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阅读附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②啜:喝③铭:茶的通称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⑤仄:同“侧”,旁边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答案1. (2分)(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2.(4分)(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3.(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2分)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
或在文中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只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篇二」《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雅致的环境,表达室中的主人高雅的情操以及两袖清风的情怀。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_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2023年各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

2023年各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
(3分)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
金山,地名。
②西兴:地名。
③桴(fú):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11、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3分)答案:11、月光照进松林,林间斑驳的光影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动江水,朵朵奔涌的浪花犹如白雪纷纷扬扬。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题)7、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①,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②。
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曙:晓色。
②?(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
③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
A.甲诗五、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
B.乙诗一、二句直接抒发感慨,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物候现象的更新感到惊奇。
C.两首诗的三、四句用字精妙传神,甲诗用“阔”“悬”描绘出江面开阔、扬帆前行的景象;乙诗用“出”“渡”点明了早春物候变化之“新”。
D.两首诗均为羁旅之作,都描绘出异地美景并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7A(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题)5、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_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__,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刘禹锡,字梦得”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
今播州西南极远,人迹罕至。
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
”乃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才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
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归所隶州,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
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旧唐书·刘禹锡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B.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C.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D.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唐以前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律诗定型于唐代。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子刘子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子刘子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子刘子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子刘子自传刘禹锡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
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③。
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
魂无不之,庸讵知兮!注:①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
②通籍博望:可出入太子的富苑。
③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东汉顺帝为宦官所拥立。
后梁冀进毒弑质帝迎立桓帝..贵臣指宦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14—18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注:【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引:引进,荐举
B.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率:大致,一般
C.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贻:遗留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籍:登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新辞以教巫祝约以连兵大举
B.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其险也若此
C.而不知养材之道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州地处偏僻,闭塞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
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
B.刘禹锡因才能出众而得到王叔文的重用,又为王叔文变法失败所累而被贬,十年后被朝廷召还,又因诗作触怒新贵得罪当政者,再遭贬谪。
C.刘禹锡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认为刘禹锡孝心比别人更重,为了不让他的老母亲伤心,改授连州刺史。
D.刘禹锡认为要改变“天下少士”的状况,必须废止祭祀,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增加教育投资。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14. A
15. B
16. C
17.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
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能和他匹敌的。
我自不量力,常常去和他对诗。
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往竞争的诗友实力相当。
18.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https://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https://忠厚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