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
更准确地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了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他们经常采用的材料。
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
这些SANAA的基本理念对年轻一代建筑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各自独立,又共同组建了SANAA,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他们的方案金泽21世纪当代美术馆(twenty-fir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获金狮奖最佳方案奖。
稍后在瑞士Lausanne联邦工科大学(EPEL)学生中心国际指名竞赛中击败了让.努维尔,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获胜,更加引人注目,除了先前完成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外,同时进行的大项目还有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近代美术馆扩建项目,这在妹岛和西泽的建筑生涯中也是难得工程,妹岛和世的美学在建筑界视野中日渐浮上。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美学最重要的地方是他们多次试图将普通的公共建筑营造出供认冥想的空间,这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种文化精髓流淌在妹岛的血液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那种白色,轻盈,透明,超薄等各种手法理解为创造暝想空间的手段。
先谈谈西泽西泽作品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建筑师对待空间的态度和考察空间的方式。
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说,西泽考察空间的方式是很具独创性,他仿佛站在一架变焦相机的背后,不断调整变焦,不断改变放大缩小的倍数,从而观察到别样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状态。
西泽说虽然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空间以外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但空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很明确的。
西泽喜欢的空间是一种开放的,有公共性的空间,与许多人进进出出,有公共性的,交流的空间,比如咖啡馆,露天茶室,人们可以自由的进出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同时,又有私密性的一面,人们聚在一起,同时也在做自己的事情。
白盒子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和 西泽立卫 (SANAA)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是 曼哈顿市中心第一座大型的艺术博物馆, 总共7层楼,形如不同偏向的盒子叠加而成, 裹着一层亮白的外衣, 银色镀铝的金属网 格(arc介绍中是镀锌),能够看到城市街 景的窗户和天窗点缀其间。这个面积为6万 平方英尺的建筑内设有画廊展厅、剧院、 咖啡厅、商店、教育区、以及多重的屋顶 阳台等。
New Museum 前景与道路环境图
• 红色 饮食 • 黄色 购物 • 蓝色 发廊 • 紫色 酒吧 • 绿色 艺术馆 • 粉红 珠宝
需要解决的问题
• 街道窄小,如何竖向 发展….. • 采光 • 建筑外形如何与周 边环境融合
最初的设计模型
建 筑 外 部
材 锌 网料 ) 格: , (银 色 介镀 绍铝 中的 是金 镀属
妹岛和世的设计思想
• • • • • 形式的不确定性 建筑形式采用拙朴的方形、圆形或方圆组合的外在体量。而建筑的材 料(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削弱了形式(体量)。同时,在室内 的饰面材料尽量采用反光或透光的材料。 功能的不确定性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微观层面上,对人的基本欲求和日常需求的分析, 分析并归纳建筑的日常活动,定格于业主所喜欢的某些生活经历片段 作为构思的源泉。 方法的不确定性 妹岛和世说:“我所经历的是设计过程本身和在寻找过程中无数的可能性,对我来说, 设计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的过程。”
纽 约 新 当 代 立 卫
妹 岛 和 世
Kazuyo Sejima
Ryue Nishizawa
1966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 1988年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 1989年获横滨国立大学硕士学位 1989年加入妹岛和世事物所 1995年与妹岛和世合作成立共同的事物所 1997年成立西泽立卫事物所 横滨国立大学助理教授,日本大学访问学者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呈现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呈现——圆的秩序与解构方振宁文图事实证明,城市对建筑家的选择非常重要,他对提升这座城市的形象,以及城市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2004年10月竣工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所在地金泽市位于日本西侧,以宁静的园林和古寺而闻名,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取名的“六兼园”,是日本三大名园之一,金泽市有“小京都”之美誉。
然而在离日本的现代文化中心东京有一个多小时飞机行程那么远的地方,决定建一座能够吸引世界目光的当代美术馆,需要有非凡的勇气,特别是在当今日本经济萧条,所有美术馆都进入严冬时代的今天,是让人不寒而懔的话题。
然而山田市长同意在金泽市最显要的位置划出了一块地,即以金泽大学原来附属小学所属的基地建造一座当代美术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有秩序的解构美术馆是一个非常低矮的圆形建筑,像一个UFO落在金泽市的中心地带,建设共花了4年时间,自从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中选这个项目,就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其建筑模型已经多次参加日本和海外国际性展览。
这个在美术馆建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造型,外观是一个直径为112.5米的正圆,而在一个巨大的圆盘上安置有大小、高低不同的立方体和圆柱体,显然是有意识控制整体建筑的高度,对于那些初到者好象遇到一个迷宫,因为面对的不是一个有着美术馆正门,等待来者的通常美术馆建筑,正是这个表里不分,展览室分散结构,所有的面都可以被认为是正面的美术馆,才引来众多的议论和聚集了无数好奇的眼光。
它从本质上解构了我们概念中的美术馆建筑,为了强调超级扁平和超薄的视觉效果,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把在功能上承重;而在视觉上成为障碍的柱子打散,将柱子变成森林。
我把这种有秩序的解构称作日本式解构,这是相对于西方解构主义而言。
