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15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15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最近感触最多的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说起惭愧,考大学以前,给自己找理由说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读过的书数量不多而内容单一。
看得最多的可能是《读者》之类的碎片__,很少有完整的读一些书。
日本的书也是从未涉及过。
最近因一个朋友推荐了东野圭吾的书,便读了《恶意》和《白夜行》。
看完之后觉得日本的书颇有魅力,让人看了放不下,便“废寝忘食”地读下去。
而后我又联想到另一名知名作家村上春树,便想看看他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
读完这本书,我惊异于自己在日__化中找到了共鸣,果然都是东方的国家啊。
我很尊敬和畏惧永泽—我当然希望能像永泽一样清醒的活着,努力取得想要的(毕竟以他的能力,他能获得);可我又很畏惧,因为他活得太清醒和真实了,会冷酷和清醒到不近人情。
我对他没有厌恶,只是有一份畏惧。
我在想,如果几年后的社会,如果人人都如此清醒,我会惧怕这个社会。
毕竟我们都害怕愚蠢的自己会被周围的人一眼看穿。
在这个年纪读这类日本小说可以说真的会让人变得更成熟,无论是人性还是社会方面,因为他们用笔墨很真切地反映出来。
我不确定我要是早点读的话,是否会有现在理解的透彻。
日本的文学作品同时渗透着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许我们不自知,也许朋友不自知。
因为我们自己披着羊皮,而朋友习惯了你表面的羊皮。
但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判一个主人公—正所谓旁观者清,主人公的心理就很容易的被读者分析。
用了将近八个小时粗略读完这本书,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因为最近面临一场极其重要的考试。
我本应该专心复习。
可就好像渡边彻说《了不起的盖茨》那样,“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
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几年前看过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
只记得一贯的日系风格,安静,哀伤。
随着阅读的深入,记忆便好像泉水一样叠涌而来。
想起了秋风徐徐,渡边和直子在没有边际的原野漫步的画面。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通用15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通用15篇)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日__学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样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
我读小说从来没有把里面的人物全部记住,这本小说是我唯一的一个记住了所有出现的人物的小说。
先说下吧,看这本小说如果你是个性不开放的人我建议你别看了,因为露骨,所以连性的方面也有描写,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是黄书直流的,因为价值观的问题,在日本性是神圣的,也是开放的。
其实这里面给我最多的触动,就是爱情观还有友情观这些,或许在日本人的眼里面,爱情是和性分不开的,也许性就是爱情的附赠品,但是同样性可以单独的独立出来,去发泄去放荡,不管是男是女,而爱是不可以独立的,有了性才叫爱。
其实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吧。
渡边,直子,木月,敢死队,玲子,绿子,永泽,初美,这些人每个人都是病态的,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现的轻重不一样罢了,三个人的恋情,三个人的友谊,两个人的恋情,两个人的友谊,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漂泊,一个人的放荡。
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想要去逃避什么,只是出于那种社会,我们能选择的只有那种选择,是没有其他的选项的,读后感《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
其实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许多和我类似的病,孤独,喜欢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后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或许这种迷茫感,是最容易让人迷失的吧。
当迷失之后遇见能拯救你的或许可以让自己脱离,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人都有一种将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许这就是作为人的一种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思考,人就不会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谁也说不清楚什么。
疲倦感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当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得不到别人的关心,那么自然而然的空虚感孤独感就会出现,那时候就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吧,或许我自己一个人也能生存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用了连天的时刻读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刻继续读完第二遍,因此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
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的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明白作品的一个原因。
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正因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的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
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感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齐,融洽、冲突、此起彼伏。
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
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最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能够简单作答的问题。
女生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生却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分得很开。
因此渡边不止一次的把爱的程度描述成象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
男生对于性的态度和女生往往大相径庭,永泽能够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但是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能够细化到友情。
因此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生会留意翼翼的去提防,而女生,包括直子,正因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因此最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爱,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
这些与性无关。
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因此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
