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
且持梦笔绘蓝图——休宁县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综述

县 、 国 有 机 茶 之 乡 、 国 乡村 旅 游 法 定 程 序 批 准 实 施 , 城 给 、 水 专 直 是 我们 积极 探 索 和 努 力 实践 的重 大 中 中 县 排 福 地 ” 美 誉 。 当 历 史 的车 轮 滚 滚 向 项 规划 通 过 专 家 委 员会 评 审 。为 推 进 课 题 。2 0 年 , 们 重 组 了 县 城 投 公 的 08 我
年 来 的城 镇 化 建 设 之 路 , 仅 实 现 了 底 全 面 完 成 ,万 安 水 南 地块 约 2 不 . 3平 城 区 建 设 20 40万 元贷 款 也 即将 到 位 , 预 有效 解 决 了我 县 城 市建 设 资 金 不 足 的 “ 架 大 起 来 、 路 畅 起 来 、 市 亮 起 方 公 里 的控 规 目前 正 在 紧 张 进 行 , 框 道 城
前 , 镇 化 进 程 的 全 面 提 速 , 使 休 市 政 建 设 , 开 城 市 框 架 , 年 以 来 司 , 一 些 国 有 地 产 、 产 评 估 后 , 城 又 拉 去 将 房 作 宁 迎 来 了 新 一 轮 的发 展 机 遇 , 劳 智 我 县 还 投 入 专 项 经 费 10多 万 元 , 勤 0 委 为 资 本金 注 入城 投 公 司 ,使城 投 公 司
再遥 远 。
线 控 制 性 详 规 编 制 正 在 展 开 .投 资 招 、 挂 程 序 , 整 了 县 城 、 制 镇 基 拍 调 建
1 . 元 的 县城 防 洪 工 程 获 省 发 改 委 准 地价 , 立 和 完 善 了 土地 评 估 体 系 , 6亿 建
前期 立足规划先行 。 划发展篇章 立 项 . 工作 也 已 启 动 。在 抓 好 县 大 力 开展 土 地 收储 。积 极 盘 活土 地 资 谋 城 规 划 的 同时 。 们 还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源 。0 7年 以 来 。全 县 共 挂 牌 土 地 我 20 从发展的角度来思 考 。 以未 来 的 小 城 镇 和 村 落 规 划 体 系 。 先后 编 制 了 1 1 6. 5公顷 ,实 现 土 地 出让 金 收 入 48 .
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丹徒新区总体规划一、丹徒新区规划的目标和规模规划丹徒新区位于镇江市南约9.0KM,北界312国道,南临镇江市外环线,东临沪宁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铁路,西到十里长山,沪宁高速镇江支线和海溧高速公路穿越城市中部,通过檀山路和镇荣路和镇江市区紧密相连。
规划区内内有“两山四水”自然条件,四大水域指谷阳湖、张寺水库、长山水库和西湾水库;两山指十里长山和马鞍山,景色非常优美。
1998年3月由同济大学完成了丹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年限为13年,规划面积9.9 KM2,人口10.0万人。
优良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推动了丹徒新区的快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求丹徒区委、区政府两次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目前面积约74 KM2的规划方案。
1、新区的规划目标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2、新区的规划规模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2003——2023),近期至2013年,规划人口16.8万人,规划期末总人口为26.0万人。
丹徒新区北至312国道,东接沪宁铁路,南临镇江市南环,西到十里长山,总用地约74 KM2,其中建设用地46KM2,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29.53KM2,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期建设以312国道以西和海溧高速以东用地为主,发展成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二期以312国道以东用地和十里长山脚下用地为主,拥有优美的山体和水域环境,发展档次较高的住宅区,并拥有广阔的生态工业用地。
二、丹徒新区总体规划布局以行政中心为基本点,向南、东、西放射推进的片区结构,对河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原有线型,同时以十里长山、西麓水库、张寺水库、西湾水库和长山水库为新区的生态绿化景观核心,将新区布局结构纳入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最终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布局结构形式。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分享到: 1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规划范围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规划布局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实施步骤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近期工作思路按照纺织城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以旧城更新改造为抓手,坚持产业发展与旧城改造并重,企业改制与厂区搬迁同步,产业发展与职工安置并举,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启动水、电、气、暖、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纺织、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宜居新区、纺织新城,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充分就业;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32个项目简介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共32个,总投资186.1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46.9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5.35 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7.5亿元;4月份以后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27.11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2.56亿元;前期项目10个,总投资75.94亿元;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拟于4月份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57.7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26.91亿元;项目建设情况如下: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9个1、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骨干路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安市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内,将建设灞河东路园区段、兴业一路、滨兴三路等三条道路,总长9120米,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2、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承接工业园标准厂房小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188287.8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4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3、灞桥区纺织城地区开发建设公司综合楼项目该项目位于纺北路南侧,将建设一座20层框架综合楼及其