其实妹岛已经在古河综合公园的饮食设施这个建筑中,成功地首次实验了“柱之森”,在那之后的芝加哥伊利诺理工大学学生中心方案又延续了“柱之森”的美学,金泽21世纪美术馆是这一美学的延长线。
西泽立卫——没有束缚的飘逸建筑打造者

西泽立卫,1966年生于东京都,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
1987年,妹岛和世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伊东丰雄事务所,自立门户。
偶尔回去拜访伊东丰雄的过程中,妹岛和世慢慢认识了新来伊东丰雄事务所的西泽立卫。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西泽选择了追随妹岛,并于1995年西泽与妹岛和世共同成立SANAA,1996年完成了两人的第一个作品。
在这之后,他们先后拿下了许多国际大奖,他们的荣誉起点是1998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到了2004年两人则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并在2010年两人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除了SANAA 之外,西泽立卫和妹岛和世都有各自独立的工作室,带领着各自进行的项目。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能独扛大旗,在合作项目中又能相互配合。
在讨论中,他们一个思维感性飘逸,一个维持理性分析,使得他们的作品建筑在创新之余又不显得过于取巧。
正是这样平等而辩证的合作模式,他们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黄金组合。
其中,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默契配合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
细致、直观、轻盈、简洁是西泽立卫的建筑设计风格。
他的建筑通常显得异常纯粹、朴实而轻薄。
他的作品多以简约的形态空间的流动感以及与环境巧妙融合为特色,无不体现了西泽立卫在建筑上的实验精神,以及他对另类都会生活模式的兴趣。
——没有束缚的飘逸建筑打造者文/王萱西泽立卫庭院的空间,这也是西泽立卫最喜爱的设计特色。
沿着走廊而建的四个日式庭院清幽静谧,让宾客engawa空间和楼梯设计向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传统住宅建筑致敬俯瞰项目概览大屋顶自然地延续了公园内的有机景观整座美术馆空无一物,既无传世名画,也无新锐精品,每年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朝圣。
原本灰白的、冰冷的、封闭的水泥空间,在自然的温润下,变得和顺且柔软。
项目概览。
SANNA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法形体学分析

SANNA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法形体学分析摘要:文章主要从建筑设计的方法形体学方面对SANNA事务所在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具体形体操作进行分析,试图进一步解析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和设计哲学。
关键词:妹岛和世;西泽立卫;思维方法;环境思维一:关于SANNA事务所和妹岛和世以及西泽立卫日本中生代女建筑师妹岛和世出生于日本茨城县,在进入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前已经在日本女子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西泽立卫是妹岛和世的得意门生,但是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原本是两名各自独立的建筑师,由于设计理念及关系上的接近,后来合伙成立了SANAA 的设计事务所。
在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影响下SANAA事务所的作品展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流派的风格和特色,他们善于利用暧昧、透明、简洁的材料,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简洁的集合体量、干净、半透明材料、暧昧、淡薄的氛围,把人们从传统建筑的空间体验和视觉体验中解放了出来。
妹岛在伊东丰雄工作的时间从那里学习到了伊东常用的一种轻盈、飘逸的建筑语言,但是又更进一步增加了建筑中的轻盈感,富于女性特有的精致感。
SANNA事务所的建筑作品形式单纯,体量简洁,空间均质,单薄的材质,强调内部空间的物质反映,将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托付于极简洁的物质之上,并逐步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极简主义建筑风格,被别人称为“妹岛的白色暧昧”,因为其作品空间中大量的白色轻质材料表达,墙面,地板,天花,需要透光的部分则也是简洁的白色半透明玻璃,漫步其中,让人有种如入梦境中,产生飘忽暧昧说不清楚的独特感受。
二:SANNA事务所建筑作品的设计思维方式建筑设计思维方式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属于建立在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的基础上的逻辑思维,感性思维属于建立在包括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基础上的非逻辑性思维。
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概括为形象性和逻辑性。
形象性表现在从视觉表现出发的形象思维,逻辑性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一个一个问题解决的、遵从客观世界规律和物质属性的解题过程。
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知识讲解

二、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建筑界从上个世纪60-70年至今,一直酝酿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虽然经过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浅层解读或者误读,终于走向其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时候,这在新一代的建筑师如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身上表现得更加尤为明显。
在前面师承关系上,可以看出建筑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只有作为三位一体完整地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确定地说建筑界对后现代社会中“不确定性”真正地领悟了和理解了。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设计方法的不确定性。
其实,还有概念的不确定性,观念的不确定性等等。
这些都可以归属到上面的三种之内,从目前建筑界的发展状况来讲,和当代人们对建筑认识深度来看,分成三个方面来论述,应该说可以比较全面地把建筑上的“不确定性”的发展成果阐述清楚。
(一)形式的不确定性形式的不确定性,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
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
伊东是从风的研究开始对建筑的流动性和轻盈感所作理解的。