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能够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应对完美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篇

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篇文章中很巧妙的安排了“三人行”的场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篇,欢迎借鉴参考。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作品以纪实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刻画了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的爱情描写的俗套,而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
作品同时也描述了,当面对成长的痛苦,我们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来分担我们的痛苦。
对于迷茫,我们也想通过与人的交流消除迷茫。
因此,我们才寻求理解与被理解。
可是,完全的理解与被理解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痛苦别人不可能完全体会,我们也依旧在寻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
并且,越是寻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实也就与成长的主要方面所抵触:“我们不能寻求这种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
”所以,村上春树才要把玩孤独。
因为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是无可奈何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要经历的。
这也就是渡边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上周日在上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大作《挪威的森林》。
一周就把它看完了,好久没有这样痛痛快快的读小说了,心中好象有一样东西堵住,不吐不快,总觉得还是随便写几句所谓的读后感吧!当看到书的简介就知道这是一部年轻人读的爱情小说,已步入中年的我能否读完一点把握都没有,开始的时候无法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的,但我还是像年轻时一样,认真的读完了,也重温了恋爱时的感觉。
这是一部纯情、坦率的小说,成长的苦闷,无奈,恐惧,好奇,令人感动共鸣。
正如作者说,有些人会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人不喜欢,只要是热爱生命,对生命敏感的人一定喜欢。
这部小说中人物稀少,写来写去就是那几个人:渡边君、直子、玲子、绿、永泽。
故事情节就是围绕渡边君与直子纯美而毫无结果的爱情展开。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读完后我对书中这几个人物的一点体会吧:1、渡边:渡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感受强烈的是渡边的“真”,他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原汁地展示给别人,包括他对人对事的表现,如玲子问他跟几个女人睡过,他都毫不保留的讲给玲子听。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样本(5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样本早在高中时期就已拜读过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书,品读一番。
每读一次,内心都感到现实世界如此地虚无缥缈,恍然如梦。
主人公总是一副与外人无交集的状态,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踪、不满,两位挚友皆以死亡告终,主人公却依旧平静生活,虽然内心难受,却以平淡对人生,在孤独与面对中体验生活。
“把过去的东西全都处理掉,也好获得新生。
”过去已是过去,未来尚需憧憬。
我们坐在现实的长椅上,唯有望向那时光的尽头,又怎有时间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说“不翻页,生活如何继续?”只要不被页面的灰尘迷湿了眼,我们依旧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当。
”自己无需同情,无能就是无能,失败就是失败,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推脱的,自己不够格那就用努力去弥补,没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们不要做懦夫,人当顶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获得,主动去营造机会,并且要有针对性,这样的努力方能不白费,但要做到光而不耀。
人,成功要更加虚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对等的”不对等的关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暂的,只会让低微的人对处于关系优者产生厌恶。
没有人能永远守护另一个人因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毕业前我们才领悟,不过至少还不算太迟,对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记住的,在记忆被冲淡以前,我们需要永铭记。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样本(2)一页一页地翻动书页,内心早已随着情节时而激动,时而落寞,直到合上书本,才有些许不真切——与这个世界接轨。
我是理解书里的人的,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我都了然于心,所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早已不能置身于外。
关于性与爱,关于虚幻与现实,关于我说得出和我说不出的抽象的东西。
直子的美好——当然指的是渡边君认为的美好,根本在于她的悲剧性命运。
她是一个需要依赖,吸附另一个个体生长的人,一旦认准某一个,便是执着的开始,没有终结,这里面有一种偏执的情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5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范文5篇(一)《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已经过去30年了,就像一坛凛冽的酒,时间越长,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我一直以为,《挪威的森林》有村上春树的青春生活的影子。
书里的主人公渡边澈某种意义上就是村上春树本人。
这一点在他早期的短篇小说《莹》里有些端倪。
书是从作者38岁时去德国飞机上的回忆开始的。
作者回忆和直子在一个草地上漫无目的地走路。
两个人手挽着手,快步流星地走着,既不是要去哪里,也不是不去哪里的散步。
他们就是走着。
走路对他们来说,不是要追寻某个目的,而是一种相处的方式。
是的,相伴着走路就是渡边和直子相处的方式。
直子说,就在他们脚下的某个角落,有一口深不可测的井,那口井没有标识,谁也看不见,一旦掉进去,哭喊求救是没有用的,只能等待慢慢被渴死饿死。
而那口井所处的环境,就是他们在走路的那一大片草地,到处都被茅草覆盖着,没有任何警示标志。
这是一个深刻的隐喻。
它象征着直子的宿命:在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走向死亡。
是的,直子的世界就是死亡的世界。
尽管她挣扎着不想让自己走到那一步,她努力着,就像抓住渡边的手,也是在挣扎。
她想让渡边陪伴自己走一段,希望借助渡边的帮助获得某种救赎。
但宿命就是宿命,直子的前方就是死亡,明明白白的。
直子的世界是不正常的世界,她的朋友,木月,玲子,甚至疗养院里那个研究过人的手指和脚趾排列方式不一样的医生也都是不正常的人。
可是她和她的朋友活的纯净,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纯净而无私,与世无争,不麻烦别人,不纠缠别人。
看似不正常,却比大多数人正常得多。
正是这种圣徒般的纯净吸引了渡边。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8篇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8篇一本书读完后,写读后感是对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和理解的过程,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更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篇1是本好书。
