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优质课一等奖
回忆我的母亲优质课一等奖

结论和总结
通过学习和回忆我母亲的优质课一等奖经历,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 启示。我将继续努力,将这些启示运用到我的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教学体验。
教学资源和使用
书籍和参考资料
提供丰富的图书和参考资料,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电脑和软件
使用电脑和教育软件,让学生在 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实验器材和装置
使用实验器材和装置,进行实践 和观察,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反应和成绩提升
积极参与
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勇于表达意见和提问 疑惑。
成绩提升
课程背景和目标
背景
介绍课程的学科领域、年级和学生特点。
目标
概述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方法和策略
1
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
回忆我的母亲优质课一等 奖
感谢我的母亲为我带来如此优秀的教学经验,她荣获优质课一等奖的故事永 远铭记在心。我将与大家分享她的课程背景、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她在教 育教学方面给予我的启示。
回忆优质课一等奖获奖经历
我母亲在教育界有着卓越的声誉,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深入研究的 教学内容,成功地获得了优质课一等奖。这个奖项是对她在教学方面杰出贡 献的认可和肯定。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 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品味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感恩母亲、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线索,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的平实、质朴和深情,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升华到爱人民的境界。
(2)分析本文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借鉴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他是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的。
二、知识备查1.作者介绍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2.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
1944年3月25 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三、预习检查1. 字音检查溺(nì)___ 佃农(diàn nóng)___劳碌(láo lù) 私塾(sīshú)周济(zhōu jì) 宽厚(kuān hòu) 仁慈(rén c í)___ 连夜(lián yè)慰勉(wèi miǎn) 不辍(bùchuò)___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为富不仁(wéi fùbùrén)2. 词语解释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回忆我的母亲》省优质课一等奖

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 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 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 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 一样。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3)
这句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4)
这句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 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 会其作用。
3、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的性格和蔼,没有打骂 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7)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13) 这是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
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 会其作用。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 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15)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退佃、搬家和天灾
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母亲的思想品质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朴素的阶级意识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深明大义 热爱劳动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一 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 承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3.11回忆我的母亲讲义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痛悼母亲,表 达决心
勤劳俭朴、聪明能 干、宽厚仁慈、坚强 不屈
支持“我”投身革命 母亲对“我”教育 和影响
爱母亲
(升华)
忠于民 族 和人民
忠于党
28/34
文章回想了母亲勤劳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 、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优异品质,叙述 了母亲对自己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深深思念 和无比崇敬感情,表示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 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决心。
24/34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在回想了母亲勤劳一生之后,热情赞颂了母亲 勤劳俭朴、坚强不屈 优异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 思念和无比崇敬感情表示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决心。
25/34
部分来自《点拨》
1.【难点探究】课文围绕中心选取了哪些经典材料?表现了母亲 哪些优异品质?
6/34
朱德扁担
来自《点拨》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乱队 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 党把井冈山革命依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 它。国民党在军事上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施经济封 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 剿”,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主动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 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辛日子里,朱 德经常亲自下山挑粮。朱德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 “朱德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情怀,这是抗战 胜利确保之一。
9/34
二 写一写字形
祖jí( 籍 ) 为富不rén( 仁 ) 和ǎi( 蔼 )慰
部分来自《点拨》
私shú( 塾 ) 聊xù( 叙 ) miǎn( 勉)
回忆我的母亲【一等奖教案】(大赛等奖作品)