初期,他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也多局限在形式的“不确定性”上。
到了后来,他偏向了对“半透明性”理解,这个转变应该是对形式“不确定性”的理解的飞跃,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从写实性的“不确定性”向写意性的“不确定性”的巨大的飞跃,这一点至关重要,乃至后来影响到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的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建筑的空间、通灵剔透,具有“禅”一样的纯净空间(图6)。
虽然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领悟到了这点,并且把老师的认识推到极致。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
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
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图7)。
建筑大师妹岛和世详解

Chapter
2 - 师承
妹岛和世 曾说:“一般来说,我自己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 她承上 主要是指承袭了 伊东丰雄 的建筑哲学,发展了 库哈斯 的观察和思考 现实的方式;启下则是她培养了 西泽立卫 和 石上纯也 。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 伦博说:“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 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 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 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 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 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 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 而又激动人心。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 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 特色,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成为 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事件1普利兹克奖
•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审团说,妹 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作品看似简 单,但是每个建筑项目看来都是一个 自成体系的无缝的整体,他们的建筑 实体呈现了一种因地制宜的隐蔽,让 人、建筑、活动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 感性的背景。很少建筑师能像他们一 样持续探讨空间、光线、透明度,以 及在彼此间建立一种微妙关系
事件——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妹岛和世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首位女策展人
对于自己策展威尼斯双年展的想法, 妹岛和世宣称:“双年展必须容纳 一切的、所有的东西,具有深度的 包容性,同时与参展艺术家和观看 展览者形成对话。由建筑创造、孕 育而出的氛围,将是我们决定下届 双年展主题的起始点。宽泛地说, 我们设计的过程应该能够承担对于 当代建筑甚至未来建筑的讨论。我 们选择作品的标准是这些 建筑能够 被理解,而不是只是某种代表。建 筑必须证明它的实用性。
S-House

建筑师思想综述
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进一步增加 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她 认为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 因时而异。 妹岛深受库哈斯的影响,她的导师将她的风格归之为 “平面图建筑”,即意味她先预计在一幢建筑中会发生 的日常生活行为。将这些生活行为节选和归纳,定格 在自己的设计想法中,然后根据这些行为设计建筑, 建造出空间便成为这些生活行为的真正存在空间。
建筑概况
建造年代:1997年 建造地点:日本冈山市市郊 占地面积:84.63m2 建筑面积:169.26m2 容积率:2 建筑层数:2层
建筑概况
建筑性质:家庭住宅 委托人情况:父母、两个孩子 和他们的祖父母 特殊要求:大客厅、能容纳两 家人一起吃饭并自由交流的餐 厅、每个成员的私人卧室、每 对夫妇一个厨房一个浴室
二层起居室空间处理 木框架结构 可折叠的墙面 简单的立面处理 建筑外表皮半透明的材质
谢谢观看
S-House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建筑师概况
妹岛和世 1956 出生于日本井原 1979 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1 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 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 西泽立卫 1966 出生于日本神奈川 1988 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9 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 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
建筑平面分析与功能组织
二层为整个起居 空间,包括厨房 和餐厅
建筑的形体特征
简单的方 盒子
建筑结构形式
S-house采用木 框架结构体系。 木材具有良好的 抗压,抗拉,抗 弯曲和抗剪性, 是日本人喜欢的 传统建材,这种 结构受温度影响 小,抗拉亚能力 基本一致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chitecture style
Can you describe an evolution in your work from you first project to the present day? S: Probably our interest now is more how to organize ‘a program’ within a building - the layout(布局) of rooms and how people move inside. But also how to keep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ram’ and the outside and then how the outside fits to the surroundings. In each project we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the site is different, we try to find our way. N: We have more three-dimensional changes, located outside of the two-dimensional wall. this is what we feel recently as an evolution from the beginning period.
