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在中药提取领域中的应

合集下载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及自动化控制研究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及自动化控制研究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及自动化控制研究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提取可以获得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而加工制成各种中药制剂。

传统的中药提取过程主要通过煮水浸提、醇提、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方式进行,虽然这些方式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生产周期长、能源消耗大、操作人员对于生产质量的控制难度大等等。

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提取过程中的问题,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引入到中药生产过程中,使得中药提取生产过程更加智能、高效、节能。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中药提取的过程监测、控制和优化。

智能分离提取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中药提取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智能分离提取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取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在中药提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智能调控,实现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使用现代传感器技术来感知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通过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等方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另外,在中药提取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还要考虑到产品质量的控制。

一些高档中药提取技术需要提取特定的有效成分,对于提取过程中温度、压力等参数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自动化控制技术中,需要引入质量控制模块,实时监测产品质量,对提取过程进行纠偏和优化,以保证中药制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之,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和前景。

虽然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对传统技术来说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但是它已经在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中药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和发展机遇。

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摘要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但缺乏统一的标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脉诊规范化,统一化;中药材是中国宝贵的医疗药材,利用计算机可以进一步挖掘中药的运用探索中药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中医药领域运用研究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高科技领域代表的计算机技术渗透到了中医中药研究与运用的各个领域。

从望闻问切到理法方药再到文献整理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计算机技术与思维的运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中医辨证的知识体系来自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家们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他们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将其分类和归纳,得出不同的证。

同一疾病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证型,而能否准确的辩证直接影响着治疗预后的效果。

但,传统的中医在诊脉时往往偏重于个人感觉缺乏统一客观的依据,王叔和曾说:“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正说明了传统中医脉诊无客观立据的困难。

而计算机技术进入中医临床,则可通过数据分析辅助诊断,以及通过声光电等物理手段获得的参数入手,使脉诊获得的信息数据化,定量化,客观化,以便于临证临床运用以及经验的交流与传承。

中医大夫在进行脉诊时获取的信息主要有四方面,【1】即脉位,脉次,脉形,脉势。

脉位是指脉搏跳动的部位与长度;脉次是指脉搏跳动的节律与频率;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脉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先对脉象的定性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使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量化特征,然后借助计算机的数组概念以及循环、选择结构进行计算机模式分类运算,依此建立脉象的客观化指标。

首先运用现代的物理学方法分别测出平脉以及其他27种异常脉象的脉位深浅、长短;脉次的频率与节律;脉形中脉搏的大小及软硬;脉势的应指强弱与流利度。

然后约定平脉即不浮不沉;长短适中;频率不快不慢约每分钟60—90之间;均匀和缓、节律整齐;不大不小;软硬适中;应指力度均匀;买来流利等这八个要素分别为1。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及自动化控制研究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及自动化控制研究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及自动化控制研究中药提取生产过程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制成中药制品的过程。

目前,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自动化控制方法。

本文将从中药提取生产过程的步骤和自动化控制研究的现状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原料的筛选、清洗、研磨、煮制、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

传统方法是由操作人员手动进行控制的,每一步都需要操作人员的判断和经验。

这种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操作精度低等问题。

自动化控制研究旨在提高中药提取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品质,并降低成本。

目前,自动化控制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中药材的筛选和清洗自动化控制。

传统方法中,筛选和清洗中药材需要操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和操作。

而采用自动化控制方法,则可以通过感应器和传感器等设备自动检测中药材的质量和干净程度,从而实现中药材的筛选和清洗的自动化。

其次是中药材的研磨自动化控制。

研磨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的过程,传统方法中多采用人工研磨器具进行操作。

自动化控制方法可以使用研磨机等设备进行自动研磨,并通过控制设备的参数,如研磨时间、研磨速度等来控制研磨的效果。

第三是中药材的煮制自动化控制。

中药材煮制是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的过程,传统方法中需要操作人员调节火候和时间。

自动化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火力大小和煮制时间来实现中药材的煮制自动化。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研究可以大大提高中药提取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并降低成本。

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中药提取生产过程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成本、设备之间的协调性等。

中药提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用户界面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中药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执行器用于控制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变量,控制器用于实时监测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执行器进行控制,最终达到期望的提取效果。