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9250平方米,总投资6500万元;4、纺织城综合发展区灞河路项目该项目按市政道路标准,包括建设灞河西路和灞河东路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6800万元;5、纺织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该项目包括东月路西段项目及半引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825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800万元;6、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灞桥大道项目、灞桥大道供气项目、灞科路项目、客运站北路等4个项目;7、纺织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该项目包括东月路东延伸和半引路南延伸改造2个项目;其中东月路东延伸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沥青路面,全长4000米,宽30米;半引路南延伸改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沥青路面,全长1050米,宽25米;8、纺织城站地铁北路项目该项目位于香王村以北,全长1500米,总投资2630万元;9、纺织承接工业园区洪庆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洪庆街道,将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计划投资1亿元;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1、半坡博物馆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及半坡人家安置小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7049.3万元,今年计划投资48380.6万元;拆除建筑物面积138991.58平方米,并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开工建设安置小区157390平方米;2、高科房产绿水东城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桥大道以西,西临高速以南,占地面积520亩,总投资1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建筑50万平方米;3、新寺什字商圈及安置小区综合改造项目该项目包括地铁一号线四站长乐坡、浐河东、半坡、纺织城站及纺织城停车场建设、地铁一号线纺织城站与灞桥停车场连接线周边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等3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5亿元;4、灞桥区总部经济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左岸,西临快速干道东侧,公园西路南侧;占地120亩,主要建设企业商务中心、一厅式办公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5、纺织城贝斯特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433亩,总投资约4.1亿元,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450万吨;今年计划投资1.17亿元,进行信息大楼、1号仓库建设;6、浐灞新城一期经济适用房项目该项目占地372.911亩,将建设经济适用房6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亿元;7、西安公路主枢纽纺织城客运站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城核心区北侧,占地172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项目总投资2.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8、普华房产灞水·丹堤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左岸柴马村;项目占地294亩,由新大地普华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计划一期建设住宅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9、纺织城堡子村商圈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长乐东路、纺西街,纺建路、纺北路、电厂东路交叉区域,规划用地490亩,进行商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5亿元;10、新大地房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河滨席安路,占地153亩,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2.4亿元,目前正做开工准备;11、纺织城商贸综合区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占地340.5亩,进行商贸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4.3亿元,今年将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12、大明宫灞桥购物广场项目该项目位于长乐路与东三环交汇处,占地146亩,建设面积为58万平方米的商业卖场,项目总投资18亿元;13、东大石油灞桥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项目占地200亩,进行企业总部办公场所建设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14、高科房产河东岸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占地1000亩,总投资15亿元;年内将完成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15、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城中村改建项目该项目将对红旗街道五星村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总投资5亿元;年内将完成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16、灞桥区教师村二期工程该项目位于席王街道,占地130亩,进行教师村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目前前期评估已完成,年内将完成土地征用和拆迁赔付工作;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机构设置基本到位●事权划分基本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实施●融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规划编制有序进行●救济解困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1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271人、“4050”人员再就业3000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08万元、临时救助金106.6万元,为唐华集团破产涉及下岗失业人员9000余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生态建设类项目4个1、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项目该项目包括灞桥公园东路、灞桥公园西路、灞河3号橡胶坝、灞河景观人行桥、公园景观工程建设等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2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7亿元;2、浐河东岸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咸宁路浐河桥至绕城高速浐河桥段,长约4600米;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将对该段浐河进行河堤填筑,河堤衬砌,河滨路建设,绿化建设,拦沙坝与橡