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教学内容
中医康复的概述课程设计

中医康复的概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中医康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中医康复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的异同。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简单的自我保健和康复训练。
2. 学生能运用中医康复理念分析生活中的康复实例,提出合理的康复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医康复的兴趣和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认识到中医康复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康复,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医康复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中医康复基本概念:介绍中医康复的定义、特点及发展简史。
教材章节:《中医康复学》第一章。
2. 中医康复原理:讲解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教材章节:《中医康复学》第二章。
3. 中医康复方法:介绍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等中医康复方法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中医康复学》第三章。
4. 中医康复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中医康复在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中医康复学》第四章。
5.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探讨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教材章节:《中医康复学》第五章。
6. 中医康复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方法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中医康复基本概念、原理;第二周:中医康复方法;第三周:中医康复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第四周: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第五周:实践操作及总结。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标准编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09403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96学分:4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一、课程理念《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传统康复方法概论、经络腧穴、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药治疗以及传统运动疗法等内容。
该课程强调学生对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掌握及其实际应用,在各章节中重点介绍实用传统康复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刮痧、足部按摩等传统康复保健方法以及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经络和循行和交接规律、人体重要腧穴的定位以及刺法、灸法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推拿操作;掌握拔罐法和艾灸法的操作要点和适应症;掌握中医运动疗法的适应症。
学会运用针灸和推拿等传统康复知识对常见病制定治疗方案。
在学生学习完本专业主干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临床病症的康复治疗上,同时注意掌握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疗法的联系。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对临床常见病症能利用传统理论进行分析并将传统康复技术运用于疾病的康过程中,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技能在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保持对祖国传统康复技能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能够关注与康复治疗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学科交叉、技术过硬、综合各种学科共同服务于疾病康复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从而做到热爱康复医学,并用传统康复技术解决临床问题。
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分析摘要:康复治疗技术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技术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康复治疗技术也逐渐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的种类比较多,那么在康复专业教学中就应该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革新,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形象而深刻的印象,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方法分析一、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差首先,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并未认识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期末考试,只是在期末阶段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专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其次,由于身份的转变,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对学习状态的调整,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第三,一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背景缺乏了解,他们在专业选择之初就缺乏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习中对一些专业性的课程缺乏心理准备,导致对康复训练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缺少科学性在现代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构建中,其所涉及的学科范围相对广泛,其中包含了现代人体生命科学理论、传统中医理论等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医、史、文、哲的相关知识。
在该种学习背景下,由于康复训练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性的康复训练方法,而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整体上看缺少课程系统性的整合机制,给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制约。
而且,在康复训练课程整合中,学生学习多以死记硬背为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这种形式化的学习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较少在康复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的任务课程比较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较少,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制约。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与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与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得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得参考与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就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与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得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得临床科室、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得指导与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得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发挥,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得场所、设备设施与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得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得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得科室设置与学术特点,设置相应得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得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开设康复病床得,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得设置。
建筑格局与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得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临床教学教案

铜陵市中医院康复科临床教学教案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脑梗死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1. 熟悉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2.掌握脑梗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3.掌握脑梗死早期康复计划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重点:1. 脑梗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2. 脑梗死早期康复计划难点:1. 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及方法教学方法(请打√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案例法□其他□教学媒体(请打√选择):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1. 脑梗死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15分钟2.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25分钟3. 脑梗死早期康复计划 30分钟4.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 15分钟5.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5分钟具体内容: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影响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动脉完全闭塞。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临床表现:(一)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对侧偏瘫、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有失语,可有一过性单眼盲。
康复医学知识教学设计

3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需要采取更多 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康复医学将更受重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复医学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 关注和发展。
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未来的康复医学教学 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02
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训练
03
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
04
嗓音训练
心理治疗技术
01 02 03 04
心理评估 心理咨询 心理干预 家庭治疗
案例分析: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技术
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病史 、症状等
康复评估
身体功能、心理社会 功能等
康复目标制定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康复治疗计划
综合应用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言语治疗 、心理治疗等技术
课后复习与巩固策略
布置课后作业
针对本节课知识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提供学习资源
推荐相关康复医学书籍、网站等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开展辅导答疑
安排课后辅导答疑时间,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组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康复医学实践活动,如义诊、康复训练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02
康复医学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帮
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的社会意义
03
康复医学的发展对于提高残疾人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
和社会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02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 概念、原则和常用方 法。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主编:孙强三王道清副主编:王晓红邱健青邱建忠编委名单(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丁向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丹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晓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道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昭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强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毕少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毕鸿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邱建忠青岛市立医院苏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张伯林山东省荣军医院徐青山东大学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楚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袁俊英山东大学郭志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前言众所周知,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或多或少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痉挛、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等;另外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手术后医生常会采取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等措施,例如:骨折、骨关节疾病手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牵引等办法,这些措施的应用一般会持续2~3个月的时间,而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又难免会产生制动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一定会为这些后遗症和并发症而苦恼。
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单纯要求疾病的恢复、生命的挽救,而更多的要求身体功能的恢复,以便能够继续承担社会和家庭角色,人民群众的这种迫切要求推动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的产生,这便是康复医学。
为顺应时代的这一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各级医院均成立了康复科或理疗科,但广大康复工作者迫切地感到,工作中缺乏一本简明而又规范的操作手册,以配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
此外目前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医学生渴望需要一本言简意赅而又不失规范的参考书,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科、理疗科、神经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使用,也适于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设置标准一、课程设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2.专业课程:包括中医康复技术、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治疗技术等,以培养学生专业的中医康复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3.拓展课程: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中医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心理学等,以拓展学生的中医康复知识和技能领域。
二、实践环节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实践环节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教学:针对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2.临床实习:安排学生进入医院、社区等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患者沟通能力。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讲座、康复治疗志愿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培养目标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2.掌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具有从事中医康复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四、培养要求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1.掌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中医康复技术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3.掌握中医康复技术的相关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能力;4.掌握中医康复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5.具有良好的患者意识和患者沟通能力。
五、学制与学分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总学分应达到180学分左右。
其中,基础课程约40学分,专业课程约60学分,拓展课程约20学分,实践环节约60学分。
六、师资队伍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包括以下内容:1.专任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2.临床导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3.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实验经验,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
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
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
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 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显著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优势:
1、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皮肤病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可改变皮肤病患者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导致的毒副作用。
2、快速高效
针对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皮肤整舱熏蒸治疗系统,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快速产生病源抗体,有效治疗各类皮肤病。
3、防止复发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法治疗皮肤病再辅以中药内调外治,加强病灶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机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彻底解决复发难题。
4、养容生肌
中药熏蒸治疗疗法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
针灸推拿科开展项目
针灸推拿科开展服务项目: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耳针、头皮针、电针、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浮针、皮内针、金针、滞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锋钩针、穴位埋线、蜂疗、挑治、割治等。
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刮痧等。
推拿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各种手法。
艾灸室开展的服务项目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分为瘢痕灸与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无需灼伤皮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1)隔姜灸
隔姜灸,古代医书就有记载,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较古代略有改进,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隔蒜灸属于艾炷灸之间接灸的一种,主要用治痈疽肿痛之症。
具有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
3)隔盐灸
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
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艾卷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
该法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
1)悬起灸
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
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
施灸方法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实按灸
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两者的制法、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是配方。
4.温针灸
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5.温灸器灸
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6.新铺灸
新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
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中药十余种,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
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
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