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三原则
英语段落写作方法技巧指导

英语段落写作方法技巧指导英语段落写作是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写出通顺、连贯的段落。
本文将介绍一些英语段落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一、明确主题句英语段落的开头通常应该包含一个明确的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观点或主旨。
它应该简洁明了,突出段落的主题,概括该段落要表达的思想。
主题句的位置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句或第二句。
二、用合适的过渡词连接段落为了使文章的段落之间逻辑流畅,需要使用合适的过渡词来连接上下文。
常用的过渡词有:however, therefore, furthermore, in addition等。
过渡词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的连贯性更强。
三、遵循PEEL原则PEEL原则是指在段落写作中,每个句子都应该遵循以下结构:P(主题句)- E(论据/证据)- E(论据/证据)- L(引导句/结论句)。
主题句概括了段落的主旨,论据/证据支持主题句,引导句/结论句总结段落内容。
四、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和易读。
常见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等。
正确的标点使用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句子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五、注意段落长度段落的长度最好控制在3-5句话之间。
段落过长容易使文章显得累赘,段落过短又显得零碎。
合理的段落长度有助于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结构的有序性。
六、注重段落结构在写作段落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结构。
例如,常用的结构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问题解决等。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结构可以使段落表达更加丰富,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七、使用举例和引用为了支持段落的论点,可以使用举例和引用。
举例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解释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引用可以引述权威人士的言论或观点,为段落提供权威性。
总结:英语段落写作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通过明确主题句、运用合适的过渡词、遵循PEEL原则、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控制段落长度、注重段落结构以及使用举例和引用等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写出通顺、连贯的英语段落。
考研英语写作笔记

First, you loveEnglish andIthink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then, if you learnedEnglish as your main course, you would become anEnglish teacher who can help so many Chines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at last, possibly, you could go abroad to teach foreigners how to study Chinese, as is a fantastic idea.
Dear XXX,howare you getting along these days? I miss you very much.
Dear XXX, your letter came into my hand yesterday.
写作目的与公务书信一致
3、第二段:和公务书信一致
4、第三段:So it is the very moment for me to do+文章目的+问候语
So you could consider my suggestion carefully, and make a prudent determination to have a bright future.
高三英语高考写作原则

高考英语写作原则一、长短句原则写英语作文时,有长句,也要有短句。
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写一个短小精辟的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如果我们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For example: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二、主题句原则写作文时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放在文章的开头(保险型)或者结尾,让读者一目了然,隐藏主体句是不可取的。
For example: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主题句).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三、一二三原则写文章必然要通过一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
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四、短语优先原则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
【高中英语】英语写作择语三原则

【高中英语】英语写作择语三原则关于择语标准,人们说法不一,但准确、鲜明、生动三项原则是公认的。
当然,某词语用得是否符合要求,不可孤立地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上着眼,还要看其具体使用场合,包括同其他词语搭配等。
1)语言选择的准确性准确性,就是要根据使用场合选用确切的语言形式,正如有句英语俗语所言:不要写你的话可能会被人听懂,但要写你的话必须被人理解。
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用词准确与用词几乎准确,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如闪电与萤火虫之间的差异。
”(thedifferencebetweentherightwordandthealmost-rightwordisasgreatasthatbetweenlightingandthelightingbug.)为了准确选词,我们必须熟悉单词的多义性。
例如,抑郁症对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或地质学家有不同的含义:heisinastateofdeepdepressionasaresultofhissetbacklatestexperiment.大萧条首先打击了几乎所有中小型企业。
transportationwasatastandstillcausedbythedepressionsinthehighwaysaftertheearth quakeinthatarea.相反,通常有几个词可以表达相似的意思。
例如,心理学中的“抑郁”也可以用忧郁、忧郁、抑郁、抑郁、抑郁等词来表达。
要做到准确选择,有必要注意词语的两种意义:“基本意义”(denotation)和"引申意义"(connotation)。
前者指该词语的本身,或客观的固有含义,后者指该词语在一定搭配或上下句中出现的其他意义,往往比较含蓄,带有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或感情色彩。
如inexpensive和cheap都表示便宜的基本意思,如顾客问营业员:“mayihavesomethingcheaper?”意思是希望要价钱便宜一点的,当然并不是说质量可以不好,但cheap在其他句式或使用场合可引出“低劣”、“平庸”、“吝啬”、“卑鄙”等多种意思,这类意思正是修辞上的“敏感地带”。
英语语法原则默契三原则