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只不过记得读时带来的震撼。
与一般网络小说不同,名著的作者们最不缺的就是格局,那以小见大,跳脱于生活内外的哲理,是引起共鸣的基础。
比如,这本书大概讲的是渡边与一群人的故事吧,而这群人可以从某个维度上划分为三类,一种将渡边扯向生活的边缘,比如木月和直子;一种尽力让渡边重回生活的轨道,比如小林绿子;而最后一种,则是主人公在这世界两级徘徊的引渡人___玲子。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前两种人,但第三种引渡人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是幸或是不幸,谁都无法定义。
至少我没有遇到过这种人。
让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玲子了,她曾在渡边迷茫负罪之时一度开导他,众多震撼人心的话语,我听了就如同启发我自己一般。
比如,她曾告诉渡边爱上两个人并不是什么罪过,就像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我们会既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 ___二者同一道理。
不过,虽然没有遇到玲子这样的人,但还是希望能早些听到那句不要用不自然来磨损自己的青春。
也许,这才是我读完本书又久久不能释怀的基础。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篇2午后阳光味道的青春文学记载着最好的人生岁月,可毋庸置疑的是,当这样的题材泛滥时,再美好的小时代也变成得食之无味,只让人觉得毫无新意。
《挪威的森林》此作与我而言,无疑是青春列车驶进晨曦前的冷雾,展开的是与阳光不同的景致,不同却相同的与他类青春般纯粹。
不必如文学研究般列下提纲、大费周章的研究人物性格,纯粹的人物性格足够鲜明,仿若鲜活的人物就在文字间静静叙述自己故事。
卡夫卡式的隐喻、匪夷所思的转折,都在此作中少见。
阅读过后只觉是聆听作者娓娓道来的,散落在秋叶与暖阳中剩下的记忆碎片,埋藏的将要逝去的青春往事,略带些孤独凄婉的可闻可见的些许经历。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5篇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5篇青春的迷惘、无奈、惆怅无论是村上写下《挪威的森林》的八十年代日本。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篇,欢迎借鉴参考。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花了五、六天时间看完《挪威的森林》(咱是学生得上课、自习啦等等)。
总体觉得是不错,不仅村上写得不错,译者林少华也译得不错,写的序更是不错!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
而译者说村上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把玩孤独,把玩无奈!因为,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
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
但是,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
于是,与其勉强通过与任教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小说是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回忆自己年轻时代读大学时发生的事情。
而时下,我们都在读大学,跟主人公很相似。
但我很羡慕渡边的自我、潇洒、随意。
他生活中不会出现父母的影子,周围没有认识的人,唯有的是一个死去的朋友的恋人、一个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的哥们,一个一起上过选修科的女孩子。
就这样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日子,却让我向往。
每周空闲时间打工以维持日常生活费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与死去的朋友的恋人轧马路,等等。
我很喜欢旅游,可是口袋里没有钱。
想找份工作,没有说的过去的。
何况中国地大物博,四处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围太大,而且没有日本新干线之类便捷的交通网络。
而最根本的是,没有渡边的心情,一个人游历,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也需要与众不同的心境。
我想我没有,所以只能徒自叹息。
看完书后的一个明显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观念的开放。
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认为,村上是个性变态。
我倒没有这种看法,同为男人,同为青春期的男人,试问谁没有那种想法或行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问题。
以前也耳闻过大和民族的这一有别于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算是明治维新时期西化的产物了。
但是看完本书后,算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或许国内像这种纯文学中,涉及性的文字不多或未可知。
可是,想想时下,青年人中的同居热,甚至在高校中也毫不逊色,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惊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寻人生的轨迹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默然不语,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
这时间里,我一直合起双眼,把额头顶在电话亭玻璃上,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你现在哪里?” 我现在哪里?
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
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
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
我是在哪里也不是的处所连连呼唤绿子……
小说以此作结,引人深思的同时令人回味无穷。
读这篇小说,有如于森林中静静回味往事,且行且思考的感觉,细腻,恬静而深刻。
故事以渡边的角度展开,描述了木月离去后渡边逃离到东京开始新生活,木月的女友直子找到渡边,希望在他那里得到温暖与慰藉,但因木月的死给她带来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住进疗养院,最终选择自杀;渡边在东京上学期间遇到了精英式人物永泽,并在永泽的带领下通过找各种女人排解内心的空虚与压抑。
在此过程中认识了绿子,小说中唯一的一道光亮。
而永泽的女友——近乎完美的初美因无法得到永泽的爱而自杀。
整个小说的基调沉静而哀伤,但在这种近乎每个人都非正常的人生历程中,似乎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无奈的:渡边无法得到直子的爱,绿子深爱着渡边却也深知渡边爱的是直子,
直子陷于木月的死中无法自拔,永泽对于精英化的人生的追求使他无法与任何一个女人结婚,即使他也深爱着初美,初美希望用自己的爱与美好感化永泽并与他幸福的生活但终究事与愿违……但在这些无奈与悲伤中,每个人都在找寻着自己的生活轨迹。
直子希望借助渡边的温暖与爱来慢慢走出木月之死的阴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她却深陷在自我的世界中。
正如她追寻着那口森林中的井,虽然跳下去便会陷入无尽的孤独中最终死去,但那样便可与外世永远隔绝而这正是直子对于自我世界的追求。
直子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也封闭了自我,最终只能走向死亡,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永远停留在和木月在一起的年岁,只有死亡才是她的解脱。
至于渡边,他虽然对于现实有着许多不满与无奈,但他始终默默承受着。
面对现实,他没有像木月一样选择死亡,而是勇敢的活下来,勇敢的爱直子,用爱来温暖她,他没有像木月一样抛弃直子,他永远不会;面对永泽的世俗化,他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遵从内心的想法,追求自己所爱,在最后经历了失去爱人的痛苦挣扎之后勇敢的走向绿子,虽然有些许迷茫,但他仍然在这‘一切的一切之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轨迹,并向着它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