胶坝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启动该段河堤治理;3、新寺商圈改造及集中安置小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桥大道以东,席安路南北两侧区域;占地面积约500余亩,计划2009年—2012年分五期建设约56万平方米的村庄集中安置小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4、灞桥滨河生态公园4号橡胶坝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战备桥上游150米处,进行长411米,高3米橡胶坝建设;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年内将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民生类项目3个1、纺织城街景整治项目该项目包括纺南路、纺北路、纺正街北段、纺西街等4条道路街景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9375万元;2、纺织城地区教育资源整合项目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城地区,现西安市五环中学、西安市六棉学校、西安市四棉中学、灞桥区四棉小学、西安市三棉学校等五校内;将改造建设教学楼、综合楼、公寓楼、体育馆、食堂等建筑物,建筑总面积为33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678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3、纺织城配水加压站项目该项目位于西蓝路北侧,灞桥大道以西;占地37.7亩,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日供水6万吨的配水厂、蓄水池、加压泵房、加渌设备及办公用房;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第一章综述一、现状概况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万人,现在岗万人;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四、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五、规划目标充分挖掘与发挥纺织城地区优势条件,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引导与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使纺织城全面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力争将纺织城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新区;第二章纺织城发展环境分析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东三环以东,绕城高速公路以西,浐河和灞河从东西边缘穿过,是城市东部重要的门户区、生态涵养区和灞桥区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根据西安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规划区将由城市郊区变为中心城区,其发展空间、交通、生态、人文资源等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和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将有大的提高,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特别是随着浐灞生态新区、东三环、国际港务区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实施,规划区必将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一、外部环境分析1、西安市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区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市东部,北接浐灞生态区欧亚论坛永久会址、广运潭、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等核心区,西南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东临临潼,南依白鹿塬生态屏障保护区;在西安市2004-2020年总体规划确定的未来西安城市"九宫布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空间布局模式中,规划区位于重点发展的城市东向发展主轴上,具有形成环境良好、文化特色突出,与临潼、白鹿塬等外围区域联系紧密的城市新区宏观发展条件;2、西安市商业网络发展不均衡西安市城市南、北、西、中商业网点分布较为合理,而东部商业服务职能等级低、规模小,缺乏大的购物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随着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未来城市东部将会聚集70余万人,且周边辐射人口百余万人,旅游人口众多;因此借助其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与其它地域互相补充的发展区域性购物中心,不仅对满足本地域居民生活消费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促进西安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3、浐灞区发展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波及效应"十一五"期间,浐灞生态区基础设施及建设项目投资达157亿;随着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最终形成适宜人居的优美环境,人文生态和现代特色的城市新区,成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实施地,从而带动整个区内及周边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周边地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交通优势突出目前规划区内及周边有绕城高速、西潼高速、西禹高速、西临高速、西蓝高速五条高速公路和陇海线、西康线两条铁路线,东三环、北二环东延伸线、东二环北延伸线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随着西安市铁路东客站、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及地铁1号线、5号线的建设,其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和突出;5、纺织特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文化产业是我国许多城市及西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许多城市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以营造地方特色、加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场所感,而西安纺织城地区以其特有的纺织文化内涵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为其弘扬和延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结:纺织城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既处于西安市重点发展的轴线上,也具有良好的比邻环境和交通区位;规划区与周边区域交通上的对接、产业方向与生态环境上的协调一致显得尤为必要;二、内部环境分析1、经济总量较小、纺织业在产业中居突出地位第2/3页2006年灞桥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在西安9区中列居第八位,仅高于阎良区;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占工业总产值的91%,而制造业中又以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体;灞桥区制造业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310千元,其中纺织业完成1245759千元,占灞桥区的%;2006年灞桥区纺织业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7612人,占灞桥区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75%,但纺织行业经营困境重重,产业延伸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弱;2、收入水平低、就业渠道单一2005年灞桥区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1079元,低于西安市1706元的平均水平,占制造业总就业75%的纺织业人均月工资水平更低,只有800元;灞桥区2005年单位从业人员共40409万人,除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174人,机关2684人外,其它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部门,而制造业部门中又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纺织城地区拥有一印和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在岗职工近17612人;就业渠道单一,岗位不足;。