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白芷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名称白芷饮片生产工艺规程文件编号WKL-TS-GY-018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版本号 2 分发号018分发部门质管化验生产车间营销办公室财务分发数量 1 0 1 0 0 1 0目的建立白芷饮片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 的管理要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范围白芷饮片生产的全过程责任质量受权人、质管科科长、生产科科长、营销科科长、生产车间主任、质量监控员、化验员、仓库保管员、各工序工艺员及操作人员内容1品名1.1 产品名称:白芷饮片1.2 汉语拼音:Bai zhi yin pian1.3 拉丁语: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2.1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
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
气芳香,味辛、微苦。
2.2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2.3 用法与用量:3~10g。
2.4 包装规格: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包装袋或编织袋装,3g/袋、5g/袋、6g/袋、9g/袋、10g/袋、12g/袋、15g/袋、0.5Kg/袋、1Kg/袋、2Kg/袋、5Kg/袋、10Kg/袋、20kg/袋。
2.5 有效期:暂定三年。
2.6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3 制法和依据3.1 制法3.1.1 白芷:除去杂质,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3.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4 生产批量:200kg5 工艺流程图见附件6 工艺过程6.1 净制工序工艺过程6.1.1 领料6.1.1.1 生产科科长填写批生产指令单,下发给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并转交给净制工序班组长。
白芷的药材鉴别与质量要求

白芷的药材鉴别与质量要求白芷,又称白附子、钻天子,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它具有辛、温、苦的特性,归属于中药草本类。
白芷在中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祛风、祛湿、止痛、活血等功效。
在使用白芷作为药材时,正确的鉴别和严格的质量要求至关重要。
一、白芷的鉴别方法1. 外观特征鉴别白芷的外观特征是我们最常见的鉴别方法之一。
正常的白芷根茎较长,一般在10-40cm之间。
表面坚实,具有灰白色至褐色的外皮,有明显的凹凸纹理。
质地坚硬,断面呈白色或灰白色。
真正的白芷茎和叶中间有一个明显的轴心。
2. 气味鉴别白芷具有独特的气味,如果用手捏碎一小块白芷,会散发出一种具有清新而辛辣的香气。
这种香气是白芷独特的气味,没有其他植物会有这样的气味。
因此,通过气味的鉴别也可判断白芷的真伪。
3. 品尝鉴别白芷的味道独特辛辣苦涩,吃下去会感到一种辣味和苦味。
但如果味道过于苦涩或者没有辛辣感,那么可能是掺杂了其他物质,或者是劣质的白芷。
二、白芷的质量要求1. 外观质量要求正常品质的白芷表皮应完整、光洁,并且没有破损或虫蛀等现象。
外表应平滑,不应有明显的凹凸纹理以及色泽不均匀的情况。
同时,白芷茎和叶应保持可弯曲、不易折断的特性。
2. 气味质量要求优质的白芷具有独特而浓郁的辛辣气味。
鉴别白芷的气味要做到轻微、持久、舒适,不应有刺鼻或异味。
3.含水量要求白芷的含水量对于其质量也十分重要。
晾晒干燥后的白芷,其含水量应控制在10%以下,过高的含水量容易导致霉变和生虫现象。
4. 杂质质量要求白芷的杂质应该尽量少见。
常见的杂质有土块、异物、杂草等。
杂质对白芷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应严格控制杂质的含量。
5. 色泽质量要求白芷的正常品质应该呈白色或灰白色,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或斑点。
如果发现白芷呈现黄色、黑色或其他异常颜色,则说明质量较差。
6. 黏液质量要求白芷的黏液质量也是衡量质量的指标之一。
正常的白芷应该有较多的黏液,且黏液应该是白色或灰白色。
过少的黏液可能意味着白芷的质量较差。
白芷的鉴别方法

白芷的鉴别方法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辨别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芷的鉴别方法。
一、外观特征鉴别方法:白芷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形状、颜色等方面,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白芷。
1. 形状:白芷一般呈圆柱形,长约10-20cm,直径约0.5-1.5cm。
外表面光滑,有明显的纵纹。
2. 颜色:白芷的颜色一般为黄白色或浅黄色,有时稍带红色。
3. 气味:白芷具有独特的香气,有一种辛辣的味道。
二、质地鉴别方法:白芷的质地特点主要包括硬度、纤维质等方面,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为白芷。
1. 硬度:白芷的硬度适中,不易被轻易压碎。
2. 纤维质:白芷的纤维质比较韧性,不易断裂。
三、化学成分鉴别方法:白芷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素等,通过检测这些成分可以确定是否为白芷。
1. 挥发油:白芷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通过气味辨认。
2. 黄酮类:白芷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检测。
3. 香豆素:白芷中还含有香豆素,可以通过紫外光谱法进行检测。
四、微观特征鉴别方法:白芷的微观特征主要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壁等方面,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为白芷。
1. 细胞结构:白芷的细胞呈长方形或长圆形,中间有明显的细胞核。
2. 细胞壁:白芷的细胞壁较厚,有明显的纹饰。
五、其他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煎煮试验、酸碱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
1. 煎煮试验:将白芷置于热水中煮沸,观察其变化。
白芷在煮沸后会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散发出来。
2. 酸碱试验:将白芷置于酸碱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白芷在酸碱溶液中会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白芷。
通过外观特征、质地、化学成分、微观特征以及其他鉴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出白芷。
在购买或使用白芷时,可以根据这些鉴别方法进行判断,确保其品质和药效的有效性。
药典白芷