用户界面用于显示实时的提取过程数据和控制参数,并提供操作界面让操作者进行参数设置和调整。

软件方面,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算法。

该算法根据中药提取过程的特点和目标,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例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控制算法需要根据传
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执行器进行控制。

另外,软件还需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报警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化控制:中药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传统的人工操作往往存在误差,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这些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提取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过程优化:通过对提取过程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结合先进的控制算法,能够优化提取过程的效果,提高提取率和有效
成分的含量。

3. 生产管理: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提取过程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报警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工艺研发:中药提取过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帮助研发人员进行工艺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

制药行业智能化中药提取与质量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中药提取与质量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中药提取与质量控制方案第一章智能化中药提取概述 (2)1.1 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2 智能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2)第二章智能化提取工艺流程设计 (3)2.1 中药材的预处理 (3)2.2 提取参数的优化 (3)2.3 提取过程的实时监控 (4)第三章智能化提取设备选型与设计 (4)3.1 常见智能化提取设备介绍 (4)3.2 设备的选型原则 (4)3.3 设备的优化设计 (5)第四章中药提取过程中的智能化控制 (5)4.1 温度与压力的控制 (5)4.2 溶剂与时间的控制 (5)4.3 数据采集与分析 (6)第五章智能化中药提取质量评价体系 (6)5.1 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6)5.2 智能化评价系统的构建 (6)5.3 质量控制与优化 (7)第六章智能化中药提取生产管理 (7)6.1 生产流程的优化 (7)6.2 生产效率的提高 (8)6.3 生产成本的降低 (8)第七章中药提取过程中的智能化安全监控 (9)7.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9)7.1.1 风险识别 (9)7.1.2 风险评估 (9)7.2 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 (9)7.2.1 系统设计 (9)7.2.2 数据采集 (9)7.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9)7.2.4 预警与报警 (9)7.2.5 应急处理 (10)7.3 安全的预防与处理 (10)7.3.1 安全预防 (10)7.3.2 安全处理 (10)第八章智能化中药提取数据管理与分析 (10)8.1 数据采集与存储 (10)8.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1)8.3 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 (11)第九章中药提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案例 (12)9.1 某中药提取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12)9.2 某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智能化提取应用 (12)9.3 某中药制药企业的智能化质量控制 (12)第十章中药提取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3)10.1 技术发展趋势 (13)10.2 行业发展前景 (13)10.3 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4)第一章智能化中药提取概述1.1 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采用梯度洗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技术的迅脱系统紫外检测ms记录总离子流tic色谱速发展各种技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灵敏度迅速图得到分离度较好的丹参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提高使现代仪器分析在中药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更的hplcuv及hplcms指纹图谱为丹参药材加广泛这将对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中间体及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权等 用 D A测序基因中的线粒体基 因组 C t N y— b
现代仪器 ( www. d r isr .r .n mo enn t o gc ) s
基因片断序列鉴别乌梢蛇及其} 淆品。 昆 王健 云等 ¨
从 鹿鞭 中提 取 微量 D NA并进 行 测序鉴 定 。 17 核磁 共振 光谱 法 (MR . N ) NMR技术 在 药学 领域 的应用 主 要在 于 新 药开 发 ,如对 新合 成 药物 及 新 分 离 的天 然 活 性 药 物 进
谱 法 、 色谱 法 、免疫 法、微 生 物 法 以及 联 用技 术 等现 代仪 器 分析方 法在 中药方 面的应 用 ,
并 对其作 一 简要 评 述 。 关键 词 现 代仪 器分析技 术 中药 鉴 定 质 量控 制 中药生 产工 艺 近 几年 发 展起 来 的方 法 ,它具 有高 效 、快 速 、分辨 力强 、 现性 好等特点 。胡平 、 重 张朝 晖及邢 旺兴等 … 采 用 该 法 对 中 药菟 丝 子 的 1 品种 、l 海 马 、 3个 2种 海 龙类 药材 以及 红 曲基 原真 菌进行 鉴 别 。
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正 品天麻样 品均出现天麻苷的
特 征 共振 峰 ,而伪 品无 此信 号 。近 年来 ,新报道 的 中药鉴 定 多采 用紫 外 吸收光 谱法 ,如黄柏 与水黄 柏 的鉴 别 J 种 金钱 草 的鉴 另 ,酸 枣 仁及 其混 伪 ,各