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横山桥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骨干路网正在形成,城镇用地进入拓展阶段,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镇经济协调、合理、科学的发展,特进行本次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横山桥镇作为常州市东北片区中心,在用地功能、交通组织、市政设施配套等方面应与周边地区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对镇域范围内工业、居住等用地进行优化、整合。
本次规划编制得到了武进区建委和横山桥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横山桥镇建管所和其它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二章横山桥镇基本概况综述2.1 区域位置横山桥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部,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一部分。
东与芙蓉镇毗邻,南与横林镇相连,西与潞城、东青接壤,北与郑陆、焦溪紧靠。
镇内横山旧名芳茂山,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易今名。
镇由桥名,山水相映,古刹银杏,历经千年沧桑;山青水秀,鱼肥虾鲜,颇具江南特色。
2.2 历史沿革横山桥镇位于武进区东部,横山桥南麓,东临三山港。
据宋咸淳《毗陵志》已载有横山村名,明末清初已是“烟火千家,商贾四集。
……盖俨然一方巨镇”。
清光绪五年(1879年),横山桥为丰南乡首镇,解放后设横山镇,1955年改为乡,1987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至今。
镇内横山旧名芳茂山,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易今名。
镇由桥名,山水相映,古刹银杏,历经千年沧桑;山青水秀,鱼肥虾鲜,颇具江南特色。
2.3 自然条件横山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日光充足,霜期短,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1466.6毫米,最小537.6毫米。
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秒。
最高洪水位为5.42米,土壤以黄泥土、乌散土为主,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2.4社会经济概况2.4.1 社会经济概述横山桥镇行政辖区面积37.12km2(包括新安12.1km2),其中耕地面积2692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26%。
“十三五”时期近期建设规划重大项目库编制方法探索

“十三五”时期近期建设规划重大项目库编制方法探索摘要:梳理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历程与趋势,结合新时期的政策要求以及常规重大项目库制定存在的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近期建设规划为例,提出“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库制定的“四步走”:首先,以“五大理念”与中央新政策为指导,组建基础项目库;第二,多规核查定选址,探索近期建设规划成为“一张图”的实施平台;第三,分类排序及筛选,并增加机会型项目库,划定弹性发展区,提高项目库的指导性与灵活性;第四,建立年度项目的评估与调整机制,增强重大项目库的可行性。
关键词:近期建设规划;重大项目库;“十三五”时期1、引言自2002年中央明确要求各地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以来,近期建设规划在内容、技术方法、实施机制上逐渐成熟。
2015年全国城市设计现场暨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中,倪虹提出要抓好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6年,全国各地都开始了编制“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
重大项目库是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总结2002年以来近期建设规划历程与趋势,梳理“十三五”时期新政策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新要求,结合常规重大项目库的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为例,提出新时期重大项目库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2、文献综述近期建设规划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阶段,2005年以前,近期建设规划还是新事物,学术界对近期建设规划的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谋求共识,王蒙徽与胡显文、杨保军、邹兵都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概念与意义有所论述[1-4]。
2005年以后,近期建设规划逐渐常态化,学者对各地近期建设规划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完善的制度、方法,以及梳理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制度方面,深圳市首创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度与政策,陈宏军与施源、刘永红与刘秋玲、邹兵等人均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年度实施计划的优点与工作机制[5-7],目前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借鉴学习的典型。
探索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综述

22) ( 0 0 ) 简称新 < 总规> ) 是深圳第3 具有法定 版
意义 的总体 规划。规划 以2 0 年 完成 并首次 由地 06 方 人大立法通过的 < f2 3 城市 发展策略>为 深:1 0 ) .0 1 基础 .提出 了城市转型 的重大 战略转 折思路 ,将
3 深圳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我 国的经济特 区 的定位 ,明确深圳在 国家改 革开放 战略 中继 续担 当科 学发展排头兵 的先行先 试 的历 史使 命。相应的城市职能为 国 家综合配
套 改革 试验 区 .实践 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 展模式 的示范 区 。 其次 .将 ( 6 9 总规>确定 的 。 华南地 区重要
总规> 的有效实施 .深圳先后编制 了 < 深圳市总 体规划检讨 与对 策>和两轮近期建设规划 .适 时
