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执业范围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执业范围中医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疾病康复治疗。
其执业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咨询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康复评估是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康复评估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
康复训练是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中医的针灸、推拿、理疗、药物等手段,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康复训练可以针对不同的康复对象进行不同的训练,比如针对运动损伤的患者,可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针对中风患者,可以进行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恢复和提高其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咨询是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康复咨询主要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
康复咨询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的执业范围还包括对康复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康复设备是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康复设备对于康复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中医康复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康复需求,选择适当的康复设备,并且能够正确操作和指导患者使用。
在实际执业中,中医康复医生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协作,共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康复医生还需要关注康复研究的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
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的执业范围涉及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咨询等多个方面。
中医康复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并通过康复训练和康复咨询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康复科主要治疗项目

中医康复科主要治疗项目
中医康复科主要运用哪些传统中医疗法来促进患者康复?
A. 针灸与推拿
B. 中药熏蒸与拔罐
C. 食疗与气功
D. 刮痧与贴敷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康复科的治疗范畴?
A.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B. 骨关节疾病的康复
C. 急性传染病的治疗
D. 慢性疼痛的康复
中医康复科在治疗中常采用哪种方法来调和人体阴阳平衡?
A. 中药内服
B. 针灸疗法
C. 拔罐治疗
D. 气功修炼
哪种疗法是中医康复科中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的常用手段?
A. 刮痧疗法
B. 贴敷疗法
C. 推拿疗法
D. 食疗调理
中医康复科在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常采用哪些方法?
A. 针灸与中药内服
B. 推拿与食疗
C. 气功与拔罐
D. 刮痧与贴敷
下列哪项是中医康复科针对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
A. 中药熏蒸与推拿
B. 拔罐与气功
C. 食疗与刮痧
D. 贴敷与针灸
在中医康复科,哪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A. 中药内服与拔罐
B. 针灸与推拿
C. 食疗与气功
D. 刮痧与贴敷
中医康复科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调节?
A. 通过气功修炼培养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B. 通过食疗调理增强患者的体质
C. 通过推拿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
D. 通过针灸疗法刺激患者的神经反射。
中医康复科实施方案

中医康复科实施方案中医康复科是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对各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一门专科学科。
中医康复科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医康复科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康复治疗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安排和规划。
一、康复治疗的目标。
中医康复科的康复治疗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具体包括:1. 恢复功能,通过中医药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如肢体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等。
2. 缓解症状,通过中医药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如疼痛、疲劳、抑郁等。
3. 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重建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治疗的内容。
1. 中医药治疗,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
3.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
4. 营养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调理,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5. 康复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康复治疗。
三、康复治疗的方法。
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的配方、针灸的穴位选择、康复训练的内容等。
2. 综合治疗,采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3. 定期复诊,对患者进行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保证治疗效果。
四、康复治疗的时间安排。
康复治疗的时间安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而定,一般包括:1. 初诊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2. 治疗阶段,根据治疗计划,进行中医药治疗、康复训练等,持续一定时间。
3. 复诊评估,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康复指导,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复发。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适应症: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5、妇科:痛经、闭经等;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 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显着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优势:1、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皮肤病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可改变皮肤病患者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导致的毒副作用;2、快速高效针对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皮肤整舱熏蒸治疗系统,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快速产生病源抗体,有效治疗各类皮肤病;3、防止复发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法治疗皮肤病再辅以中药内调外治,加强病灶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机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彻底解决复发难题;4、养容生肌中药熏蒸治疗疗法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针灸推拿科开展项目针灸推拿科开展服务项目: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耳针、头皮针、电针、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浮针、皮内针、金针、滞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锋钩针、穴位埋线、蜂疗、挑治、割治等;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刮痧等;推拿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各种手法;艾灸室开展的服务项目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分为瘢痕灸与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疾病;2无瘢痕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无需灼伤皮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2.间接灸间接灸,也叫隔物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1隔姜灸隔姜灸,古代医书就有记载,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较古代略有改进,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2隔蒜灸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隔蒜灸属于艾炷灸之间接灸的一种,主要用治痈疽肿痛之症;具有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3隔盐灸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3.艾卷灸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该法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1悬起灸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施灸方法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2实按灸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者的制法、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是配方;4.温针灸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5.温灸器灸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6.新铺灸新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中药十余种,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
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
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康复科定义