回忆我的母亲【⼀等奖教案】(⼤赛等奖作品)6回忆我的母亲1.抓住⽂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把握⽂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学习本⽂所运⽤的夹叙夹议⼿法,感受该⼿法运⽤的效果。
4.细读⽂章,体会作者质朴⽆华⽽⼜饱含深情的语⾔。
第1课时⼀、导⼊新课同学们,朱德是谁,你们⼀定不陌⽣。
朱德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产阶级⾰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指挥重⼤战役⽆数;他有颇为杰出的⽂学才能,能作诗词⽂章,留《朱德选集》于世。
最重要的,是他有坚定的⾰命意志,为中国的⾰命事业奉献⼀⽣。
请同学们想象,是怎样的家庭,才能造就这样⼀位伟⼈呢?【教学提⽰】引导学⽣⼤胆揣测、猜想,带着对此问题的疑问进⼊本⽂学习。
⼆、教学新课⽬标导学⼀:链接资料,把握写作背景《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创作的。
1944年4⽉10⽇,延安各界隆重举⾏追悼⼋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的⼤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次为党的领导⼈的母亲举⾏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烟缭绕,灵幕上⾼悬着“精神不朽”的⼤红旗。
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路功勋⼤孝为国,⼀⽣劳动吾党之光”,⽑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愧劳动阶级完⼈”,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民的母性,能育劳动⼈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为劳动妇⼥,故乡永保好家风”。
⽬标导学⼆:划分⽂章结构,把握⽂章内容1.初读课⽂,说说朱德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朱德母亲勤劳朴素,为⼉⼥付出全部。
2.请根据你对⽂章内容的理解给⽂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全⽂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这部分⼜可分为两层:第⼀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朱德元帅是一位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艰苦朴素、坚忍不拔、平易近人,这与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元帅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对元帅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了解元帅的母亲的一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的。
(重点、难点)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重点)教学重难点1.了解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的。
(重点、难点)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重点)三、检查预习下面我们先进入自主学习检测:了解作者,走近作者。
我们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的资料。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朱德,四川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过渡:同学们学习很积极主动,预习也很用心。
四、研读课文,感受品质过渡: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大家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默读都可以,边读边思考:1.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解惑: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过渡: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理解得也很深入。
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
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初中语文八年级7《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7《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调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而又深刻的语言。
4.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调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难点: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你知道这是余光中写给谁的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来试着读出这种情感。
师: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传达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
(二)作者及其母亲简介一生读课下注释朱德的简介,一生读屏幕上朱德母亲的简介。
师:伟大领袖毛泽东给朱德母亲的挽联中这样说: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这位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毛泽东给予她如此高评价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母亲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惑,来听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1、朱德母亲究竟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习方式:听读课文,圈画表现母亲性格和品质的词语。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支持革命深明大义2、这些性格与品质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体现出来的?3、这些琐碎的事件是如何有序的组织起来的?小结作者小时候,母亲整日煮饭、种田、种菜,即使去世前仍不辍劳作,一生勤劳;作者求学前后,家中遭遇天灾、退佃、搬家这样大的境遇,母亲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节衣缩食也要供子读书;作者参加革命后母亲深明大义,支持理解儿子参加革命。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选取母亲一生中的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性格与品质,纵横交织,层次分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四)体悟情感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情感?学习方式:朗读文章首尾两段,谈谈你读出了哪些情感?小结面对母亲的去世,作者悲痛不已,“我爱我的母亲"一位元帅就是用这样朴素而又直接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挚爱,回忆母亲的一生,作者高度赞颂了母亲优秀的性格与品质,感恩母亲教会了自己许许多多,作者只能用对党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的尽忠这样的方式来报答母亲,让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都过上好的生活,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1.教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题看,都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2.教学重点:①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②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对母亲的深情。
3.教学难点: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写法。
②结合实际,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达母爱。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回忆性叙事散文,已经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
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但是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对叙议结合写法的运用不熟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课文14-15 感恩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2题)
•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高度评
价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
•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分列 为两段;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 表达方式感恩母爱。
阅读课文16-17自然段 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1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2 3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
• 1、总领全文的开篇 • 2、一线串珠的线索 • 3、抒情议论做升华 • 4、把人物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写 以小见大:写生活中的小事儿展 现人物大精神。 • 5、语言朴实见真情
我的母亲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写好一个开头?
•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 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 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 得我永远回忆的。
写好一个开头?
•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交待写文 章的缘由。 • 2“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定下了 文章的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兴趣。 • 3“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引起下文。 • 4“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全文叙事线 索,总领全文。
字词检测
佃农( diàn ) 仪陇( lǒng ) 劳碌( lù ) 衙门( yá ) 不辍劳作( chuò ) 妯娌( zhóu li ) 差役( Chāi yì ) 祖籍( jí ) 溺死( nì ) 私塾( shú ) 蛮横( mán hèng ) 饱尝( cháng ) 和睦( mù ) 迁徙( xĭ )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朴素善良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深明大义
热爱劳动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1944
热爱劳动、勤劳一生 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把人物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写
写好一个结尾?
细读课文
领悟形象
• 要求:跳读课文搜寻母亲品德。 默读课文2-13段,勾画表明时间的 词语,找出每个阶段
事情?------品质?
平凡中的伟大
时间顺序
作者小时候 1895—1900
1905 1908 1919 1924—1927 1937
母亲经历事情
退佃、搬家和天灾 反感为富不仁者
母亲品质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