要关 头 ,持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严 重不 足 的矛盾 日益尖锐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的惯性 、 社会 结构的失衡 .城市软实 力优势 的逐渐 弱化 、
城市 资源和环境的紧约束等 问题持续 困扰 着城市
行 探路 。
深圳 、效益深圳 ”、创建具有 示范效应的国家创 新型集约型城市提供 有力支撑 。关于城市发展 的 思路和规划理念都将 实现 重大转变 :在发展动 力 上 .要从 以往 以要素推 动和 投资推动为主 向创新 推动转 变 ;在发 展方式上 .从外延扩张型发展 向 内涵集 约式 发展 转 变 :在 空 间利 用模式 上 .由 增量增长 向 减 量发展 转变 :在规划 内容 上 .由单纯强调 空间设计 的物质性 规划 向空 间设
首 先 是 经 济 和 人 口规 模 巨 大 .但 结 构 和 质
计 与制度设计并重 的综合性 、政策性规 划转 变。
城市总体规划

3、重点城镇的发展
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强调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 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关于重点城 镇的发展定位和用地规模与旧版的规划编制办法没 有太大的区别,新版规划只是增加了要明确重点城 镇建设用地的控制范围。
4、分区政策和空间管制
分区政策和空间管制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区 域协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分区政策一般根据 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产业、交通发展的要 求,提出市域范围内不同政策分区,同时,不同分 区实施不同的空间管制,实施不同的引导和控制要 求,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总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 体 划 规 划 中 心 城 区 规 划 详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细 规 划 修 建 性 详 细 规 划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专 业 规 划
镇规划
乡规划
保 护 规 划
村庄规划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程序
现状调研:现场踏勘、抽样或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 基础研究,构思方案:进一步认识城市, 并以科学的研 究为基础,理性地构思规划方案; 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多方案的对比,编制城市总体规 划纲要,对重大原则性问题进行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
3、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一般设区城市各地域范围示意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市区<=市 域。 在实际划定过程中,市区、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者可重合。城市规划区在地级市 市区和县级市市域范围内。
3、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西安高新区规划介绍绿地版

根据西部大开发的特点,陕西省把高新技术产业摆在调整经济 结构、发展四大特色经济的首位,决定把“一线两带”(陇海铁 路和宝潼高速公路线以及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 级关中星火产业带)建成西部大开发的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 产业化基地。 西安高新区作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核心,对陕西 实施“一线两带”具有战略意义。 从区域条件来看,西安高新区在全国高新产业发展布局中 占据了良好的位置。
3、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
目前西安高新区建成区内路网、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 公用设施基本完善。 建有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流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国际学校 以及公园、高尔夫园、宾馆、国际俱乐部、住宅等配套设施。 绿化总面积91万M2,绿化覆盖率达36%。 区内有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通讯数据交换中心和宽带光纤网。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发展科技产业为主,文化教育、居住生活、 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科技城区。
电子园:
1998年12月22日,按照市政府会议纪要和西安市规划局“市 城规字[1998]126号文件” 精神,电子城工业园区4.2km2用地的建 设管理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1) 规划目标:建设一个“以开发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院校、科 研、生产相结合的电子工业区”。 2) 配套齐全、功能明确; 3) 工业用地位于西侧,多由军工类工业组成;生活配套用地位 于东侧,有居住、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变电站组成;集中绿 地位于中部,横跨工业用地和生活配套用地中间;
2、历史沿革
1991年—1996年: 一期 1997年—2002年: 二期 1998年: 电子园 2.7平方公里 7.8平方公里 4.2平方公里
2000年—2003年: 长安科技园(新型工业园) 4.6平方公里 2002年—2005年: 新区(起步区) 15平方公里 2004年—2020年: 二次创业规划区 78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4)协调性原则。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 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与城市规划 体系内的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 5)可操作性原则。在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下,制定能适应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性行动计划、年度计划,合理控制和指导近期 重大建设规划项目的实施。
1.5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1.6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法定性原则。以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规定 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组织、依据、程序、内容、审批等法定要求,依法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严格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城市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政策性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 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3)近远结合原则。处理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需要与可能 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
1.1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认识