中医康复科定义中医康复科,顾名思义,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的科室。
中医康复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的理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康复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对各种疾病的康复进行治疗。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针灸是中医康复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
推拿是中医康复科中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脏腑,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疗法是中医康复科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康复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在运动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康复科可以治疗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等创伤性疾病,还可以治疗各种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疾病。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康复科可以治疗各种中风后遗症、脑瘫等疾病,还可以治疗各种神经痛、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康复科可以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还可以治疗各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疾病。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方法独特,与西医康复科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中医康复科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而西医康复科主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来恢复患者的功能。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方法独特,可以治疗一些西医康复科无法治愈的疾病。
因此,中医康复科在康复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康复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医康复科在康复领域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中医康复科的研究和发展,将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医康复科是一门重要的康复学科,通过中医的理念和方法,对各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方法独特,应用范围广泛,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康复科介绍内容

中医康复科介绍内容中医康复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科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识逐渐深入和康复医学的兴起,中医康复科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医康复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各种康复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科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综合分析病情,综合运用中医经络学、脏腑学、病理学等理论,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运动、物理疗法等,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设计。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范围广泛,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科疾病康复、内科疾病康复等。
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中医康复科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经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骨科疾病康复中,中医康复科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质的恢复。
在内科疾病康复中,中医康复科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调节人体内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观念”,即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
中医康复科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中医康复科还注重“预防为主”,即在治疗过程中,注重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方法多样,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针灸和推拿。
针灸是中医康复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恢复。
推拿是中医康复科中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手法,按摩人体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康复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
目前,中医康复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医康复理论研究、中医康复技术研究、中医康复药物研究等。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康复科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中医康复科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患者通过中医康复科的治疗,获得了明显的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科的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选择。
中医康复科特色项目简介

我中心中医馆自2012年成立以来,针对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各类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项目有:针灸,艾灸,电针,梅花针,温针,火罐,推拿,中药熏蒸,牵引理疗,铜砭刮痧,耳穴治疗,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蜡疗,穴位埋线,刺血等十几种中医疗法。
其中特色疗法有1、小儿推拿,针对小儿肌性斜颈,发烧咳嗽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显著。
2、蜡疗是一种利用加热的蜡的理疗方法,它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镇痛等作用。
广泛用于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术后康复期肢体麻木以及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埋线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把羊肠线植入相应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主要针对各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
适合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4、刺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小尖刀刺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可以治疗各种实证如耳鸣耳聋、急性疼痛如头痛、腰痛、三叉神经痛以及各种热症和休克等。
5、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穴位敷贴),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减轻或消失。
它可以治疗各种慢性咳嗽、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泄泻、关节冷痛、阳虚怕冷以及妇科月经不调等病症。
6、中药熏蒸法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
主要应用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脂溢性皮炎对于妇科痛经和产后康复具有净血排毒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杀菌消毒,清除疲劳、活化细胞强化机能等作用。
现康复科有主治医师三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一名,本科二名,三名医师投身于社区服务十余年,主动为辖区居民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优质、廉价的中医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
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
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
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 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显著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优势:
1、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皮肤病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可改变皮肤病患者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导致的毒副作用。
2、快速高效
针对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皮肤整舱熏蒸治疗系统,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快速产生病源抗体,有效治疗各类皮肤病。
3、防止复发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法治疗皮肤病再辅以中药内调外治,加强病灶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机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彻底解决复发难题。
4、养容生肌
中药熏蒸治疗疗法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
针灸推拿科开展项目
针灸推拿科开展服务项目: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耳针、头皮针、电针、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浮针、皮内针、金针、滞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锋钩针、穴位埋线、蜂疗、挑治、割治等。
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刮痧等。
推拿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各种手法。
艾灸室开展的服务项目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分为瘢痕灸与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无需灼伤皮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1)隔姜灸
隔姜灸,古代医书就有记载,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较古代略有改进,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隔蒜灸属于艾炷灸之间接灸的一种,主要用治痈疽肿痛之症。
具有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
3)隔盐灸
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
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艾卷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
该法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
1)悬起灸
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
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
施灸方法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实按灸
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两者的制法、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是配方。
4.温针灸
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5.温灸器灸
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6.新铺灸
新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
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中药十余种,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
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