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合集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2(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

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

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

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B.环境优美C.地价低廉D.设施完善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A.集聚优势B.设备技术C.工作人员D.公共服务4.A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7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7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27(2022湖南多校仿真模拟)流动人口数量等于常住人口数量减去户籍人口数量,正值代表人口净流入,负值代表人口净流出。

下表为2012—2019年广东省四个不同分区的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1~2题。

1.广东省四大分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珠三角B.东翼C.西翼D.山区2.导致四大区域流动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文化C.环境D.矿产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珠三角区域流动人口数量最大值为2679万人,最小值为2555万人,其流动人口变化幅度约为5%。

同法计算可得,东翼流动人口变化幅度约为61%,西翼流动人口变化幅度约为31%,山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为25%。

故广东省四大分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为东翼,B正确。

第2题,2012—2019年,珠三角区域是流动人口数量净流入最大区域,其原因是珠三角地区经济优势明显,就业机会多;其余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均为人口净流出区。

A正确。

(2022河北唐山三模)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

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2%,老龄化程度较高,但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老龄化率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老龄化程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为全国最高B.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级行政区全在西部C.中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为全国最低D.东北地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近年来,广东省老龄化程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该省( )A.人均寿命延长B.医疗卫生设施先进C.人口大量迁入D.人均受教育水平高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辽宁、重庆老龄化率为全国最高,A错误;广东的老龄化率低于全国平均值,B错误;中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的老龄化率不是最低,C错误;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率全部大于14.2%,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正确。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真题专练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真题专练

真题专练(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 1.B 2.D 3.C解析第1题,户籍人口来源于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落户。

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每年增长大约10~20万,增长率可达5%~10%,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0.6%相比明显偏高,意味着大量的户籍人口增量来自于外来人口的落户,A错。

2016年之前的户籍人口增量不大,2016年后增量明显加速,结合我国户籍管理实际情况可知,为保障可持续发展,该市实施了优惠政策刺激各类人才落户本地,选B。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二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

第2题,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活动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

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市产业的变化。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一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减少,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减慢。

2010年之前,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之后明显减慢,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关系最大,选D。

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A错;GDP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多种生产要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要素变化的原因,B错;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提升,C错。

第3题,一个区域内的采矿业大多是围绕某一种矿产资源发展,结构比较单一,需要的产业工人数量不会有几百万数量级,并且目前需要的工人数量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升级而减少,有些城市则因资源枯竭而人口大量外迁,A错;旅游业和物流业需要的人口数量不可能如此巨大,B、D错;制造业是我国目前产业的主体,制造业的产业链长,种类多,需要的职工数量庞大,并且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也处于转型期,低端制造业正陆续向高端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C更符合实际情况。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苏苏州高三期中)下图为某市2011~2015年户籍人口变化统计图。

图中含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比重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最可能代表( )A.出生率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D.老年人口比重2.若不考虑人口迁移情况,该市( )A.2012年后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目前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较重 D.环境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2019·西安八校联考)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4.人口增长类型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印度 C.德国 D.中国(2019·山东济宁期中)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5~6题。

5.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6.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19·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惠民政策 B.家庭原因C.自然空巢 D.个人原因(2019·安徽马鞍山高三期末)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00~2015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化情况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出生 率高,人 口数量增 长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 性,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 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 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 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 于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 育,降 低人口 自然增 长率
国家
问题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 兵员不足;青壮年 及社会负担过重; 老年人生活困难、 精神孤独等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1)不同历史时期

② 人口增长 示意图 ①
特 人口数量 点 增长速度
少 缓慢
增多 加快
继续增加 更快
② ①

①人类获取食 物的能力低 原 ②抵御疾病和 因 灾害的能力差 ③人口死亡率 高
①耕作和灌溉 技术的发展 ②食物供应变 得稳定可靠 ③死亡率下降
①科技水平大 大提高 ②人 们能获得充足 的食物供应 ③完善的医疗 服务 ④死亡 率很低
10、(2013年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 口指标,据表可知
2009年出生 2000-2010 2009年人口 2010年0-14 时预期寿命 年人口年均 密度(人/ 国家 岁人口比重 增长率 平方千米)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D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依塔型判断影响其影响因素 左图中20岁至 40岁人口明显外凸 的原因可能是。 人口迁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下图为“某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9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所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4.根据预测,从2019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读图,回答下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6—8题。

6.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 B.2019年 C.2019年 D.2019年
7.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8.“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9—10题。

9.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10.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国人口增长过程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12.在发展阶段②,该国
A.劳动力开始短缺 B.老龄化问题加剧
C.抚养比低 D.就业压力小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下图为我国2019年末人口年龄结构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

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14.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B.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C.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D.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15—16题。

15.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
16.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C项正确。

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

故选C。

2.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B项正确。

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故选B。

【答案】3.C 4.B
【解析】3.读图可知该国2019年和20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是约为18%,中国人口在
2019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5%。

故选C。

4.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印度从2019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根据题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9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2019年就已经是传统型。

故选B。

【答案】5.D
【解析】5.从常住人口数量1990—2019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

故选D。

【答案】6.B 7.B 8.C
【解析】
6.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及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19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B正确。

7.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B正确。

8.人口新政会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对男女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影响不大。

C正确
【答案】9.D 10.B
【解析】9.该图为人口金字塔图,对比a、c两个方案金字塔形状,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塔基部位,即少儿人口比重。

故选D。

10.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老年人口比重过高,人口老龄化严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b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故选B。

【答案】11.D 1 2.C
【解析】11.比较四个阶段的人口特点可知,阶段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阶段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即阶段③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阶段④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故选D。

12.由上题可知,阶段②具有过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则该阶段该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问题不严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少,抚养比低。

故选C。

【答案】13.C 14.B
【解析】13.由图可知,我国目前35—64岁人口占比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将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老龄化人口比重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故选C。

14.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在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将得到缓解,A对;但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B错;“全面二孩”可以提高青年人口比例,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C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新生儿增多,相关从业人员增加,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D对。

故选B。

【答案】15.D 16.A
【解析】5.由材料可知,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即中国和印度。

由图可知,甲国少年儿童比例较乙国少,故甲是中国、乙是印度,中国目前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故选D。

16.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