1) 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近期建设目标、 内容和实施部署,并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2) 近期建设规划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同时也必须对近几年总体规 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予以解决。近期建设规划是近期建设项目 安排的依据,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经济 社会的健康发展,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 近期建设规划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Hale Waihona Puke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
1) 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 的发展目标;根据城市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特点,明 确近期建设的发展重点和实施时序; 2) 确定城市近期内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提出自然资源、生态 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与保护措施; 3) 提出城市近期内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和选址,以及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 4) 提出城市近期建设综合性行动计划和年度计划等。
1.3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
2) 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可以理解为政府对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行动计划,是对“近期 开发边界”科学合理的制定,是对即将建设的项目的统筹安排。规划一旦 确定,用以指导城市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政府的工作就形成了一 种约束,有利于杜绝城市建设的随意性,增强城市规划的连续性。近期建 设规划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可确保具体建设项目在一定期限内逐 一落实。
1.3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
3)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 体规划内容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繁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 为5年,在一定意义上压缩了研究范围,缩短了编制周期,可以更加及时 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有利于将建设单位的建设意 图与政府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相结合,通过对近期建设项目及土地供应的 控制,可有力地引导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变被动管理为积极主动的引导。 对规划管理过程而言,近期建设规划既坚持了总体规划提出的长远目标、 整体构想,确保了实施的严肃性,同时又充分考虑了现实条件,兼顾各方 利益,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修正,确保了规划的灵活性,使规划编制 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近期建设规划既可有效解决总体规划分阶段发展的 问题,又可妥善解决五年内城市近期发展时序的问题,它的编制和实施对 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无疑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1.3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
1)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根据现 有环境和财力条件,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重点,并以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 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近期城市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做好城 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用地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对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 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与控制作用。近期建设规划对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作出明确的安排,将有利于引导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通过基 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 的合理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袁锦富
一、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 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 三、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要求 五、城市近期规划实施的原则和措施
一、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
1.1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认识
传统编制方法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仅作为一个专项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起编 制,且仅是对总体规划期限的前5年的基础设施规模、各项建设用地的规 模与布局、环境与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与重点有所安排和考 虑。当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规划年限过后(即总体规划实施5年以 后),不再编制相应时期的近期建设规划,客观上降低了总体规划对城市 建设的引导作用,不利于城市按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逐步实施。因此, 在新的条件下,需要对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内容和编制办法重新认识, 改进原有的近期建设规划内容和工作机制。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组织和审批程序
近期建设规划应由设市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 论证并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批准近期建设规划前,必须征求同 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意见。 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其中,由国务院 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报建设部备案。 对承担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应当与总体规划 编制资质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