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研发:计算机可以通过分子模拟和计算化学等技术,加快新药研发过程。

它可以模拟药物与中医药方的相互作用,预测药效和副作用,并筛选出具有潜在疗效的候选药物。

2. 中药质量控制:计算机可以通过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数据库,对中药材进行快速鉴别和质量评价。

它可以分析中药材的成分、药效、毒性等信息,判断其质量,并提供质量评测指标。

3. 中医诊断和辅助决策:计算机可以结合中医诊疗规范和临床数据库,辅助中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它可以提供病例库、病症分析、辅助诊断工具等,帮助中医师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

4. 中医文献资源管理:计算机可以对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建立中医文献数据库。

它可以提供搜索、浏览、翻译等功能,方便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获取中医文献信息。

5. 中医药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可以在中医院、中医药企业等机构中推广使用中医药信息系统,实现中医药的电子处方、药房管理、病案管理等工作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
务质量。

计算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效率、改善中药质量控制、加强中医诊疗能力、促进中医文献研究和推动中医药信息化进程。

PID控制在中药制剂自动提取中的应用

PID控制在中药制剂自动提取中的应用

t mp r t r .i h i e e t e a t sa e m a n a n n e h if r n e e a u e c n ii n e e a u e n t e d f r n r f t g i t i s u d r t e d fe e tt mp r t r o d to .Th s s se h s s c e d d i i y t m a u c e e a p i swi d a n a d h o d p o r s u o a i a l n t ee t r r s r d t n lCh n s d c n r p r to p l t r wsa d h sma e t e g o r g e sa t m t l i h n e p ie ta ii a i e e me i i ep e a a i n. e h c y o
兵 工 自动 化
・8 ・ 4
2 01 01 . 2
Or n n e I d s r t d a c n u ty Au oma i n to
2 (2 9 1)
PD 控 制 在 中 药 制 剂 自动 提 取 中 的 应 用 I
李作 武 ,赵凯 ,汪 炼 ( 中国兵 器工 业第 五八 研 究所 国防 科技 工业 弹药 自动 装 药技术 研 究应用 中心 ,四川 绵 阳 6 1 0 ) 2 0 0 摘 要 :为 了提 高 中药制 剂 的产 品质量 和 生产 效率 ,设 计适 合 中 药制剂 自动提 取 的 P D控 制 系统 。介 绍 P D控 制 I I
t e d fe e t p ro n t e ta ii n lCh n s d c n r p r to u o tc f l to o t e r g ltn a v h I h if r n e i d i h r d to a i e e me i i e p e a a i n a t P D a c n r l a s s t e c a o e r s u e m a n a n n sa l h etn a u . h s c u e n t e r a to tl t e s l to o to ,c u e h l mp c v rp e s r i t i s i t b y t e s ti g v l e t u a s si h e c i n si h o u i n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中药提取领域中的应用2009年03月03日星期二 21:39中药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中药提取过程自动化是中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自动控制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中药提取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与读者进行探讨。

一、中药提取生产过程特点在过程工业中,广泛地采用间歇生产过程和连续生产过程。

间歇生产过程又称批量生产过程,属于按照给定配方、生产一定量的产品的生产过程。

中药提取生产普遍采用批量生产过程,即:按给定配方、生产一定量的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生产配方主要包括:生产的产品及其原料组分;所需生产设备;要求的生产操作(如加热、搅拌、沉淀等)。

二、批量生产过程控制技术1、间歇控制模型间歇生产过程控制可分为两部分,即:实时控制层和生产管理层,实时控制层可包括:实时生产管理、顺序控制、离散/调节控制、过程连锁、安全连锁、过程I/O;生产管理层可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配方管理等。

2、常用间歇控制系统类型根据间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可将控制系统分为程序间歇控制和综合间歇控制,程序间歇控制系统一般指完成实时控制层功能的控制系统,综合间歇控制系统包含所有间歇控制模型中的内容。