英语语法原则默契三原则英语语法原则默契三原则是英语语法中的三大基本原则,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这三个基本原则是:主语动词一致、时态语态一致和句子结构平衡。
在英语中,这三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规则,因为它们有助于表达清晰、精准和流畅的语言,而不会出现语言上的冲突或不合理。
主语动词一致是最基础的语法规则之一,它指的是主语与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应该保持一致。
例如,当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时,动词应该使用单数形式,例如"I am"而不是"I are"。
同样,当主语是第二人称复数时,动词也应该使用复数形式,例如"You are"而不是"You is"。
这个原则是英语语法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了句子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主语和动词,因此必须牢记。
时态语态一致是英语语法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时态指的是动词所处的时间,时态与主语的人称和数是相互关联的。
语态指的是动作的主动性或被动性。
在英语中,时态和语态一致性对于有效的表达非常重要。
例如,如果你正在描述一个以前发生的事件,使用过去时态会更为合适,而不能使用现在时态。
同样地,在被动语态中也需要维持时态语态一致的规则,例如"I was given a gift by my friends"而不是"I was given a gift by my friends"。
最后,句子结构平衡原则是英语语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这个原则指的是句子的平衡和统一性,通过不同的句子成分排列,来达到优秀的表达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并列句来达到结构平衡的目的,例如"I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and I also like to watch it"。
同样,我们也可以使用分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来达到平衡的效果。
这个原则在英语写作中也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写作的结构更为整齐、连贯、易于理解。
英语写作的三个重要原则

由于美国人生活繁忙、紧张,讲求快速,时间就是金钱,所以近年来许多美国大学也在推行日常生活的讲和写,不用难字,不写长句,不含偏见的「三不」。
也就是说,尽量使用简短易懂的白话英语(论坛) (Plain English),写得愈白愈好,用字愈少愈妙,使别人可以一目了然,充分了解。
这不但可节省「思索」时间,也可避免对方的误解。
还有,老外为了族群和谐相处,也不使用带有偏见的字眼。
以下即为一些例子,以供读者参考。
1. 尤其在商业上,报章杂志或公文书信上,尽量不用难字(big word) 或过时的字眼(old-fashioned word); 例如:Many people feel tha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frastructure of higher learning. (许多人认为道德教育是高等知识的基础) (如果用foundation 或basis 代替infrastructure 就更明白)Three hundred acres of land is the parameter of our university,s expansion (growth). (三百英亩的土地是本大学发展的限度) (如果用limit代替parameter,会更简单易懂。
)This news has been disseminated all over the U.S. (这消息已散布到全美各地) (如果用spread取代disseminated,不更简单?) (动词时态是:spread, spread, spread)The president of this college is not diminutive in size. (这大学的校长个子不小) (假如用small代替diminutive,不更明白吗?)I have to elucidate this document to my staff. (我要向我的员工解释这份文件) (如用explain 代替elucidate,也许更明白。
英语一大作文写作思路三原则

英语一大作文写作思路三原则考研英语一大作文一贯采取图画作文的考查方式,图画多为漫画,辅之以简单的文字描述。
漫画多反映社会现象,有歌颂美德的积极内容,也有抨击不良现象的讽刺内容。
作为考研试题,漫画有一定深度,需要考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因此也给审题带来一定难度。
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三个原则,帮大家迅速确定写作思路。
原则一:抓住文字提示,紧扣核心信息考生拿到作文题目之后,要先看文字再看图,因为文字往往揭示着图片的主旨。
考题的文字提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标题型文字,这是最直观的,如2014年图画,直接给出题眼“相携”,再结合母女不同时期牵手搀扶的图片,考生很容易确定写作的主题:歌颂亲情、提倡孝道。
第二类是警句型文字,这类文字往往是简短而有深意的句子,如2016年写作真题“与其提要求,不如做榜样”,需要考生先破题,将思路引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然后再据此发挥。
第三类是客观描述型文字,这类文字是最难的,需要考生抓关键字,那么,需要抓哪类关键字呢?通常是含有对比信息的关键字,比如2002年写作真题“美国女孩穿中国传统的服饰”,关键字即为“美国”与“中国”,那么这很容易就可以把写作思路引向交际、交流、融合。
总之,文字提示很重要,是确立写作思路最重要的参照。
原则二:图片描述,内容宜精不宜粗很多同学在描述图片时都盲目追求全面,连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这是不可取的,首先这会增加写作上的难度,其次,信息量太大就会冲淡图片想要传递的核心信息,导致作文第一段起不到破题立意的作用,令评分老师不知所云。
因此,考生要注意,图片描述不是描述图片本身,而是描述图片的寓意,一切为点出寓意服务,与寓意关系不大的内容,一定不能浪费笔墨。
如在写作2008年真题“你一条腿,我一条腿,你我一起走南闯北”时,有的考生不吝笔墨描述两个人残疾人如何在艰难之中碰到对方,如何扔下拐杖拥抱在一起,如何并肩携手走向前路,最后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式地点出“团结协作”这一主题,待要继续展开第二段,字数超了,时间也不够了,只好草草收尾。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写作技巧指导(写作原则+写作步骤+例题精讲)

