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 :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 )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 :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铁椎传》;(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铁椎”、“侠客”、“椎击”等;(3)了解课文所描绘的古代侠客形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侠客形象;(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侠客的英勇正义、忠诚勇敢品质;(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2. 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 侠客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中侠客形象的理解;2. 课文中所体现的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大铁椎传》;2. 相关背景资料(古代侠客、作者简介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铁椎传》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侠客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侠客形象的特点,如英勇正义、忠诚勇敢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5. 文学鉴赏学生欣赏课文,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侠客的英勇正义、忠诚勇敢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分析侠客形象。
9. 拓展延伸10. 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古代侠客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侠客的精神内涵。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侠客精神的看法。
3. 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侠客的生活情境,培养其忠诚勇敢的品质。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大铁椎传/魏禧》,让学生了解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能够理解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5. 针对《大铁椎传》设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4. 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探讨《大铁椎传》的艺术特色,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四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大铁椎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第五课时: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大铁椎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
难点:1. 对《大铁椎传》中的深层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大铁椎传》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铁椎的生平事迹。
大铁椎是明代末年的一位抗击倭寇的英雄,他用自己的铁椎武器,英勇抵抗倭寇的侵略,保卫家乡和人民的安全。
2. 课文解析:(1)第一部分(1-3段):描述了大铁椎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正义。
(2)第二部分(4-6段):讲述了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经历,突显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3)第三部分(7-9段):描述了大铁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
(4)第四部分(10-12段):讲述了大铁椎的结局,以及他对家乡和人民的贡献。
3. 讨论问题:(1)大铁椎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他的英勇和正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中,他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和策略?(3)大铁椎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主人公大铁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4. 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课文内容,对大铁椎的形象和主题进行归纳和讲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大铁椎的形象特征和战斗场景的思维导图。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铁椎英勇和正义的敬佩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大铁椎传》这篇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大铁锥传_教案[大全]
![大铁锥传_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502c4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6.png)
大铁锥传_教案[大全]《大铁锥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含义,能顺畅的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2、过程和方法: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讨论、合作探究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大铁椎英勇无畏、武艺高强的侠士形象。
做一个正直、有侠义感的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导入: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B( 原著的小序C( 原著的后记[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1、检查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三、听课文录音并思考:A) 故事梗概 B)明确主要人物 C)简要评价主人公四、分析作品人物形象:1) 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粗犷威严奇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3) 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4) 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课外引申、扩展阅读:<进一步巩固“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举一反三>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
”绍喜,便著俞涉出马。
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大铁椎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魏禧的文风和写作技巧。
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铁椎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大铁椎传》全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重点解读《大铁椎传》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大铁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大铁椎传》,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课堂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4.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大铁椎传》原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1.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气、句式和词义。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词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魏禧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3.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1.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1.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2.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2.2.3 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大铁椎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2.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3.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3.4.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
3.5 文学鉴赏3.5.1 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文学魅力。
3.5.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铁椎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
二、感知形象
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
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
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
生1:来自何方?
生2:因何而来?
生3:因何而去?
生4:因何结仇?
生5:武功何强?
生6:着装何奇?
生7:钱从何来?
……
⑶教师小结:
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
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
也是奇人——
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
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1)思考:
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
生1:神秘(来历、身世)
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
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
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只不过夺的是不义之财,不为自身享受,不为一己恩怨,只为伸张正义,只为惩恶扬善!
生6:敢作敢为,不惧生死(“方期我决斗某所”,师:知道“贼能且众”,还是勇往直前,悍然不惧,不计生死。
)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3)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3、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位侠客?
1)补充作者生平:
魏禧,生于明末,卒于清初。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魏禧一家号哭不已,后曾策划组织义兵勤王。
清初,朝廷召他作官,作为明朝遗民,魏禧称病不就。
他自称写传记,“以为信史之藉手”,是为了见证民间无名之辈中也有奇才。
2)
(原文末段)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
如果说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还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那么评论部分则是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
所以,他以敬佩之情写大铁椎,也是写他心目中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写他心目中强烈的复明愿望。
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三、表达与交流:
1、主题:《说英雄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2、引李白的一首《侠客行》。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教师小结:
从古至今,从春秋刺客专诸,战国侠士荆轲,汉时任侠季诺,唐时虬髯客、昆仑奴,侠客形象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武功高强,锄强扶弱;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出入于生死线上,显威于掌风剑影之中;一旦功成,飘然身退。
四、结语
人们喜爱侠义之士,其着眼点并不在于那些绝世武功,而是在他们身上,人们寄托了自己自由的梦想,反抗的血性;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磊落亮堂,阳刚健全。
在他们身上,展示着真正的潇洒人生,真正的辉煌生命。
人生如此,复有何憾?这样的侠客,英雄,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而侠客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