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考前押题练:小说阅读训练
【考前三个月·浙江】高考语文二轮题点训练学案第4章 小说阅读2

题点训练二人物形象:整体分析概括和局部分析概括[目标解说]人物形象鉴赏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重中之重。
高考考查人物形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一种是局部分析概括,要求揣摩片段文字中人物的性格或心理。
二轮复习中,应以这两种题型为发力点,使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既准确又全面。
真题回做(2011·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沈从文(民国十八年)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含答案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
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
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
谭先生命手下捧人。
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
恰逢小穆前来赶场。
浙江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小说阅读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小说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流光似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一艘划艇。
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
我们回卡塔古娜再买。
〞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
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
〞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
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
反之,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
可是他俩曾经容许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而他们办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双方都无法推拒。
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
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
问题是,没有方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
〞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助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
现在呢?〞男孩子们说:“现在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
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
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开了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荒谬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次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
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
〞我说。
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
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五章 专项限时精练(十)小说阅读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小说阅读不分版本限时精练(十) 小说阅读(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无须多言[美]鲍勃·佩克斯“你们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为你们对我的话不感兴趣。
〞老人这样对他们说。
这是我离开餐厅的时候听见的。
餐厅里济济一堂。
坐在我周围的要么是家庭聚餐,要么是朋友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的新闻、商务会议,也有像我这样只是来放松一下的。
当然,大家都热烈地交谈着。
不过我对面的那张桌子上有点不一样,那张桌子上的人总是沉默不语。
我刚坐下来时,看见两个男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其中一个看上去30多岁,穿着旧工作服,头上仍然戴着棒球帽。
另外一个我猜有80岁左右,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皱纹,呈现着岁月的痕迹。
身上穿着一件建筑工人常穿的红格子衬衫夹克,比拟厚,外出时穿着应该很暖和,但是也不会厚到会限制你的行动。
不过看起来他没有什么地方要去,就像他们之间的谈话一样,没什么要说的。
“噢,我今天实在是饿坏了,爸爸。
铲雪、扫雪的工作就是这样。
〞年轻人说。
“嗯,是啊。
〞老人答道。
接下来又是很长时间的沉默。
突然,我听到年轻人说:“他们来了。
〞手指着门口。
年轻人看上去轻松了很多。
终于有人要参加到他们中间,把谈话继续下去了。
新来的两个人,看起来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十来岁的孩子。
女人坐在年轻人的旁边,老人起身给孙女让出一个位子。
女人边坐边说:“爸,真快乐见到您。
〞“我也一样。
〞老人说。
接下来又是沉默,甚至比之前沉默的时间还要长。
效劳员走过来,他们点了早餐。
老人起身,嘴里念叨着:“我要去一下洗手间,人上了年纪,总是这样。
〞老人离开后,年轻人说:“天啊,我真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
我们就坐在这里到处看,他总是不说话。
〞“我明白,可是该对他说什么?〞女人说。
“他这么个老人,对一个老人该说些什么呢?〞孩子插了一句。
哦,不。
我开始坐不住了,我简直无法坐在那里再听他们说下去。
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押题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原创押题卷(二)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鲫.鱼(jì)碑帖.(tiě)赈.灾款(zhèn) 戎马倥偬.(zǒnɡ)B.对峙.(zhì) 肯綮.(qìnɡ)瓮.中鳖(wènɡ) 按捺.不住(nà)C.应.允(yīnɡ) 癖.好(pǐ)堰塞.湖(sài) 虚与委蛇.(yí)D.怨怼.(duì) 鞭挞.(tà)露.马脚(lù) 舐.犊情深(shì)B[A项,“帖”读tiè。
C项,“塞”读sè。
D项,“露”读lò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央视播出专题节目,揭露过多的垃圾文件是导致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的原凶,并采访猎豹清理大师的工程师,请他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B.女子就像散文,她一定是安详和美丽的,即使没有雍容华丽的外表,眉宇间流淌的气质一定会淡雅、简约,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视觉享受。
