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_知识点
左忠毅公逸事 全文解析及译文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清代〕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
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
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译文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
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
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却原来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
高中语文课本_左忠毅公逸事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题解本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为作者记述父亲所讲的左公行谊。
左公,名光斗,字共之,一字遗直,明安徽桐城人,生于神宗万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卒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一六二五年),年五十一。
逸事,又称“轶事”,多属史传上失载之事。
左光斗为官忠直敢谏,不畏权贵。
熹宗时,魏忠贤得势掌权,杨涟、左光斗先后上书朝廷,弹劾其罪状,同为所害。
思宗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魏忠贤畏罪自杀后,左光斗冤屈方得以昭雪,追封为太子少保;南明福王时,又追谥忠毅。
本文既名“逸事”,故对左公对抗权贵等显著的事迹,略而不书,仅记叙左光斗和史可法师生之间两件逸事:视学京畿,奖掖后进;身陷囹圄,责以大义。
生动地刻划出左公为国举才的忠毅形象,并藉由三、四段记载日后史可法之忠毅表现,见证左公的识见不凡。
本文语言简洁传神,充分显现出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色。
作者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人。
生于圣祖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卒于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一七四九年),年八十二。
方苞幼时家贫,发愤向学,早年即以文章名闻一时。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一七○六年)会试中试,因母病未及殿试而归。
康熙五十年(公元一七一一年)因戴名世案牵连入狱,幸赖大学士李光地竭力营救,始免于难。
雍正、乾隆朝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
方苞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与友好相期勉,论学以宋儒为宗,为文严标义法。
所谓“义”,指内容要言之有物;所谓“法”,指形式要言之有序。
其后刘大櫆、姚鼐一脉相承,姚鼐更主张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
因三人皆为桐城人,故世称桐城派。
方苞著作宏富,其文平实谨严,剪裁得宜,以雅洁著称。
着有春秋通论、周官集注、礼记析疑等书,后人将其诗文辑为方望溪先生全集。
课文‧注释一先君子○1尝言:乡先辈○2左忠毅公视学京畿○3。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4出,微行○5,入古寺。
庑○6下一生伏案○7卧,文方成草○8。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2、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ò):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
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③一词多义【则】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
副词)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漏鼓移则番代(就。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虽】虽家仆不得近(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
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焉】卒感焉(于之。
兼词)于是余有叹焉(不译。
语气助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哪里。
疑问代词)盘盘焉,囷(qun)囷焉(地。
形容词词尾,助词)2、句式解析省略句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3、难句解析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衣服出行。
“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②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已”完了。
左忠毅公逸事(课堂PPT)

▪ 例如,史的“数月不就寝”照应左在“严寒” 天视学;
▪ 史“甲上冰霜落”,照应左在狱中伤痛万状 的刚毅谋国。
▪ 史的“下恐负吾师也”一语,点透了和主题 的关系。
▪ 第四段:从史可法的不忘师恩,可知左光斗 爱惜人才,唯贤是亲,唯贤是用的可贵见识。
36
▪ 探视牢狱 显示师恩之重
▪ 狱中被斥 显示师威之重
逸事 ,也作“轶事”或“佚事”。
3
左光斗简介
▪ 左光斗,字遗直,明安徽桐城人。神宗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生,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卒,年51 。
▪ 左忠毅公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年九月初九,当天,月光明 亮,形如大斗,因而命名为“光斗”。
▪ 左光斗个性卓然不群,豪迈不拘,自幼喜读忠孝节义 的故事,奠定日后重视气节的操守。
▪ 戴名世《左忠毅公传》:
▪ 宜厚自爱!异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 自吾被祸门生故吏,逆党日罗而捕之。今 子出身犯难,殉之小节,而撄奸人之锋。 我死,子必随之,是再戮我也。
30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
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
凭借……的身份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就
1、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并选拔人才。
2、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囹圄而坚 强不屈。
3.狱中怒逐史可法——身陷囹圄遭遇酷刑而心系
国事——忠毅
11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 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 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 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 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 他日继吾志事,唯此生耳。”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