2. 细读首句,构思框架
➢ 两段首句定一框
由续写的第一段首句与第二段首句确定第一段 的框架。
➢ 二框二首正能量
第二段的框架,由第二段首句与正能量结尾来 确定。
两段首句定一框
As he was running, Arthur heard the young
即根据所给两段的首句确定第一段的框架。
man shouting behind, “ Stop, stop!” (正当他跑
bank roberry. ✓ One woman looked Arthur strangely, thus Arthur thought that the woman saw him as
the thief, so he started to run.
事件梳理
亚瑟在上班的路上听到有人试图发动汽车的声音。 他问那个年轻人发生了什么事? 年轻人请亚瑟帮他把两个手提箱装进出租车里。 当亚瑟拿起第一个手提箱时,他听到了从银行发出
tense events
simple past tense
✓ Arthur heard the sound of someone trying to start a car shen he was on the way to work.
✓ He asked the young man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 The young man asked Arthur to help him out by getting two suitcases into a taxi. ✓ As Arthur picked up the first suitcase, he heard the long loud noise of an alarm o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写作三原则原则一:逻辑语义关系标示语的使用句子间或段落间的命题之间的语义联系可以通过逻辑关系标示词直接连接起来,以显性的语言成分形式出现于篇章表层;这就是所谓的语篇逻辑语义的“显明性” (explic itness)。
但在有的情况下,或是因为信息本身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或是因为情景语境已经提供了必要的启示,即使没有连接性词语,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通过隐性的衔接手段连接起来;语篇逻辑语义的这种特征被称为语篇逻辑语义的“隐含性”(implicitness)。
连接是指用连词、副词或词组(短语)等逻辑关系标示语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手段,可用来表示两个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绝大多数的语言研究者认为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的确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差异。
如朱永生(2001:102)认为,与其他所有衔接手段相比,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衔接手段;再如,连淑能(1992)认为,由于汉语注重意合,在汉语的语篇中,隐性的连接成分是相当常见的,是读者或听话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语言现象。
而英语注重形合,英语中语篇连接成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显性的。
因此,这种“显明性”和“隐含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这种差异所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在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隐性连接传统方式的影响,在两个命题之间常常不使用逻辑语义关系标示语,有时甚至因为理解问题而误用逻辑语义关系标示语,因而造成逻辑关系表达不清的问题。
在英语写作具体行文过程中,连接或表示语篇中不同命题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成分就是我们所谓的逻辑关系标示语。
它们往往是一些常见的小词。
比如说,“and”一般被用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but, however, yet, nevertheless”等一般被用来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常见的词,就往往越为学生所忽视;加上受汉语逻辑语义“隐含性”特征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极易出现逻辑关系标示语的误用甚至于不用。
因此,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当着重培养自己对这些标示语的敏感性。
原则二:照应标示语的使用照应(anaphora)又称前指。
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语言表达中一个词或短语在语篇中被用来(回)指同一语篇中另一个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前者一般被称为前指词(anaphor),后者一般被称为先行词(antecedent)。
两者之间是一种语义上的共指(co-reference)关系。
这种共指关系可以出现在同一句、同一段落或同一篇章中,是篇章连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近几十年来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
根据先行词与前指词之间的关系及其词法和句法特点,照应关系可以分为三大类:句际照应、动词性照应和名词性照应,分别如下例所示(划线部分分别为先行词和前指词):(1)John told me that he could finish the test in half an hour, but I wouldn’t b elieve it.(2) a. He went to the part yesterday. So did his wife.b. Perry bought a blue jacket, and Tom ø a black one.(3)John bought a red car and Paul bought a white one.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照应标示语(又称指称词语)指的是名词性照应,它包括所有名词性的词语,如代词、名词等。
照应标示语之所以能够成为保持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因为其指称性。
苏东坡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不同的指称词语代表着不同的“视点”;从不同的视点看待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得出的结果或结论肯定不一样。