C.传统产业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与否。
国人蜂涌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说明,世上本没有夕阳产业,而只有夕阳企业。
D.腾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秘密在于通过帐号的捆绑,把数据输送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时间就知道你喜欢听怎样的歌、玩怎样的游戏。
B[A项,原—元。
C项,涌—拥。
D项,帐—账。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专题15.16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浙江专版)二-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5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浙江专版)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财神和爱神欧·亨利“你干吗不向她求婚呢?”已退休的洛氏尤列加肥皂制造商和专利人安东尼·洛克沃尔追问道,“她一定会扑进你的怀抱。
你有钱,相貌好,又是个正派的小伙子。
”“我一直没有机会。
”理查德说。
”制造机会嘛,”老安东尼说,“带她去公园散步,或者带她去野餐,再不然做完礼拜陪她回家。
机会,多得很嘛!”“你不知道现在社交界的状况,爸。
她是社交界的头面人物之一,她的每小时、每分钟,早在几天之前就安排妥当了。
我非要那个姑娘不可,爸,否则这个城市会变成腐臭的沼泽,使我抱恨终身。
”“呸!难道你想对我说,拿我的全部财产做后盾,你还不能让一个姑娘陪你一两个小时吗?”老头儿说。
“我开始得太晚了。
她后天中午就要乘船去欧洲,在那儿待两年。
明天傍晚,我能单独和她待上几分钟。
在兰特里小姐启程之前,我没希望同她好好谈谈了。
”“好啦,理查德,我的孩子,”老安东尼快活地说,“你说钱买不到时间吗?唔。
当然,你不能出个价钱,叫人把永恒包扎得好好的给你送到家门口,但是,我见过,时间老人穿过金矿时,被石块弄得满脚伤痕。
”第二天晚上八点钟,埃伦姑妈从一个蛀痕斑驳的盒子里取出一枚古雅的金戒指,把它交给了理查德。
“今晚戴上它吧,孩子,”她央求道,“这枚戒指是你母亲托付给我的。
她说,它能给情人带来好运。
她嘱咐我等你找到意中人时,就把它交给你。
”理查德郑重其事地接过戒指,在他的小指上试了试,戒指只滑到第二指节就动不了了。
他把它取下来,按照男人的习惯,把它放进坎肩兜里,然后打电话叫马车。
八点三十二分,他在火车站杂乱的人群中接到了兰特里小姐。
“去沃拉克剧院,越快越好!”理查德按她的意愿吩咐车夫。
到第三十四号街时,理查德迅速推开车窗,叫车夫停下。
“我掉了一枚戒指,”他下车时抱歉地说,“那是我母亲的遗物,我悔不该把它丢了。
我耽误不了一分钟的,我知道它掉在哪里了。
”不到一分钟,他带着戒指回到了马车里。
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与外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不分版本

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与外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不分版本“中国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40分钟总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喜宴王安忆①天下着细雨,是春雨,小岗上有个老师要娶亲了。
②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来请谁呢?请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
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
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
③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
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
门前院子里张了油布,做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
阴着的天,被油布一衬,又有些发黄。
油布有些破绽,不晓得使过多少婚丧嫁娶,有碰碎了的雨点洒下来,碰巧溅到脸上,冰凉的,就缩一缩脖子。
做新郎的老师只偶尔地露面。
他的骆驼绒长大衣里面是新哔叽呢的制服,口袋上还别了一朵红绒花,军帽那么换了蓝呢帽。
他脸膛更红了,嘴抿着,想不笑,又做不到,嘴角就一动一动的,看上去就更孩儿相了。
他出来和知识青年招呼,刚说半句话,就被喊走了,去决定婚仪中的一个什么细节。
④天阴,看不出时辰,但凭经验,已是午后。
不时有女眷从屋里走到门前,看自家带来吃酒的孩子有没有走远,要不就喊一声,把孩子喊到身边,一起坐着,等着开席。
⑤新娘不到,喜宴便无法开席,此时至少也是午后两点了。
有一些消息传来,说是新娘的兄弟拦住了,要新郎亲自登门去接,新郎这才起身。
既是新郎才起身去接人,那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可开席,别人倒没什么,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
他们纷纷起身,跺着脚,跨出房门,去四处转转看看。
这时候看看,便觉得这小岗上是个贫瘠的村庄,几乎没有青砖房子,连半截青砖的都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小说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分)
大回
冯骥才
①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
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②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
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衲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鱼线;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拴在线绳上,就是鱼膘。
只凭这几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他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钓光了,连鱼秧子也逃不掉。
③甭管水里的鱼多杂,他想要哪种鱼就专上哪种鱼;他还能钓完公鱼钓母鱼,一对对地往上钓。
他钓的大鱼比他还沉,钓的小鱼比鱼钩还小。
④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全是能耐。
⑤钓鲫鱼用的红虫子,又小又细,好赛线头,而且只有一层薄皮儿,里边一兜儿血红的水。
要想把鱼钩穿进去,那可不易;弄不好钩尖一斜,一股红水出来,单剩下一层皮儿了。
可人家大回把红虫子全放在嘴里,在腮帮子那里存着。
用的时候,手指捏着鱼钩,张开嘴把钩往里边一挂,保管把那小红虫漂漂亮亮穿在鱼钩上。
就这手活,谁会?
⑥他无论钓什么都有绝法,比方钓王八。
⑦钓鱼时勾到王八,都是杆儿弯,线不动,很容易疑惑是勾上了水下边的石块。
心里急,一使劲,线断了!大回不急,稳稳绷住。
停了会儿,见线一走,认准那是王八在爬,就更不急着提竿。
尤其大王八,被鱼钩勾住之后,便用两只前爪子抓住水草。
假若用力提竿,竿不折线断。
每到这时候,大回便从腰间摸出一个铜环,从鱼竿的底把套进去,穿过鱼竿一松手,铜环便顺着鱼线溜下去。
水底下的王八正吃着劲儿,忽见一个锃亮的东西直朝自己的脑袋飞来,不知是嘛,扬起前爪子一挡,这便松开下边的草。
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来!