三、设计中药提取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我国现状,中药生产企业,一般把综合间歇控制系统分成两部分来搞,即生产管理部分(例如:ERP)和实时控制部分。

这里讨论的中药提取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实时控制部分也就是程序间歇控制系统1、设计中药提取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供选择的设计目标a. 生产过程远程计算机控制、监视b. 操作和控制灵活、迅速、准确、一致c. 缩短每批产品的生产周期d. 优化控制,提高原料、能源和设备利用率,减少废品率e. 计算机控制参数管理f .计算机生产历程数据存储、查询和报表打印g. 过程连锁h .可靠的安全连锁控制i .报警j .电子签名2、典型的控制系统方案2.1 典型的中药提取工艺和中药提取生产线传统中药工艺:药材¾®水洗¾®烘干¾®切碎¾®水提取三次¾®过滤¾®储存¾®减压浓缩¾®收膏¾®低温干燥提取有效成分的现代中药制备工艺:药材¾®水洗¾®烘干¾®切碎¾®水提取三次¾®过滤¾®树脂吸附¾®水洗涤¾®洗脱¾®减压浓缩¾®醇沉¾®过滤¾®减压浓缩¾®低温干燥或喷雾干燥¾®成品中药提取生产线一般可设计为专用的单生产流程线;专用的多生产流程线;可重组、多生产流程线。

生产线常采用两种布局方式,流水线布局和分区式布局。

采用流水线布局,工艺过程及设备排布一目了然,而分区域布局较为节省空间。

2.1.2 典型中药提取设备及其基本操作控制2.1.2.1提取罐控制(手动/自动)中药固液萃取最常用的设备是提取罐,一般分为动态提取罐和静态提取罐,多个提取罐可构成套提装置。

提取罐的基本操作控制大致包括如下内容:试漏控制、定量加溶媒、人工投料、升温控制、恒温定时、沸腾定时、定时循环、定时搅拌、排料控制、酒精回流、芳香油回收、排渣控制、反吹控制、直接蒸汽控制、清洗控制、煮罐、报警、安全连锁。

2.1.2.2外循环单效蒸发器外循环单效蒸发器,由加热器、蒸发器、分离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制药、植物药、化工、食品、乳品等领域的酒精回收与浓缩,也可用于料液浓缩。

基本操作包括:定量进料、加热器蒸汽压力/温度控制、蒸发器真空控制、冷却水流量检测、冷却水温度检测、密度检测和收膏控制、自动消泡、液位控制、冷凝水排放或溶媒回收控制、清洗控制、煮罐控制等2.1.2.2双效或多效浓缩器双效或多效浓缩器,由两个或多个加热器、蒸发器、分离器等组成,适用于制药、植物药、化工、食品、乳品等领域的料液浓缩。

基本操作包括:定量进料、加热器蒸汽压力(温度)控制、蒸发器末效真空控制、冷却水流量检测、冷却水温度检测、倒料控制、密度检测和收膏控制、自动消泡、液位控制、冷凝水排放控制、清洗控制、煮罐控制等2.1.2.3 搅拌沉淀罐控制搅拌沉淀罐主要用于中药、食品、保健品、化工等的酒精沉淀。

基本操作包括:进料、按配比进乙醇、搅拌、沉淀定时、冷却控制、出料、出渣、清洗。

2.1.2.4溶媒配置罐控制溶媒配置罐主要用于配置制定浓度的酒精。

基本操作包括:精乙醇浓度检测,稀乙醇浓度检测,根据需要的浓度和配置量,计算精乙醇、稀乙醇和水的加入量,按计算量加入精乙醇、稀乙醇和水,打循环,温度控制,浓度检测,根据浓度偏差计算并加入适量精乙醇/稀乙醇/水。

2.1.2.5 其它常用工艺设备其它常用工艺设备包括:间歇精馏塔、各类离心机、吸附柱、液液萃取设备、各类内循环浓缩器、中间储罐、计量罐等,它们的基本操作控制在此不一一叙述。

2.2 常见的计算机间歇控制系统构成计算机间歇控制系统,一般有五类设备可供选择:DCS(集散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SLC(单回路数字调节器);IPC(工业PC机)。