BaiziANGELICAEDAHURICAERADIX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var.formosana(Boiss.)ShahetYuan的干燥根。
夏、秋问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l0~25cm,直径1.5~2.5cm。
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
气芳香,味辛、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圆球形、多角形、椭圆形或盔帽形,直径3~25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十字状、三叉状、星状或人字状;复粒多由2~12分粒组成。
网纹导管、螺纹导管直径10~85μm。
木栓细胞多角形或类长方形,淡黄棕色。
油管多已破碎,含淡黄棕色分泌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白芷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1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一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4.0%(附录ⅨH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白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50%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淡黄白色。
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木化,孔沟明显。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大的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18~88μm。
纤维成束,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含硅质块细胞小,位于纤维周围,排列纵行。
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0~32Um。
糊化淀粉粒团块无色。
2.2 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7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lO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白芷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01301 白芷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5.1 白芷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白芷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白芷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白芷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白芷检验记录(空白)

检验记录
表格编号:QM.SOR-016-00检验记录号:BZ-
品 名批号规格
数 量取样日期年月日
来 源检验日期年月日
依 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温度:℃ 相对湿度:%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 )符合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荧光斑点。
总灰分①%;②%;
总灰分平均值:%
( )符合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测定,不得过150mg/kg;
精密称定本品 ①g;②g;照二氧化硫测定法(附录ⅨU),依法测得:
供试品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 ①ml;②ml;
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ml;
碘滴定液浓度 :mol/L;
( )符合规定
检验人:复核人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白芷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白芷1.2 汉语拼音:Baizhi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试剂:乙醚、乙酸乙酯、甲醇、异欧前胡素对照品、羧甲基纤维素钠、石油醚、稀乙醇、欧前胡素对照品。
7.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三用紫外分析仪、恒温鼓风干燥箱、超声波清洗器、高效液相色谱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下目测形态和色泽,并记录结果。
7.4 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不得过14.0%(附录15第二法)。
7.5.2总灰分不得过6.0%(附录17)。
7.5.3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1 mg/kg;砷不得过2 mg/kg;汞不得过0.2 mg/kg;铜不得过20 mg/kg。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热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7.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
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
气芳香,味辛、微苦。
2、鉴别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
2.1.1 试液配制
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
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本品粉末黄白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圆球形、多角形、椭圆形或盔帽形,直径3~25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十字状、三叉状、星状或人字状;复粒多由2~12分粒组成。
网纹导管、螺纹导管直径10~85μm。
木栓细胞多角形或类长方形,淡黄棕色。
油管多已破碎,含淡黄棕色分泌物。
2.2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 ml,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白芷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 ℃)-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 ℃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检查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马弗炉、坩埚等。
3.1水分
取供试品适量,适当粉碎,精密称定,置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
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
将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测定管的管壁上,可用蘸有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V
供试品中的含水量(%)=────────×100%
W
W 样品重(g)
V 水体积(ml)
本品含水量不得过14.0%。
3.2总灰分
取供试品适量,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W2-W1
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100%
W
W1坩埚重(g)
W 样品重(g)
W2炽灼残渣与坩埚重之和(g)
本品总灰分不得过6.0%。
3.3二氧化硫残留量
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第一增补本附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测定,取本品细粉10g,精密称定,置于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ml—400 ml(应加水至没过氮气导气管的下端),取6mol/L盐酸10ml加入带刻度的分液漏斗中连接分液漏斗,并导入氮气至瓶底,。
锥形瓶内加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 ml作为吸收
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
连接回流冷凝管,在冷凝管上部连接导气管,将导气管插入250ml锥形瓶底部,开通氮气,调节氮气流量为0.2L/min,打开带刻度的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流入烧瓶。
加热圆底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分钟后开始用0.01mol/l, 的碘滴定液滴定,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吸收液显蓝色或蓝紫色,持续30秒不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校正,每1毫升的碘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6406mg的二氧化硫。
本品二氧化硫量不得过150mg/kg。
4、浸出物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水浴锅、蒸发皿等。
取供试品适量,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后,取约2~4g,精密称定,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稀乙醇50~10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
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以干燥品按下式计算即得。
(W2-W1)×(50/25)供试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100%
W×(1-W4)
W 样品重(g)
W1蒸发皿重(g)
W2残渣与蒸发皿重之和(g)
W4 供试品的含水量(%)。
本品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5、含量测定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D)测定。
5.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 。
理论板数按欧前胡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
5.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欧前胡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0µg 的溶液,即得。
5.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置于50ml 量瓶中,加甲醇45ml ,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1小时,取出,放冷,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5.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以干燥品按下式计算即得:
A x×C R×V x
供试品的含量(%)=────────——×100%
A R×G×(1-W)×106
A x 供试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V x 供试品的体积(ml)
C R 对照品的浓度
A R 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G 供试品的重量(g)
W 供试品的含水量(%)
本品含欧前胡素(C 16 H 14 O 4)不得少于0.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