照应标示语对于保持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通常大学英语四、六级或是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中的作文写作所要求的篇幅一般是200字左右;全国统一的公共外语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作文所要求的一般字数也只是200字左右;一般英语应用文的字数要求更少,只有100字左右;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虽各校要求不一,但字数最多也不会超过500字。
在这样有限的篇幅内,视点不可能多变,否则语篇中的主题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其中的逻辑语义关系就会变得复杂而难以把握。
一般地来说,即便是用对比或比较的方法来展开主题的话,一般也只需要两个视点。
因此,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语篇篇幅内,,应当加强在使用照应标示语时视点应该保持基本一致的写作训练。
视点如果不一致,就很可能在语言表达中形成照应偏误的问题。
照应偏误会造成名词性词语指称不明,使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混乱而难以理解,从而违反了语言使用的“明晰”原则和“经济”原则,使读者难以理解。
如果违反了“明晰”原则或者过分追求“经济”原则,会使读者读不懂;如果过分地追求“明晰”原则或者违反了“经济”原则,会使语言表达累赘不清。
如下例(本例摘自学生作文)所示:1.Saving energy is on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2.The mineral in the earth is limited. 3.We should take use of them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4.In some places people can use other energy instead of that is short of. 5.For example, (?) use electricity instead of petrol to drive the car. 6.(?) Use water power instead of coal to produce electricity.此段中的最后两个小句显然是受了汉语流水句的影响,连续使用了无主句,造成指代不明和视点不一致,违背了“明晰”原则和过分追求了“经济”原则。
在此段中视点的多变还反映在各小句主题的转换上:第一句的主题是“Saving energy”,第二句是“The mineral”,第三句是“we”,第四句是“people”;第五、六两句都是祈使句;在这么小的篇幅内,这六个小句居然有五个视点,其必然结果就是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混乱和不连贯。
原则三:核心词语的重复表达意义内容的词汇本身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语义已经与句法和语用一起构成了现代语言研究的三个平面。
语义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语法意义是各类语言单位在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附加意义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内容。
词汇是语义内容的载体。
以此类推,核心词语是语篇中核心思想内容的载体。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中的“核心词语”的内涵与语法分析中的“核心词”(又称“中心词”或“中心语”)的内涵不同。
语法分析中的核心词指的是在词语组合中接受附加语修饰或限制的成分。
而本文中的核心词语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承载语篇的核心思想内容的词语。
在语言表达时,它以语篇话题的形式出现。
正是由于承载了语篇的核心思想内容,它在语篇中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出现的形式可以是其原形,可以是其同义词语,也可以是其近义词语;有时为了表示对比关系甚至可以使用其反义词语;语篇中其他话题也应该是与之相关的词语,也就是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语。
以下面的英文摘要为例:1.This paper intends to conduct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of textual logic-semantic relationship. 2. The writerof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a detailed account of such concepts as the definition,contents and nature of semantic meaning. 3. Secondly, the writer proceeds to introducethe research results concerning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ext linguistics both homeand abroad. 4. And lastly, the author suggests a new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model,that is, the Teaching Model of English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Textual Logic-semanticRelationship, which includes three principles: the use of signal words, the use ofreferring expressions, and the repetition of key words. 5.The writing methodsemploy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 documentation and examplification.摘要写作的一般要求包括论文作者的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主要结论。
因此,摘要的核心词或话题一般都是论文的作者。
语篇中共有五个小句。
第一、五小句的话题分别是”this paper”和”the writing methods”。
既然是论文,就有作者和写作方法;因此这两个话题与语篇核心词”the writer”属于同一语义场。
第二、三、四小句的话题分别为”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the writer”和”the author”,后两者是对前者的重复;第三小句的话题是其原形的重复,第四小句的话题是其同义词的重复。
因此,这几个小句的话题就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话题链,既达到了逻辑语义上的通顺,又达到了形式上的连贯,使整个语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