在大型应用中,以采用新型DCS为多,中、小型应用以新型PLC+IPC为主,其它类型设备主要应用于小型系统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场合。

2.2.1 DCS系统典型间歇生产过程控制包括:顺序控制、调节控制和离散控制,早期设计的DCS 侧重于连续生产过程应用,主要由可编程过程控制功能构成,不能独立满足间歇过程控制的需求,需要与PLC结合起来构成系统。

为了满足更多需求,新型DCS 系统已经演化成具有多种控制功能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连续过程控制、间歇过程控制和各类综合自动化控制需求。

用新型DCS构造间歇过程控制系统,是大型应用的理想选择,其价格一般高于其他系统。

目前,也有一些小型DCS 比较适用于国内的中药提取生产线控制。

2.2.2 PLC系统早期设计的PLC主要满足逻辑控制需求,主要编程语言为梯形图和指令表,用于满足间歇过程控制的需求时,在编程方面存在不足。

随着PLC 技术的发展,新型PLC已经演化成具有多种控制功能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够普遍满足间歇过程控制、中、小型连续过程控制、离散过程控制和各类综合自动化控制需求。

用新型PLC+IPC 构造间歇过程控制系统,是大、中、小型应用的理想选择,由于其价格一般优于DCS系统,性价比高,用新型PLC+IPC 构造间歇过程控制系统有很大优势,我国中药提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大多选择这种系统。

2.3一般结构形式间歇过程控制系统大致有两种结构形式,集中式控制系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集中式控制系统是由一台计算机完成全部控制功能,由于功能集中,一旦出现故障,则造成全面停车,因此常用于小型系统。

中、大型系统一般采用集散式结构,集散式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方式,把控制功能分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块,由多台控制器完成不同的控制功能,目前,它是得到普遍应用结构形式。

集散式控制系统在我国中药提取控制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3、系统软件设计3.1 控制系统编程软件的选择间歇过程控制编程,一般采用控制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编程/组态语言,主要有:LD(梯形图语言)、FB(功能块图)、SFC(顺序功能图)、ST(结构化文本语言)和面向间歇过程的专用编程语言。

通常,在一个项目中,同时应用几种编程语言,可极大的提高编程效率,简化程序。

选择编程软件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2 上位机组态软件的选择在用PLC+IPC构造间歇控制系统时,上位机(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组态软件可选择硬件厂商提供的软件,也可选择通用组态软件。

选择时,不仅要看其常用组态功能是否完整,还要了解其是否可提供的如下可选软件包:BATCH(批量控制)、SPC/SQC(在线或离线统计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接口等。

3.3 软件功能设计实时间歇控制部分设计一般包含如下内容:实时生产管理,操作顺序控制,泵/电机的逻辑控制,温度、压力等模拟量的连续调节控制,过程连锁,安全连锁,过程I/O。

实时生产管理功能,在上位机实现,其它功能在控制器实现,在需要进行过程重组的应用中,操作顺序控制应在BATCH(配方处理)服务器上实现。

3.4 软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一般遵循结构化设计原则。

整个生产线控制软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对应整个生产线,第二层对应设备单元,第三层对应设备单元的基本操作。

第一层为单元操作的组合协调模块;第二层的模块化分与设备单元一一对应,用于组合和协调设备单元的基本过程操作;第三层的模块与基本过程操作对应。

4、控制点设置和自动化仪表、阀门的选择4.1 控制点的设置控制方式的选择和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工艺人员提出条件,自控和设备人员联合设计,设计时应基于工艺、设备、仪表、阀门等因素综合考虑,。

4.2 自动化仪表、阀门的选择间歇生产过程中,设备中物料的物理性质随着操作进程不断变化着(例如:温度、密度等),不同品种的产品物性也不相同,选择检测仪表时,特别应注意介质物性的变化,对测量的影响(例如:密度变化对液位、流量的影响)。

合适的量程、精度以及卫生要求、防爆要求、安装形式、操作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5、间歇控制系统方案评估计算机间歇控制系统的方案评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先进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开放性、经济性、售后服务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软件功能完整的系统才可能具有良好的操作柔性,而功能完整的系统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和更为复杂的程序,这一点有时往往被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