线的概念(三)航空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一般)识记:中国民用航空组织第二章机场系统引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机场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场系统的构成及机场的经济作用,并了解世界机场面临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学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编制部门:交通运输系
审定部门:交通运输系
审定人签名:
2009年8月制订
《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运输经济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交通运输的供需理论角度出发,对交通运输需求理论,交通运输供给理论,交通运输市场均衡理论,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分析理论进行介绍。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运输经济基本知识,理解其专业领域及内涵。

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自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2)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分析运输成本,计算运输价格;
(3)通过学习,掌握交通运输项目投资评价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5.先修课程: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运输经济学概述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的意义及其产业特征,交通与经济发展,交通与城市发展;经济学发展历程,交通经济学的概念与主要研究对象。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二章交通与国民经济
主要内容:交通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及衡量指标,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三章交通运输需求
主要内容:货运、客运、城市交通运输需求概要,货运、客运、城市交通运输需求定性与定量分析,货运、客运、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特点。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四章交通运输供给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供给基础知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特征,运载工具分类及特性、效率,运载工具的经济寿命与拥有成本,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五章交通运输成本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成本构成与特点,交通运输成本计算与分析,交通运输分析中的广义费用。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六章交通运输价格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价格特征,运价制定策略与案例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七章交通运输市场
主要内容:市场的形态,交通运输市场的特征及作用,交通运输市场的形态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八章交通运输市场与政府职能
主要内容:市场的形态,交通运输市场的特征及作用,交通运输市场的形态,交通运输中政府的作用
学时分配:4个学时
第九章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分析理论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项目投资评价,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折旧与设备更新,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学时分配:6个学时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运输需求概要,运输需求分析;运输供给概要,运输供给分析;运输供需状态分析);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运输成本的基本概念,影响运输成本的基本因素;运输价格,运价的结构及形式;运输定价,定价理论,
边际成本定价法,价格歧视与高峰定价,含有联合成本时运输定价的成本分摊;运价管理);经济效果静态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经济效果动态评价指标,交通项目方案的评价与决策。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 32学时
四、课程参考资料
(1)教材:
贾顺平主编《交通运输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8月
(2)参考书:
邵春福、秦四平主编《交通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肯尼斯•巴顿著李晶, 吕靖, 贾晓惠等译《运输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严作人编著《运输经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五、说明
(一)本大纲的特点
本大纲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特点,以理论讲解为主,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与交通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通过掌握交通经济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掌握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知识面广,重点难点多,理论授课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建议:
(1)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2)勤修改完善教案课件,多购置参考资料图书;
(3)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多收集实例讲解,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4)加强学生课外学习辅导,引导学生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