⑧这招这法,还在哪儿见过?
⑨天津卫人过年有个风俗,便是放生。
就是把一条活鲤鱼放到河里去。
为的是行善,求好报。
放鱼时,要在鱼的背鳍上拴一根红绳,做个记号。
倘若第二年把这鱼打上来,就再拴一根红绳。
第三年照样还拴一根。
据说这种背上拴着三根红绳的鲤鱼,放到河里,可以跳龙门。
一切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招来了。
⑩可是鲤鱼到处有,拴红绳的鱼无处弄到。
鱼要是给鱼钩勾过一次,就变得又灵又贼。
拴一根红绳的鲤鱼在鱼市上偶尔还能看见,拴二根红绳的鲤鱼看不见,拴三根红绳的连撒网打鱼的也没瞧见过。
你想花大价钱买,他会笑着说:“你有本事把河淘干了,我就有本事把它弄上来。
”
⑪怎么办?找大回。
天津卫八大家都是一进腊月,就跟大回定这种三根红绳的鲤鱼了。
⑫大回站在河边,看好鱼道。
鱼道就是鱼在水里常走的路,大回有双神眼,能一眼看到水里。
他瞧准鲤鱼常呆的地界,把一个面团扔下去。
这面团比栗子大,小鱼吃不进嘴,大鱼一口一个。
但这面团里边决不下钩,纯粹是扔到河里喂鱼,一天扔一个。
开头,那贼乎乎的大鱼冒着危险试着吃,一吃没事,第二天再来一个,胆儿便渐渐大起来,最后见了面团张嘴就吞。
半个月二十天后,大回心想差不多了,用鱼钩勾个面团扔下去。
错不了——一条拴红绳的大鲤鱼就结结实实绷住了。
⑬可是这法子最多只能钓到拴两根红绳的鲤鱼。
三根红绳的鲤鱼决不上钩。
这三根绳的鲤鱼已经给钓到三次,就是吃屎也不敢再吃面团了。
使嘛法子?就用小孩的做鱼食!大回不是把鱼琢磨透了?
⑭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
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
钓绝了,他玩嘛?故而,小鱼不钓,等它长大,母鱼不钓,等它潲子。
远近钓者都称他“鱼绝后”。
这可不是骂他,是夸他。
⑮这外号并不好——
⑯民国三年,夏至后转一天。
大回钓一天鱼,人困力乏。
多半辈子,整天站在坑边河边,风吹
日晒,身子里的油耗得差不多了。
他在鼓楼北的聚合成饭庄,吃饱肚子喝足酒,提着一篓子鱼摇摇晃晃回家。
走不动就靠墙睡会儿。
他家在北城根,这一段路不近,他走走停停直到午夜,迷迷糊糊就趴在大街上了。
这时街上走过来一辆拉东西的马车,赶车人在车上睡着了。
但就是醒着也瞧不见他——凑巧这段路的几盏街灯给风吹灭了。
这真是该活死不了,该死活不了。
马车从他身上压过去时,车夫那老家伙睡得太死,居然也没觉出来。
转天天亮才叫人发现,大回给车压成一个片儿了,赛张纸似的贴在地面上。
奇怪的是,人压瘪了,鱼篓子却没压着,里边的鱼还都活着。
等巡警一追查,更奇怪的是,那车上拉的东西,竟然是一车鱼!这事叫人听了一怔一惊,脖子后边冒出凉气来。
⑰有人说,这事坏就坏在他那个外号上了,“鱼绝后”就是叫“鱼”把他“绝后”了。
但也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报应,他一辈子钓的鱼实在太多了,龙王爷叫他去以命抵命。
可事情传到东城里的文人裴文锦——裴五爷那里,人家念书的人说的话就另一个味儿了。
人家说:⑱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1.通观全文,分析大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回是一个长相奇特、钓鱼技巧高超、最后死在自己能耐上的市井小人物。
2.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大回的高超“钓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大回的形象鲜明生动,被称为“鱼绝后”、揭示主题作铺垫。
3.“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全是能耐。
”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强调大回的能耐,引出下文对大回精湛“钓技”的描写。
与结尾句“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照应,点明了主题。
4.小说第⑨段介绍了天津卫人过年“放生”这个风俗,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放生”为了“行善,求好报”,与大回的钓鱼形成对比,暗示了大回的“恶报”。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5.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令人深思,你是否同意?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暗藏了诸多深意的话语对于个人也许仅仅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警示。
人类的“能耐”是越来越大了。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大自然的征服与改造,我们在向大自然奏响胜利号角的同时也承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报复。
日益严重的能源匮乏乃至危机、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等恶果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进行反思:如果我们不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对大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而发展自身的文明模式,说不定有一天也会毁灭在自己的聪明才智——“能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