高辅练习——《左忠毅公逸事》一、实词虚词1.先君子尝言2.视学京畿3.从数骑出4.微行入古寺5.文方成草6.即解貂覆生7.为掩户8.叩之寺僧9.及试10.公瞿然注视11.使拜夫人12.吾诸儿碌碌13.惟此生耳14.及左公下厂狱15.逆阉防伺甚严16.虽家仆不得近17.闻左公被炮烙18.持五十金19.旦夕且死20.涕泣谋于禁卒21.卒感焉22.使史更敝衣23.为除不洁者24.微指左公处25.则席地倚墙而坐26.乃奋臂拨眦27.国家之事糜烂至此28.老夫已矣29.汝复轻身而昧大义30.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1.不速去32.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33.史噤不敢发声34.趋而出35.无俟奸人构陷36.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37.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38.辄数月不就寝39.使将士更休40.而自坐幄幕外41.漏鼓移则番代42.振衣裳43.或劝以少休44.吾上恐负朝廷45.史公治兵46.必躬造左公第47.候太公、太母起居48.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49.与先君子善50.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二、词类活用1.从数骑出2.即面署第一3.史朝夕狱门外4.草屦,手长镵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6.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7.席地倚墙而坐8.吾上恐负朝廷三、特殊句式1.为掩户2.叩之寺僧3.使拜夫人4.择健卒十人5.拜夫人于堂上6.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四、翻译1.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2.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3.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4.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5.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6.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7.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8.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五、文学常识1.《左忠毅公逸事》作者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清代“__________派”的创始人,著名散文家。
左忠毅公逸事

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
使动,使……不明
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
构罪陷害
就
支撑抵挡 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 问
等待
于是
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
把 闭口
小步快走
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流下眼泪 判断句
C.他日继吾志事——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2.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涕泣”,反映史可法极度悲痛。“卒感焉”,反映其感情深 厚、真诚,并暗示有进狱探视的可能。 B.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 下筋骨尽脱矣。 写左公形象,反映逆阉的残酷狠毒与忠奸邪正不两立的社会现 实。 C.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 事谁可支拄者。 左光斗非常不理解史可法来探狱的心意,所以,狠狠地斥责他 “昧大义”,这是左光斗在教育史可法要以大义为重。 D.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这一方面表现左光斗的急切心情,另方面也表现出左光斗对史 可法的怜惜与爱护。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
状语后置,省略“于”
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
凭借……的身份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总是
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
轮流
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
表并列 名作状,背向 抖动 用 稍微 状语后置 名作状,对上 替换 有的人
结合预习,快速比对重点字词,同桌翻译: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死去的父亲 名作动,刮风下雨 使动,使…跟从 厢房 就 桌子
九年级语文左忠毅公逸事

结 构 特 点
身陷狱中,心系国事 爱国精神,影及后人 补写由来,记录传世
左 光 斗
爱 国 精 神
补充解释:
视学:古时称担任考官的人为视学。一说 “视”为观察、比较,视学,即视察学校。 京畿:京城地区。畿,王都所在的千里地 面。 生:书生。 叩:询问。
则:原来是。
碌碌:平庸无能。
视学京畿:省略介词“于”。 风雪严寒:“风雪”活用为动词,意为“刮着 风,下着雪”。 从数骑出:从,“使……跟从”。 叩之寺僧:省略介词“于”。 瞿然注视:瞪大眼睛仔细看着。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我的 几个儿子平庸无能,以后继承我的志向事业的, 只有这个书生了。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 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 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 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 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 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 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 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 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 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 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 击势。史噤不发声,趋而出。后尝流涕述其 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 也。”
行 动 描 写
解貂覆生 面署第一
善于发现人才 大胆选拔人才
奋臂拨眦 摸械投击
忠心为国,既忠且毅
“吾诸儿碌碌”句
一心为公,提掖后人
语 言 描 写
“汝复轻身而 昧大义,天下 事谁可支拄 者?”句 忧国如焚,悲辞慷慨
面额焦烂
忠贞不屈,大义凛然
肖 像 描 写
目光如炬 心怀国家,毫不颓唐
左忠毅公逸事