Brief introduction • Kazuyo Sejima (妹岛和世 Sejima Kazuyo, born 1956,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is a Japanese architect. After studying at Japan Women‘s University and working in the office of Toyo Ito, in 1987 she founded 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 In 1995 she founded the Tokyo-based firm SANAA (Sejima and Nishizawa and Associates) together with her former employee Ryue Nishizawa.
Brief introduction
• Ryue Nishizawa(西泽立卫
Nishizawa Ryūe, born 1966, Kanagawa Prefecture) is an award-winning Japanese architect based in Tokyo. He is a graduate of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is director of his own firm, Office of Ryue Nishizawa, established in 1997. In 1995, he co-founded the firm SANAA (Sejima and Nishizawa and Associates) with the architect Kazuyo Sejima. In 2010, he was awarded the Pritzker Prize, together with Sejima.
Architecture style
• “White vagueness(暧昧)” of Kazuyo Sejima 暧昧) • Concept of architecture:Pay more attention : to human’s behavior, then change the common room into a place for meditation(冥 想). • Main design elements: white、ultrathin(超薄) 超薄) transparent(透明)、;lithe(轻盈) 透明) 轻盈)
Brief introduction • Sejima has been appointed Director of the Architecture
Sector for the Venice Biennale, for which she will curate the 12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to be held in 2010. She is the first woman ever selected for this position. In 2010 she was awarded the Pritzker Prize, together with Ryue Nishizawa.
Works analysis
•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Japan • For a rest there is a row of SANAA “Rabbit” chairs inside, and a circle of SANAA “Drop” chairs outside. •
Main works
• Gifu kitagata apartment,Gifu,Japan(1994-2000)Kazuyo Sejima & Associates • Women’s Dormitory Saishunkan seiyaku,Kumamoto,Japan(1990-91) Kazuyo Sejima & Associates • Exten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art,Valencia,Spain(2002).by SANAA • 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Almere, The Netherlands(2007).by SANAA • others
Works analysis
•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Japan • The exhibition area is fragmented(分割为) into numerous galleries(画廊) that are all embedded(嵌入)in the circulationspace(流通空间). This offers flexibility(灵活性)to the museum routing and specificity(独特性)to the gallery spaces. • Besides, The circulation spaces are also used as additional(额外 的) exhibition areas.
Works analysis
•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Japan (金泽 世纪现代艺术博物馆) 金泽21世纪现代艺术博物馆 • The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Kanazawa, one of the nation’s historical centers, on the north coast of Japan. The building contains community gathering spaces, a library, lecture hall, children‘s workshop, as well as museum spaces. The variously proportioned(比例) rooms placed inside the circular building ---just like a chain of islands floating on a circular lake.
Works analysis
•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Japan • Gallery spaces are of various proportions(比例)and light conditions - from bright daylight through glass ceilings(天花板), to spaces with no natural light source. Their height range from 4 meters to 12 meters. •
Architecture style
• Methods of design:They hope to create a : concrete lump(块) inside the transparent space which is surrounded by glasses. This privacy(私密) lump sometimes is very low and 私密) far from the roof. As a result, there is no influence of the consecutiveness(连续性)with 连续性) the entire space.
Hale Waihona Puke Architecture style
Q: Describe your style, like a good friend of yours would describe it... N: Coherent(连贯的), consistent, always doing the same thing. One of our contents big concerns is how to create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 And also proportion(均衡). I mean not ‘good proportion’ but the size and if it fits into that area. When we use glass or a screen or a concrete wall, this depends mostly on the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