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大量积累送别诗。
教学重点:学会吟诵古诗,积累送别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1、谈话导入师: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教室里坐的老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师: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以诗会友,在诗歌的殿堂里尽情遨游,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
(师吟诵《望庐山瀑布》)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李白图)李白生活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洒脱,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仙”。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大量积累送别诗。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师:孩子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6页,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议(1)师:争争就能行,试试就能赢。
谁来试着朗读一遍?(指名读)(2)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字,是什么字?(出示“舟”)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能帮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字。
(出示象形文字图片,师讲解每一笔像什么)(3)师:中国汉字中很多象形字都能望文生义,以后我们再见到“舟”,你的脑海中一定能出现小船的样子。
下面我们把“舟”字送到田字格中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
第一笔是“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是“竖撇”,要先竖后撇,在“短撇”的下方起笔;第三笔“横折钩”横要上扬,折的时候要注意顿笔;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
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我将给出这两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寓言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的紫色烟雾和远处的瀑布景象,意境幽远。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生动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用语生动,想象丰富。
两首诗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

山 行 (动 画)山行源自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诗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
更多全套免费课件下载地址: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
简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 写 秋 景 的 诗历来悲凉,可是,诗人笔下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的春 天。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 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 山窝窝里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 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句诗成为千 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活动,写了诗人登山时看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登 山时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 就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黃橘绿时。
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 宦生涯。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 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任。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其中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裴耀卿任济州刺史,裴 为河东人,与王维是同乡,待王维不错,使王维稍得安慰, 但裴很快又赴宣州任职,使王维甚感惋惜。在裴耀卿离开 济州不久,王维也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辞去司法 参军之职,离开济州。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偶
贺知章 字季真, 唐朝越州 人(今浙江省萧山人 , 在唐朝女皇帝武 则天时成为进士, 他的一生仕途顺利, 直至晚年始回乡退 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bìn
鬓
shuāi
衰
笑儿 问童
kè
客相 从见
客
何不
处相 来 识 hé
。,
何
偶
鬓
衰
客
何
我年幼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
到没年了有老晚改而客 人 ,年变变认 识 ,才,得家回不花过家白,耳了虽边。然的鬓我发的乡都音因 您笑乡 是嘻的 从嘻小 什的孩 地问见 方我了 来:我 的这都 呢位不 ?
二不万碧 月知条玉 春细垂妆 风叶下成 似谁绿一 剪裁丝树 刀出绦高 。,,,
离別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PPT课件

赠刘景文
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 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 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 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 绿的春天。可是,你往结了 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 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 丽的景色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诗,画 面鲜明优美:顺着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 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住有人家。停车留
恋不行,是因为爱赏夕阳映照下的枫林,
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鲜艳。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认
径斜 枫于
我会读!
比一比
我能背!
我还会背别 的古诗…….
我会写
Hale Waihona Puke •于 ( •首 ( •枝 ( •枫 ( •记 ( •刘 (
)(
)
)(
)
)(
)
)(
)
)(
)
)(
)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 刘
擎
•菊 残
犹
•君 须
•橙 橘
我会认
荷尽已无擎雨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1 坚强不屈的样子; 2 自高自大。
赠刘景文
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须背诵课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背诵篇目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喜欢的部分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中的《秋天到》5、《一株紫丁香》9、《欢庆》10、《北京》喜欢的部分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走山路23、《假如》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喜欢的部分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小花鹿30、《我是什么》喜欢的部分1、《秋天的图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2、《黄山奇石》(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3、《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站得高,看得远。
学以致用
祝你: 更上一层楼。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 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 一步。
学写生字
楼依 黄 尽层
学写生字
左窄右宽 一尺多两点
楼 依 尽层
高楼
依偎
层级
拓展延伸
你知道王之涣的《凉州词》吗?
一片孤城万仞山。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 一起来闯关吧!
的风景,就要站得更高。
品读赏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 着西山慢慢地 沉没,滔滔黄 河朝着东海汹 涌奔流。若想 把千里的风光 景物看够,那 就要再登上更 高的一层楼。
品读赏析
同学们既认识了字词,又理解了意思, 现在请你带着感情读出诗中蕴含的味道吧。
登鹳雀楼
读认生字
放到诗文中,你还认识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品读赏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 山峦沉落。
品读赏析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这句话是说要想看到更美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到诗文中,你还认识吗? 这句话是说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就要站得更高。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白 日/依 山 尽, 黄 河/入 海 流。 王之涣,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白 日/依 山 尽, 黄 河/入 海 流。 gāo lóu yī kào jìn t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