文言文37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特点。
2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了解左光斗选才惜才和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
能力目标:1团队协作能力。
2分析和归纳能力。
3对作品人物的赏评能力。
4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文言实词的含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2记叙文写作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左光斗的珍惜人才、任人唯贤以及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1对常见文言实词辨义、词类活用现象的和句式特点的分析及归纳能力。
2记叙文(写人记事类)写作中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情节结构的布局艺术。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节课。
教学程序:一引入(5分钟)1题解:左忠毅公逸事(特点:)2作者:方苞(名:号:著:桐城派:)3生字(形、音):畿ji(1)庑wu(3)阉yan(1)屦ju(4)chan(2)噤jin (4)檄xi (2)幄wo(4)铿keng(1) 拄zhu(3) 烙luo(4)qi(2) yu(4)geng(1)骑语更ji(4) yu(3)geng(4)chang(2)ju(4)裳瞿shang(1) qu(3)二教师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学生体会语境,理解文段情节及大意。
(2分钟)三学生分组协作学习(10分钟,学员要在自学、互学后以小组名义提出真实疑问,否则倒扣)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注解,将一、二、三段内容进行对译,并将不理解的语词提疑:四教师释疑,学生理解后进行分类归纳:(15分钟)(注解有不显示)1文言实词古今异义:(1)为掩户(2)微行入古寺(3)使吏更敝衣(5)微指左公处(6)述其事以语人2词类活用:(A名、形容词活用动词B名词作状语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1)风雪严寒(2)从数骑出(3)面署第一(4)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5)则席地倚墙而坐(6)史前跪抱公膝而鸣咽3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含义(1)为掩户(2)为不洁者(3)旦夕且死(4)此何地也(5)吾师肝肺,皆铁石所铸造也(6)扣之寺僧(7)国家之事糜烂至此(8)天下事谁可支拄者(9)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10)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11)为除不洁者3判断句式:(A省略句B判断句C倒置句D被动句(1)为掩护(2)扣之寺僧(3)召入,使拜夫人(4)史朝夕狱门外(5)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6)涕泣谋于禁卒(7)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五阅读理解:(10分钟)1学生: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2教师:(知识点拨)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3学生: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文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语句,并归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一、语音
京畿古寺侍卫对峙炮烙
禁止
弱不禁风
呜咽
哽咽
咽喉
膝盖
靡费
糜烂
机械
睚眦必报
噤若寒蝉
铮铮铁骨
檄文
迸落
外甥
恸哭
二、成语
噤若寒蝉:目光如炬:目光如豆:趋之若鹜:睚眦必报:
三、重要实词
1. 微行入古寺
2. 文方成草
3.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4. 惟此生耳
5. 虽家仆不得近
6. 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7.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8. 微指左公处9. 乃奋臂以指拨眦
10. 无俟奸人构陷
11. 趋而出
12. 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
13. 漏鼓移则番代
14. 必躬造左公第
15. 与先君子善
四、一词多义
1、【则】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今则来,恐不得有此
2、【之】扣之寺僧
久之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3、【而】趋而出
则席地倚墙而坐
4、【寝】辄数月不就寝
不以鄙陋寝容(容貌丑陋)
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搁置,扣压)
五、词类活用
1.则席地倚墙而坐
2.与先君子善
3.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4.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5.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6.即面署第一
7.从数骑出
8.草屦
六、古今异义
1.持五十金
七、重要句子翻译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者,惟此生耳。
2、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泣涕谋于禁卒,卒感焉。
3、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与妻书
一、通假字
⒈几家能彀
⒉依依旁汝也
⒊念六夜四鼓
二、一词多义
⒈语:集诸将而语之曰
何事不语
⒉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旦日飨士卒
鲁肃闻刘表卒
五万兵难卒合
⒊竞:竞日不出门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⒋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⒌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
⒍禁: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重刑罚以禁之
二、虚词其: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他,人称代词)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人称代词)吾亦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又望其真有(它,代词)汝其勿悲(可,语气副词)三、词类活用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前一个“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孩子。
)⒉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悲,悲痛,形容词作名词)⒊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⒋意洞手书(手,亲手,名词作状语)。